Tuesday, November 24, 2015

本尊相应法略

本尊相应法略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1939


本尊相应法略
   本尊相应法,就是变身瑜伽。瑜伽,梵语“相应”,即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的意思。变身瑜伽,就是我们修本尊的时候,把本尊变成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变成本尊。要修本尊法,首先,就必须要先修加行法。只有在具足资粮以后,才能够修本尊法。因此许多大德在传授本尊法之前,都要提出两个要求:一是磨难性的对治,让你大量地受苦,磨掉心里面的障碍;二是具足自己的资粮,就是要背诵经典、持咒、礼拜、忏悔,减少你的障碍。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具足修本尊法的功德资粮。
  本尊,就是学修者的学习榜样。修本尊法,首先要选择本尊,按照以前修本尊法的惯例,可以按如下方法选择本尊:
  缘年本尊(按出生年选择)
  子年:是属鼠的,你如果是这年生的,可以选:千手千眼,就是观世音菩萨作为习修的本尊;
  丑年:属牛,虚空藏菩萨;
  寅年:属虎,虚空藏菩萨;
  卯年:属兔,文殊菩萨;
  辰年:属龙,普贤菩萨;
  己年:属蛇,普贤菩萨;
  午年:属马,大势至菩萨;
  未年:属羊,大日如来(修密法的大日金刚);
  申年:属猴,大日如来;
  酉年:属鸡,不动明王;
  戌年:属狗,阿弥陀佛;
  亥年:属猪,阿弥陀佛。
  以上是按照出生年的属相来选择的。
  缘月本尊:(就是按照出生的月份来选择,一般是农历,不是阳历)
  正月:虚空藏菩萨;
  二月:文殊菩萨;
  三月:普贤菩萨;
  四月:普贤菩萨;
  五月:大势至菩萨;
  六月:大日如来;
  七月:大日如来;
  八月:不动明王;
  九月:阿弥陀佛;
  十月:阿弥陀佛;
  十一月:千手观音;
  十二月:虚空藏菩萨。
  以上是按照出生月来选择的。
  缘日本尊:(就是按照出生日来选择,也是农历)
  初一:定光佛;
  初二:燃灯佛;
  初三:多宝佛;
  初四:阿閦佛;
  初五:弥勒菩萨;
  初六:二万灯佛;
  初七:三万灯佛;
  初八:药师如来;
  初九:大通智胜佛;
  初十:日月灯明佛;
  十一:欢喜佛;
  十二:难胜如来;
  十三:虚空藏菩萨;
  十四:普贤菩萨;
  十五:阿弥陀佛;
  十六:陀罗尼陀佛;
  十七:龙树菩萨;
  十八:观世音菩萨;
  十九:日光菩萨;
  二十:月光菩萨;
  二十一:无尽意菩萨;
  二十二:施无畏菩萨;
  二十三:大势至菩萨;
  二十四:地藏菩萨;
  二十五:文殊菩萨;
  二十六:药王菩萨;
  二十七:毗卢遮那佛;
  二十八:大日如来;
  二十九:药王菩萨;
  三十: 释迦如来。
  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一种缘相。在实际学修中,弟子都是根据上师的传承因缘来选择自己的本尊。在自己还未具足足够的智慧资粮前,还是应由上师来根据你的根性加以选择。
  修本尊法主要由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在习修的时候,观想本尊,显现在你坐禅对面的空中,本尊化为一道光罩住你,使你的心安住不动,而不是身体安住不动;
  第二步:将本尊移在你的头顶上,放大光芒,流出甘露水,成就灌顶法,甘露充满你的全身,消除一切业障,黑气从全身毛孔中排出,成就一种轻安的状态,得大自在。
  第三步:观想本尊缩小,小到一颗珠子大,光明凝聚成一个光点,从修行者的顶门,直入心中月轮莲花座上,此时的本尊,就在你心中的莲花座上。
  第四步:就是观想本尊全身变大,与自己的身体一样大,完全与你自己合一,一切成就,同本尊的成就毫无分别。在观想时要观想坐在我们心中莲花座上的本尊,慢慢变大和自己无异,这样本尊的法缘就具足了。
  要提醒你们的是,修上师相应法,在行持中是持咒不断的;而在修本尊法时,只在开始时念咒108遍,然后只是观想。
  现在有很多人好高鹜远,总想去找至高无上的法。可是,自己一点本钱(资粮)都没有。“法高人低”,这对于学修者只能制造更大的障碍。所以,学修者确确实实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功德资粮?能不能把握自己的乱心?我但愿大家都能够立刻具足修本尊法的功德,成就本尊的德相。但为慎重起见,大家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修好上师相应法(开示法),如果你修的上师相应法功德具足了,就自然与本尊相通了。在修法上,切不可操之过急!
  注:(海空上师已开示传授《观世音菩萨本尊法》,因缘具足的弟子,可以得到上师灌顶传授,未经灌顶,严禁习修!)

Monday, November 2, 2015

嗡 阿彌德瓦 阿耶悉地 吽 舍

Om Amitabha hrih
嗡 阿彌德瓦舍
(皈依無量光 融入)


Om Amitabha Arya Siddhi HumHrih
嗡 阿彌德瓦 阿耶悉地 吽 舍
(皈依無量光 聖者 妙成就 菩提心 融入)


阿彌陀佛心咒,又稱阿彌陀佛一字心咒、阿彌陀佛往生心咒、阿彌陀佛大樂心咒。此阿彌陀佛心咒出自西藏密宗蓮花生大士的《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阿彌陀佛心咒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


西藏密宗的教法,持誦金剛薩埵心咒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懺罪。阿彌陀佛心咒是阿彌陀佛讓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咒。也叫彌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災禍、消除疾病,命終往生淨土,而且保證上品上生極樂世界。


而漢傳佛教,除了持誦佛號之外,通常持誦的是阿彌陀佛往生咒(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四甘露咒),或是阿彌陀佛根本咒(長咒),或是阿彌陀佛根本咒的心咒: 唵 阿蜜栗多 帝際 賀羅 吽。(Oṃ Amṛta teje hara hūṃ)


如果是依照實際上的修持來說,除非是有西藏密宗的傳承灌頂,要不然,還是建議持唸(往生咒)或(阿彌陀佛根本咒),比較容易相應。要持短心咒的話,那就唸佛號就好了,佛號又稱為萬德洪名,直接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相應,也是淨土宗歷代祖師強力推薦,並且有許多人修行成就的法門,而唸短心咒,我還沒聽過有什麼高僧大德是唸短心咒而成就的!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合十。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42763-1-1.html

Saturday, October 24, 2015

咒轮集合

咒轮集合

http://daai.wusheng.blog.163.com/blog/static/2905952820088674024172/

两张非常殊胜咒轮集合

两张非常殊胜咒轮集合

http://tieba.baidu.com/p/2989562803











不動如來

不動如來

不动佛心咒注音(藏传)
那莫 ra那 札雅雅
嗡 刚嘎纳 刚嘎那
若匝讷 若匝讷
卓札讷 卓札讷
札萨讷 札萨讷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
萨瓦 嘎玛 巴让m 巴ra
讷美 萨瓦 萨埵 难匝
索哈

那莫 (日阿)那 札雅雅 嗡 刚嘎纳 刚嘎那 若匝讷 若匝讷 卓札讷 卓札讷 札萨讷 札萨讷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 萨瓦 嘎玛 巴让m 巴(日阿) 讷美 萨瓦 萨埵难匝  索哈

Namo Ratna Trayaya Om Kamkani Kamkani Rotsani Rotsani Trotrani Trotrani Trasani Trasani Zhatihana Zhatihana Sarva Karma Varam Para Namun Sarva Satonan Munja Svaha

http://www.jixiangyun.com/bbs/viewthread.php?tid=18185
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txt2/dongfangbudongfo_xinzhou.asp

http://www.sjskim.org/Aksobhya/index.htm



【轉貼】持誦不動佛(阿閦佛) 聖號之功德

http://blog.xuite.net/w2091125/twblog/

不動佛(阿閦佛) 聖號之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此莊嚴的不動佛壁畫乃版主八月份拍攝於東嘎寺的“藥師琉璃光如來見解脫塔”內。標題:不動佛.

持誦 不動佛(阿閦佛) 聖號之功德 :
南無阿閦如來! 南無阿閦如來! 南無阿閦如來! 

阿閦佛(即不動如來)是五方佛中的東方佛,表覺性,意譯為“不動佛”、“無動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等。(又譯阿閦鞞佛、阿閦婆佛)的意譯是不動、無瞋恚。

據《阿閦佛國經》稱,阿閦佛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如果有人勤修“六度”(即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途徑、佈施、持戒、忍、精進、定、智慧),發願生到東方妙喜國的人,死後可以轉生於此。在經中還描述了東方妙喜國的美妙與歡樂,令人嚮往。這些描述其實表現了古人對旭日升起的東方的好感,旭日象徵著萬物欣欣向榮,因此認為東方是生之樂園。

阿閦佛的典型法像是趺坐,左手握拳,右手持梵函。

閦(chu)意為“動”、“嗔怒”,阿意為“無”。無嗔怒是佛門修行的基礎,是佛門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會生煩惱,而煩惱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礙。

阿閦佛名號之功德無盡藏,讓大眾有幸能一窺其功能特質與不可思議力量︰

(1)「能拔諸苦」:與觀世音菩薩名號一樣,能以名號救有情苦,因阿閦佛昔時有願——“若有眾生應被刑戮,願我捨命以救護之,若有志心稱念彼佛名號,眾苦即時皆悉除滅殆盡。經云——“舍利弗。若於國中雨雹為災。非時霹靂及餘種種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專念不動如來及稱名號。是諸災害皆得消除。由彼如來往昔弘濟百千諸龍解脫眾苦。又由慈悲本願誠諦不虛。迴向善根要期圓滿故。稱彼名號憂患自消。唯除有情宿業成熟。”

〈2〉「魔不能嬈」:阿閦佛名號,因“不動”菩提行令眾魔不能損害而憂腦悲慟。

經云——“佛告魔言。汝能毀壞誰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來名者。我心則生愁憂熱惱。如我今日復得熱惱。用聞阿閦如來名故。”

又云——“舍利弗。除彼不退菩薩摩訶薩。所余菩薩於此世界。若不聞稱讚不動如來法門者。皆為惡魔之所攝受。眾生如能至心稱念名號,眾魔不得其便轉生熱惱,心中有如萬箭齊射之感。

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又云——“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魔羅網。”

〈3〉「患不能侵」:稱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災害悉皆不能侵害,經云——“舍利弗應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於彼佛剎當受生故。”

〈4〉「能地獄救」:假若墮入惡道,於地獄中受無量諸苦,如果在世或前世中,有曾經稱念過阿閦佛名號,以此少善根因緣縱使身處地獄,亦蒙阿閦佛救濟拔度。經云——“舍利弗。不動如來般涅槃日。化身分佈一切世界。於地獄中說諸妙法。以法調伏無量有情。皆當證得阿羅漢果。”

〈5〉「女人泰產」:阿閦如來護佑女人的慈悲心是不遺餘力的,若女人有臨產痛苦或婦女疾病逼身時,多稱念阿閦佛號,必能得佛力加持而安泰適然。經云—— “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得授記時。彼世界中所有女人懷孕。皆得安和分釋無諸苦難。盲者得視。聾者能聞。如我成佛時等無有異。”

又云——“彼國女人無女過失。不如此界諸女等心多嫉妒兩舌惡口。又彼懷孕之時至於誕育。母子安適亦無穢汙。何以故。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

〈6〉「福德優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假使有人終以金寶滿閻浮提。持用佈施冀聞此法終亦不聞。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眾生當執持故。”,經云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受持諷誦。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又云——“我於無上菩提。不應生於退轉之相。由我已聞不動如來法門名號。是人於我欲為利益令我聽聞。”,而使得天帝釋讚嘆言:“彼諸眾生聞此法門亦得善利。何況得生不動佛剎。”,舍利弗亦稱讚言:“世尊。如此法門能成就廣大功德。”

〈7〉「得大智慧」:阿閦如來及其功德法經是彰顯智慧法身的,如釋迦如來稱讚其言:“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於妙喜世界及他方剎土。在菩薩等乘中而為上首。”,又阿閦佛剎諸菩薩眾亦與智慧等身,如經云:“舍利弗。彼諸菩薩所有言議。皆與般若波羅蜜相應。互相遵敬起導師想”,佛云:“復次舍利弗。此不動如來所有功德稱讚法門。非愚淺者之所能受。其有智慧深廣方能受持。”,又云:“舍利弗。若菩薩願速證無上菩提者。應當受持讀誦通利如是法門。為諸眾生開示演說。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演說此功德門大智慧業。當如是如是發起積集。彼諸人等由發起積集故。於其現身諸漏當盡。”

〈8〉「致不退轉」:稱念阿閦佛名號,能至阿惟越致(不退轉之意),經云——“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受諷誦持。雖不願生阿閦佛剎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比阿惟越致。”,又云——“菩薩摩訶薩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者。為成阿惟越致行。聞已受持諷誦。是故專得無上正真道行。”,不動如來會中經云:“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9〉「現證無學」:誦念阿閦佛名號,能證出世聖果,經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當受持當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經。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羅漢證。”,又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專持說是德號法經。是人如是便捨等正覺。自以功德取阿羅漢證。”

〈10〉「蒙佛護念」:誦念阿閦佛名號,能得如來加持護念,非現今法師與世人所說阿閦法門特重“自力”,而為“難行道”,這點殊不知阿閦如來亦有佛力加持
的成分,而應予以駁斥導正的。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持諷誦願生阿閦佛剎者。臨壽終時。阿閦佛即念其人。”,又云—“舍利弗。如是色類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動如來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讀誦通利此功德法門者。此諸人等。皆為不動如來之所知見及已護念。”

〈11〉「得生佛剎」:誦念阿閦佛名號,能蒙佛威神力加持而往生其剎,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又云—“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聞他方世界諸菩薩摩訶薩語。及生其剎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種姓。若有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者。舍利弗。是人為見阿閦佛。當知是人臨壽終時。阿閦佛即為其人。”,不僅如此,聞彼佛名號心生歡喜,即得往生彼國。此乃阿閦如來最勝方便善巧,為接引眾生不劬辛勞特立本願,如經上所云:“又有眾生。所作業行應過數劫常受胎苦。我逮菩提時。聞我名號心生喜樂者。於彼命終即來我國。受胎眾生。其中一切所作業行盡彼除滅。乃至菩提際更不受胎生。”

〈12〉「速證菩提」:誦念阿閦佛名號,能累積福德善根至無上菩提,經云—“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人解說之。便念如所說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畢。以得是大智慧。其罪畢已。其人自以功德。便盡生死之道。”,又云—“佛語舍利弗。阿閦佛德號法經。於是陂陀劫中所有諸佛天中天皆當說是經。如是令無缺減安諦。亦如我所說。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當持諷誦說之。當令廣普。”

***本文的文字轉刊自網絡,原編輯者不詳,圖片摘自網絡,由佛教利美壇城blog再重新編輯排版,與各地網友分享。

***欲持誦不動佛心咒時, 建議應如法從具格上師處,請求此法之灌頂或口傳,領受無間斷的傳承加持。*

回向文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最勝不動佛
令諸眾生一無餘 悉皆安立於此地
所有禮讚供養佛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回向眾生及佛道

噶瑪巴千諾!













咒轮功德 - 梵音阁主人 - 【梵音阁实修天地】愿作地藏王,普度无量!




Monday, October 19, 2015

大悲咒


大悲咒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2)
 ná mó ·ā lì 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3)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萨埵婆耶。(4)
 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萨埵婆耶。(5)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迦卢尼迦耶。(6)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7)
ōng。
 萨皤啰罚曳。(8)
 sà pó là fá yì。
 数怛那怛写。(9)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11)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无·那啰谨墀。(12)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13)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萨婆阿他·豆输朋。(14)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15)
ā shì yù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16)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摩罚特豆。(17)
 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18)
 dá zhí tuō。
 唵·阿婆卢醯。(19)
ōng。·ā pó lú xī。
 卢迦帝。(20)
 lú jiā dì。
 迦罗帝。(21)
 jiā luó dì
夷醯唎。(22)
 yí xī lì。
 摩诃菩提萨埵。(23)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萨婆萨婆。(24)
 sà pó sà pó。
 摩啰摩啰。(25)
 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驮孕。(26)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卢俱卢·羯蒙。(27)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28)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诃罚阇耶帝。(29)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啰陀啰。(30)
 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31)
 dì lì ní。
 室佛啰耶。(32)
 shì fó là yē。
 遮啰遮啰。(33)
 zhē là zhē là。
 么么·罚摩啰。(34)
 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隶。(35)
 mù dì lì。
 伊醯伊醯。(36)
 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37)
 shì nā shì 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38)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罚娑罚嘇。(39)
 fá suō fá shēn。
 佛啰舍耶。(40)
 fó là shě yē。
 呼卢呼卢摩啰。(41)
 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卢呼卢醯利。(42)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啰娑啰。(43)
 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44)
 xī lì xī lì。
 苏嚧苏嚧。(45)
 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46)
 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驮夜·菩驮夜。(47)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弥帝利夜。(48)
 mí dì lì yè。
 那啰谨墀。(49)
 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50)
 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51)
 pó yè mó nā。
 娑婆诃。(52)
 sā pó hē。
 悉陀夜。(53)
 xī tuó yè。
 娑婆诃。(54)
 sā pó hē。
 摩诃悉陀夜。(55)
 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诃。(56)
 sā pó hē。
 悉陀喻艺。(57)
 xī tuó yù yì。
 室皤啰耶。(58)
 shì pó là yē。
 娑婆诃。(59)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60)
 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诃。(61)
 sā pó hē。
 摩啰那啰。(62)
 mó là nā là。
 娑婆诃。(63)
 sā pó 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64)
 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诃。(65)
 sā pó hē。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66)
 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67)
 sā pó 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68)
 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诃。(69)
 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70)
 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诃。(71)
 sā pó hē。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72)
 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诃。(73)
 sā pó hē。
 摩婆利·胜羯啰夜。(74)
 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诃。(75)
 sā pó hē。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76)
 ná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无阿利耶。(77)
 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78)
 pó lú jí dì。
 烁皤啰夜。(79)
 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诃。(80)
 sā pó hē。
 唵·悉殿都。(81)
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啰。(82)
 màn duō là
跋陀耶。(83)
 bá tuó yě。
 娑婆诃。(84)
 sā pó hē。

http://ibuddha.pixnet.net/album/set/1555622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04/15/3972368_366373355.shtml





金刚萨埵百字明

金刚萨埵百字明


om vajra-sato samaya manupalaya
vajra-sato day-nopa
day-ta dri-do mebawa
suto-kayo mebawa
supo-kayo mebawa
anu-rakto mebawa
sarwa siddam mepar-ya-tsa
sarwa karma sutsamay
chi-tum shereyang kuru hum
haha haha ho
bagawan sarwa tata-gato
vajra mame mun-tsa
vajra bawa maha-samaya-sato ah




嗡 班札拉萨埵 萨玛呀 玛奴巴拉呀
班杂拉萨埵 喋诺巴
地叉 则桌 美巴哇
速埵卡唷 美巴哇
速波卡唷 美巴哇
阿奴拉多 美巴哇
萨尔哇 悉地 美札呀擦
萨尔哇 嘎尔玛 速杂美
积当 希里呀 咕如 吽
哈哈 哈哈 霍 
巴嘎问 萨尔哇 达他 嘎达 
班杂 玛美 面杂 
班札 巴哇 
玛哈 萨玛呀 萨埵 阿





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txt/jgsd_100.asp


《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义译
---噶举白教陈建民瑜伽士译
敬礼大金刚密誓,顿然显自性清净,于大金刚心佛位,令我得坚固安住,
 令我显真实自性,令我具最极胜乐,令我显广大自性,令我随贪之自性,
 令我得一切成就,令我成一切事业,令我心具足大勇,令我起五智大用。
 大善逝一切如来,金刚本体莫舍我,令我住金刚自性,具大密誓大勇心,
 于法无生本体阿,起空乐大智慧吽,降伏一切魔仇呸。

[转载]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油菜花開的季節>--馬常勝◆詩咒吟遊

[转载]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油菜花開的季節>--馬常勝◆詩咒吟遊

Tuesday, August 25, 2015

财宝天王心咒

财宝天王心咒

http://omahhum.yebi.com.tw/pisamen/func1.asp

财宝天王职掌人世间功德与福报之转化,散发人间财富,护持佛法,消除魔障之挑战,净化天人成就大光明境地,修持此法将可立得福报。财宝天王属四大天王之一,为帝释天之外臣,以能护持世间故,又称护世者,梵名毗沙门,译为[多闻],表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北,率月叉诸部。又依藏密中所述,财宝天王名[南通谢],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救渡众生,以满众生之愿。

凡曾受财宝天王法权顶者,若於本尊面前祈求,并精勤持诵其咒语,常行慈悲喜舍善行利乐一切众生,藉由本尊财宝天王及八路财神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速能相应。

多闻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 又称毗沙门天,北方的保护神,又兼司财之职,梵文称kuberd,意为施天,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 为帝释天之外臣,以能护持世间故,又称护世者。财宝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故又名「南通谢」,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普度众生,以满众生之愿。 依经典所记,在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财宝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护持佛法,并给予众生财富之资量,令其成就世间法。故以其外相虽显财宝天王之貌,但实质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现。

财宝天王身金黄色,一面二臂,头戴五佛宝冠,身穿黄金铠甲,佩诸种珍宝璎珞,右持宝幢,左手捧着口吐各种珍宝的宝鼠,以菩萨如意坐姿态,坐于伏地白狮子上,身上放射如十万旭日之光芒,财宝无尽之天库为其所有。在日本,由于还被当做战神。

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天王,密宗称之为财宝天王,多念天王名可得福,或者念财宝天王之咒语。可以得加持。 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众生,藉由财宝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快速相应。同时若想消灾解厄、求取财富、增进福祉,只要诚心祈求毗沙门天王,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财宝天王心咒原文

嗡 贝夏哇那也 梭哈

咒语注解:
嗡:念om,是种子字,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
贝:事业顺利
夏哇:宏图大展
那也:求财满愿
梭哈:速能相应
咒语意思和作用:
事业顺利、宏图大展、求财满愿、速能相应



永嘉任波切关于财神法的开示:

如果过去世没有足够的福报,修财神法没有用,而如果有福报,也没有必要修财神法,那佛法中财神法的意义何在呢?恭请仁波切赐以开示。

任波切回答:我们以前有过无数的轮回,造的善业和恶业都是无数的,若说过去世有福报,现在就可以用,或者过去世无福报,现在就不能用,也不是这样简单的决定的。而且,即便以前你没有发财的福报,现在修财神法,也是属于在新造善业。当然修财神法所造的善业,可能在这一生感果,也可能到未来世才能感果。如果如你那么想,那就会影响现在新造善业的信心。修财神法可以新造这世感果的善业,也可为后世积累福报。

佛经里也介绍过这样一个故事: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很穷,佛给他传一个财神的修法,他的后半生就变得很富有。他因此后半生作了很多供养和布施。所以应抛弃你的这种想法,应认为修财神法是在造新的善业,这样就可以接受它的合理性继续修行下去。

佛教里认为没有业就不会有果。比如你作生意,现在你开一公司赚钱,当然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另开一公司赚钱。同样,你以前的善业也不需只靠他们,也可以新修财神法造新善业积累福德。这样想的时候就应能接受。比如你生病的时候,你说不用看医生了,业到了一定会死,业不到就死不了。又如肚子饿的时候,你说有业我就不用饿死,没业就找不到吃的,这样你就不再去找吃的了。这样作显然都是不对的。修财神也是同理。修财神法,赚很多钱是可能的,赚不到钱也是可能的。如同看病,你到很大很好的医院看病,也可能治不好。修财神法的善业如果这一世不成熟,也可能发不了财。但应该确信一定会后世积累福德。

修财神法也可以使你的事业变得顺利吉祥。有人会以为修财神会突然赚到好多钱,并不是这样。修财神是修福德,可以使你事业,作生意等都很顺利。人有福的时候,很多人会尊敬你,修财神有这种的作用。有福的人,其他人都会喜欢亲近,这个人就很吉祥顺利。

Friday, July 31, 2015

《心经》修法




《心经》

索达吉堪布的开示

佛陀成道以后,在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三转法-轮,为众生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的初转法-轮,佛陀阐演了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二转法-轮,佛陀开示了般若空性法门;三转法-轮,佛陀开演了光明如来藏本体。在三转法-轮的所有佛法当中,最深奥、最重要的,是二转法-轮的内容。为什么说它最重要呢?因为二转法-轮揭示了一切万法的真相,是三界众生走向解脱的必经之路。所有二转法-轮的内容结集起来,就是一系列的《般若经》。

大家都知道,《般若经》包括广中略三种般若。其中的广般若,有十万颂。藏文的长版《大般若经》,都有厚厚的十二函;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则有八千颂。所有《般若经》的精义,都包含在《摄集经》当中,如果将《摄集经》的经义加以浓缩,则就是《心经》。由此可知,佛法的精髓、心脏与核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换言之,《心经》所说的内容,足可统摄八万四千法门,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实可谓芥子纳须弥

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当随身携带,随时念诵《般若心经》,将《般若心经》作为依止的对境,放在清净高处,并经常恭敬顶戴。

全知无垢光尊者是藏传佛教中十分伟大、杰出的一位上师,他所撰著的《窍诀宝藏论》当中也说过:信解听闻佛法与随喜,赞颂趋入正法稍行持,皆离轮回播下解脱种。凡是相信、听闻佛经,并随喜、称赞者,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如果能念诵《心经》,都能与空性法门结下善缘。

在《心经》当中,涉及了很多世俗法相与胜义实相的概念,如果真的想搞懂,不仅要精通广、中、略三种般若的内在含义,还有两本书是一定要学的,一本是《俱舍论》,另一本是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如果没有学过这两部论著,不仅你们不能彻底领会其中的内涵,我讲起来也非常吃力,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很多概念,都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达清楚的。

在《俱舍论》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谛等等的概念,但却尚未抉择出这些概念的空性本质;在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以后,阐释般若经典的集大成者,即是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亲自授记过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最重要的论典,就是《中观根本慧论》(《中论》)。将《中论》密意诠释得最精确、最完整的论著,当数龙树菩萨的得意门生——圣天论师所著的《中观四百论》,以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和《显句论》。通过《中论》等中观论著的学习,我们就可以通达上述所有的概念都是空性。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学习《心经》内容,便是得心应手之事了。

按照《中观根本慧论》的观点,般若空性法门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修炼,而且要在听众的根基、意乐等各方面稍微成熟的时候才可传授,否则是不能传授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相续还没有对空性生起信心,听《心经》可能会有些困难,有的内容不一定能接受,就可以先听《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其他一些法门,等打好基础后再听《心经》,这样可能要好一些。

如果能认真地听闻、思维《心经》内容,对调伏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智慧,铲除自己的痛苦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心经》修法--- 索达吉堪布

凡是佛教徒,都应该重视这个法门。仅仅会念诵,不懂得其意义;或仅仅懂得意义,却不身体力行其教义也不行。如果从来没有真正思维并实际修行的话,我们的心相续中就很难真正体悟到般若空性的教义。

因此,包括法王如意宝在内的很多大成就者,也严厉地遮破了两种人:一种是每天都耽著在一些词句糠秕上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闻思基础都没有,整天只是盲修瞎练的所谓参禅打坐的人。

为真正的佛教徒,既要有广闻博学的智慧,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修持。先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闻《心经》教义,听完后自己要思考其意义,如果没有思考而仅仅听闻是不行的;而如果仅仅是思维,又没有真正修持,也无法得到《心经》的精髓。

修持《心经》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是对上师三宝要有虔诚的恭敬心,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上师三宝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空性意义。印光大师也说:佛法的所有功德都是依靠恭敬心而获得的;其次,是对众生要有大悲心(如果自己的悲心还不足够,就要经常依靠《入菩萨行论》等一些能令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论典,以培养自相续中的悲心与菩提心);其三就是空性正见。修持《心经》的法器,就是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这个基础上,还要了解《心经》的所有内容,至少要理解经文的字面意义。真正修持的时候,按严格的要求来讲,还要像《经庄严论》中所讲那样,具备十一种作意、九种助行等等,因为不管修什么禅定,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但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最起码也要具足上述三个条件,这是很重要的。

具足三个条件之后,如果想专门修持,首先需要准备好修持的外缘:

其一,修行打坐之前,要把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全部处理完,否则,正在打坐的时候,才想起电炉没有关、煤气没有关,然后马上从坐垫上站起来,惊慌失措地往外跑,这就很难专心致志地修法。以前噶当派的好多格西都有这样的教言:在坐禅的过程中,即使是父亲死了也不能出门。我们在修行时也应该这样想:坐禅的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绝不分心!

其二,要定好修持的时间,即安排好每天用多少个小时进行修持,上午修几座,下午修几座。

我以前也讲过,如果没有任何窍诀,光是一早起来就一直什么都不想地坐着,想起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便马上出定,这种方式并不叫坐禅。真正的坐禅一定要有观修,比如观释迦牟尼佛的身像,观修菩提心、出离心,或按照以前所得的一些空性或大圆满的修行方法,或依照上师如意宝或其他上师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的一些教言来修持。

在《七宝藏》和《上师心滴》中,无垢光尊者也曾有这样的教言:如果一直修一些无念、不作意的法,最高也就是转生到无色界。不管坐什么禅,首先应该有一个所缘境,比如,观修释迦牟尼佛,就应该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所缘境;如果修菩提心,就应该将菩提心的修法作为所缘境……坐禅的时候,还是应该按窍诀来修持。

其三,不管修什么法,自己的佛堂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

修《心经》时,供台上要陈设释迦牟尼佛的唐卡或是佛像,还要供奉《心经》、《金刚经》或其他的般若经函,然后摆放一些小佛塔,并在三宝所依前陈设供品,比如五供等等,如果五供不能全部具足,则可以随自己的经济能力点一些香,供一些清水,供品需要陈设得非常悦意、庄严(一般而言,不管陈设什么样的供品,之前都要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

 

所有的准备完成之后,以毗卢七法坐式坐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垫上,然后开始正式修行:先念皈依偈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我今天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坐禅修空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位、治病或获得什么名利等等,我修殊胜般若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发完菩提心之后,就与修其他法门一样,先吐三次垢气,观想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为主的所有烦恼障碍全部从自己的鼻孔中排出,然后让心完全静下来,并开始想:我今天所修的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靠这个法,我要获得成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心经》修法窍诀里面都是这样讲的,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很强烈的作意:我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我修持的唯一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一直这样作意,之后又从头开始,大概观修一百次左右。如果感到身心疲倦,就可以回向以后出定休息,也可以转修其他的法。这样算是一座。

最开始的一、两天,不需要思维《心经》的意义,而要这样专门作意,藏传佛教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每天上午坐五次,下午坐五次,每一座当中都这样作意一百次,则一天就能作意一千次。这样的结果,用世间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间的感情变得很深,有一种特别相应的加持。

可能有的人心里会有疑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想,到底算不算是坐禅、算不算是修法啊?这是我们的分别念造成的疑惑。其实,不管以什么样的意乐对殊胜对境作观想,都有非常大的功德。也就是说,即便以无分别的念头对其作意,也有很多功德,甚至以嗔恨心想:唉呀!这个《心经》很讨厌,这个《心经》如何如何不好带等等,虽然暂时会有不好的报应,但以后这种嗔恨作意也会变成证悟空性的殊胜因缘,《如意宝藏论》与《入行论》中都有这样的教证。

这不像我们平时的胡思乱想,比如,今天我吃什么菜啊,买不到菜啊,今天天气很干,怎么不下雪啊等等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分别念,这些分别念不仅对今生没有用,对来世也没有用,但如果以《心经》作为对境来作意,就有相当大的功德。

 

第二步坐禅的方式,开始还是一样,先作意 ——我要依靠《心经》而成佛,我要修《心经》。之后,就思维从缘起直至最后的随喜赞叹之间的教义。

具体如何观修呢?比如观修十二处,就是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的观察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维剖析,从而抉择出十二处不存在,然后安住于这种境界当中。部分智慧稍高一点的人,可以将《心经》的内容从头到尾观想一遍,如果自己的智力有限,就观想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五蕴或十八界等等,将这部分内容反复观想安住四十至五十次左右,将此作为一座的禅修内容。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虽然我们平时也听闻、思维过《心经》,但听闻、思维所得的智慧与修持所得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的闻思任务比较紧,除了一些闭关的人以外,想专门实修恐怕也不大现实,但在闻思的同时,通过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去推理,最后就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油然而生定解:以五蕴、十八界为主的所有轮涅器情万法名言中如梦如幻地显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安住,也具有无量的功德。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修持的。

为初学者,首先肯定需要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或者其他的一些推理来进行观察,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观察所得到的境界中安住。当然,对于从来没有和空性法门相应,也没有对空性进行过思维的人来说,刚开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以上是《心经》的正行修法。

很多上师也讲: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是很重要的。比如,上午打坐两次,每座大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刚开始时时间不能太长,当自己真正能安住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以后,将时间稍微延长一点也可以。如果感觉有点不舒服,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如果强迫自己修,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厌倦修行,或一些其他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应该思维《心经》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般若空性的功德等等。这样忆念一方面可以消除疲劳,另一方面,自己的空性见解也会有所增长。

修任何一个法,都要与自己的四大相应。在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说,修法时适合自己的心意很重要。如果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强迫自己:遇到这样的空性法门很难得,不管我的心脏如何,即便再痛,我也要使劲修。不但医生认为你的做法不对,而且很多上师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不管修什么法都不能强迫,强迫的效果不但不好,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所以要张弛有度,一方面有一种精进力,另一方面也要适时地放松。如果觉得不适应,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而应该适当地休息。

修持的时候,首先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然后在这样的空性光明境界中安住。上师如意宝在有些密法教言中讲,这样的安住可能也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安住,就是不离空性境界的安住;还有一种安住,是接近于愚昧、昏迷状态的阿赖耶识,在这种状态中好像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只是一种迷迷糊糊的,什么分别念也没有的状态,这不是什么境界,而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歧途,不应该把它作为什么修行的境界来看待。

在修行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般若空性有很大的信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会有实在修不下去的意念,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串习的都是什么都存在——“存在,柱子存在,瓶子也存在,包括形形色色、里里外外的所有法都存在,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下子说这些法全部都没有,就跟我们原来的串习、心态不相应,此时,我们首先应该以破除有边的单空方式来修。

专修《心经》期间,座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读诵、书写、供奉、思维、听受、传讲《心经》等善事。

以上是修《心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次观修圆满的时候,就要回向:我这次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能有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样殊胜的因缘,愿以此功德回向三界轮回所有可怜众生,愿他们早日获得解脱!

这个时候心里应该生起更强烈的大悲心,大家也清楚,对三界轮回的众生而言,不要说这样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有些甚至连佛的名号也听不到。

所以,在回向时,我们应该祈愿,愿天上地下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都能早日依靠般若空性法门获得成就!

回向出定以后,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中,尽量在不离觉性的状态中利益众生。

修持《心经》以后,我们的相续中应该生起这些功德:一方面对般若法门和整个大乘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可怜众生也能生起更强烈的悲心:以后有机会,只要对方能接受,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自相续中对《心经》的证悟,以及《心经》所宣说的道理讲给对方听。如果这个人能好好地读诵、受持《心经》,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人间,我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果目标订得太大,就不一定能实现。比如,一开始就想:我要一个人度化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愿望在短短的一辈子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也有他在因地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度化一个众生的公案,所以,我们也应该量力而行。

时候我也这样想:自己的相续中虽然没有什么证悟,但对空性法门和三宝的信心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或困难,这种信心都不会被摧毁。除非是自己得了精神病或者是着了魔,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说,这种时候人的心态是非常难掌握的,但除此之外,我对三宝的信心,对佛法的正信,不管任何科学家、医学家怎样说,都肯定是不可动摇的。

这个寂静的山沟里闻思将近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之后,才终于在自己的相续中培养出这样一个小小的凡夫正见,即便是这样小小的凡夫正见,恐怕也是很多人所没有的。在穿着袈裟的出家人当中,也有对三宝、因果半信半疑的人。所以我想,如果能将这个正见传递给别人,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心经》修法就此圆满。

心经

心经 书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27f6d0102e47e.html

般若心经的功德利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ect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5dbdb0102e85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fyal.html

《心经》的除障修法
祈竹仁波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9zt1.html

修行要先培养福德资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vjrl.html

阳德与阴德,福德与功德的区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eo8r.html

密宗灌顶大法有几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d3vw.html

Monday, July 20, 2015

能海上师监制的黄身文殊菩萨像

能海上师监制的黄身文殊菩萨像

http://www.wtsguojie.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

文殊菩萨梦通修法

文殊菩萨梦通修法

http://ying-yi-zhen.blog.163.com/blog/static/210002176201271483932423/
http://www.lifetv.org.tw/search/view.asp?RecordNo=4599&KEY=
http://truebuddha-vajra999.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html

  这是文殊菩萨的一个法门。
  我们两眉中有一点,叫智慧眼。就藏密来说,两眉之间,眉心是个轮,叫眉心轮。眉心轮是通中脉的,中脉从下往上通,是在这里开窍的。所以,你可以做一个之观想,两眉之间有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向上。三角形里头有个文殊菩萨,就是药师经讲的儿童文殊,你们可以观想文殊童子像,这要念文殊菩萨的一个咒语:“翁阿拉巴扎那底”。“巴扎那”是金刚。经常念,以10万遍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入睡时只要念7遍,你就可以得遍行,可以得梦通。会这个咒语,做这个观想,得了梦通,你可以祈求文殊菩萨加持你,赐你所想、所求之事,在梦中可以知道。两眉中间是中脉开口,这个地方文殊菩萨可以放光加被你。
  修这个法时,有时感到两眉间有些紧张,有时显得微微肿一样,这不是病,是这个地方有感应了,这一段时间会平复如常就能得到遍行、梦通,在梦中感应一些事情。
   (本文选自《药师经法研究》第二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讲记的第一讲第七节 由吴信如著)
有一种利用睡梦的功法叫遍行,是一种法界的力量来加持修学的人,修学的人仿佛在做梦,是梦的形式但内容不是梦,而是比较清醒的一种意识活动。因为睡的时候,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已停止活动,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三个识还有活动。如果第六识、第七识也不能活动了,这个人睡得就很熟了,一般是不容易的,特别是第七识他是恒审,又恒又审。没修行的人,意根得不到休息,所以往往睡得不熟、不深,往往容易做梦。梦的深浅程度和睡的深浅程度也差不多,是联系着的。睡有昏睡、浅睡、深睡。、 我们讲药师经是讲色法、息法、心法。睡眠是属于心法的,心法当然对我们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影响很大。药师佛是以什么方法使众生在睡梦当中听到七佛名号呢?那就是用遍行,修行的人往往希望在睡梦中得到遍行。遍行和做梦在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内容上是两回事。就等于我们无明跟觉悟是一回事,但又是两回事。清净的是遍行,糊里糊涂是梦。 我讲过人的身体有几层,有粗身、细身、微细身、最微细身。遍行是细身里头的事情,我们常人在粗身情况下不可能体会到细身的境界,常人在粗身里得不到遍行。依靠文殊菩萨加持力量,只要你心净,能够得到遍行,梦中告诉你七佛名号。在遍行里所听到、看到的是现量,不是比量,更不是幻觉,所得到的是实在。在密教里有一种《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是专门修遍行法的,就是在睡梦中听到佛的教导,学到法的。 睡眠也是一样的,要调呼吸。身体姿势要推开尾闾,右侧而卧,左手搭在左腿上。如果腿麻或不舒服,还可以自由调整的,不是严格地不准动。睡眠时呼吸越深越好,越长越好,实际上修药师法,呼吸、睡眠都要用药师定的调息方法调息。 怎么睡眠,真正睡得好,睡得清净,一句话“都摄六根,以净入寤”。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摄六根”,六根要能统帅起来,归一叫摄。统一起来,归纳起来,六根能归成一念。例如,眼能看,耳能听,鼻子能嗅;看是一个念,听是一念,嗅是一个念。如果我们能够把六根清净下来,统一在一个念上,例如念个咒语,口里在念,耳朵在听,眼睛闭目在做观想,整个六根的活动都关于这咒语的一念,这叫都摄六根统于一念。念是一个净念。这是养神的最好的方法。当然这要经过一个锻炼过程,一下子不容易的,但一定要学着把我们六根统帅起来,归于一念。这一念慢慢进入净念,睡时候收起净念入寤,很容易得遍行,很容易得加持。这要我们在修持上下点功夫,多练。如果你自己称一个佛号,自己念,自己听,听时身体动作、你意识的想、口里的动作和耳朵,都在这一句名号上,六根是慢慢能够统摄归于一念。现在我们六根是散的,各司其职,眼睛只管眼睛,耳朵只管耳朵,鼻子只管鼻子,眼睛只能看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看,因为六根是散的,各负其责,这是常人。但真正修行的人都摄六根之后,六根可以统一运用,眼睛当耳朵用,耳朵当眼睛用。 六根要统摄于一念,要练习这个功夫。六根摄于一念对我们学佛修净土的人很有好处。真正地学净土就是在临终时候最后的一念和最后的一口气相应,这是真的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所以要都摄六根于一念,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练习统一在一个念上,你能够统一于一念,然后六根就可以互相通用了。这本来是细身的功夫,不是粗身能做一的,但我们粗身的时候,可以把做事的思想多集中在一个念头上,这样子晚上入睡就比较容易得遍行。文殊菩萨讲,可以在梦中得闻七佛名号。 梦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因为佛学讲梦的东西,都是密教深层次的,一般不大说,梦的层次也有内层、外层、密层、秘密层。 为了使大家睡眠能够都摄六根,我告诉大家一个功法练习,会有好处,这是文殊菩萨的一个法门。怎么练法呢?我们两眉中间有一点,在印度婆罗门教叫第三眼,也叫智慧眼。人有两个外眼、一只内眼。就藏传密教来说,两眉之间,眉心是个轮,叫眉心轮。眉心轮是通中脉的,中脉从下往上通,是在这里开窍的。所以你可以做一个观想,两眉之间有个等边三角形。我不是叫你看第三眼,第三眼是另外一个功。三角形的顶点向上,是等边,不是等腰。三角形里头有个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像呢?就是药师经讲的儿童文殊。你们可以观想文殊童子像,这要念文殊菩萨的一个咒语:“晻阿拉巴扎那底”。“巴扎那”是金刚,经常念,以十万遍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入睡时只要念七遍,你就可以得遍行,可以得梦通。你们晓得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做梦有个梦通。会这个咒语,做这个观想,可以得梦通,你可以祈求文殊菩萨加持你,赐你所想知,所求之事,在梦中可以知道。两眉中间是中脉开口,这个地方文殊菩萨可以放光,可以加被你。修这个法时,有时感到两眉间有些紧张,有时显得微微肿一样,这不是病,是这个地方有感应了,过一段时间会平复如常就能得到遍行、梦通,在梦中感应一些事情。 “都摄六根,以净念入寤。”就把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统一起来,归于一念。这一念要清净,以净念入寤。入寤不是睡眠,是遍行,以睡梦的形式得佛、菩萨的感应入寤。梦在粗身是梦,在细身是遍行。为了众生在粗身得益,由佛、菩萨以梦的形式给众生加持得遍行。梦修法很多,例如睡眠有种睡光的修持法,得梦通。我再说个咒语,这个是比较普遍的修睡眠法,将来修睡光,是练所有在梦中做功课的基本咒语:“赫,巴嘎温,曼殊秀,古马兰嘎,北娑哈,阿巴哇,娑巴哇,娑哇打吗,不底里,娑哈“。这个咒不光为修睡光,修药师定的遍行法也可以用,修整个睡眠法都有好处的。这是练睡功的一个基本咒语,学深时要多念,眼前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刚才讲的文殊咒语。

Sutra Links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04/index.html

吴信如 药师经法研究 等边三角形
http://www.bskk.com/thread-2818397-1-1.html

Sunday, July 19, 2015

密教咒

密教咒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1400.html

開天眼咒 ­

【咒語】:『嗡。現金剛薩埵。欲為汝開眼。金剛眼無上。一切眼今開。嗡。若炸那。曲阿吽。梭哈。』 ­

登廁咒 ­

【咒語】:『嗡。狠魯陀耶。梭哈』 ­

洗淨咒 ­

【咒語】:『嗡。賀求蜜力地。梭哈。』 ­

去穢咒 ­

【咒語】:『嗡。室利玉婆利。梭哈。』 ­

淨手咒 ­

【咒語】:『嗡。主迦拉耶。梭哈。』 ­

法界咒 ­

【咒語】:『打爾嘛。打都。梭巴哇。阿吽。』 ­

陽宅佛說安宅陀羅尼咒經 ­

【咒語】:『多跌耶他。波羅殊隸。殊隸殊隸。隸沙摩提。摩訶娑摩提。娑曼帝。摩訶娑曼帝。娑隸娑羅隸。梭哈。』 ­

淨口咒 ­

嗡。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梭哈。 ­

淨身咒 ­

嗡。修哆利。修哆利。修摩利修摩利。梭哈。 ­

淨手咒 ­

【咒語】:『嗡。主迦拉耶。梭哈。』 ­

淨意咒 ­

嗡。哇日囉怛。訶賀斛。 ­

安土地真言咒 ­

南無三滿哆。母馱南。嗡。度嚕度嚕地尾。梭哈。 ­

召請咒 ­

嗡。啊。吽。梭哈。 ­

普召請咒 ­

【咒語】:『南摩部部帝利。伽里多里。怛多俄多耶』 ­

淨業觀空咒 ­

嗡。司巴瓦。速達。洒爾瓦。達爾嗎。司巴瓦。速朵杭。 ­

觀空咒 ­

【咒語】:『嗡。學泥打架。那班札爾。阿馬果航。』 ­

披甲護身咒 ­

嗡。波汝藍者利。 ­

四皈依咒 ­

南摩古魯貝。 南摩不打耶。 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 ­

供養咒 ­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衣打木。古魯那拉。面渣拉。襟。尼里耶。打耶咪。 ­

供養咒(外出用) ­

【咒語】:『嗡。阿媽噶補戛。摩呢唄得媽。哇吉拉。達他嘎打。維羅割得三曼打。缽拉灑拉吽。』 ­

獻八供 ­

阿甘。梭哈。嗡阿吽。(水) ­

巴擋。梭哈。嗡阿吽。(滑水) ­

布別。梭哈。嗡阿吽。(花) ­

杜別。梭哈。嗡阿吽。(香) ­

阿洛給。梭哈。嗡阿吽。(燈) ­

甘爹。梭哈。嗡阿吽。(塗) ­

呢尾爹。梭哈。嗡阿吽。(果) ­

嘎打。梭哈。嗡阿吽。(樂) ­

變食真言咒 ­

南摩薩縛怛他夜哆。縛嚕枳帝唵。三跋囉。三跋囉吽。 ­

甘露水真言咒 ­

南摩蘇嚕婆耶。怛他夜哆耶。怛姪他唵。蘇嚕蘇嚕。缽囉蘇嚕。缽囉蘇嚕。娑婆訶。 ­

普供養真言咒 ­

唵。夜夜曩。三婆縛。伐日囉斛。 ­

施殘食咒 ­

烏機札。巴陵打。卡嘿以。卡希。卡希。 ­

海乳真言咒 ­

【咒語】:『南摩三滿多母陀南嗡。播』 ­

施無遮食真言咒 ­

【咒語】:『嗡。穆利陵。梭哈』 ­

補缺真言咒 ­

嗡。度魯。度魯。喳鴉穆。卡嘿。梭哈。 ­

補缺圓滿真言 ­

唵。呼盧呼盧。社曳穆契。莎訶。 ­

圓滿咒 ­

嗡。部林。 ­

千轉輪咒 ­

【咒語】:『嗡。乏及拉。骨赫牙。戛巴。三麻牙。吽』 ­

【解說】行者於右手取母珠,把唸珠捲於左手四指,除了大姆指以外捲三圈,將左手的三圈唸珠移到右手的食指上,之後雙手蓮花合掌,捧唸珠於自已的頂上。 ­

【觀想】自己變化成一排到無數排,變為好幾千人、好幾萬人,在我們的四週一起持這個咒。 ­

【咒語】 ­

『嗡。南摩。司乏哈』七遍。 ­

再唸第二個咒語。『嗡。懷魯加那。摩拉。司乏哈』九遍。 ­

再唸【千轉輪咒】『嗡。乏及拉。骨赫牙。戛巴。三麻牙。吽』。 ­

【持咒】之後,唸修法的咒。每唸一遍咒就撥一遍珠,如此就等於持一千遍的咒,但此法應該在持完該咒滿基本數額之後,如十萬遍、百萬遍後,再施此法為佳。 ­

湖濱別有天 p.202 皈依者的感應 p.88 靈仙金剛大法 p.28 ­

報父母恩咒 ­

【咒語】:『南摩。密栗多。哆婆曳。梭哈。』 ­

解冤結咒 ­

【咒語】:『嗡。三陀囉。伽陀梭哈』 ­

開咽喉咒 ­

【咒語】:『嗡。布布底里。伽多里。怛多俄多耶』 ­

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咒 ­

【咒語】:『嗡。阿摩嘎。懷魯佳拿。嘛哈。母德喇。嘛呢。叭得嘛。及乏拉。缽拉乏爾打牙。吽。』 ­

光明真言 ­

【咒語】:『嗡。阿摩葛。懷魯佳那。摩哈母德喇。嘛尼叭德嘛。及乏拉。缽喇乏爾打牙。吽。』 ­

釋迦牟尼佛手印心咒 ­

【心咒】:『南摩。三滿多。母陀南。縛。』 ­

【手印】:三山印。 ­

釋迦牟尼佛消業大真言 ­

【咒語】:『南摩。囉怛那室詰尼。怛他哦多也。阿囉喝帝。三藐訖。三沒馱也。怛寧他。嗡。囉怛尼。囉怛尼。蘇囉怛尼。囉怛奴那。婆味摩賀。囉怛那。枳囉尼。囉怛那。三婆味。梭哈。』 ­

蓮生活佛心咒--長咒 ­

嗡阿吽。古魯貝。阿哈薩沙嗎哈。蓮生悉地吽。 ­

蓮生活佛心咒--短咒 ­

嗡。古魯。蓮生悉地吽。 ­

祈請蓮師咒 ­

【咒語】:『嗡阿吽。別炸古魯。貝媽。托清渣爾。別炸。沙媽耶渣。悉地拍拉吽。阿。』 ­

蓮師威猛根本咒 ­

【咒語】:『嗡阿吽。阿爾職呢職。南摩巴加哇地。吽吽呸。』 ­

蓮師調伏八部咒 ­

【咒語】:『嗡阿吽。阿職呢職。南摩巴加哇地。吽吽呸。阿耶媽。都魯渣沙納沙媽耶。吽吽呸呸。喬喬杜杜覺杜職。』 ­

蓮師長壽咒 ­

【咒語】:『嗡阿吽。別炸古魯。別媽悉地。阿育崎。吽。呢渣。』 ­

五甘露咒 ­

【咒語】:『嗡。奔炸北沙則。阿吽。嗡奔炸惹那阿吽。嗡奔炸北伽阿吽。嗡奔炸伽惹北阿吽。嗡奔炸阿彌得阿吽。』 ­

五香咒 ­

【咒語】:『嗡。奔炸根得阿吽。』 ­

龍王咒 ­

【咒語】:『南摩三滿多。母陀南。哇日拉。密。』 ­

彌勒菩薩心咒 ­

【咒語】:『嗡。咪吹耶。梭哈。』 ­

寶藏咒 ­

【咒語】:『嗡。貝札。尼底。吽。』 ­

禮佛咒 ­

【咒語】:『嗡。南摩曼祖洗爾也。南摩蘇洗爾也。南摩烏打嘛洗爾也。梭哈。』 ­

懺悔咒 ­

【咒語】:『嗡。別炸。沙媽耶。蘇爹阿。』 ­

蓮生上師髮鬘咒 ­

【咒語】:『嗡。蓮生。打惹里。梭哈。』 ­

觀世音菩薩心咒(六字大明咒) ­

嗡。嘛呢叭咪。吽。 ­

七佛滅罪真言 ­

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毘離尼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梭哈。 ­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

唵。別炸薩多沙嘛牙。嘛奴巴拉雅。別炸薩多爹奴巴的叉。遮左咩巴哇。蘇多卡欲咩巴娃。蘇甫卡玉咩巴哇。晏奴囉多咩巴哇。沙爾哇。司地。咩不囉也叉。沙爾瓦。加爾麻。蘇渣咩。即打木。司里任古魯吽。哈哈。哈哈。呵。巴加問。沙爾瓦。打他架打。別炸嘛咩門渣。別至巴哇。嘛哈沙媽啞。薩唾啊。吽呸。 ­

百字明咒短咒 ­

【咒語】:『嗡。薩埵阿。吽呸。』或 ­

【咒語】:『嗡。別炸薩埵阿。吽呸。』或 ­

【咒語】:『嗡。嘛哈沙嘛呀。薩埵阿。吽呸。』 ­

大悲咒心咒 ­

【咒語】:『嗡。悉殿都。漫多拉。跋陀耶。梭哈。』 ­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 ­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麼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

坐蓮往生咒 ­

【咒語】:『嗡。啤媽打列。吽。』 ­

阿彌陀佛心咒 ­

嗡。阿彌爹哇。些。 ­

南無阿彌陀佛梵文 ­

那摩。阿彌打。菩逹。牙  ­

阿彌陀佛往生心咒 ­

【咒語】:『嗡。別媽打列。吽。』 ­

淨土往生神咒(往生咒) ­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蘭帝。阿彌利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梭哈。 ­

文殊師利菩薩往生咒 ­

【咒語】:『嗡。啞貝拉吽。堪渣拉。梭哈。』 ­

文殊菩薩超度的最秘密心咒 ­

【咒語】:『嗡。阿悲巴拉耶。梭哈。』 ­

獅子吼文殊菩薩咒 ­

【咒語】:『嗡。悉地。嗎妹地本。曼殊師利。夢悉讚甲娃打你悉地。梭哈】 ­

文殊師利菩薩五字心咒 】:『嗡。阿拉巴雜那底。』 ­

【咒語】:『嗡。阿拉巴雜那底。』 ­

虛空藏菩薩聞持真言 ­

南摩。阿迦捨揭婆耶。嗡。阿利。迦瑪利。慕利。梭哈。 ­

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 ­

嗡。缽羅摩。寧陀寧。梭哈。 ­

地藏王菩薩心咒 ­

嗡。哈哈哈。微三摩耶。梭哈。 ­

地藏王菩薩真言 (同上) ­

唵。訶訶訶。尾娑摩曳。 娑婆賀。 ­

延壽菩薩真言咒 ­

【咒語】:『嗡。乏及拉。玉洒。梭哈。』 ­

長壽咒 ­

【咒語】:『嗡。些。哈哈吽。吽呸。別炸。阿臾扣吽。梭哈。』 ­

破地獄真言咒 ­

【咒語】:『嗡。伽囉帝耶。梭哈』 ­

地味成就咒 ­

【咒語】:『嗡。悉地都達羅尼。娑羅娑羅。梭哈』 ­

清淨大地咒 ­

【咒語】:『拉入。波我哆。沙婆達摩。』 ­

大地寂靜咒 ­

【咒語】:『嗡。娑婆婆婆。述陀。沙婆達摩。』 ­

這個咒能夠持二百萬遍的行者,只要右手按一按土地,土地就得到成就。 ­

準提佛母咒 ­

【心咒】:『嗡。者利主利。準提。梭哈。』 ­

【長咒】:『南摩。颯多南。三藐三菩提。俱胝南。怛至他。嗡。者利主利。準提。梭哈。』 ­

蓮華生大士心咒 ­

嗡啞吽。別炸古魯貝嗎。悉地吽。些。 ­

摩利支天菩薩心咒-長咒 ­

南摩三滿多沒馱南。嗡。摩利支玉。梭哈。 ­

摩利支天菩薩心咒-短咒 ­

嗡。摩利支玉。梭哈。 ­

摩利支天菩薩除睡真言 ­

怛至他。伊地米地。只地比迦那。羶地波陀恥。梭哈。 ­

摩利支天菩薩除穢真言 ­

【咒語】:『怛至他。伊地米地。只地比迦那。羶地波陀恥。梭哈。』 ­

吉祥天女心咒 ­

嗡。嘛哈室利曳。梭哈。 ­

吉祥天女夢通咒 ­

【咒語】:『嗡。摩訶室利阿。阿巴哇。娑巴哇。沙娃。打媽。不底里。梭哈。』 ­

長壽佛心咒 ­

嗡。阿媽惹尼。祖文地耶。梭哈。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心咒 ­

南摩三滿哆。母馱南。縛日囉。達摩。啥。 ­

如意寶螺咒 ­

南摩。三滿哆。母陀南。瓦日拉。獲。 ­

威光如意咒 ­

嗡。左囉左囉呀。奔達日。吽。泮。 ­

黃財神心咒 ­

嗡。針巴拉。查冷查那耶。梭哈。 ­

黑財神心咒 ­

嗡。煙雜尼目抗。雜嘛咧。梭哈。 ­

白財神心咒 ­

      嗡。貝瑪。卓達。阿里呀。針巴拉。啥達呀。吽呸。 ­

【咒語】:『嗡。貝媽左達。 阿利亞。針巴拉。些達亞。吽呸。』 ­

紅財神心咒 ­

【長咒】:『嗡。諾那諾那諾奴諾奴。嘎那巴底。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那巴底。主汝主汝。嘛奴巴雜。汝汝汝汝。嘎嘎打耶,嘎那巴底耶。梭哈。』 ­

【短咒】:『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

大白傘蓋佛母堅甲咒-短咒 ­

吽。媽媽吽呢梭哈。 ­

大白傘蓋佛母堅甲咒-長咒 ­

嗡。沙爾哇。打他架打。阿尼卡施打。打把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大白傘佛母心咒 ­

【咒語】:『嗡。沙爾哇。打他架打。烏呢卡。施打。打把遮。吽呸。吽。嘛嘛。吽呢。梭哈。』 ­

藥師佛心咒 ­

爹雅他。嗡。別卡子也。別卡子也。嗎哈別卡子也。辣炸娑摩伽德黑。梭哈。 ­

藥師佛灌頂真言 ­

【咒語】:『南摩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也。阿囉 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

日光菩薩咒 ­

【咒語】:『南摩勃阤瞿那迷。南摩達摩莫訶低。南摩僧伽多夜泥。底哩部畢藏出檐納摩。』 ­

月光菩薩咒 ­

【咒語】:『深低帝屠蘇吒。阿若蜜帝烏都吒。深耆吒。波賴帝。耶彌若吒烏都吒。拘羅帝吒耆摩吒。梭哈。』 ­

堅牢地神咒 ­

旦至他。只里只里。主魯主魯。句魯句魯。拘柱拘柱。睹柱睹柱。博訶博訶。伐舍伐舍,梭哈。 ­

加持四空行母咒 ­

【東空行母心咒】:『嗡。甲格以呢。也。吽吽呸。』 ­

【北空行母心咒】:『嗡。拉美。吽吽呸。』 ­

【西空行母心咒】:『嗡。堅甲洛海。吽吽呸。』 ­

【南空行母心咒】:『汝比呢也。吽吽呸。』 ­

一字金輪咒 ­

【咒語】:『勃嚕嗡』 ­

三字咒 ­

【咒語】:『嗡。啞。吽』 ­

【三咒字的運用】 ­

【解說】當我們接受別人的供養、供品,或者接受東西,或者是請佛像的時候,都可以唸『嗡。啞。吽』三字咒,然後用鹽跟米來灑淨,這樣子就會獲得清淨。或者我們供佛的供品,你也可以唸『嗡。啞。吽』三字清淨。或者我們買一些古董,或者買一些佛像等等的東西,都可以在心中唸『嗡。啞。吽』如果能再準備一點鹽、一點米,然後唸『嗡。啞。吽』灑下去就可以獲得清淨。 ­

【三字明呼吸配合法】 ­

【解說】吸進空氣的時候是「嗡」字,留在體內是「啞」字,氣吐出去觀想「吽」字。 ­

【三字明金剛唸誦法】 ­

【解說】先吸進「嗡」字,不出聲,然後直接從鼻孔到丹田。閉息。經過「入住融出」四個階段再吐出去。再來觀想「阿」字進入丹田停住,溶化,然後再出去。再來觀想「吽」字進入到丹田,融化,再慢慢的出去,整個過程儘量的細慢長,做完全呼吸。 ­

五字明咒 ­

【咒語】:『嗡。吽。班。霍。些』 ­

九字真言 ­

【咒語】:『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

登廁咒 ­

【咒語】:『嗡。狠魯陀耶。梭哈』 ­

綠度母咒 ­

【咒語】:『嗡。達列。都達列。都列。梭哈』 ­

度母總咒 ­

【咒語】:『嗡。達列登木。梭哈』 ­

寶源度母咒 ­

【咒語】:『嗡。達列。都達列。都列。渣木別摩哈耶。達那咩爹后。梭哈。』 ­

救遇難度母咒 ­

【咒語】:『嗡。達列。都達列。都列。媽媽。沙爾哇。欄渣。都京。左打。新登木。古魯。梭哈』 ­

二十一度母增福慧度母咒 ­

【咒語】:『嗡。列那達咧。沙爾哇羅嘎。渣那。別雅。打辣打辣。德黑里。德黑里。升升。渣渣那。不京。古魯。嗡』 ­

佛母心咒 ­

【咒語】:『嗡。班扎。麥若扎也。吽吽拍。』 ­

妙音佛母咒 ­

【咒語】:『嗡。沙拉沙底。梭哈。』 ­

咕嚕咕列佛母心咒 ­

【咕嚕咕列佛母不共心咒】:『嗡。咕嚕咕列。咄利。梭哈。』 ­

【咕嚕咕列佛母心咒】:『嗡。咕嚕咕列。啥。吽。梭哈。』 ­

【咕嚕咕列佛母長咒】:『嗡。咕嚕咕列。啥。瓦向咕嚕火。阿戈。喀雅啥。梭哈。』 ­

賀利帝母心咒 ­

【咒語】:『嗡。弩弩麼里迦皿帝。娑婆賀。』 ­

荼吉尼心咒 ­

【咒語】:『嗡。荼吉尼。喜力。吽。』 ­

十地菩薩護身金剛咒 ­

【初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甫律爾奴拉剃。獨虎獨虎。也跋蘇利瑜。阿婆婆薩底。耶跋旃達囉。調旦底。多跋達洛叉漫。單荼缽利訶藍。巨魯娑訶。』 ­

【二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溫入。里質里質里。溫入羅入羅。南善睹善睹。溫入里虎魯虎魯。娑訶。』

【三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單宅只般宅只。羯拉致。高拉致。基由里單致里。娑訶。』 ­

【四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室利室利。陀耳爾陀耳爾。陀里陀里爾。室利室利爾。比舍羅波始波那。畔陀耳帝。娑訶。』 ­

【五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哈利哈利爾。遮利遮利爾。羯拉摩。爾僧羯拉摩。爾。三婆三爾瞻跋爾悉耽婆爾摩漢爾。碎言步陛。娑訶。』 ­

【六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比徒里比徒里。摩里爾迦里迦里。比度漢底。魯魯魯魯。主魯主魯。杜魯婆杜魯婆。捨捨設者婆里洒。婆。悉底薩婆薩朵南。悉甸睹。曼旦囉缽陀爾。娑訶。』 ­

【七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勺哈勺哈魯。勺哈勺哈勺哈魯。貝陸只貝陸只。阿蜜利多虎漢爾。勃里山爾。貝魯杜只婆魯伐底。貝提四只。貧陀貝里爾。阿蜜利底只。薄虎主愈。薄虎主愈。娑訶。』 ­

【八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室利室利室利爾。蜜底密底。羯里羯里。西魯西魯。主魯主魯。畔陀尼。娑訶。』 ­

【九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哈利旃茶利只。俱藍婆拉體。睹刺世。拔吒拔吒死。室利室利。迦室里迦。必室利。莎悉底。薩婆薩朵南。娑訶。』 ­

【十地菩薩護身咒】:『旦至他。悉提。蘇悉提。莫折爾木察爾。比木底菴末麗。比末鳳涅末麗。忙揭麗。四蘭若。揭貝。揭拉旦那揭貝。三曼多跋至麗。薩娑安他娑單爾。摩奈斯摩訶摩奈斯。安步底。安室不底。阿拉誓比拉誓。安主底菴蜜粟底。阿拉誓。比比誓。跋藍迷。跋藍迷。跋羅甘。摩莎。麗甫拉爾甫拉那。曼奴拉剃。娑訶。』 ­

三天正法祝魔咒 ­

【咒語】:『欲色大魔王。受事帝君前。魑魅魍魎鬼。山川內混形。今來試道者。護法現雷霆。所戮無親鬼。更退大魔軍。九天風火至。伏滅萬精梟。敢起關三惡。請依洞法言。律令攝』 ­

【解說】:在每個晚上叩齒三十六通之後,唸這個咒,就可以破除所有的魔軍。 ­

禪定的雲箋 p.158 ­

金剛界大日如來真言 ­

【咒語】:『嗡。別炸達度。撼。』   虹光大成就(5)p.173 ­

【咒語】:『嗡。哇日囉。馱都。撼。』甘露法味 p.112 ­

胎藏界大日如來真言 ­

【咒語】:『阿。尾。羅。吽。欠。』  甘露法味 p.112 ­

大自在天咒 ­

【咒語】:『嗡。摩司施囉波耶。梭哈。』 ­

【大自天打小人法】 ­

【手印】左手結一級棒打印。 ­

【觀想】左手大姆指,代表小人,觀想他的頭,身子低下來,很慚愧的躲到地洞(鑽進四隻手指內)。再用右手,代表大自在天,然後打他,打四十九下,打完唸咒,或者打一下,唸一遍咒皆可。 ­

粒粒珍珠 p219 ­

大佛頂首楞嚴王心咒 ­

【咒語】:『嗡。阿拿列。阿拿列。維夏達。維夏達。盤達。盤達。盤達你。盤達你。懷喇。乏及喇。叭尼。怕都。吽。勃魯姆。帕都。梭哈』 ­

【觀想】持咒時,可將一金色咒字『勃魯姆』安於行者頂上,放光普照一切眾生。 ­

蓮生活佛的心要 p125 ­

大威德金剛咒 ­

【咒語】:『嗡。咄利。卡拉魯帕。吽。堪。梭哈。』 ­

【根本心咒】:『嗡。瑟致哩。迦囉魯跛吽。欠。梭哈。』 ­

【大威德金剛法】 ­

【說明】1、姓楊的,不可以修。2、犯戒的,不可以修。3、要有上等的品性,謹守三昧耶戒。4、恭敬根本上師。5、要弘揚真佛密法。6、要慈悲六道眾生。7、要唸滿「文殊師利菩薩心咒」十萬遍。不然,要修閻摩天相應。8、要加行、本尊、內法皆相應了,再來修。9、最重要的,一定要灌頂。 ­

【大威德金剛根本印】雙手內縛,二中指豎立向天。 ­

【觀想】整個虛空萬事萬物都是藍色的,所有藍色收攝到為己的身體裡面,再把身體裡面的藍色收成一個藍色的吽字,放在心際,然後從這個藍色的吽字的尾巴開始往上收,整個消掉,進入空境。唸「觀空咒」加持。再從虛空中,顯現藍色「吽」字,由上而下次第出現。再由「吽」字,變化為大威德金剛。一面二臂,兩足左伸右屈。左手拿天靈蓋,右手拿鋮刀。青牛頭,三眼忿怒像。髮上豎,口開伸舌,足踩大自在天。 ­

密教的法術 p162 靈仙金剛大法 p152 ­

大輪金剛咒 ­

【咒語】『南摩。司得里牙。提維嘎難。打他嘎打難。嗡。維喇及。摩訶佳哥喇。乏及里。洒打。洒打。洒喇得。得喇夷。得喇夷。維達嘛你。三槃嘎你。得喇嘛底。細達。幾里牙。得覽。梭哈。』 ­

【大輪金剛法】 ­

【大輪金剛印】小指跟無名指內縛,兩個食指交叉成為三角形,兩個中指扭上來,扭過食指的背上,兩中指相觸,大姆指合併,就成印。 ­

【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持瓶來灌頂。 ­

【咒語】『南摩。司得里牙。提維嘎難。打他嘎打難。嗡。維喇及。摩訶佳哥喇。乏及里。洒打。洒打。洒喇得。得喇夷。得喇夷。維達嘛你。三槃嘎你。得喇嘛底。細達。幾里牙。得覽。梭哈。』 ­

虹光大成就(4)p30 蓮生活佛的心要 p76 無上密與大手印 p170 ­

明王總咒 ­

【咒語】:『種嗡阿彌陀巴瓦。鄔巴瓦吽泮。那末惹那札雅雅。那摩珍札別炸巴那耶。摩訶藥叉莤那巴達耶。嗡松巴尼松巴吽。格哈那格哈那吽。格哈那巴雅。格哈那巴雅吽。阿那雅賀巴迦阿。毘雅惹炸吽泮。娑訶。』

不動明王金剛心咒 ­

【咒語】:『嗡。阿者囉迦。旦步陀。制吒迦。吽吽。可伊可伊。一譚薛里西。摩訶里毗沙蘇。多歐合里。胡泮。』 ­

不動明王咒 ­

【咒語】:『南摩三滿多。哇日拉。撼。』 ­

甘露明王咒 ­

【咒語】:『嗡。阿彌溧帝。吽發吒』或者 ­

【咒語】:『嗡。阿彌達。吽呸。』 ­

甘靈明王咒 ­

【短咒語】:『嗡。阿彌達。吽泮。』 ­

【中咒語】:『嗡。胡魯胡魯。底叉底叉。奔答奔答。訶那訶那。阿彌得。吽泮。』 ­

【長咒語】:『嗡。阿彌達。吽泮。嗡。胡魯胡魯。底叉底叉。奔答奔答。訶那訶那。                ­

阿彌得。吽泮。』 ­

甘靈明王短咒(藏密式):『嗡。阿格利格拉。別炸吽泮。』 ­

   ­

愛染明王咒 ­

【心咒】:『吽。吒枳。吽。惹。』 ­

【愛染明王咒】:『嗡。摩訶囉哦。縛日囉。瑟尼沙。縛日囉。薩旦縛。惹吽。鍐斛。』 ­

開天眼咒 ­

【咒語】:『嗡。現金剛薩埵。欲為汝開眼。金剛眼無上。一切眼今開。嗡。若炸那。曲阿吽。梭哈。』 ­

四大天王護身咒 ­

【咒語】:『南摩薛室囉末拏也。莫賀喝羅闍也。旦至他。囉囉囉囉。巨怒巨怒。區怒區怒。婁怒婁怒。風縛風縛。羯囉羯囉。摩賀毘羯拉媽。摩賀毘羯拉媽。摩賀喝囉社喝洛叉喝拉叉。都漫『某某某』。薩婆薩埵難者。沙訶。』 ­

如意陀羅尼天王心咒 ­

【咒語】:『南摩喝拉旦那。旦拉夜耶。南摩薛室囉末拏耶。摩賀囉闍耶。旦至他。四弭四弭。蘇母蘇母。旃荼旃荼。折囉折囉。薩囉薩囉。羯囉羯囉。只里只里。巨魯巨魯。母魯母魯。主魯主魯。沙大耶賀貪。「某某某」呢店賀他。達達娑訶。南摩薛室囉末拏耶。沙賀。檀旦馱耶。沙賀。曼奴拉他缽利脯拉迦耶。沙賀。』 ­

四大天王秘密咒 ­

【多聞天王】:『嗡。吠室羅摩拏。耶。梭哈』。 ­

【黃財神咒】:『嗡。針巴拉。渣泠渣那耶。梭哈』。 ­

【持國天王】:『嗡。地隸多羅瑟多囉。囉囉。波囉末馱囉。梭哈』。 ­

【增長天王】:『嗡。尾魯荼迦夜叉地跋多曳。梭哈』。 ­

【廣目天王】:『嗡。尾囉博乞叉。那伽地跋多曳。梭哈』。 ­

慈悲喜捨四大真言咒 ­

【慈咒】:『嗡。摩訶。每底哩。薩婆囉。』 ­

【悲咒】:『嗡。摩訶。迦魯拏也。薩婆囉。』 ­

【喜咒】:『嗡。薩婆詩。馱本囉摩。那薩婆囉。』 ­

【捨咒】:『嗡。摩護。閉乞洒。薩婆囉。』 ­

迦陵頻伽咒 ­

【咒語】:『嗡。迦陵頻伽。梭哈。』­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http://www.chinawts.com/list/budsutra1/083824143.htm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ad.php?tid=972



作者:傅味琴
解 题

  今天开始讲《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完全根据能海上师的讲法的讲录。解放前,能海上师是在重庆金刚道场讲了一次,在重庆沧白纪念堂讲了一次。我这次讲的内容是我把这两次讲录汇总起来,所以说是比较详细的。有的同学可能有一本叫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的讲录,这是能海上师在重庆金刚道场讲的。

  能海上师所讲的法在某些方面来说,我保存的比较详细,其中也有个原因,因为当年我去五台山,常在能海上师身边。还有个原因呢,在十年动乱期间,我家没有被抄,当时破四旧破得很厉害,在上海,咱们住的里弄,很多信仰宗教的人被抄家。

能保存能海上师的讲录是你们的福气

  有一天清早,我还在家里的小佛堂里念经,对外面的敲鼓敲锣,我也习以为常了,忽然我的小女儿来跟我说:“爸爸,看样子快到我们家来了,”我就有点紧张了,佛像经书也不知往哪儿藏好,当然藏了也没用,一抄家无论什么地方都抄得出来,我想还是我自己出去,我刚走到房门口,他们已经走进房了,但是看我出来了,他们就不再往里进去,他们朝着我说:“外面的形势,你知道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昨天从南京路上走过,我都看到了。”他们说:“那你有什么打算?”我说:“毛主席教导:知识分子的改造是长期性的。我自己会处理的。”“好好好,你自己去处理啊。”就转身出去了,就那样一个因缘,我就没有在破四旧中抄家。所以笔记都保存着,如果那一次被抄掉了,我也没有了。这么多笔记谁记得住,今天有笔记可跟你们讲,也是你们的福气。

菩萨不讲辈分

  先讲“经名”。《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文殊菩萨大智慧,是诸佛之师,怎么菩萨成了佛的师呢?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各位大菩萨都发愿来护持。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佛,例如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其他的佛都发心来护持,来娑婆世界作释迦佛的弟子。早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在名山道场,听到有排辈分的风气,皈依、出家,他们都排辈分。比如说,在你这儿剃度,我这个辈分不对,我应该到你师父那里去剃度,那是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辈分。照这种的思想意识来看,佛竟然愿意当菩萨,那不是很奇怪吗?这位文殊菩萨能放得下吗?菩萨,佛,不是众生,因为他没有傲慢,凡夫无论怎么表面的谦虚,可心里的傲慢并没有打破,我是你师公的徒弟,出家了,我跟你同受戒,这个辈分不是平了吗?我应该到你师公那里去受戒,我是师叔。如果不把这一点打破,我们的菩提心,平等心,很难圆满,菩萨在六道度众生,还愿意投入到畜牲道去,愿意做牛,做马,那真是不可思议。

众生有分别心,佛就分别而说

  我们经常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智慧最大的就是文殊菩萨。中国四大名山,四位菩萨都是大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行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也早就成佛了,所以被人们称为倒驾慈航,往回开船,回过来度众生,慈悲心的关系。

四位菩萨大智、大悲、大行、大愿,都是方便说

  四位菩萨大智、大悲、大行、大愿,都是方便的说法,如果不通过分别,众生很苦恼,说菩萨都是一样的,那我到底去求哪位菩萨?反而没主张了,所以如来不得不方便说,你要求智慧,跟文殊菩萨学;你有苦难,求观世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学圆满悲心;你要完成极大的愿力,跟地藏菩萨学;你要在度众生事业上办得很大很大,你跟普贤菩萨学。那么众生就有个头绪了。所以众生的分别心很厉害,如果一下子叫众生进入无分别状态,那是不可能的。   文殊菩萨是大智也是大悲

文殊菩萨是大智也是大悲

  往里讲,菩萨都是一样的,“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这两句话,你用在哪一位菩萨身上都合适,我们修的文殊略法开头就这么四句话,还有两句,“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一个有智慧没有悲心的人,他不会度众生,也不会度得那么广。观世音菩萨称大悲,其实观世音菩萨也是大智慧,因为大菩萨智慧悲心都是圆满的。

圆满了就完全平等

  圆满了就没有大小,圆满了就完全平等。比方大学毕业当老师,有语文老师,有数学老师,有英语老师,千万不要认为,语文老师只懂语文,不懂数学。那数学老师不懂语文了?他愿意教语文,不等于说他数学不懂啊,他愿意教数学,不等于语文他不懂啊。我这样讲,能够逐步逐步打消你们的分别心,要使众生脱离凡夫知见是不容易的事情。人生犹如演戏,如来度众生也不过是演场戏,不要执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没有释迦佛,什么也没有

  我们恭敬文殊菩萨,可不能不恭敬观世音菩萨。我们恭敬释迦佛,因为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我们不能不恭敬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佛啊!我们恭敬阿弥陀佛,不能不恭敬药师佛,也是佛啊!也是圆满的!抓点滴,搞片面,都是末法时期非常可怜可悲的现象,导致众生分别心越来越大,执着心越来越厉害,越来越难以成就,还背了罪过。释迦牟尼佛称本师,本师意思就是我们根本的师父,因为我们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是娑婆世界的佛,我们皈依释迦佛,释迦佛是我们根本的师父,没有释迦佛,什么也没有。

“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一个佛弟子,忘记释迦佛就是忘本,释迦佛好比是我们的亲娘,我们都是释迦佛生出来的,所以称佛子,经书上说的,“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从佛法中化生出来的,法从哪里来?法是释迦佛口里说出来的,我们听了后,我们信仰、皈依了就成了佛弟子了,所以叫“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释迦佛是我们的亲娘,也是众生的父亲

  释迦佛也是众生的父亲,经书上说:“三界众生唯一父。”仅有一个父亲,那就是佛,就是释迦佛,现在很多人忘本,结果就出现了很多不孝父母的现象。有一年无锡一个老居士再三跟我说:“老师啊,你要多跟大家说说不要忘记孝顺父母的孝道,那是忘本啊”,从前,社会上的人还唱过一支歌,“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你,哪有我。”没有释迦佛,哪有我们的今天?

亲娘不照顾,出国去享乐,也是忘本

  社会上也有忘本的人,自己要结婚,当时,上海房屋紧张,要父母把大房间让出来,还有竟然叫父母住在楼梯底下一个黑洞洞的小间去;还有更厉害的,为了自己结婚要房子,把父母赶出去,父母没地方住,只好到派出所去哭。还有一种忘本,开放以后,妈跟孩子说了:“你美国的姨妈来信了,说她那边很富裕,还盼望你到她那边去读书。”于是这孩子天天想到美国去,从前一进门就叫一声“妈”,照顾妈,因为妈在生病。现在一进门:“妈,我什么时候到美国去?”也不考虑妈在生病,你还要照顾妈啊!有了一个美国富姨妈,忘了一个受苦受难把你抚育养大的亲娘,这也是忘本吧。

佛法在衰落,众生在苦恼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亲娘,佛法在衰落,众生在苦恼,你听到释迦佛告诉你,东方有琉璃世界,西方有极乐世界,如此庄严,你求往生他方世界,非但我不反对,还帮助你去,临命终时,一刹那往生佛净土是好事情。可是你现在还没有到去的时候啊,你仍要关心照顾好妈和妈所在的这个家。

抬高一尊佛,贬低十方佛

  还有一种,那是知见错误,佛教是平等的,你把某一尊佛抬高了,把别的佛都贬低了,从前我在上海听到有些老人在说:“阿弥陀佛最大。”那么其他佛要排队了,谁是老二,老三,谁是最小的小佛呢?又打了个比方:“阿弥陀佛好比是校长,其他佛都是他的学生。”十方如来平等平等,释迦佛跟东方佛、西方佛、南方佛、北方佛一样平等,释迦佛也没有超过他们,他们也没有超过释迦佛,圆满了还有什么不平等的?所以众生啊,如果不好好学法,背了罪过就容易下三恶道了。

打掉分别心,进入平等境界

  宇宙的真谛就是平等,不平等是人制造出来的,人世间已经制造了这么多不平等,形成了一个世俗知见,今天佛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要引导我们进入佛之知见,要打掉分别心,进入平等的境界。

五字代表五方佛

五字代表五方佛

  五字根本真言,这五个字是表的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毗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佛很多啊,十方都有佛,我们忏悔文里就有35佛,大忏悔文里88佛,听说还有拜千佛忏的,那就有一千尊佛的名字了。又出现拜万佛忏,越来越多了,我也不知道一万尊佛的名字有没有搞清楚,这么多佛能否简单一点,否则你光念佛的名字,经文也别念了。

五佛表五智

  佛的智慧都是圆满的,众生总希望分别得清楚一点,容易学得进去,所以呢,同时,每尊佛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各有各突出的地方,仅仅是突出,不等于说别的就不圆满啊,好比米饭有米饭的特色,面包有面包的特色,馒头有馒头的特色,但是不等于说其中有一样吃不饱,不过各有各的特色就是了。五方佛在法上讲,是表五种智慧,中央毗卢遮那佛,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毗佛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北方成就佛,成所作智。那么我们今天修的文殊法,就是修的这五种智。五种智慧修好了,就成佛了。

五智圆满即成佛

  当年能海上师讲过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把这本文殊法修圆满了,你就能成佛,这本文殊法是从凡夫修到成佛的仪轨。极其的殊胜。以后还是会详细讲的,刚才只是报了个名相。你们一时听不清,慢慢辅导老师会给你们辅导的,也用不着马上学懂的,因为这都在以后讲的。

  五字真言,真言就是真实不虚,世间上的一切皆虚妄不实,唯有佛法才是真实不虚的。

要懂佛法,只能用语言来表达

  佛法有真俗二谛,世俗谛就是语言文字,用世俗上的道理,种种的名称,使我们容易懂,用这些来解释佛法的真谛。不这样做,众生是很难懂佛法的,应该用众生容易懂的方法,使众生能够理解,所以要有世俗谛。举个例子说,众生有来有去,你用语言来表达:“他来了,”众生懂,“他去了”,众生懂。所以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你什么都不懂,要给你解说你才会懂。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因为众生懂“来、”“去”,他走过来叫来,离开了叫去。就可以解说“如来”了。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因为众生懂来去,就可以给他解说如来为何没有来去,否则的话,怎么懂啊?

  好比一个孩子问妈:“月亮在哪里啊?”妈为了使孩子懂,想出一个办法,用手指指月亮:“这就是月亮。”孩子就会朝指头去看月亮,假如再不懂呢?你还得跟他讲清楚啊。

佛法懂得少,错了也难纠正

  如果孩子搞错了,“哦,指头就是月亮。”(众笑)那么也得跟他讲清楚,“你朝我指头指的方向去看天上,那个亮晶晶,圆的就是月亮。”所以佛法要大讲特讲,要广开地讲,尤其末法时期,要讲得更多,听得更多,否则,就容易搞错啊。搞错了,也不容易纠正,因为听得少啊。

佛要我们多闻广学

  有人竟然说佛法不要听得太多、太广,这跟释迦佛说的话恰恰相反,释迦佛要我们多闻、广学,修要专修,学要广学。现在这样就变成少学专修,或者说不听法也能专修,搞成佛弟子不懂佛法盲修瞎炼、迷迷茫茫、错误百出,再加上现在末法众生崇拜偶像,慕名思想特别浓厚,总认为哪个名气大,就肯定没错。但是我翻过名气大的人写的书,一翻就看出了错误,使我慨叹万分,在事实面前,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的错误大都发生在名气大的人那里。” (第一讲完 2001.3.7)

真言就是真实不虚

真言就是真实不虚

  今天继续讲《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现在讲真言,真言真言,就是真实不虚的话,既然是真实不虚的法,那当然是佛法了。有人一看到真言两字,就想到密宗,因为密宗又称真言宗。那我们先来讲一讲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密宗的错误看法,如果把密宗说成妖魔鬼怪,那就是谤佛谤法了。

密教不是妖魔邪道

  70年代初,我头一次到温州,在一个居士家里,当他们去吃晚饭的时候,我稍微翻阅了一下桌上放着的30年前的弘化月刊,其中有一小方块的文章,竟然把密宗骂成妖魔鬼怪,我吃了一惊,一看,原来是一位名声很高的出家人写的。怎么连密宗也是佛法都不懂?造成了很多人长期以来诽谤密宗的恶劣后果。因为名望高,大家都听他的话,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现在,比较好多了。由于西藏和平解放后,佛教也开始交流,大家已明白,密宗是佛教,现在称为叫藏传佛教。我们汉地称为汉传佛教。我念小学的时候,课本上称西藏是喇嘛教,其实编书的人也不懂,喇嘛是什么意思?喇嘛是藏语,就是善知识的意思,或者称为上师的意思,都是佛教。那么还有一部份人,受了过去错误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在说对密教诽谤的话,懂佛法的人看他们这样做造罪很可怕,不懂佛法的还帮他们印书,大量地送。

比丘戒是不公开的

  带着宗派偏见,宗派感情,只听一个人的话,就会变成依人不依法,应该是依法不依人。有本印送很广的书,写书的人作一问答,“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答:佛教徒所信的是光明正大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此一切经论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这几句就错了。不懂佛法的人写书,写错了要害人的,由于这样一句话影响了很多人,我们这儿过两天又要来一位老师,专门去教泰国来留学的七位小和尚学汉语,就是他,当年有一个又是佛教又是气功的人打电话给他,也说了同样的话,“佛法光明正大,什么法都可以公开,为什么你们认为有的法不能公开?”他回答说:“我问你,比丘戒能公开吗?”哎,这么一句话,驳得这个人没话说。

不能说佛有的法不光明正大

  没话说的人,不见得会放下傲慢,社会上的人傲慢还容易转变,佛门里的人傲慢很难转变,为什么?他执着自己得到的法。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这句话:“佛法光明正大,全都可以公开地讲。”岂不变成释迦佛还没有他光明正大?释迦佛竟然还规定有的法不能公开讲,非但不光明正大,还带有阴暗面,也等于在说不公开的法是不光明正大的。既谤了佛又谤了法。刚刚接触佛门的人,听了这个话,也会同意的,因为比他更不懂。

不要因谤法耽误了很多人往生

  后面还有:“不像别的宗派,有什么真言密咒,只传教内,不传教外。”这几句不对了,别的宗派都变成不是佛教的旁门邪道了。尤其是明明白白地在诽谤真言宗,密宗,这个谤法谤得很厉害,他为什么要这么样做呢?原来他劝人念佛修净土。法门都是好的,可是你不能用谤法的手段来劝人家修净土,人家听了你的话,种下了一个谤法的种子,有了谤法的观念,以后他说的话也同样是谤法的话,那就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说清楚的,结果自己既不得往生,又耽误了多少人往生。

圆满了,就没有宗派了

  应该知道,真言宗又称密宗,完全是佛法,《大般若经》的理趣品全讲密教,所以一部《大般若经》,显密圆满,圆满了就没有宗派。你比如说一个学校,不论是中学,大学,乃至于小学也好,他各个课程都配备全的,你能够问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你是什么专科?”不要闹笑话吗?

显密二教都是真实不虚

  我们再讲“真言”二字,真就是真实不虚,言就是言教。那么什么样的言教才是真实不虚呢?凡是佛讲的话,佛的教导,全是真实不虚。显教也是真实不虚,是佛明讲的,密教也是真实不虚,不过佛不公开讲,所以不要一看到真言二字,就认为是密教,如果你看到有个“真言宗”,也仅仅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人们把密教称为真言宗。

口诵心念

  “念诵法”,念是念,诵是诵,不同的。诵呢,或者叫讽诵,是出声念。人们念经念出声音来,叫诵经,如诵一个偈子,或一部仪轨,要举腔,叫讽诵。念是心里念,是起的什么念头的念,心里在想,心里在念念不忘,这叫念。念有念的好处,诵有诵的好处。念的好处是心里印象深刻,因为他心里在转。诵的好处不容易打妄想,通过诵,你还能够起念,如果一个诵经的人在打妄想,就念不下去了,诵不下去了,因为他在妄想了。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起念

  经书说的念佛、念法、念僧,全是心里念。你看“今”字下面一个“心”,到了白话时代小孩子都叫唸书,而不叫诵书。口念都叫唸经,不叫诵经,那是一个生活中的普通用语,所以再加了一个口字来区别。如果念字旁边一个口字,那么是念出声音来,如果没有口字呢,只有一个心字,心上面是个“今”字,就是现在你心里有佛,就叫念佛,你现在心里有法就叫念法,你现在心里在恭敬善知识,比丘僧,心很清净,就叫念僧。

口唸起帮助作用

  人们通常称佛门是修行,行是端正自己的行为,说修心,是修好自己一颗心。《阿弥陀经》里面,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就是你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你在这一天到七天里,要把阿弥陀佛名号,心里不要丢掉。叫执、持,不要忘记,念念不忘,一心想着阿弥陀佛,如今呢?都主张出声唸,据说这个方法是从净土宗二祖开始的,二祖所以把初祖的心念改为口念,出发点还是好的,怕后世的众生光靠心念可能维持不久,容易打妄想,所以用嘴念出声音来,让自己听到,心里就不会忘记。但是要懂得佛法,就必须要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像现在这样,人们只知道口里唸佛叫念佛,不懂得心里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口念只是起个帮助作用。

要口诵心念,随文入观

真正作用在心里

  如今人们还会反过来认为,假如有人心中有佛,修禅定,心里也有佛的觉悟,念经都是念的法,法都是佛讲的,走东走西,心里念念不忘佛,人家就说这个人不念佛;假如有人口里在唸佛,心里在打妄想,就说他这个人是在念佛。很长年代来很少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慢慢就认为心念口不念,这不是念佛法门,口念心不念,说是在念佛,搞错了。口唸也是好,但真正的作用不在口里在心里。

要口诵心念,随文入观

  所以这儿讲的念诵两个字,既有念又有诵,圆满了。修文殊法的人,要念出声音来,这是诵,可是心里呢,要去思维法义,要根据文殊法的内容去想,这就是念。通过念诵念得成熟了,然后再进入随文入观。你们想想,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样的方法来修行,既有诵,心里又在念,又在作观,多好啊!这三方面一下子拿起来了,就叫总持。

用科学来理解佛教,就不会退心

  修文殊法要结手印,结手印的殊胜、微妙以后会知道的,但不要看成神秘。现在先从一个最最通俗的好处来讲。结手印,脑子容易灵活,身体容易好。我举一个打手印的样子给你们看,你看,这是运动十个指头,这是弹指。咱们从科学来讲,十个指头是末梢神经,末梢神经的活动能够促进中枢神经。末梢神经灵活了,中枢神经、脑子就灵活了。从健康上来讲,人全身的神经全从中枢神经分布出去的,中枢神经强壮了,全身神经功能增加,身体就好了。佛教,用科学来理解,你的信心就不会退,道理全给你讲清楚了,你能怀疑吗?你能否定它吗?如果一天到晚搞神秘迷信,人家说灵,你就信,不灵,你就会说“一点也不灵,我信他干吗?”

身口意是相应的

  人的身口意本来相应的。比如说,你想走,脚也就在走路,你心里忽然一想,“我要走快一点”,两只脚就快了。口呢?也是如此,脚步在加快,讲话也不会慢的。比如社会上人去上班,怕迟到,一面跑步,心里在着急,碰到一个人问:“小王啊,你去哪里?”他不会一面跑得快,一面慢慢说:“我-去-上-班。”一定是:“我去上班。”(众笑)你们听我讲法,既懂得佛法,又懂得科学,又懂得辩证法,何乐而不为呢?

修行身口意相应才好

  念诵要做到口诵、心念,还要做手印,身、口、意在修行上相应起来了,汉语叫相应,印度叫瑜伽。所谓瑜伽行者,那也就是说做为一个身、口、意要相应的修行者。无论显教密教,修行都要身、口、意相应才好,密教,称“三密相应。” 身密、口密、意密,一起修那就快了。

乱教,会把佛法搞坏了

  这本文殊念诵法,是一本极其殊胜圆满的法。能海上师说过:“就一本文殊法,能够使你从凡夫一直修到成佛。”可是,凡是无上的法,你能得到得不到,修得起来修不起来,就看你自己的福气了。佛法不能随便乱教。甘露有时候也会害人的,用错了地方,药不是治病是害人,所以要有一个福报的基础。还要经过观察,师父要观察弟子,他的基础够不够,乱教,会把佛法搞坏了。

对法要有恭敬心

  这不是一部密教的法,是一部显教的法,是属于显密修行的显教,每个人都可学,有讲法义,居士来都可以听,但是你真要发心修这部法,里边种种修法,为师的要负责跟你讲清楚,不懂的要问,修到什么程度,随时随刻都要给你指导。我说这些话主要叫大家不要随随便便,要坚定信心,首先要修好戒定慧,打好自己的基础,培养好自己的素质。这部文殊法,希望大家以恭敬心,至诚心好好地发心,千万不要把你学的法贬低了,如果你没有恭敬心,必然有傲慢心。

傲慢心易着魔

  魔最容易钻的空子是佛弟子的傲慢,把自己看得越高,魔越钻空子。你不着魔才怪呢!魔坏佛教最厉害的手段就是破坏师弟关系,你对师看不起,亲近不起来,心就远离了,你也学不成,师要培养你也培养不出来,佛法不就完了!今天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发心,下课。


解题

文殊法是断烦恼,度众生,成佛的法

文殊法是断烦恼,度众生,成佛的法

  上次我们讲了学文殊法的重要性。有烦恼,还得要有方法把它去掉。佛门的方法就是求智慧。文殊菩萨是大智慧,所以要修行断烦恼证果,就应该学文殊菩萨智慧,我们要弘法,度众生也必须要有智慧与辩才。要求智慧辩才,就要学文殊法。乃至我们最高的目标,要成佛,也要学文殊法,因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啊!文殊菩萨的法就是成佛的法。

开了智慧,学起来就快了

  这本《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不论谁都可以学。它通显通密。如果从显教上来讲,它就是显教的法。如果你把其中的密义理解了,那么它也是学密者应修的法。所以无论修显修密,第一步最好学文殊法。学了文殊法,开了智慧,作为一个佛弟子,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学起来就快了。世间上的人都懂得,聪明的孩子学起来快,愚笨的孩子学起来慢。有的孩子放学回来,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有的孩子温课到12点钟,考试还不如前面一个,这是大有区别的。

读书十三年,水平小学一年级

  像从前我在上海讲佛学禅定。有一个大学生学了禅定,学了文殊法后,同时能够完成两系的功课,后来很快就被一位教授看中,把他收作培养的学生,这位教授就成了他的导师了。相反,前几个月,我收到一封信,写信的父母请求我能够把他的孩子收进来,他孩子念了十三年的书,文化水平小学一年级,笨得这样子。

自力不足,应求文殊菩萨加被

  一个修行人,如果自己能力不够,要求佛菩萨的加被。但自力为主,也不可忽视他力的作用。所以在文殊菩萨的加被下,在文殊菩萨智慧的教导下,就能够获得智慧辩才,是自利、利他所完全必要的。

能海上师开示: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之基础。讲经有科释文释,观点不同则科判异,或以六度,或以十地,均可作本书之科判,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释之,不必文释也。”

  (此乃七十年前能海上师讲于渝金刚道场之讲录,年代无记载)

欢喜最难修

菩萨法,初地最难修

  能海上师说:“文殊五字真言大科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之基础。”科就是大纲,以戒定慧为大纲。菩萨地一共十地,超九地就成佛地。凡事开头难,修初地最难,乃至到第二地,第三地,第四地也不容易。如果基础打得好,以后就容易了,基础打不好,你爬不上去。

起了烦恼,就欢喜不起来

  比如说我们经常看见人在笑,觉得笑是很容易的,他只要心里一高兴就笑了。或者人们去引他,他就笑了。说一件好笑的事情,说几句幽默的话,他就笑了,但是那种笑有什么作用呢?最多使自己心情舒畅一点,也维持不长的,一会儿就起烦恼了。就谈这个三年来,有这么多的大学文化的年青人到这儿来学习弘扬佛法,从事菩提心事业。其实这些人过去大都跟我学过佛法的。当生活在一起时,就了解到,要获得一个欢喜啊,可难了。这三年来,这些算老学生了,有时候起了烦恼,心里也欢喜不出来。所以想登初地啊,也很难的。

初地又名欢喜地

  初地又叫欢喜地,大家都是同学,生什么气呢?生了气还不容易忘记。欢喜倒一会儿没了,一气却气得很长。你说这样子要到哪一年才成就?也就是说进步很慢,退步很快。有的人,你很高兴,他也没有什么高兴。个性孤僻,你引他高兴也很难引得起来。如果说一句话惹得他生气,他马上生气。所以众生如果不照佛的话去做是很难成就的,不听话,智慧少,就应该多学一点,学得多,错得就少。

不要把老师当沙发靠

  有人说听傅老师讲法,越听越欢喜。傅老师有一天没讲法,这天就不高兴。人有时候疲劳了,看到一个沙发就笑了。可以坐了,一坐就舒服,心里欢喜。所以这样的学生把老师当沙发了。没有沙发,他就不顶事了。

对同学常不欢喜,能对众生欢喜吗?

  初地是欢喜地,你对自己的同学经常不欢喜,你能对别的众生欢喜吗?同学之间,相聚在一起,应该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比如你们没来之前,有先来的住在佛协文教部。我知道,出家人习惯住在寺庙里,所以赶快把这儿装修好。你们来的前一天,晚上墙壁的粉饰都是男众部的学生在搞,搞得很辛苦。连铺床的被子,全是他们扛上来的。你们听到了,觉得心里有点感动吧。那么假如这些墙,是先来的女同学在粉刷,你来了也会很受感动。可是当大家住在一起时,要不了两天却常为一点小事相互怄气。

忘恩是众生特性

  众生的特性就是忘恩负义。专听烦恼话,做不该做的事。我这个老师有经验,我经常被人家背后诽谤,乃至听我讲法暗地里骂我“放屁”,当然我是没听见,后来知道骂我的人恰恰是我最关心的一个新同学。一个佛弟子具备了这样不好的素质,他还修什么行啊?

不要知因果而不信因果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佛教是什么主义?后来想通了,我说佛教是报恩主义,忘恩负义的行为连一个下等人都不应该有,何况是佛弟子?这么辛苦地办佛学苑,把你们培养成才。教你去度众生,你对众生尽起烦恼,动瞋恨心,尽做一些忘恩负义的事情,变成跟释迦佛捣乱了。因为你是代表佛教去度众生的,你这么搞不是在捣乱吗?为什么不害怕呢?就是不信因果。信因果的人怎么会不害怕呢?

自己不高兴,不要影响别人

  我们都是在一个地方修行,谁给其他同学制造了不欢喜,不愉快,谁就要背过失。你自己心里不高兴,千万不要影响别人。尤其不能够挑拨离间,在别人的耳朵里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专门议人长短,弄得人家对这个人也有看法。从此以后看见这个人心里就不喜欢了。在修行上搞破坏,这个过失是很大的啊!你们至少要做到自己心里不高兴,不要影响别人。

菩萨行是智慧行

  应该表现好一点。受了点委屈忍一忍,“眼泪往自己肚里吞,把微笑送给别人”,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有智慧的人才会快乐,愚蠢的人总是起烦恼而痛苦。学菩萨法修菩萨行全是智慧的修行。

要使愉快永久住,常把愉快赠别人

  要让自己登上欢喜地,只有一个办法:使别人欢喜。你光让自己欢喜,这个欢喜维持不长的。如果你使别人苦恼了,你刚刚得到的欢喜马上消失了。蠢人都是在做蠢事。比如说你拉长了脸,那别人也笑不出来。如果你出现一个微笑的脸,别人也报答你一个微笑。哪怕别人正在忙着,他也会回你一个微笑。我年青时喜欢写诗,可惜54年全给我烧了。我现在还记得两句:“若要愉快永久住”,假使你要使愉快永久住在你这儿,“常把愉快赠别人”,你要常常把愉快送给人家,你自己的愉快就不会失去。

觉悟才是真正的快乐

送礼常会送出烦恼来

  我常使很多人都高兴,哪怕在痛苦中的人,我也会使他高兴,靠的是我一张嘴巴。靠送礼常会送出烦恼来,你不高兴,我送你一样东西,他面上笑笑,其实是冷冰冰的笑,皮笑肉不笑的笑。他不稀罕你的,有时候还退还给你,“你自己吃吧,我家里的东西还送不掉哩。”有时候看他的脸很尴尬,似乎在动脑筋,“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又不需要,我拿了你的,倒增加了一份人情,给我添了一份麻烦。”所以世俗上的这种礼节,送礼啊,什么的,不一定会引起人家的高兴,有时候人家一肚子的苦,说不出来。

受了个人情,背了个包袱

  有人结婚,亲戚送了他一块小桌子的尼龙台布,尼龙就是现在的塑料,当时可高级啦!价值昂贵。送这台布的人还经常提到,“我送给他的是尼龙台布啊!”他只好背后发牢骚,“我又不需要,他送给我,我也只好接受了,反而成了我一个精神负担。”受了一个人情,背了一个包袱。

觉悟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一切世间法,都叫有漏法,有漏洞的,有时候会引起欢乐,有时候会引起苦恼。我们真正的欢乐要从佛法中来,学佛法,主要使人思想觉悟,觉悟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世人的快乐常是迷迷茫茫

  世间上的快乐常是迷迷茫茫的快乐,有一年我在武汉,裤子背后口袋里一摸,怎么没了?我相信这个偷我背后口袋里东西的人一定是高兴啊,这么厚厚的一叠,你看迷迷茫茫也不知道高兴点啥,我想等他到没人的地方拿出来看,全是废纸,(众笑)是我上厕用的!

众生迷茫,不想想值得哭吗?

  还有一个长得很高大的妇女,一想起从前的事情,就哭得伤心啊。我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好哭的呢?她说:“有的小学生很调皮,叫我‘两粒糖’,”我说,“怎么叫你‘两粒糖’?”她说:“我姓梁,名字叫莲棠。”(众笑)哎哟,三十几岁的人了,还哭得这么委屈,(众笑)你看这值得气恼吗?值得哭吗?(众笑)所以众生是迷迷茫茫,也不知道在过什么日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高兴为点啥,哭为点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要为众生觉悟而高兴

  我们佛弟子应该为众生觉悟而高兴,为众生愚昧而悲哀。众生没有得到佛法,为众生而哭,众生能够听法修行,为众生而欢喜。佛教讲无我不是光讲讲呀!要修起来。我经常给你们讲课都是佛法,你们喜欢不喜欢听啊?(下答:喜欢!)心里高兴不高兴啊?(下答:高兴!)可惜得很,前几天有几个人起了烦恼走了,如果她们能留一个月,说不定个个都不想走。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不了解。

尽捣乱,还像佛弟子吗?

  当然走的人本身也有原因,据说有人来到我们佛学苑,又在另外几个佛学院报了名,所以她走马看花,看完赶紧走,因为还要到别处去看看。偏偏这儿佛学苑一报到就要你写明学几年,不得不写啊,来也来了,总不能一到就走,我只能住几天,得想办法怎么样离开,这几天尽捣乱,还像佛弟子吗?留不住的,自由散漫还唱歌。有人说了一句话,“我对你们这些老师真不理解,你们都是大学生,竟然会在傅老师身边留得这么久。”你多想想,想通了你也会留下来了。

小和尚唱起济公歌,可真的走了

  我从前在四川成都办佛学院就听到小和尚在唱“走啊走啊,乐啊乐啊……”唱到后来呢,真的走了。现在这个济公歌倒很少听到了,前两天还听到有出家人唱流行歌曲!我从前在社会上开禅定班,有一个守则:一进课堂就不准唱“狼(郎)呀,狗(哥)呀”,因为这儿都是人,没有狼,狗的,你唱它干啥?

换个佛学院也留不住,上街玩去了

  出了家了,到处能挂单,到处有饭吃,参加做佛事还可以拿红包,钱多了,可以回家娶老婆,因此留不住啊,看看这儿不行,再换一个,那边不行,再换一个。总想挑一个条件好,能随便上街,兜里有钱的地方,其实这样一个佛学院他也留不住。摩托车一骑,皮鞋一穿,平顶头嘛,又看不出是个和尚,流行装一换,“呜”上街玩去了。

不要“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么多的老师放弃了社会上的高工资,在我身边辛辛苦苦地又学修又干工作,又不拿报酬,两点钟就起床,修定,念经?你想不通,多想想就通了,当然这儿有宝贝啊,否则他们肯留吗?有那么傻瓜吗?有些人可真是“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那么能不能第一天就给她们讲最高的法,也许她们贪法高也就留下来了。这岂不叫我这个老师,第一天教大学,第二天教高中,第三天教初中,第四天再补补基础教小学,这种想法蠢得不得了,将来这种人一事无成。按步骤教就是对你负责,不给你开玩笑呀。

登初地如鸟出笼

  菩萨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最重要。初地,又称欢喜地。一登初地啊,如鸟出笼,像笼中的鸟飞出去那样,自由地飞向太空,最有才华的诗人也描写不出这时鸟的心情。那种自由啊,解脱啊,这是初地的境界。

  初地欢喜地修布施。至少你学会布施一个微笑的脸,让人家心情安定下来。欢欢喜喜地团结在一起,学佛法,修行。

  

离垢地修持戒

二地离垢地修持戒

  二地,离垢地,特别要修持戒。垢就是烦恼恶业。持戒的作用就是离开烦恼,离开恶业,不要造恶啊。好比你给别人布施快乐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偷了他200块钱,那你给他的快乐白给了,他马上起烦恼了。戒就是不要去恼害众生,一个修菩萨法的人怎么能不持戒呢?

要在律仪戒上持菩萨戒

  有人说:“我只持菩萨戒,不持律仪戒。”不对的,要在律仪戒上持菩萨戒。实际上,他连菩萨戒都搞不懂,他不过拿到一个红本本,上面写明“某年某月,受菩萨戒”。菩萨戒一条也搞不清楚,有什么作用呢?当师的应该要在给弟子授戒前一条一条讲清楚,受了戒不能犯。哪可随随便便给人授戒,随随便便去受戒?

说“能持”却不知能持个啥

  三皈五戒只要受一次,是终身受的。可是那些不懂的居士每次受戒都去参加,说有功德。还有把刚刚初发心的也带去受戒。法师在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亦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初发心的听不懂只跪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旁边一个就说:“你快说呀,快说呀,”“说啥呀?”“说‘能持’。”“哦,能持。”(众笑)第二句又来了“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能持否?”“能持”。五条问完,每句都是能持,能持点啥?一懂也不懂,这算受戒吗?所以佛法如今衰落,全是给人搞坏了,不负责任啊!

戒不能当商品买卖

  有的地方更不对了,授五戒多少钱,菩萨戒多少钱,有规格。更糟的连人都不到,写了名字花钱买个红本本,把戒当商品买卖,岂不罪过!跟戒刚刚相背。受戒主要是为了清净,不如法不清净,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

进了佛门,别做个糊涂人

  经常有人糊里糊涂去受戒,又糊里糊涂犯戒,因为不懂。有时没有犯戒,他紧张地认为自己犯戒了。已经犯戒了,他还认为我没犯戒。进了佛门,糊里糊涂,一直糊涂下去,佛弟子变了一个糊涂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个活人,可别变了无锡的泥菩萨,团团转。因为无锡做泥人最出名。早期产品不够标准,泥人在桌上放不平,你一碰它,它会动会转,所以江苏人有句话,称无锡泥菩萨团团转,后来又换成“烂泥无锡团团转”,糊里糊涂的人还不是团团转?六道里转到现在,还想转下去啊?

  

发光修忍,焰慧修精进

三地发光地修忍辱

  第三地叫发光地。可惜咱们肉眼功能太差,修行来的光看不大见,除非是菩萨现神通,或者这个修行人功夫非常好,那显示一下你才看得见,修什么能出光啊?修忍辱波罗蜜。你看一个人冒火冒得厉害,头上会出汗,这就是身体里的能量在往外放,放得太多了,人像生大病那样,没精神了,没力气了。如果你不往外发呢?凡事忍辱,不要冒火,平静一点,能量就不出去了,不会消耗,聚集在里边的能量就会发光。光本身也是一种能量,这是我从科学方面来给你们解说。

修行人的光从觉悟来

  何况修行人修忍辱,本身就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会忍辱吗?忍不住的,所以修行人这种光从法上来,从智慧来,从觉心来,又称法光,觉光。

修外道见光,大都是幻觉

  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去听信外道的话,练气功的人常说“我会发光”,“我一打坐就见光”,这是幻觉。如果你们想见光,我一秒钟就能使你见光,想不想,要不要这个方法?你试试看,你朝自己眼睛打一下,一道金光。(众笑)一个人心里想得久了,“我要见光”,也会从痴迷状态中出来,那是幻觉,不是修出来的。

  我年轻时候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听经,有个男居士,其实他也不像居士,不好好地听经,总是跟旁人说:“我打坐时,有一道金光,一道黑光,一道白光。”有人就告诉了楼上讲经的法师,法师说了几句话:“我们青年会楼下有个居士,老是讲放光,放光,我劝他,头上装个电灯泡,放放光过过瘾。”

没有基础想一下大成就会发狂的

  所以你们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他想学得高,一下子想有什么大成就,乃至于像米拉日巴那样空中飞一圈,你赶快离开他,这个人将来要发狂的,不发狂也是一无所获,这种人假如精进,也叫邪精进。没有基础,学什么高层的法,什么无上密法,这么容易吗?说句风趣话,你天天跟我修禅定,没多久,你嘴巴里会甜微微的,这也是蜜,是真正的“蜜”。

烦恼越修越重,会下地狱

  现在有不少人想修密宗,他们心里别有居心,一开始就教你密的,那不是宗大师法流。这些人一得到什么大手印,大圆满,他就是金刚上师,名和利马上来,要防止有人以不清净的心,在密宗里做卑劣的事情。密宗是以贪断贪,有人非但不断贪还掉在贪欲里去乱搞。我常听说不少出家人到学密地方去一次回来的已经是金刚上师了,年纪轻轻,喝酒吃肉,还经常带着被称为空行母的走东走西。

  没有显教的基础,没有戒定慧的基础,挂起无上乘、金刚乘的招牌,有没有问题?密法你用错了那就邪了,所以千万要冷静,等你法学到一定程度了,你才会辨别是非好坏。如果修密宗的人修到后来烦恼越来越少,那就是一条正路。修密宗的人修到后来越来越贪,越来越瞋恨心大,越来越痴,死了下金刚地狱。

要脚踏实地修安忍

  现在年轻人喜欢学密,如果挂上密教牌子,来学的人多,还可以出名了,我为什么不干?因为为人要严肃,信佛法要信得纯正。自称金刚上师的人,可能连一两个名词也不会解说。密教经书里的字,你照文字解释恰恰错了,是另有意义。师父看你水平不够,也不会跟你讲,年纪轻轻不学显去学密,学到了一点皮毛,作为一件珍贵的衣服披在身上,你看我有皮有毛。(众笑)所以忍辱波罗蜜,又称安忍。要脚踏实地地走释迦佛的道路,不要一听到外面这种以神秘迷惑人的话就安忍不住了。

第四焰慧地修精进

  第四是焰慧地,修精进波罗蜜,精进才出智慧。所以五字真言这本念诵法,就是十地中的初、二、三、四地的基础,完全是修菩萨地的法。这本仪轨虽然不是密教,但是是一部使你从凡夫修到成佛的法,也就是金刚乘、无上密中的显法。为什么不安心于学显?不以显教为基础,想一步登天,结果到头来仍是一知半解。

要纠正喜欢“不懂”的风气

  可是现在人们特别喜欢听不懂的东西,有的人讲法也特别喜欢讲连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听说有个人讲法讲到后来问大家:“我刚才讲的,你们能懂吗?”其中有一个点点头,他说:“什么?我都不懂,你能懂啊?”(众笑)佛门变成这样了,讲的人也不懂,学生也不懂,大家零汤团,还自我宣扬,以不懂为高,要高得不懂最好,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再讲,你的脚步也是踩空的,所以这种观点必须纠正。 (第三讲完 2001.3.21)

宗派要以戒定慧为基础

宗派要以戒定慧为基础

  十地法是菩萨法,初地到十地,超九地就成佛地。修菩萨法的人,基础在哪里?菩提心是发心,你修得起来修不起来还要有基础,基础就在戒定慧里。菩萨戒又叫三聚净戒,包括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果认为菩萨戒可以不持律仪戒那就错了。定呢?是每个佛弟子都应该修的定。由于如今佛弟子大都素质很低,佛法不懂的就经常搞错。我一教禅定有人就反对,说我们是学念佛净土宗,怎么教起禅宗来了?其实禅定不是禅宗。我认为,各个宗派,各个法门各有殊胜之处,何必东抓西抓?可是任何一个宗派,凡是释迦佛的弟子,都要以戒定慧为基础,如果一个宗派不以戒定慧为基础,这个宗派就变了样了。

禅定不是“禅宗”

  戒定慧的定,是六波罗蜜的禅定波罗蜜。一心禅是从迦叶尊者灵山拈花笑开始,后来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就有了禅宗。在以前这个年代,禅宗曾普及全国,一般寺院都称禅寺。禅宗跟禅定都是禅,有什么区别?禅宗俗称“祖师禅”就是从达摩祖师开始的。禅定呢,俗称“如来禅”,是如来讲法49年教我们怎么修禅定的方法。区别在于禅宗是一心禅,我们学的是次第禅。一心禅不立语言文字,摄上根上器的人,次第禅是每个佛弟子必须要修的,是有步骤上进的。

菩萨法不要成了空架子

  不管你是利根、钝根,修行就是以戒定慧为基础。菩萨法的要求挺高,我们只能说学。学菩萨法的人如果不以戒定慧为基础,那仅是哄热闹,也不过培植些人天福报罢了,你怎么去引导众生出生死轮回啊?那是空架子。

离开了佛的教导,就不是佛教

不受教的人是没希望的

  持戒持得好不好,也可以从人的文明、礼貌修养的素质上,身口意上去看。出家人还要讲威仪,偶然有点不清净,立即改正。如果身造恶,语言造恶,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那这个人可能连戒都不清楚。如果真懂的话,他必然会害怕,背因果要下三恶道。之所以不怕,因为他对戒要持哪几条,功德怎么修,恶怎么止,他都不懂。假如他明白,就是不听佛的话,仍然老一套,这个人很危险,佛都救不了,叫不受教。一个不受教育的人,社会上的人也好,家庭里的孩子也好,学校里的学生也好,是没希望的。

开悟就是开发根本智

  戒是很重要的。止了恶还要使心安定下来,要止住烦恼,还要止住妄念,那必须要修定。要开发无漏智慧,也必须要修定。戒定慧的慧,不仅仅是我们听法所得到的闻慧,而是由定开发的根本智。其实人们所说的开悟就是开发根本智,当然有小悟、大悟。开发根本智也是一点一点来的,不要以为开悟了,就了生死了,这里要好好研究,了生死是根据你烦恼断尽与否。

理悟可转根,证悟才能了生死

  中国古来开悟的禅师,有几个能了生死?因为这些前辈都已经走了,我们当然无从知道。我是讲究科学,讲究实在的,我们对高僧大德,绝对要恭敬,但恭敬要建立在辨别是非的基础上,恭敬是恭敬,是非要弄弄清楚,否则佛法搞不清楚,以某一个人为标准,那不是依人不依法了吗?今天我从法上讲,开悟有两种:一种是理悟,理悟的人也会发生变化,他容易放得下,很洒脱,还会转根,钝根转成利根,不完全是利根嘛,比原来要利一点。理悟是了不脱生死的,要到证悟才能了脱生死,不管你修禅定也好,不管你禅宗参禅也好,如果是理悟的话,不要错解认为生死已了,没这么容易。

离开了佛的教导,就不是佛教

  了生死的功夫哪里来?由禅定中来。什么宗派都离不开戒定慧,离开戒定慧,就不是佛教。人天乘,还要修五戒十善。佛教是释迦佛开始的,离开了佛的教导,这算什么教?如果你说是某某人叫我这样,如果某某人教你的不是佛的教导,这就不叫佛教,叫人教。如果你说我师父叫我这样,如果师父教你的,不是佛教的法,仍然叫人教,因为你师父是人不是佛。

今天能学到释迦佛的法,还算有福气

  东方琉璃世界有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天天在讲经说法,可是我们凡夫众生听不到学不到。我们这儿能学到的就是释迦佛的法,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所以要以释迦佛的教导为标准,这是现实。否则阿弥陀佛你也没有看见,他说法的声音也没有听到,你怎么修啊?修还是要跟释迦佛修的,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有这个人的,他讲的法有很多保留下来了,我们今天还算有点福气。

“诵”是自我研究,“禅”是为了亲证

  所以学戒,照规矩来说,你先受律仪戒,后受菩萨戒。学菩萨戒,不要以为可以不要律仪戒。禅定是每个佛弟子都要修。释迦佛教导,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禅定,念诵,相互调节,听法,念诵,思维,这都包含在诵里边。教理必须要学,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要得到成就,必须要亲证。诵是自我研究,禅定为了亲证。

没有前四度的基础,禅定是修不上去的

  修菩萨地,也必须以戒定慧为基础,所以说文殊五字真言的大科就是戒定慧,科就是总纲,按十地法中,是初二三四地。修菩萨法,就要依戒定慧修。初、二、三、四地在十地中来说是一个基础。基础修不好,上不上去的。五地修禅定,拿六波罗蜜来说,你不修布施,不修持戒,不修忍辱,不修精进,你这个禅定没有基础是修不上去的。

要修禅定必须先多学理论

  有的同学对禅定,他还没有产生欢喜心。有的同学想学禅定,可能有点等得不耐烦。傅老师讲啊讲,老讲下去,快教禅定吧!我不能不恰当地使你称心,教学要有严肃的态度,也就是说你们现在修禅定的基础比较差,要等你们把禅定的理论听多了,思想上比较开朗了,即使到那时,差不多所有的同学对禅定都产生了希有心、求法心,还只能一点一点地学。

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才,又要培养人

  要培养佛教人才,比培养佛学专家难得多。佛学专家只是研究一种学问叫“佛学”,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才,又要培养人,你想一直学下去,我非常高兴,即使你现在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想慢慢觉悟提高了,你也会转变的。你能学五年走也好,到五年走的那一天,即使你跟我提个要求,要求我再把后面五年的法全教给你,也不可能,岂不把你胀死?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不光是培养才,还要培养人。我的眼睛是看人的,我这一生所做的工作,只有一件——做人的工作。

我是在利用各种方式教育人

  我曾在医院里从事心理疗法工作,充满着智慧的语言。比如我说你们年轻人要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记住两句话:把自己的快乐送给别人;别人有痛苦,你帮他解决一下。所以医院领导说:“咱们医院傅医生讲‘五讲四美’讲得最好。”其实我讲的是“慈悲”,我只是把佛教名词化成现代语言罢了。佛法能治烦恼病,能治心理上各种病态。如果你不接受、不欢喜,它就不起作用了。同样,心理治疗的作用也是建立在你对医生的高度信仰上,旁听是不起大作用的。全国各地来的病人经过20天的心理开导后,人都大变样了,修养品德、举止行动,谈吐风度全提高了。我从前慨叹地说:进佛门二十年的人还比不上我这些经过20天培养的年轻人。在他们回去后的来信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领导见他回来了,高兴地带他到同志们面前去,说:“你们看,他病确实好了,而且变得多有礼貌,多有修养。”真使我难忘啊!所以到今天,我都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方式达到一个目的——教育人。

佛法是救人,可不能成为名利的资本

  所以我在佛门里讲法,总是离不开戒定慧。好比你教人磨刀,磨得锋利,厨房里用来切菜,快得很,如果不把这个人培养好,他可以用这把刀,砍人的头。佛法是救人的,如果你不把掌握佛法的人培养好,释迦佛说过的,甘露有时也会杀人的,因为这个人利用佛法尽干坏事,你助长了他为名为利的一个资本。

人与法不相应,白费劲

  多少年来,我常听到背后有人说:“傅老师就是不肯把东西拿出来。”我不拿出来,死了带到棺材里去啊?我看你是什么人就给什么法。想取宝,就要看你有没有耐心。修行,法要跟人相应,不相应白费劲。

修菩萨法,要明白“自性无所缘”

  十地法以后要详细讲,今天稍微提几句。初地是欢喜地,主要修六度中的布施度,要明白自性无所缘,度众生弘扬佛法,包括你自己的认识,都要懂得一切法自性空,就像《金刚经》里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否则就不说成佛吧,见佛也难。《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然,你执相就见不到如来。

可别把众生引到执着的路上去

  有人在梦里见佛,好事情啊,这叫感应。可你并没有真正见到如来。你嘴里可以说:“我做梦看见佛了。”如果你心里念念不忘,“我看见佛了,我看见佛了。”你见到的这个相认为确实有这个佛,这就执着了。要有“见相非相”这种悟道的觉悟,这就是如来。

  所以修菩萨地,地地都要修“自性无所缘”,一切都是如影如幻,心不要有所缘而有所执。菩萨度众生是引路人,可别把众生引到执着的路上去。

平等、纯洁、清凉、智慧

舍浅求高,难以悟到

  对于初进佛门的人是可以讲什么都有,让他去抓,但是要帮助他往里边走啊。如果你不提高,不往里边走,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有菩萨相,有佛相,有男相,有女相,也包括出家相,居士相。有人说我讲得太浅了,是我讲得浅,还是你懂得浅?其实高深的含义全在浅的讲话里。如果你舍掉了浅的去求高深的法,你又悟不到,法师修行讲高深的法,这是他的东西,不是你能悟的,你把它抓来作为你的,那就错了。

各种缘起不离般若

  六波罗蜜中最圆满是般若波罗蜜,度众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缘起方式,但是不能离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在性空的基础上,然后以善巧方便、各种方式去度众生。所以缘起不离性空,性空才能缘起。我今天给你们讲这个话是从度众生到彼岸这个角度讲的,并不是单以引进佛门,修修人天福报而讲的。

心要像月光那样清凉

  初地的修法,在这本念诵法里有,今天先提几句。怎么修好初地的菩提心,有四种比喻,如“地、金、月、火”,你要把自己的心修得像月光那样清凉。也有修行人喜欢热闹,找几个人来聊聊天,海阔天空扯一扯,扯到后来起烦恼了。喜欢热闹,起烦恼火,这是清凉吗?当然不是。怎么样让自己心清凉?好好修大悲心。

心要像大地那样平等

  还要像大地那样平等,不管是谁,平等对待。要知道,初地修好了,怨亲平等就修得很好了。所以我常这样说,同学同学,大家要相亲相爱,俗话说:“亲,亲不过道亲。”要好跟每个人都好,不要跟某两个人特别好,跟其他同学冷冷的,还对某几个人特别恨,那就不在修行了。像这种情况会出现小团体,会出现帮派,闹起意见来,帮对帮,这样很不平等,要修平等心。当然我们凡夫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我们要修啊,要努力地去做啊。多年前在太原白云寺,我讲了一次法,大家听了很高兴,当家就跟我说:“老师啊,你跟居士多讲讲吧。我们出家人有时候不大好讲,现在来一个人,首先问,‘你师父是谁?’‘哦,他住那边。’那么这个人就拿月饼送他师父,别人不送的。这样不好的。有的出家人嘛房里月饼多得堆起来,有的出家人一只也没有。”你真能够发心好好修修平等,非但你这个人修养、素质、品德提高,你烦恼也少了。修到了平等平等,完全平等,你就成佛了,你不是这么去修,你想成佛是空想。

心要像黄金那样纯洁

  要像黄金那样纯洁,如果我们心是纯洁的,装的完全是佛法知见,这叫“真金不怕火炼”,邪知邪见,旁门邪教,封建迷信就烧不坏你。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纯粹的佛法的心,你不久就会变,现在最厉害的是两种影响,很快就使你变坏。

五欲之风正吹进佛门

  一种影响,是五欲享受。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允许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这些富人呢,富了就享受,五欲在有钱人那里泛滥,稍微有点钱就学样享受,想赚大钱的人就搞歪道,出现了很多假货,不管道德不道德,赚到了钱,拼命享受。那这种风已经吹进佛门了。

修行要今世努力

  如今这么多年来的佛教,跟我年轻时候已大不一样。所以我常劝导听法的人,要修行了脱生死,现在赶快努力,等你下一世再来,再过50年,乃至100年,佛教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现在已经跟我40年前进佛门时两样了,修行人名利心很重,讲究生活条件优越,贪财色名食睡五欲。

不装满正见,怎么抗拒邪见

  还有一个很可怕的,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影响。所以,如果你满胸怀不装满佛的正知正见,你用什么去抗拒?

邪说总是以好话吸引人

  我们现在还是众生,前辈子我们也是众生,可以说我们是老众生了。心地里就有贪爱五欲的烦恼种子。凡是五欲、凡是邪见邪说都是口里说好话来吸引人,你有贪图享受的种子,他给你说一句话:生活太苦了。你想想这句话对啊,那么什么叫太苦,什么叫享受,你又弄不清楚。实际上嘛,你现在的生活已经进入享受了。你不懂佛法又区别不出来。

有懒惰习气,菩提心抛光了

  还有只要跟你说:“你何必这么样刻苦修行啊,要善巧方便。”什么善巧方便?“又简单又稳当岂不更好?”因为你心里有个懒惰的种子,求之不得。把释迦佛说的断烦恼要经过长时期的磨炼,修菩萨行要深入到众生里去,磨炼自己的习气,累积菩提心的功德,全抛光了。

摆老资格,容易着魔

  讲个真实的故事,我年轻时,有个熟人,听他的学生说他已经开悟了,记得有次我去看他,他说他很忙,出版社要他参加编辑出版一本大字典,我说:“他们对你很重视啊。”他笑笑,“哎,小名气,小名气。”(众笑)小嘛也是名气啊。又跟我说弄堂出门有一家小食店,吃小黄鱼只要二毛钱。有一天他忽然来看我,说是来还我钱的,因为钱借了很久了,我几乎想不起来,又跟我说:“大家都知道你是最用功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对你寄托了希望。听说你二点钟起来,天天如此,你何必这样?”我一听话不对了,“我告诉你,可以一念成佛。”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好,他看我好像脸上没有笑容,又说,“这是佛说的,可以一念成佛,你尽管睡到八点钟,何必这么辛苦呢?”我只能说,“我看我是做不到的,根机关系,我仍然这样下苦功吧。”等他一走,我心里在思维,他在我面前起了几个念头了,怎么还没有成佛?已经狂了。修行人一自得其乐摆老资格(他是个老居士),起傲慢,最容易着魔。好了,再说下去,我变了专门讲故事了,所以对于这种邪知邪见要抗拒啊。

记得多,思得多,能产生力量

  我为什么能抗拒得了?因为我的笔记很多,光整理笔记,花了很多时间,是能海上师几次讲经说法的记录,汇合起来,所以记得多,思考得多,一直在头脑里转,熟能生巧啊,自然就能对不妥当的说法产生抗拒的力量了。

“金”表纯粹

  “ 金”表示纯粹。千万不要夹杂道教、耶稣教、儒教,佛教就是佛教。我总是从佛教立场去讲,上次有个出家人跟我谈,道教也是很好啊,儒教也是很好,《了凡四训》也是很好。我说:“佛门里面既然能讲道教,能讲儒教,那么耶稣教能不能讲?基督教能不能讲?气功能不能讲?他们也好啊,也是劝人做好事啊,你承认不承认佛是圆满的?既然圆满了,还需要补充吗?”他还要跟我讲,我就说了一句:“你不要跟我讲道教,我是佛教。”把他堵住了。你们要有这样的气魄,才叫真金不怕火烧,要保持佛教的纯粹,不要把佛门搞得乱七八糟,佛门里什么宗教都有,还像佛门吗?

智慧“火”烧烦恼薪

  初地菩萨的菩提心,第四种比喻“火”。火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火,你烧不掉烦恼薪。

初、二、三、四地为基础

  所以初地菩提心的成份要有大悲心的清凉,要有无分别的平等心,要有黄金那样的纯粹,要用像火那样的智慧去烧掉自己的烦恼。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五地、六地、七地就上得上去了。文殊念诵法有自初地到十地的修法,这儿只是指出要以前四地来打好基础。

善恶不明白,难以修精进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之初二三四地之基础。(能海上师)

十地颂是成佛的修法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为戒定慧”,也就是说以戒定慧为总纲,“乃十地法中之初二三四地之基础”,这是指文殊五字真言的大科来讲的。但如果你能照文殊法的十地颂去修,乃至可以修到成佛。

善恶不明白,难以修精进

  初地修布施,布施了人家欢喜,你也欢喜,所以叫欢喜地。二地修持戒,因为戒使你清净,所以叫离垢地。三地修忍辱,修忍辱能发光。每个众生都有光,科学家说鱼有光,乃至物体都有光,仅仅是因为太微弱,人看不见。修行能使人发光,靠什么力量?靠忍辱。你不修忍辱,进不到三地。四地修精进波罗蜜,修善止恶两个都要精进:精进修善,精进止恶。如果善跟恶都弄不明白,你怎么去修啊?

要辨别是非,两面都要讲

  生活是复杂的,时代的潮流,人的风貌的变化,种种造作,你要在这里边去辨别,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必须两方面都要看。只修善而不止恶,半边用功,你修的善也靠不住。一个人只看到好的地方,看不到坏的地方,你这个人总会上当。看片面就是愚蠢。警察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抓小偷,哪一个警察只表扬好人好事?看见小偷,说,“我不看,我不管。”行吗?一个老师,看见学生在吵架,心想:不看不看,免得受坏样子影响,还算老师吗?所以我作为一个教师,好的方面要讲,坏的方面也要讲。

要喜欢听批评的话

  现在邪的风气这么庞大,谁敢说话?我要说。比如讲经讲到五种邪命,“哎哟,这是坏的,不讲吧。”跳过去了,那我背罪过了,经书里讲功德,我照样讲功德;经书里讲某种事情有过失,我也照样要讲。因为讲法不照经文讲,就会有罪过。所以当我讲到某些不好的现象的时候,希望大家欢欢喜喜地听,对你有好处,对佛教有好处,对我讲经说法的人,也有一个够得上的标准,要那样去理解。 (第四讲完 2001.3.28)

  返回页首


修行须具备晓文、作观、修行经验

  讲经有科释文释,观点不同而科判异,或以六度或以十地均可作本书的科判。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释也,不必文释也。(能海上师)

初学首先要晓文

  讲经有晓文,从文字上来解说;也有从科判来解说,这一本念诵法也有科判。等开示讲完了,咱们就把科判略微来提一下。但是初学的人还必须要照经文上来讲,否则你经文还是搞不懂。

观点不同不一定是错误

  “观点不同而科判异”。佛教传到今天,历代祖师、各位法师由于对佛法理解的观点不同,所列的科判亦有不同。而这个不同,并不是观点错误,如果观点错误就应该照佛法的观点来改正。

引错了路会误人子弟

  所以在自己没有学到家的时候,最好不要讲经说法,不要写书,免得误人子弟。引错路了,会背很大罪过。如果初进佛门,你想写写讲讲,最好讲一点劝人为善也就可以了,佛法你没有深透时,不要信口开河地随便讲。

不懂佛法的修行,佛最反对

  “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释,不必文释也。”对这部文殊念诵法里的内容,你过去已经很熟悉了,比如你对经文里的二十空、十地颂都很了解了,像有这样水平的人,你只要对他提一提科判就可以了,否则的话就必须要先晓文了。晓就是明白,明白经文,不明白不起效果的。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依法修,依照佛法修,你必须要懂佛法。所以对于不懂佛法的所谓修行,如来是最反对的。释迦佛说过,“虽诵千句”,你虽然每天念一千句经,“不解何益”,你不理解哪能得好处?以这样话来看,现在末法时期,普遍都是这样现象。念经的人不懂经文,认为念经就是修行,所以烦恼习气脾气一点都没改。

修行不能单靠吃素、唸佛、放生

  我年轻时常听说他们以三个标准来看你是不是修行人。第一,“你吃素了没有,如果没有吃素,你就不是修行人。”在明朝、清朝的时候,民间修道的也主张吃素,所以就和佛教合在一起了,对吃素是特别重视。后来就出现了佛法不懂,专门吃素,或叫吃菜的菜姑、菜公、菜婆。没有法只有菜,佛教岂不成了菜教?师父首先关心徒弟的事,不是要学佛法而是吃素,当然几十年以前可能也是这样,首先看你吃素没有。

吃素是妙行,不杀生是戒行

  吃素是妙行,妙是好,应该赞叹、提倡。不杀生是戒行,戒要止住的。这有区别的,妙行做到有功德,做不到但能不杀生仍然不算犯戒。

不吃素算犯戒,五戒成了六戒了

  如果你没有吃素,但五戒持得很好,能不杀生,这些不懂佛法的人却认为你犯戒了,你吃荤不是犯戒了吗?五戒里只有不杀生,不吃素算犯戒,那岂不变了六戒了?戒有戒条的,要根据戒条说话,吃素是一件好事情,应该提倡。但是佛法不能不懂,法不能讲错。

净口是指口业清净,口不造四恶

  哪怕你这个人确实在修行,进步很快,智慧也很大,但没有做到完全吃素,马上会被人否定,“这个人还早哩,他还没有净口呢。”喏,这个又搞错了,净口照佛法来说是口业清净,你不要造口业的四种恶,造了四种恶就口业不净,所谓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是那么解说的,跟吃不吃素有什么关系?那些人自己创立了一些不是佛门的理论观念,佛门就大变样了。

为断烦恼,是真修行

  第二个,看你念佛不念佛。你不念佛(指口念阿弥陀佛),哪怕你智慧很大,你不算修行人,说起来,“他不念佛,不知道他在修些啥?”其实真正修行是根据断烦恼不断烦恼,佛教修行人只有一件工作:断自己的烦恼,了脱生死。

佛教对动物慈悲,更要对人慈悲

  还有第三件事情,叫放生。那么什么是佛教?吃素,念佛,放生,这就是佛教。佛教刊物也经常报道某寺某人放生多少。放生是好事,是修慈悲心,但是佛教不完全只讲对动物的慈悲啊,更要讲对人的慈悲。还要讲智慧。

悲智双全,才不会好心没好报

  没有智慧的慈悲心,有时会起反作用,好心办坏事。好心是肯定的,可是结果不好。人们常说:“现在好心没好报啊。”往往由于你这个好心是你自说自话的好心,后果不好,反把别人搞苦了,有苦说不出,当然也就没有报答的心了。所以佛教修慈悲心,还要修智慧,要悲智双全的。

为了供应放生,小贩抓得更多

  如今每到佛菩萨生日,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生日,放生的多啊,钱越多买得越多。放鸟,要二千只,放鱼,放什么,市场供应不上,先订货,做生意的人只知道赚钱,生意越做大越好,说定了,鱼多少,黄鳝多少,螺蛳多少。到那天要交货,就雇工去抓,这叫满足供应啊。结果,你出了钱,他叫别人去抓,这不是放生了,这变了捕生了。半路里总有死掉的,其实你不抓,也用不着放,它本来就生存在虚空里、海水里的。这样放生,性质也变了,不去劝人不要抓反成了我给你钱,你去抓,我来放,这个功德怎么算?这就有点离谱了,归根结底还是贪功德,也太没有智慧了。

有法的存在,才有佛教的存在

  你有慈悲心,没有智慧,三恶道也难免,跳出三恶道不是凭悲心,而是凭智慧。有智慧没有悲心,你也不愿度众生,有悲心没有智慧尽做错事。如果佛教变成仅仅是吃素,念佛,放生,佛教就不存在了。有法的存在,才有佛教的存在。佛教是指佛的教言,佛教引导众生的话没有了,佛教就没有了。

经文不懂称宝,经书成古董了

  寺院里的佛像不叫佛教,叫佛像。有经书,你不懂,也不叫佛教,叫法宝,稀有难得,将来经书越来越少了,有的人把法宝当古董了。

  这样下去想想可怕不可怕?所以希望大家发菩提心,不能让寺庙变成文物馆,不能把佛像、菩萨像变了艺术品。

佛教没有法,成了佛教文物

  有个佛学院学生在黑板上就写了“把我们出家人当花瓶”。花瓶懂吗?成了装饰品了,所以大家要发发菩提心啊,挽救佛教。再这样下去,寺院卖门票,因为这儿有文物,菩萨是唐朝的、宋朝的,艺术价值高,变成参观古董了。

佛法僧全在佛法里

  佛弟子不懂佛法,天天磕头,也了不脱生死。拿禅宗的话来说,这是泥塑木雕。那么佛在哪里啊?佛在法里。有法才有佛,没有法就没有佛。佛名觉,觉在法里,懂法的人才叫真正信佛,才叫真正皈依佛。

  三皈依看上去是分开来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实是不能分割的,皈依法就是皈依佛的觉,皈依法就是皈依僧的清净。四众弟子以出家人为主,都要以清净为体。那么法呢?法就是教导我们怎么觉悟,怎样走上清净的道路,所以法宝里三宝都全了。

有瞋有爱就不是清净道

  你只皈依佛不学法,三宝都不全。你不懂法,做出来的事情都不清净,凭贪瞋痴烦恼,搞歪风邪气。在家人首先要修掉瞋恨心,出家人呢,要断爱,不光要断男女的爱,还要断对可爱的东西所起的爱心,否则了不脱生死。有部《清净道论》,写得非常好,我们女众专修班也把这部论作为我们的必修课。

对法要晓文、作观、有修行经验,三者合一

  刚才讲到,我们佛弟子必须要懂法,必须要把经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说清楚。讲经说法有好几种方式,一种照文字解说叫晓文,有一种讲修行经验,还有一种讲如何观想。我往往把这三种合起来讲,有人往往听不习惯,听不习惯嘛却又喜欢听,喜欢听又总觉得心里有点意见,什么意见?讲了那么多时候,经书上的话只讲了一两句,说浪费时间。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破不立才是科学的辩证态度。邪的不破,正的是立不起来的。辩证地来说止恶修善,恶如果止不了,你这个修善是大有问题的。所以一方面要告诉大家什么是好事,也要告诉大家什么是坏事,好坏都要明白。听法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观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治病救人,应该是知无不言,言者无罪,何况话并没有说错。

能如法修行,证道者多

  佛住世时证道者多,以弟子能如法修行也。渐及后世,证道日稀,以学修无方便善巧,法缘不及,故力微也。(能海上师)

佛住世时,有一万六千四百人证阿罗汉

  佛住世,就是佛在人间的时候,那个时候跟佛修行的人,听了法以后,就去思惟,修禅定,证道的很多。经书里就常有看到“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阿罗汉”,有1250人都是证阿罗汉果的弟子,是经常在如来身边,而遍布其它各个地方的证果弟子那就更多了,有一万六千四百人。你看佛当年证果弟子这么多,连一个最最笨的,叫愚路,就是周利槃陀,也证了阿罗汉果。可见证果证道并不难,问题是如今我们佛弟子不听佛的话。学生不听老师话,是很难学成的。

猴子学禅坐,竟然也得了初禅

  《阿含经》里记载有一只猴子,看到佛弟子经常在禅定,猴子模仿性很大,它也装模作样,天天这么坐,佛说这个猴子也进入初禅了。连个猴子学学修行人的榜样也会入定进入初禅,怎么猴子这么容易,我们这些人却这么难啊?猴子学修行学得很像啊,我们学得怎么样?说句实在话,如果我学能海上师学得很像,今天的我也不会现在这个模样了,就是没有学像呀!猴子学像了呀,哪怕它修禅定的方法不懂,就学这个样子,也能够起作用了。

在家向出家学,师要做个好榜样

  出家弟子要广度众生,要对居士慈悲。要做个好榜样,让居士学,居士是跟出家人学的。四众弟子里在家弟子看见出家弟子称师父,不跟师父学,那跟谁学啊?出家人一举一动要有威仪,可让居士们学习;出家人该讲什么话,不该讲什么话,也可让居士学习。

要入灭受想定,才能超出三界

  佛在人间的时候,证道者多,因为他们认真地向佛学习。这个猴子呢装模作样地学,证初禅已经算了不起了,我想可能证不到阿罗汉果,因为猴子不懂什么叫烦恼,它听不懂人话。学禅定得初禅升初禅天,我们佛弟子修四禅八定,再要进入灭受想定,才能超脱三界。

能如法修行,佛弟子必须要学法

  “弟子能如法修行”,这一句很重要。修行不懂法你怎么修?修行是照法来修的,要如法修,你修得不如法,也很难成就啊。邪知邪见的人越学越邪了,你佛法不懂,你修什么啊?即使天天朝佛菩萨磕五百个头,那你得到了什么啊?什么都没有得到,好比小孩子向老爷爷鞠躬,老爷爷说:“小朋友乖。”说句笑话,你磕500个头,如来也给你说了500句“善哉”。礼节是必须的,不要光停留在礼节上,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哪有一个学生,看见老师招呼打个不停:“老师早。”“老师好。”“老师身体健康。”老师会说:“你进教室上课去。”你不上课咋能毕业了?咋能工作?佛也叫我们佛弟子要学法上课呀。

“如我修行”证道者日稀,就成了末法

  末法时期修行很少有成就,根源是什么?是以自己的一套修行,不是以佛法修行,“如法修行”被改成“如我修行”。证果证道的人极少极少,是末法时期的众生搞出来的,并非“命中注定”,佛不过有这一个预见。佛教并非“定命论”,一切都可以转变。

                                 (第五讲完2001.4.4)


生活简单,烦恼轻,易证果

内外因殊胜,证道者多

  佛住世时证道者多,是有很多殊胜的因缘,因缘就是条件。那个时候所以证道的人多,内因为主。那时的人,烦恼比我们轻,生活也比较简单,所以他也不大多打妄想,没有现在人这么复杂。

烦恼抓起容易放下难

  我从前总以为历代皇帝的生活是如何富豪、奢侈,后来我58年到北京,也到故宫里去看看,去了两次,第三次不想去了。用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去看他,帝王生活也很简单,皇宫看起来富丽堂皇,细看画和雕刻的大都一样的,总是雕龙啊,那一套远远比不上现在。现在人动脑筋动得多,也正因为是这样,促使生活改善,促使科学发达。但是从修行角度来说,动脑筋动在修行上呢?那就有成就了。所以不论从烦恼来说,从欲望来说,从妄想来说,古代人比现在人少得多,现在的人思想复杂。修行就要把你的脑筋放在修行上,但以往的烦恼抓起来容易,放下倒难了,那这是从内因上说。

常随佛学易证果

  在外在条件上说,遇到佛出世,所以常随佛学就是容易证果的一个条件。释迦佛游化诸国,弟子们跟来跟去。佛跟弟子们就做两件事情:一件佛讲法,弟子们坐下来听法,一件教大家修禅定。在家人吃饭麻烦,出家人托钵乞食有什么麻烦?所以你要想修行容易进步,可以总结两条经验,一条生活简单一点,菜饭饱,布衣暖,生活上的脑筋少动一点,吃饱了就可以修行了。

佛涅槃应随法学,要有次第

  现在佛涅槃了,怎么做到常随佛学呢?佛在法里,你要常随法学!你就大有希望。可是佛教传到中国来,多少年代了,法呢?始终没有很完整地排一排,该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拿居士林来说各地都有,但学习没有步骤。今天这位老居士来讲法,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今天请一位法师来讲也由法师自己定,有的来讲讲三皈依,进佛门第一步要知道皈依,这很好。但很多已经三皈依的人,听到半路里就跑掉了。下个星期另一个居士来讲,讲《六祖坛经》,自性就是佛,一下子就从小学串到大学,就这样没有系统没有步骤。佛当年讲经说法是有步骤的,佛讲菩萨法就排在出离法后面,佛讲密乘就排在菩萨法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原则,有一定的步骤,那叫科学态度。

散漫、片面、排斥,谈不上成就了

  可是佛教传到中国来,自由散漫现象很重,加上个人知见,为了弘扬本宗,去排斥别宗。今天参禅的说:“明心都不明心,佛性都见不到,往生极乐世界,你能一心不乱吗?”过几天又请来一个讲念佛法门,“现在末法时期,都是钝根,修禅不念佛,十个倒有九个是抛空的。”明后天又请一个法相宗来讲了,“你法相都没有弄懂,修修修,不是盲修瞎练吗?”过几天呢?又请一个来讲,“一天到晚讲这个法那个法有什么用,数食不饱,要抓紧地修,赶快打坐。”弄得听的人一会儿往那面倒,一会儿往这面倒,佛法就是这样衰落了。宗派之间的互相排斥,谤法造业,功德没有拿到,背罪过已经背上了,还谈得上成就吗?

说不变,违反了三法印

  还有的人喜欢看书,因为不懂求懂啊。偏偏写书的人写错,佛法道理讲错了,引路人引错了路,你还有什么希望?还有的非但讲错,还谤佛、谤法、谤僧,这一谤你更没有希望了。还有的人干脆就是执着到底,不肯转弯,那就是错到底了,但是他本人不承认错的。鼎鼎大名的人,什么儒教、道教、基督教都通,有人批判他:解说《金刚经》违反三法印(三法印是鉴定你说的法对不对)。说山十年后仍然是山,你这是肉眼看的现象呀。佛法要从现象看到本质,哪有不变的?水也在变啊。从古以来,高山变成平地,平地会变成池沼。如果不变,老年人的头发怎么会白?小孩子怎么会长大呢?其实刹那刹那在变。科学家都说,当你第二次跳下河床的时候,河床里的水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

密教不公开,难道不光明正大了吗?

  有一本书上,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这一句就错了。从前有个又讲佛法,又教气功的老师,电话中和一个他从前的学生辩论:“佛法光明正大,为什么有的法就不能讲?”可见也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年轻人反问他:“那么比丘戒能公开吗?”没话说了,没话说照样还有话说:“不跟你讲了,不跟你讲了。”同样的道理,现在有人把不能公开的密教公开了,乱成这个样子。说佛法光明正大,什么都可以讲,这样说非但错了,而且在谤释迦佛竟然规定比丘戒居士不能看,还规定密教不能公开讲,这个不光明正大,岂不在谤释迦佛也有不光明正大的一面?接着又说:“不比别的教门”,别的教门当然指旁门邪道了,“有什么真言密咒不传教外的人”,密宗又称真言宗,咒叫密咒,他把真言、密咒都说成是旁门邪道了,那又谤了法了,这个罪过不得了啊!谤佛谤法的人自己在迷里,能把众生度出苦海吗?

不可依人不依法

琉璃世界与极乐世界等无差别

  94年,有位居士送来结缘的书,我顺便一翻,一看就错,谁写的?是一位大居士,书上说:“往生琉璃世界要求高,不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容易往生。”不知哪本经书里有这句话。《药师经》里释迦佛说药师佛的琉璃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等无差别”,他竟然说出差别来了。还打了个可笑的比方:“好比有的学校要450分才录取,但阿弥陀佛那里,投考者能有150分就都要。”我想他是要赞叹阿弥陀佛,可是这个比喻很不恰当,说句笑话,我想阿弥陀佛听了他的话会很不高兴,药师佛听了也不高兴,两面不讨好,真是愚啊!当然阿弥陀佛和药师佛都不会计较的,我只是以比喻来启发罢了。药师佛听到了:“你这算啥话?阿弥陀佛成佛了,我也成佛了,全是圆满的,平等平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肯收,难道我这个不要,那个不要,我悲心不圆满吗?”阿弥陀佛听到了,我想也很不高兴:“你这算啥话?难道我这极乐世界还比不上琉璃世界吗?你把琉璃世界比成名牌大学,我极乐世界看成普通大学?”可见不学智慧,专门学愚,讲出来的全是愚话。

千万不可依人不依法

  所以看书的人也不知道书上给你啥个影响。比如你们水平差的同学,有老师特地为你补习,这就没错了。东抓抓,西抓抓,是众生的通病,叫自以为是,自由散漫,我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好比我前两天皮肤痒,东抓抓,西抓抓,抓得皮肤都出血。越抓越烂,越抓越痒了。还是我的学生好,赶快拿药给我擦,现在好了。众生的愚病也该以法药来治才好啊!佛在世的时候,佛法可没有现在这么乱。佛弟子应该学释迦佛的法,人的话仅供参考。释迦佛才不会有错,因为佛是彻底觉悟,智慧圆满。人经常会讲错,因为他还未成佛,千万不能依人不依法,那是颠倒了。要常随法学,常随佛学。最好的办法是有步骤有系统地学。

要随正知正见、肯教你的善知识学

  现在佛已经涅槃了,要找一个善知识或者是老师,你常跟随着他学。你如果觉得这个善知识很正知正见,佛法圆满,肯教你,能有步骤地教你,悲心大,你就跟他学。

在家学佛多干扰

  出家人没有家,学起来就方便多了。在家居士就苦恼了,听完法还得回家,想跟在一个老师身边可不容易。还没结婚的,照样有人说话,不是父亲反对,就是母亲反对:“学佛法我也不反对,你将来怎么过日子?你天天去听法,年龄大了,婚姻大事要考虑了。”那么你跟爸爸说:“佛经有句话——以法为妻。”“神经病(众笑),哪有把法当老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大逆不道。”干扰多啊。有丈夫的也说话:“我看你现在心变了,一点没把我放在心上。你到底管不管我了?你们学佛的人个个自私,你想自己成佛,把我么搞得这么苦啊,你说等你成了佛先来度我,我现在已经下地狱了。”你又给拖住了。有的女居士真可怜,起早摸黑赶紧把家里事情都做完了,再去听法。还是有话:“娶老婆,你不陪我,算是啥老婆?”只有在临死的时候,谁也不好意思说:“你是我老婆,陪我一起死。”所以做居士苦啊!丈夫想出来学点法,妻子也有话:“你成家了,你心里没有一个家。”也难怪,社会的发展,家里的事情忙,东西也多。电冰箱、电视机、取暖器、空调、手机、电话机,还养了一只猫一只狗,要喂它吃,杂务够忙的了。

不听佛话造成末法

感情的自私会失去理智

  有的说:“妈舍不得我走。”假的!如果说:“妈!我丈夫要出国了,你看我是陪你,还是跟着他走?”“你陪我干什么?当然跟着他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走吧走吧走吧。”我说的可是真话,众生常是以自己的烦恼心在扰乱别人修行。感情的自私最可怕,会失去理智。

找原因,能改变,佛法大有希望

  现在虽然末法时期,据释迦佛的预见,末法时期能证果证道的人很少,但我们要研究研究,分析分析,这是有原因的,把这些原因找出来,改变改变,事物也就改变了,还是大有希望的。

  宗大师完全次第的殊胜功德,要完整地有步骤地学。不要片面看问题,佛法是缘生法,条件改变了,事物就改变了,条件往好的方面变,事物就好起来,条件往坏的方面变,事物就往坏的方面变,缺少一个条件是不能成就的,要条件具足才成就。当年宗大师发愿正法住世五百年,他的愿力就是转末法为正法。如今离开宗大师发愿已经六百多年。在五百年之内,证果证道的无其数。

不听佛话,造成末法

  “以弟子能如法修行”,如什么法?如佛教的法,现在为什么证果证道少了?不如法呀!变成如我修行,样样要我作主。而且有的还很固执,你怎么跟他说,他都不听,你说佛经里是这么说,他就说:“你有你的师父,我有我的师父,我师父就是这么教我的。”依人不依法了。还有的更可怕,你启发他,“佛是这么说的”,他嫌烦了:“我认为这种话也不恰当的。”他谤佛谤法了,把你吓得不敢开口,干脆别谈了。由此可见所谓末法是佛弟子自己搞出来的,逐渐远离法了,佛法只有最后的这一点点了,就叫末法了。

证道的人少了,是学修无方便善巧

  “渐及后世,证道日稀”,逐渐逐渐,到后世,证果证道的人越来越稀少,“以学修无方便善巧”,方便善巧从哪里来?从智慧来。这个方便善巧可不能作简单的理解。我们常听人说“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这是我们生活中用语,也叫方便;走不动了,想搭车请司机同志“方便方便,让我乘一段路。”司机说:“好好好,你上来吧。”这也是方便。方便面,一冲开水就能吃,也叫方便。有次我在长途汽车上,一停车,赶快找厕所,问:“厕所在哪里?”“就在前面,你没看见‘方便’两个字?”我这才知道上厕所也叫“方便”。知识分子常犯依文解义的错误,依照文字理解这个意义,作随心所欲的解说,等于小儿无知。以前禅定班有一天大人带来一个小孩,我讲课,他也不吵,好像听得懂,其实他一点听不懂,很文静地坐着,也有善根,我讲到波罗蜜,他忽然笑了,意思是“波罗蜜我懂的。”他以为是水果店里的菠萝蜜。所以要讲清楚,这个方便是自己修行要善巧方便,度众生也要善巧方便,是从法的智慧来。法上的智慧逐渐逐渐成熟了,你心里自会出现善巧方便。

法缘不及,故力微也

有善巧方便,能一举三得

  好比打台球,对准这个球打过去,只打进一个球,有人能打进两个球、三个球,他有方便,很善巧,他打这个球,这个球就斜过去,连着把两个球一撞,这两个球就进洞了,这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并非狡猾,释迦佛说的,智慧不等于狡猾。面对面看人不一定看得清楚。眼睛朝镜子看,他以为你没看他,他的表情你全看见了。我是举举例子说明善巧方便到底怎么回事。

修菩萨法要知众生心

  修菩萨法要修到遍知有情心,众生的心态你全要知道。你哪能死板板去搞统计,你的爸爸脾气坏不坏啊?你的妈呢?你出生后,在爸爸那里时间多还是在妈那里时间多?这样岂不麻烦。不靠统计,靠你禅定中开发的智慧,是自然出生的。

“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

  修文殊法的人一定要成就,否则太可惜。文殊十大愿,愿我亦如是,“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你自己的心和你的行为修到跟文殊菩萨一个模样,到这样水平,你就大成就了,自成本尊,你就成就文殊菩萨的化身了。小成就呢?要开智慧,得辩才。修文殊法修到后来,不开智慧,没有辩才,多可惜。说句实在话,念经打妄想,经念完妄想打完,心里想的是阿猫阿狗,就得不到加持了。你来问老师:“你看我开智慧了没有?”“没有。”明天:“你看我今天开智慧了没有?”“没有。”“怎么老说我没有,我现在懂得多了。”懂得多不是开出来,是学来的。你有没有开智慧你自己去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去衡量,你过去心轮的转动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比较比较。

证果的力量微小,是由于法缘不足

  “法缘不及,故力微也。”法的因缘够不到,所以修行证果的力量极其微小。古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怎么叫她煮饭啊?即使一个灵巧的家庭妇女,要煮出一顿饭来,也必须要条件具足。

为法缘创造条件,是最重要的

  创造条件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佛学苑,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法缘具足的条件,法缘够得上了,力量就大了。你会想:“我很幸福啊!我有个小弟弟,他发心将来要学佛法,老师可能等不及我小弟弟长大了,那咋办啦?”小弟弟么由你去度了,否则我白辛苦了。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个人倒下去,更多的人站起来。据说后来上天受到愚公的感动,上天就把这座山移掉了。如果我们有这种移山的精神,也会受到文殊菩萨的感应,把你的障碍移掉。
                               (第六讲完 2001.4.11)


有人猛踢正法车辆,滑坡更快

  佛住世的时候,证道的人多,因弟子能如法修行,逐渐到了后世,证道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学修无方便善巧,法缘不及,故力微也。把原因找出来,有缺漏的弥补,有错误的纠正,肯这么做,就大有希望。末法一万年,这是根据众生烦恼的趋向来说的。时间本是假相,不要在时间上执着。末法不在时间上,末法在修行人的身上,应该在修行人的身上去找缺点,找毛病。末法一万年,但是眼前看来,好像末法到了最后五百年了,不少人都在把佛法往下坡推下去,一滑坡,可滑得厉害。真正的佛弟子想把末法的车轮拉住,不要滑得太快了,可是偏偏有的人在这辆车的背后,用力猛踢。

歪曲佛教,断章取义,导致证道日稀

  十年动乱以后,国家扶助宗教,重新恢复。国家希望宗教能够发扬对人类、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积极因素。可是这么多年来,咱们看到,佛门里的很多人,却极力在发扬歪风邪气,这种败坏佛教风气的因素,歪曲佛教,断章取义,邪知邪见,笼络人心,制造伪经,无非是为名为利。像这种现实如果不改变的话,怎么证果证道?

要恢复圆满的佛教

要恢复圆满的佛教

  我们都不知道末法到最后时刻是怎么样,据经书上说,佛像也不全了,法宝也不全了,佛法没人懂了,佛像只剩了一个头,残缺不全;佛法剩下一个佛字。所以要希望佛法好起来,首先要恢复圆满的佛教,佛像要圆满,要庄严,经书要全,不能搞片面,不能搞会集本。佛弟子要深入经藏,不能图简单,更不能学愚,不能离经一字,离开佛法就是外道,讲经说法,离经一个字,就是魔说,要认真严肃起来。

不能把佛法推向末法的最后

  最难受的,这几十年来,佛教败坏很快,现在有很多善知识在大力挽救。从佛教刊物上,从讲经上,对那种企图把佛教推向末法最后的邪知邪见,在作极力的批判。可惜与此同时,有的刊物仍然在刊登一些不恰当的文章。例如介绍某人提倡的修禅不必持戒,这样把戒定慧都破坏了,根本戒都不要了。

要发愿正法久住

  法无定法,末法可以滑坡滑得快,同样也可以转末法为正法。宗大师那个年代,发愿正法住世五百年,由于愿力关系,西藏的佛法就非常好。我们也应该发正法久住的愿。我们的经堂、法堂,常有两幅横幅,一幅是法轮常转,一幅是正法久住,经常讲经说法叫法轮常转,目的是为了正法久住。现在搞名利特别起劲,为正法久住大家都不肯干,所以我们对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不管他出家多少年,或是在家居士,只要他正知正见,有一颗菩提心,清净心,抵制歪风邪气,咱们都要恭敬,都要亲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恭敬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

治不好、吃不死的药,就不能叫“妙手回春”

  我们有伟大的胸怀,只要活着的时候,一心一意使佛法好起来,全力以赴。对于个人的成就,我们不能失望,找找毛病,这才是个办法。学修要是没有方便善巧,好比一个医生,没有方便善巧,这个病也很难治好。医生治病治得好,病人称他“妙手回春”。妙手就是方便善巧。他开的处方非常善巧,配方配得好,医生治病全靠一张方,处方的奥妙就在你如何去配这个方。如果只靠一味药,不顶事的!所谓“一味土方,气死名医”,靠一味土方你能看好几个?也有的是一张方子药名几乎写满了。我想起我年轻时候在上海卫生协会学习,说有个医生,一张处方,有六十几种药。药店里每逢这个医生开的处方,就得把一个个抽屉全打开,差不多都得抓一把,所以称这种处方叫做治不好,吃不死。

法门无量誓愿学,贵在方便善巧

  人参虽是补药,吃多了也要死的。多用了莱菔子,也会拉屎拉得来没力气。如果人参抓一点,莱菔子抓一点,两个对冲,所以吃不好,死不掉。佛主张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只学一门是不对的。但是东抓抓,西抓抓,一进佛门就抓了六十几种法门,也太乱了吧,所以贵在有善巧方便。

名医治病都具足善巧

  名医都各有自己的一套,配合得很好,有步骤进行,在治病经验上具足善巧方便。他脸上从不讨厌,使病人得到安慰,脸上从不大惊小怪。病人一看这个医生有把握,给病人搭脉,全神贯注,细细地体会,病人就放心了,病人问:“医生啊,我这个病难看了,会好吗?”医生回答:“这个病我看多了,你放心吧。”哪有一个医生反做的?看见病人进来,“今天我家里有要紧的事情,怎么平时不来,今天特别忙。”病人一听就怄气了。“排队,没轮着你,你忙什么呀?”病人一想,你这个医生啥个态度?一搭脉,医生手机响了,打完手机,病人问:“我这个病会好吗?”“医病不医命,如果寿命完了,我也没办法了。”这算什么话?反成精神刺激,没有这样医生称名医的。有的医生先开三贴两贴疏通药,把你里面疏通疏通,疏通好了再给你治病。有的还有一手,“回去吃一个星期的焦米泡饭。”焦米泡饭吃下来,里边累积的食物消化了,增加一点活性碳。假如你要问:“热病用凉药,凉病用热药,那么上面发烧,下面冷,该怎么用?”这种情况血脉不通嘛,就得给他疏通疏通血液循环。

一本文殊仪轨能使你修成佛

愚人不知以毒攻毒,就得害人

  还有个怪事情,传说有个药铺,掌柜的出去了,老板娘也懂一点。有一次老板回来,她说:“刚才你走了,有个人说胃里疼得厉害,我就抓了一点白药粉给他。”他说:“你哪个瓶抓的?”一说,“喔哟,不得了了,这是砒霜啊!”老板急坏了,要出人命的。一夜紧张,第二天果然来了一帮子人,老板说:“我逃也逃不了。”谁知他们敲锣打鼓的是来感谢他,一根长竹竿,挑了这么长的一条虫,说“幸亏吃了你的药吐出来了。”这叫以毒攻毒了。愚蠢的人不知善巧方便,那么凡是胃病都给他吃砒霜,你就得去坐牢。

法无高下,不要对法门评高评低

  各种法都有善巧方便,佛是圆满的智慧,所以对于每种法门都不要诽谤,不要评高评低。有说念佛法门最方便,哪个法门没有方便?赞叹自己的法门是好的,可不要把别的法门排挤掉!或者说唯有我这个法门,或者说这个法门最最第一,这种话不要说,不要去贬低别的法门。

一本文殊仪轨,能使你修成佛

  能海上师说过这一本文殊仪轨,能修到成佛,而且文殊法方便特别多。例如“实设意显”,非但供养实物,还教你怎么去观想,通过观想福气更大,你供一朵花,不过一朵花,你作观想,一朵花能观两朵、四朵、八朵,能观成遍虚空的花作供养,所以叫随文入观。还有五方佛的智慧用五个字来表达,那么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智慧,用一个字来表达,你看多方便!

称名号要恭敬,也要全称

  有人说念佛最方便,“南无阿弥陀佛”,只有六个字。有的还嫌不够方便,连“南无”也不要,念四个字,“阿弥陀佛”。我54年上五台山,有人念三个字:“弥陀佛”,这样不好啊,圆满的名字,被你念得不圆满了。南无是恭敬,敬礼,致敬。阿弥陀是名字,佛是尊称,要全的。譬如过去我的学生来信,称:“敬爱的傅味琴老师……”敬爱是表示恭敬。譬如学生看见老师,一鞠躬,说“黄老师早。”这也是恭敬。因为你鞠躬了,就用不着“敬爱的黄老师”。拿起一只电话筒,连个“傅”字也没有,老师也没有,只有两个字,“味琴,接电话。”只有我妈、我老婆才这样叫我。恭敬吗?那么假如称呼不全呢?叫“琴师,琴师。”成了弹琴的琴师了,愚蠢的人光想懒办法。

方法方便,功夫可没有方便

  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法门去排斥贬低别的法门。有人看不起念佛法门的方便也不对,说念佛容易,认为很低级。我就要问问他,你试试看,你念个五分钟佛,能不能一心不乱?或者你念了五年佛,能不能一心不乱?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简单?方法简单,功夫没有简单。方法方便,功夫可没有方便,功夫同样要达到一心不乱的水平。

末法众生烦恼重,文殊菩萨方便多

  因为文殊菩萨大智慧,有种种众多的、特殊的善巧方便。既然如此,末法时期有人弘扬禅宗也好,念佛也好,都好,咱们也应该好好发心,弘扬文殊法,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大家知道,一个人病轻,剂量要轻一点,药不用太多;如果病重呢,剂量要加重,否则治不好这个病的;如果病多、复杂呢,还要多种多样的药用上去。医生从来也不会说,病重的人用轻药,病轻的人用重药,没这个话!那不要害人了吗?现在大家都说末法时期众生烦恼重,业障重,毛病多,重病用轻药,岂不颠倒了吗?所以念佛是好事情,但那是指用功的方法,不等于不要听法,不要深入经藏,不要断烦恼,不要其它种种的修行方法,那就不对了。可现在人就是这么说的,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大家都不要法了。

朝山未见境界,也许是无所求吧

  听说有人朝普陀山见到观世音菩萨了。我朝普陀山,没有见到观世音菩萨,我朝峨嵋山,两次到金顶也没有看到佛光,一次是天下雨,一次是陪着朋友上去,上面冰天雪地,只好下来。为什么不上第三次?我第三次为谁去啊?说你可以去祈求见到境界么,我不去。前两次都是为了度众生啊。上五台山没有见到文殊菩萨,连个智慧灯也没有见到。那是54年的事,在五台山广济茅篷住下来,听能海上师讲经,那时我才25岁。24个人,其中有几个是像我这样年轻人,人称小菩萨,很讨人欢喜。有一次咱们年轻人在路上走,遇到两个比丘尼,咱们就恭敬合掌,她们高兴得把给我们吃的东西包好了从地上滚过来,挺有趣。后来才明白:比丘尼不能亲手给男居士或者比丘东西,比丘也不能亲手接比丘尼、女居士的东西,因为出家人男女不能相碰的。有时候就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路上没有桌子,只好地上滚过来。在朝台时到了西台,有两位比丘尼很慈悲,半夜起来拜智慧灯,拜了很久,果然智慧灯出现了,开始一盏两盏,后来越来越多,大家都起来了,旁边的人唯独没叫我。说句笑话,可能我平时没有陪他们玩,所以我一点也不知道昨晚拜出智慧灯。我朝过四大名山却都没有见到什么境界,也许是由于我无所求吧!

末法时期修行怎么修

  听说很多年前有人朝五台山,傍晚走到山坳坳里,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寺,很庄严,里边都是穿黄衣的比丘,似乎很忙,他走进去问:“师父啊,末法时期修行怎么修啊?”那位师父说:“门口写着,你自己去看嘛。”他退出来看门口果然有几个字,他不认得,就把它描下来,回到原来住的寺里,跟人们一说,人们不信,说这个地方荒山,不可能有这么一个庙的,他说:“我又不说假话,那门上的几个字,我还描下来。”明天再去看,果然是荒山,描下来的这个几个字问人,人都不识,有人说:“你还是到清凉桥去问能海上师,他老人家一定认识。”到清凉桥那里,能海上师一看,就是文殊心咒五个字。所以每个法门佛菩萨都护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显示教导末法时期的众生要修五字真言。我52年在上海,有个老太太,连五个字都念不好,清定上师就叫她念一个字,结果念了三个月,开智慧了,原来请去的经书,再看全认得,全会念,这就是修文殊法的善巧方便。还有护法,护法的善巧方便很多啊,能促使你增长信心,促使你快快成就。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本次提要:

  ■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 学佛法不难,只要听得懂
  ■ 能海上师的话简短明了,都是精密摄持
  ■ 佛法能广开,靠你广学多闻
  ■ 念头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 思维正法,念念无间,久即相应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法缘不及,故力微也。”烦恼是病,法是药,药的力量不够,病治不好,法的力量不足,烦恼就难去掉。有人虽发大心,力量用足,但用法不恰当,一天磕五百个头,昏倒在柱子上,头撞出血,用纱布包了起来(众笑)。这不叫法力,叫头力,用头去拼可不是法,证果成道是靠法的力量。你不听法、不思维、不实践,同学之间也不讨论,吃不深吃不透,过一天算一天,这个法力就不足。

  能海上师说:学法贵精密摄持,深印于心,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

学佛法不难,只要听得懂

“学法贵精密摄持,深印于心。”法太广了,心力也摄持不起来,所以要精密摄持。学科学开头容易,后来就繁杂了,学佛法开头难,越学越容易。凡事开头难,因为你样样都陌生。昨天接到广东来的电话,有位同学这次要来常住,她跟我说:“书我看不懂,别人讲的法我也听不懂,唯有傅老师讲的法,我句句听得懂,所以我一定要来。”不要怕广大,不要怕难学,法听懂了就不难了,天天听,天天听得懂,这有什么难的?难就难在听不懂。不论别人怎么样说,乃至取笑我讲来讲去不过戒定慧,我还是保持我的风格,为你们消除学佛法开头的难。我做老师的帮帮你,一开口就让你懂,那不是更好吗?慢慢学广了,再收,越收越小,精密摄持。

能海上师的话简短明了, 都是精密摄持

今天我没有迟到吧,我在房里抓紧抄写能海上师讲过的话来作为提纲,怕准备少了不够讲,可是今天只讲了提纲上的两三句话。你们听了一个小时的课,摄持起来就是能海上师的两三句话,这就叫精密摄持。以后你们再看到这两句话就懂了,用不着再回忆老师过去怎么讲的,我给你们讲了这么多,还不是抓住这两三句话?所以这两三句话就成了我讲一个小时课的精密摄持。

佛法能广开,靠你广学多闻

由于我年轻时学多学广,所以我就能把上师的两三句话作广大的解说。说这怎么训练出来?训练不出来,功到自然成。就像婆婆急产房里的孙子怎么还没有下来,急也没用,等到你听见“哇哇……”,就下来了,自己会下来的。文殊智慧全是自然出生,学不过是一个桥梁,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开了智慧才是自己的东西。

念头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学法贵精密摄持。”既然有精密,自然有广大,因为广大,为方便起见,所以摄持起来。“深印于心”,容易在心里深刻记忆。“念念无间”,念头都在法上,没有间断,法的念头不叫妄想。无间断地去思维法义,就能排除妄念,妄念起不来了,就开智慧了。昨天你们的辅导老师跟我说:“老师总是叫我们讨论,还叫我们说呀,想呀,叫我们去想、想、想,那我们不是没时间打妄想了?”

思维正法,念念无间,久即相应

闻思修,思很重要,思维正法,能排除杂念,“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名相熟悉了,在这个时候,你就能够随着经文而进入观想。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本次提要:

  ■ 重复才能熟,熟才能深印于心
  ■ 抛弃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 一下子去求高,十倒有九个半落空
  ■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 前世有根机,才能一触即发
  ■ 速成毕业不顶事
  ■ 把塔顶放在地上,岂不笑话
  ■ 把经文摄颂,深印于心,不是方便了吗
  ■ 能背出能海上师的话就行了

重复才能熟,熟才能深印于心

为什么要精密摄持?精密摄持是便于深印于心,法义必须要熟,不熟你怎么印得进去?要熟那就必须要重复,重复是很重要的。

抛弃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有人说现在人比从前人聪明,那是指某一点,并不是全面,从全面的发展看,现在人远远比不上从前人。把十分力量都集中在一点上,当然这一点会突出,哪怕集中八九分,这一点也会突出。修行可不能那么干,修行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然后再集中一点。如果你抛弃了全面,集中于一点,只在这一点上成就,那算什么成就?对初进佛门的人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强调他那一点包括全面,说起来挺好听,结果耽误了人家。

一下子去求高,十个倒有九个半落空

我年轻时上海有个地方讲密教,我问去听的人听到些什么,说:“这个法好比牛奶提纯成奶油,奶油再提炼成酥油。”这种话听起来很动人,但你必须要有牛奶啊,没有牛奶,奶油哪里来?没有奶油,酥油哪里来?根子还在牛奶上。这是利用众生追求快高神奇的心态来吸引人往那里跑。所以不懂佛法,一下子去求高,在我看来,十个倒有九个半落空的,除非有特殊根机。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要精密摄持,首先要有一个广大的基础,原始材料都没有,哪来高级的精密摄持?就算有个别得到殊胜的加持,开了智慧,也不过是小智慧,而且加持作用还离不开前世的根机。佛教不可能无中生有的,都是现实主义。

前世有根机,才能一触即发

如果确实能这样的话,为什么别人得不到,就他得到了?不承认三世因果不叫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文盲,开悟后能讲《金刚经》,如果没有前世的种子,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六祖在前世唸《金刚经》、听《金刚经》,不知多少回了,所以一触即发,这是他的根机啊。

速成毕业不顶事

好比没有小学,没有中学,这个大学顶什么用?以前出现过速成中学,速成大学。如今公司聘人,速成大学毕业的不要,为什么?不顶事。

把塔顶放在地上,岂不笑话

所以精密摄持,必须在广大的基础上。好比建宝塔,宝塔建得高,关键在底下大,越上去越小,假如底下小,上面大,行吗?你去试试,把一个玩具宝塔,宝塔顶放在底下,它安立得起来吗?再说,你不要塔身,只要最高的塔顶,你把塔顶放在地上,它仍然这么矮啊,光是一个顶嘛。别人就要笑话你:怎么宝塔顶不放在宝塔上,却放在地上?佛法是全面的,一抓片面就错,不要把这种脱离实际的最快最高最圆满作宣扬,末法时期不能成就,就是这个毛病。

把经文摄颂,深印于心,不是方便了吗

精密摄持有什么优点呢?基础都已经熟了,不精密摄持,你搞得完吗?拿背诵来说,你不精密摄持,每天从早晨背到晚上,也只能保持你不忘记。所以佛经里长行完了,后面都有颂子,就是把长行里广大的法义归结在颂子里。比如《金刚经》如此广大、深奥,最后归结成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把《金刚经》的道理,《金刚经》的修法全部说完了,这就是精密摄持。所以不仅仅密教是精密摄持,显教也有精密摄持。一听到《金刚经》里的一个偈,就想起《金刚经》的法义,你把这四句话通过重复,唸得很熟,心里刻得很深,那不是很方便吗?

能背出能海上师的话就行了

如果你越学越广,却不能精密摄持,讲起来就没有系统,所以一定要精密摄持,而且还要重复,不重复怎能背得出来?我把能海上师的话抄在黑板上,怕你们不太懂,再广大地给你们讲,往往能海上师一句话,我要讲一个小时,如果要你把我所有的话都背出来,能背得完吗?那怎么办?你只要把能海上师的话背出来就行了,至于我的解说,你们理解了就可以了。我从前背能海上师讲法的笔记,早晨走出门,全上海绕一圈,一面走一面背,背到家里已经天黑,我一面洗澡一面还在背,连这些要紧的话都来不及背,再背我讲的话,那背得完啊?所以精密摄持是很重要的。

不会观想,谈不上随文入观

本次提要:

  ■ 摄总须知广义,并非懒惰,越少越好
  ■ 把法深印于心,一想就抓起来
  ■ 念念无间,杂念插不进来
  ■ 不会观想,谈不上随文入观
  ■ 不听释迦佛教导,不会有成就

摄总须知广义,并非懒惰,越少越好

如果要把能海上师讲的话再精密摄持,也可以缩成四句一个偈,但有原则,要全都明白,你不明白,岂不是开玩笑吗?譬如有人听说《金刚经》所有的法义就在四句里,心想我何必去听讲《金刚经》?我只要念这四句就圆满了,那你能懂吗?说我有文化,我能懂,要你解说,你说:“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道教讲清净无为,佛教也讲无为,所以道教、佛教本是一家,‘如梦幻泡影’,泡是泡泡,梦是做梦,幻是变幻。”再问你:“《金刚经》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怎么解说?”你说:“我这四句里没有,问我干什么?”岂不笑话?这四句你也该懂啊。“这里边已经圆满了呀,我还要懂别的干什么?”末法时期就是这样,无知、傲慢、好高骛远、追求神奇、懒惰、越少越好。

把法深印于心,一想就抓起来

重复能够深印于心,照标准我们每天要修四座仪轨六次定,因为天天修,重复了,就能深印于心,然后才能起以后的作用,你前面的工作都没有做,以后的作用咋起来?有人听我讲法,就讨厌我讲话重复,重要的话不重复,难道你真能一听就不忘,你有这样根机吗?这个例子以前讲过今天又讲了,也不能说一个例子只能在一个地方用。譬如我编写材料,戴了一副眼镜,现在讲课了,又戴这副眼镜。要知道戴这副眼镜我编材料也合适,现在讲课,戴这副眼镜也恰当啊。一个例子只要放的地方恰当,都可以嘛。有人说我讲法会举例子,会打比方,即使如此,假定有一百个例子,用到后来也要用完的。没例子好举了,过去举过的例子又不让我用,那我还要告假两个月,再到经书里去找例子,况且我重复的例子很难忘记,一想就能抓起来。

念念无间,杂念插不进来

如果你是偶然来随喜听经的,那么随你听一次也可以,听两次也可以。你们将来要讲经说法,想培训成才的话,不重复是不行的,否则你搞不清楚,搞不全面,也记不住啊。只有重复才能熟练,所以说“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把听来的法义一直放在心里,念念无间,思考法义,不让世俗的念头插进来,妄想杂念插不进来,本身就是一个修行的方法。修行人必须要通过闻思修,闻了以后,心里思维,思维什么?思维法义,这样才能把法义搞熟。

不会观想,谈不上随文入观

譬如这本《文殊念诵法》,天天要念,念就是复习,心想法义,搞熟了能随文入观,随着经文进入观想。有人只会念经,不会观想,就谈不上随文入观了。你不修观没办法成就,临终一刹那靠什么成就?靠观想。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不作观想,所以极少成就,这也是自己搞的,佛又没有叫你这样做。前几年,我到拉卜楞寺,临别时,请一位懂汉语的喇嘛给我开示,临终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临终最重要的是能观得起来,观得起来就有把握,观不起来没有把握。”

不听释迦佛教导,不会有成就

否则佛为什么叫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修《十六观经》啊?现在修念佛法门的人,哪一个在修《十六观经》?一个佛弟子无论修什么法门,我不相信不听释迦佛的教导会有成就。有人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唐朝、明朝或者什么朝代某某大德说的。”大德没错?他是佛还是人?我从来也没有说过我这个老师没错,我只说佛的法没有错。很多人盲目崇拜,搞个人迷信,树立心中的偶像,即使错了,他也认为不可能错,因为这个偶像倒不下去。碰到这种人,一句话就驳倒他,连阿罗汉都有错,何况你说的大德可能烦恼都没有断尽,难道没有错的地方?阿罗汉没有错,当年佛为什么呵斥不发大心的阿罗汉是“焦芽败种”?就是错了嘛。一个凡夫高高在上,竟有不少人盲目相信他绝对不会错。

只要佛不要教,佛陀成了偶像

提要:

  ■ 不讲标准,不讲实际,度得了众生吗
  ■ 不懂法义,这个法就不存在了
  ■ 愚人的虔诚来自对神秘的信仰
  ■ 只要佛不要教,佛陀成了偶像
  ■ 经都唸不好,还谈什么“随文入观”
  ■ 得少为足,怎能有大成就

不讲标准,不讲实际,度得了众生吗

不讲人的差异,也不讲成就的标准,都能去极乐世界吗?如果说念佛功夫不深,当然去不了;有人到临终不能一心不乱,当然也去不了,那怎能说只要唸就能往生呢?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指头还有长短,老师从来不保证学生个个升级。学生回家不做功课,天天打游戏机,你也保证他升级?现在唸佛的人已经不知道修观的必要,认为唸佛不用修观,那么佛叫求生极乐世界的人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就多此一举了?

不懂法义,这个法就不存在了

有的法师不讲经,不讲经能称法师吗?法师不讲经,怎么引导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有的以儒教思想来指导佛弟子,大方向就错了。你没有正法的理论哪来正确的实践呢?还有人提出唸经不必求懂,不懂经文怎么随文入观呢?不要懂,不要观,不按佛的教义去做,法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愚人的虔诚来自对神秘的信仰

很多人信佛的虔诚来自对佛教的神秘感。有的老太太唸《心经》特别虔诚,因为她不懂经文,只觉得有神奇的力量。以前有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来我家,他拉长声音说:“这是经——书——啊,”好像经书有天书那样的神。你跟有些老太太讲《心经》的法义,她会对《心经》不感兴趣,或者说:“《心经》怎么讲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的?不对吧!《心经》是死了以后当钱用的。”愚痴的人听到佛法,他反而不要佛法了,“《心经》讲到后来什么也没有了,那我不是白唸了?”

只要佛不要教,佛就成了偶像

现在人信佛信得很神,神已经神了,佛比神还要神。我宁愿信佛,也不信神。不懂佛的教导,没有佛的教言,怎么叫佛教?法没有了,教也没有了,成了只要佛,不要教。好比一看见老师就高兴,老师坐着从不教书,这个老师也变偶像了,末法时期为什么证果的人极稀少?看看现在现象,能证果成道吗?却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佛弟子自己搞出来的,佛看到这样子,心里难过。

经都唸不好,还谈什么“随文入观”

怎样“随文入观”?比如念到“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时,把文殊菩萨观起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三皈依的境观起来,自己面前释迦佛,释迦佛前面法宝,释迦佛两侧八大菩萨、十六尊者。真能这么用功去修,成就很快。现在念经的人根本不谈修观,有人唸经有气无力,断断续续,有人开头特别高兴,不久就低沉无声,唸都唸不好,还谈什么随文入观?

得少为足,怎能有大成就

我发愿培养人才,真正要有成就,十年还不够,只有有志气的人,才接受得了这么高的要求。现在末法时期很多人得少为足,你要他来学习,他认为我已学得够多了,这怎么能有大成就呢?






唸诵不能歌调,赞佛庆祝可开许

提要:

  ■ 修定从念诵入手
  ■ 没有干扰叫“静”,思维法义叫“虑”,出声叫“诵”,“念”是心诵
  ■ 唸诵不能歌调,赞佛庆祝可开许
  ■ 唱唸不要世俗化

能海上师说: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修定从念诵入手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修定跟念诵是分不开的,能海上师说“念诵是粗的禅定,禅定是细的念诵”,看你怎么用功了。像现在的念诵叫妄想念诵,禅定叫妄想定,怎么了生死?法法圆融,法法相通,念诵跟禅定也是相通的,比如游泳的人,没有跳下水的时候,先在地上蹦蹦跳跳,这虽与游泳的动作不同,可是四肢活动活动,再下水游泳就灵活了。念诵虽不是禅定,禅定也不是念诵,可是念诵里有禅定,禅定里有念诵,念诵是粗的,禅定是细的,从粗入细,这是最好的方便。

          没有干扰叫“静”,思维法义叫“虑”,
            出声叫“诵”,“念”是心诵

“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这讲的是唸诵,唸到妄想越来越少,全神贯注,没有妄想干扰了,就叫静,唸的时候思维法义叫虑。静虑就是禅定,所以说唸诵里也有禅定。唸到这个程度,“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讽诵是唸出声音来,持是在心里保持。念佛名号唸出声音来,叫诵佛号。念是在心里,佛经里的念,全是指心里念,所以真正的念,不是口里唸,而是心里念。讽呢,我们修仪轨,有举腔,用非常和雅的声音表示赞美,一般不用唱腔,唸就是唸。比如唸“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这么唸。为什么要唸得均匀?以便唸起来省力。后来人想出一个办法,敲一下木鱼唸一个字,大家不会乱,其实唸熟了,何必敲木鱼?

唸诵不能歌调,赞佛庆祝可开许

在赞佛时,唱歌调配点音乐,这是开许,平时唸,不必唱。好比老师叫小学生唸课本:“东方红太阳升。”他唱起“东——方——红”的歌来了,老师说:“我叫你唸,不叫你唱。”初进佛门对拈香还不熟悉,听到唱“摩诃萨”,不知要摩几个摩,才听到“诃萨”,偷偷看跪在前面的法师衣服,衣服一动,哦,要起来了。这样的唱念我并不反对,只是有点太花时间,这也带有点风俗。中国古时候唸书人也唸出调来,讲究平平仄仄,这些我可不懂,老先生唸起来还摇头晃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蛮好听的,我在中学读书时,听语文老师摇着头唸,“乾隆丁亥冬葬三妹于上元之羊山,当时虽绮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他头摇得起劲,我迟到他一点没看见,我偷偷地溜进去(众笑)。明天文殊菩萨圣诞,咱们会供可开许唱一段,为了庆祝佛菩萨圣诞,平时不准唱,为什么?没有必要嘛,修行不能求好听。

唱唸不要世俗化

现在海外唸佛唸咒配西洋音乐,那就世俗化了。以前有个僧伽培训班的学僧,有人听到他在寮房唸佛,开始唸得慢,后来越唸越快,本来唸六个字,最后唸四个字,最后突然高声把每字都拖长:“阿——弥——陀——佛”(众笑),这样像演唱歌曲那样唸佛,总觉得有点离谱了。

虽然讽持经咒、唸仪轨要有一定的腔,但要平和,不要像世间歌曲那样,变化多端,持,就是能拿得起来,能专心地念。(第八讲完 2001.4.25 )


念诵有定的作用

提要:

  ■ 文殊菩萨圣诞要发欢喜心,求加持开智慧
  ■ 念诵有定的作用,修定也有念诵的作用
  ■ 戒定慧三学以定为主,佛全在定中
  ■ 有愿力还要有定力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就是要修观
  ■ 十方如来说法一个样,何必等待留学东西方再学法
  ■ 有定就有决定性
  ■ 有定力就不会迷

文殊菩萨圣诞要发欢喜心,求加持开智慧

今天四月初四,文殊菩萨的圣诞,你们从各地远道而来听法,咱们都要发欢喜心,这儿学习修行比较紧张,可能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文殊菩萨生日,要祈求文殊菩萨给我们加持,早开智慧,能够在这一生中有所成就。上午仍然给大家讲文殊法。

念诵有定的作用,修定也有念诵的作用

能海上师说:“修定从念诵入手,是为上法。”不修定,就没有成就。念诵是修定的前方便,在念诵上得到一点定的前相是可能的。比如修禅定的人,在没有出神通前,他会出现一些神通的前相,但是神通的前相不等于神通。修行人要止住妄念,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真正得定还要修好观想。念诵里有定的作用,修定里也有念诵的作用,两者不可分。

戒定慧三学以定为主,佛全在定中

戒定慧三学以定为主,戒是给定铺平道路,打好基础,慧是入定后开的智慧。修行关键就在定上。到了成佛的境界,无所谓出定入定,全在定里。所以离开了定,一辈子空忙,当然也不会完全空忙,你可以种善根,可以培福报,可以多听法得智慧,但那是后得智,并没有开发根本智。

有愿力还要有定力

入定有善巧方便,这个方便就是念诵。例如唸佛的同学愿生极乐世界,一个是愿力,还有一个就是定力,一定要达到一心不乱,否则不可能成就。如果有人说得那么轻巧,“只要唸就能往生”,这就离开了佛经讲话,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就是要修观

念了几十年佛,从不修禅定,仅仅停留在门口,不肯入门,为什么不进门呢?这种观念就不是佛的主张,佛叫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的人应当修观,就是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十方如来说法一个样,何必等待留学东西方再学法

今天我们能修止修观,发愿了生死到彼岸,也就用不着绕圈子。比如,如果国内的大学水平跟国外一样,那又何必去外国绕圈子?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讲的佛法,跟十方如来讲的法一模一样,无有高下,又何必等待留学东方、西方再学法?

有定就有决定性

发愿往生净土,释迦佛赞叹。你发愿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释迦佛说更好,这是根本法。如果你发愿圆满菩提大悲,生生世世留在娑婆世界,当然更好。无论你怎么发愿,都需要定,没有定,你把握不住。有定就是有决定性,没有决定性,你发了愿还会退心。班禅大师生前说:“汉地出了很多假和尚,藏地出了很多假活佛,要整顿。”可惜这个工作还没有做,他就圆寂了。有的活佛今世把握不住,受环境污染影响,还会堕落的。

有定力就不会迷

佛弟子要培福,我们不能说有福气不好,有人说福气大就会迷,这不过是片面的道理。有人迷,有人不迷,譬如你们从远方来听法,有福气,可没有迷嘛。那些打牌搓麻将的是迷掉了,炒股票想发财是迷掉了,就看你善根深不深。善根深就不会动摇,不会受环境迷惑,不动摇的力量就是定的力量。所以能够学好,修好,戒定慧能够生根的话,下一辈子也不会动摇,不会迷。这一辈子摇摇摆摆,看见境界就动心,下一辈子可能也会动心。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提要:

  ■ 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
  ■ “虑”是滤掉贪瞋痴的念头
  ■ 法义不懂去念咒,怎么成佛
  ■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 在弘法事业上有染污就有罪过
  ■ 伪经不能印不能诵

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

要修好定,必须配合念诵。“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念诵久了出现静虑境界时,就逐渐没有妄想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没有妄念,人总要有个念,念分正念、妄念,去除妄念就对了,去除正念成无想定了。脑子里空空洞洞,是外道修法。如果不要正念,佛为什么说法49年?在没有证阿罗汉果前,你还是有学位,不是无学位。有学学什么?学正法起正念。怎么可以把正念否定掉呢?现在有很多把外道知见、世俗知见掺杂到佛教里来,既迷惑人,又害人。

“虑”是滤掉贪瞋痴的念头

“虑”是虑什么?就是叫你起正念,滤掉妄念,滤掉贪嗔痴的念头。念诵出功夫了,你自然会产生这种作用。

法义不懂去念咒,怎么成佛

“讽持经咒”,诵经持咒都是好的。我个人看法,经咒最好不要分开,你可以一心持咒,但也要懂得经文的意义,才叫圆满。有人不唸经光持咒,后来也出一种境界,得一种力量,不过如此而已。有修成就的为人唸咒消病障,我说现在医院多得很,又何必劳你大驾?你赶快自己好好修行成佛。光靠咒怎么成佛?法义不懂,烦恼断不尽,连阿罗汉果都证不到。

佛教传到中国形成了宗派,也就逐渐出现了不圆满,同时也出现了经跟咒分开。尤其是现在喜欢唸咒,不大喜欢唸经,听说咒的力量大,唸咒只要学一句,方便,那佛何必说法?有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咒齐全,开始是经文,最后“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咒,要知道这个咒啥个意思?就是前面经文的意思,唸咒的人在另外时间也要唸经,唸经不能求好听,要平和一点,不能使修行走样变质。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佛教文化,佛教为主,首先是佛教,然后是文化,也可以讲佛教本身就是文化。离开了佛教的文化,是世俗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文化来发扬佛教,可不能利用佛教去搞世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所谓道教文化,儒教文化,尤其是世俗文化,这些跟我们佛教文化有何相干呢?

在弘法事业上有染污就有罪过

我们每次搞文艺演出都很辛苦,要排演,同学们看见我来了,高兴啊!老师来关心我们了。其实我是去观察,就怕偏到世俗文化里去,要绝对清净。我跟他们说,戏要演得认真,可不能爱好演戏,那仅仅是一个度众生的方便,表现一下原始佛教当年释迦佛跟他的弟子怎么样生活。演戏化妆可以,可不能爱好化妆,一演完戏马上洗掉。修行路上尚且要清净,免受污染,何况在弘法事业上?对众生污染了,就有罪过。佛法的道路,只能给众生清净。

伪经不能印不能诵

佛教本身就是文化。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要把握住,经就是经,不能修改一个字。昨天有人给我看了一本名称有点奇怪的经,尤其是现在,有些不像经的经到处寄。这个人巧妙地按照佛经的格式,佛经的语言,可是整个经里没有法义,只是讲你唸了这本经有什么好处,看不出这本经到底在讲些什么,所以我提醒你们不要乱七八糟的伪经都诵。有本伪经,叫《三世因果经》,唸了有罪过,佛法搞乱了,有乱法罪!所以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帮助他去传播。诵一本伪经有功德吗?

是非两面都要说

提要:

  ■ 心在生灭,世法也如此
  ■ 离开生灭,即到彼岸
  ■ 人世间一切都在生灭
  ■ 生死如瀑流,要切断也不容易
  ■ 妄念杂乱,染是不清净
  ■ 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 佛是非都说,说法也要两面说
  ■ 无分别要从有分别进入

心在生灭,世法也如此

诵经会使心安定下去,能够趋向定。念到成熟了,“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人世间的一切都在生灭,我们的念头也在生灭,这个念头起来了,就是生,当第二个念头生起时,前一个念头就灭了。如果你前念已灭,后念不起来,也就离开了生灭。可是从小长到大,无论什么时候心全在生灭。心法如此,色法也如此。人的身体天天在生灭,科学家说人身上有的细胞七天换一次。

离开生灭,即到彼岸

人所以能够活着,是因为他生灭连得紧。如果脱离了生灭,只有两种结果:一种凡夫——死亡,一种修行成就——超脱了,超脱以后再也没有生灭了,就是到彼岸了。

人世间一切都在生灭

世间上的一切全在生灭,时间没有生灭,可是我们为了知道时间去搞了个钟表,这个钟表也是生灭,滴答滴答。新房子可以变老房子,老房子可以变破房子,拆掉就没有了,原来的土地上又盖起来了,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后不等于完了,还会继续投胎,也是生灭,这种生灭就是世间相,世间上就是这个相,一切都在生灭法里。

生死如瀑流,要切断也不容易

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出世间,要切断这个生灭。可是这个生灭的力量很大,习惯势力很强,要切断也不容易。无始以来,说不出从哪儿开始,即使从释迦佛降生开始说起,咱们两千多年来仍然在做众生。如果不修行的话,生死如瀑流,就像高山上冲下来的瀑布,谁有力量把它切断?修行人就要有力量切断生死瀑流。所以这儿讲截断生灭杂染之念。

妄念杂乱,染是不清净

杂,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我们都会想出来。我老了,还会想起童年在乡下时见到农家孩子不穿衣服,在河边磨刀,问他干什么?他说要杀死猴子。几十年的今天,还会冒出来,这跟我生活、修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叫杂。所有的妄想全是杂乱无章。

染呢,染就是不清净,心里充满贪瞋痴的念头,你即使没有什么行动,但也造了心业。

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能海上师说:“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清净的智慧称净智。由于佛法是辩证的,说法教育人是非两面都讲就全面。按照佛说的话,既要告诉大家这样叫清净,也要告诉大家那样叫不清净。为什么现在佛法如此衰落,如此错见、紊乱?就因为很多人自己头脑里的世俗观念、迷信观念,再加上错误的话听得太多了,尤其是说错的是他的师父,他就以为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形成了今天知见上的紊乱。

佛是非都说,说法也要两面说

当有人指出错误时,别人就会说:“不要讲,讲了背罪过。”那么不讲两面,只能讲一面,就成了片面。有人关心我,说:“老师,你多讲讲正确的一面,错误的一面少讲,讲了他们要生气。”这是为我好,可没有为佛法好,没有为众生好。有时候我说:“我这个脾气改不了,一说话就会那么说。”其实我也不想改,因为代佛宣化,佛两面都说,我能不两面说吗?我不能把佛的话改变,也不能跳过去不讲,我居士没有资格去说这个说那个。我今天说的是法,以法治教,佛弟子必须接受法的教育。我讲的这种观念,解说的种种言论,全是按照法上的要求讲的。所以我说:“宁愿得罪人,不要得罪佛。”

无分别要从有分别进入

法讲得不全面不圆满,不能叫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无分别,无分别必须要从有分别进入。你是非好坏都分不清楚,想进入无分别,结果整个都成了颠倒,颠倒了你也分别不出来。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提要:

  ■ 为了能悟,所以要阐明
  ■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 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空不了,怎么出般若净智
  ■ 到了真空,就不可说了
  ■ 修行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能海上师是大般若宗

为了能悟,所以要阐明

讲般若智慧,讲就是语言,照经文讲,经文是文字,语言文字仅仅是阐明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虽不可说,只有你心里去悟,可是你没有一个材料给他悟,他怎么悟啊?所以要阐明。

加入了非佛教思想,就有乱法罪

阐明的时候可以举例子打比方,乃至可以用世俗的一种道理来阐明佛法的道理,那仅仅是利用,可不能加入。如果你加入进去了,就不能叫净智了,因为不清净了。所以讲佛法的时候,举例打比方可以,说几句世俗的话乃至提一提儒教的某两句话也可以。我也常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任何方面都讲得通的。可是你不能把非佛教的思想灌输参加到佛教里去,例如把《了凡四训》、《太上老君感应篇》当佛法讲,这样就有乱法罪。

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有的法师讲经,也常批判错误的知见。只要善知识都起来说话,邪的就不敢说话,为什么邪的东西这么猖獗?就因为人们不敢说话。为了正法的弘扬而得罪人,我看没有罪过只有功德。佛法要清净,要纯粹。为正法扫除障碍,净智才会出生。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心应该稳得住了,不要像乡下人初到县城,东去看,西去摸,很容易使自己染着了不清净的东西。一颗追求神秘的心,一颗想追求某种境界的心,或者想得到些什么的心,抓到不清净的东西,也不明白这是不清净,抓了还不肯放。《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清净,等到证果成就了,还要放下。一执着,连执着正法都叫不清净,何况执着邪法?

空不了,怎么出般若净智

什么最清净?虚空最清净,始终是蔚蓝色。到上海看天空,天空也两样,呼进去的空气也觉得挺不舒服。其实天空没有不清净,不清净是飘上去的烟灰,跟天空没有关系。贪功德,抓高层,心里得意、傲慢、陶醉,什么都空不掉,你怎么出生般若智慧?

到了真空,就不可说了

什么都能讲得出来,唯有“空”讲不出来。比如吃馒头,这个馒头是甜的是咸的?里边的馅是什么?可以讲得出来。“空”怎么讲?“空”里没有“有”,你怎么讲出一个“有”来呢?所以语言文字是解说“空”,可不是真“空”。到了真“空”了,就不可说了。

修行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修行人有讲不出,有讲得出。讲不出的人回答你一句话,“我说不出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感受可讲不出来。你要知道,自己去修呗。有人讲得出来:“我是从小吃素”,他讲得出来,因为他抓一个“有”;“我进佛门40年了”,讲得出来,“有”40年了;“我唸经的时候有什么境界了”,讲得出来,“有”境界;“我现在是什么水平,我讲给你听”,讲得出来,“有”水平。抓住讲得出来的东西,就出生不了般若智慧。

能海上师是大般若宗

能海上师说:“我们不是密宗。如果要问什么宗,只能说大般若宗。”因为大般若显密圆满,圆满了还有什么宗?能海上师说是大般若宗,当然我也是大般若宗。有时我也喜欢讲笑话,如果一定要问我是什么宗,告诉你:“我是释迦宗。”有法师讲经时说:“不好好修行,整天什么宗、什么派,你懂什么宗,懂什么派?”能海上师圆寂前,说了一句话:“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大般若成就。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提要:

  ■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桥梁
  ■ 佛性圆满,去烦恼等于擦灰尘
  ■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 要圆满禅定波罗蜜,必须修精进
  ■ 修精进必要修忍辱
  ■ 修禅定能通气
  ■ 对人对己没好处,忍它干什么
  ■ 你们将来要法布施
  ■ 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
  ■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

念诵、修定是出生般若智慧的桥梁

念诵也好,修定也好,都是一个桥梁,一个工具,把我们从这儿度到那儿。当切断了生灭念头的时候,你还有什么?那只能说是常乐我净。其实常乐我净也是为了使人好理解,就这么说了。截断了杂染生灭的念头的时候,般若净智就自然出生了。

佛性圆满,去烦恼等于擦灰尘

般若智慧是自然出生,你怎么修也修不出来,因为不需要修。好比我们众生的佛性,个个圆满,圆满了你还要修什么呀?我们今天修,只是在圆满的佛性上擦掉灰尘,去掉烦恼就等于在擦灰尘。

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证得的

六波罗蜜中,第六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自然出生的基础,就是第五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禅定中证得的。

要圆满禅定波罗蜜,必须修精进

你要圆满禅定波罗蜜,你必须修精进波罗蜜。你不精进,出不了般若智慧呀,为什么?修定打瞌睡、打妄想,岂不成了瞌睡精进,妄想精进。

修精进必要修忍辱

精进是第四波罗蜜,精进以前的第三波罗蜜是忍辱。我前两天还说,有些学生为了一点小事都要气恼,我就朝他笑笑:“如果我老师像你,早就气死了。”你们气来气去只气一个人,我这个老师要气多少人?包括不听话,使我失望,偏要走的人留不住,只留给我一个长期的怀念,心里难过不难过?还包括受人诽谤、诬蔑,四十多年来,岂不早就气死了?

修禅定能通气

说生气女众第一。常在我面前告状、说气话,差不多都是女学生。说句笑话,你气得难受,你去修禅定,修禅定能通气(众笑),真的,放几个屁就舒服了(众笑)。所以我也给自己说句好话,我修忍辱是修得不错的,不是我要标榜自己,是为了供你们学习。

对人对己没好处,忍它干什么

第二波罗蜜——持戒,忍辱必须以戒律为准则,否则盲目忍等于阿Q。忍辱是修慈悲,慈悲必须要有智慧,对人对己有好处你就忍,没好处忍它干什么?例如儿女跟妈说:“妈,你打牌已经四个小时了,可以停了,休息休息吧。”“我是很累,忍一忍吧。”这个忍有什么好处?

你们将来要法布施

第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你们今天来听法,谁在修布施波罗蜜啊?“老师。”(众答)说老师,没错,不过不全面,你们也在修布施波罗蜜嘛。好比商店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总要进货啊,进货是为了出货。你们将来出家人要当法师,在家人要当老师。所以你们也在修布施,仅仅是布施的前阶段。好比吃饭和大便(众笑),不过是前后两个过程。

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

今天你们的学习生活我看六波罗蜜全了。天天听法,准备将来法布施;遵守规章制度,也是持戒清净;同学之间不要议人长短,背后不说人闲话,修忍波罗蜜;两三点钟就起床,精进波罗蜜;天天修禅定,禅定波罗蜜;听傅老师讲法离不开一个空,般若波罗蜜。这么好的地方还想回家吗?(“不回家了。”——众答)下课。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提要:

  ■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 度众生的种种法,还得从闻思修中得来
  ■ 念诵能排除世间的妄想杂念
  ■ 修行人念诵种子一起,会自动转下去
  ■ 经唸熟,心轮转动,即能摄持法义
  ■ 平静的水面能反映出本来面目

能海上师说:“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

“修定从念诵下手,是为上法”。修定跟念诵两个都要,念诵久了,心细了,修起定来就容易入定,这是一个很善巧的方便。如果不通过念诵,光修定,开发了根本智,可是不懂得世间上的种种相貌,没有世俗谛的智慧,也很难度众生。念诵、听法、修定,能使我们智慧圆满。戒定慧,你只抓一种,都是不圆满。有人光抓念诵,开发不了根本智,有人光抓修定,其实他佛法的智慧并不广大。

度众生的种种法,还得从闻思修中得来

在禅定中用功,拿禅宗来说,能够开悟,可是开悟了以后,你度起众生来,也只能说些开悟的话。一般凡夫众生谁懂啊?禅师某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只有修行有水平的才能理解,六祖是开悟的人,可是六祖对世俗上的学问也不大清楚,尤其不懂英语。所以开悟只是开悟一条了生死的通道,开悟并不能缘起种种度众生的法。度众生的法,你还得通过闻思修去得来,如果我们有广大的佛法的基础,再从修禅定上开发根本智,那才叫圆满。

念诵能排除世间的妄想杂念

我们念的经虽然全是文字语言,可是世俗谛不能否定啊。从用功来说,念诵能排除你世间的妄想杂念,因为一打妄想,这经就唸不下去了,或者唸错了,你为了不唸错,心也就在念诵上了,妄想杂念也就自然少了,所以念诵是很重要的。

修行人念诵种子一起,会自动转下去

“当其澄神静虑,讽持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这是用功的方法,心在念诵上,慢慢成为习惯了,世间杂乱的念头就不大容易起来。修行人应该跟世俗人两样,世俗人走在路上,眼睛东看西看,耳朵东听西听,心里在打买东西的主意,或者把听到的、看到的,作为话题,讲个不完。而一个修行人念诵念熟了,只要心里的种子一起来,这些经书上的话,自己会一直转下去。

经唸熟,心轮转动,即能摄持法义

唸经唸佛同样能止住妄念,同样能够切断生死的念头,当然唸经比唸佛更殊胜。世俗人空下来尽打妄想,唸经唸熟的人,拿《心经》来说,只要引个头,种子一发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心轮转动一直会转下去,转一遍就把《心经》的法义重新摄受一遍。唸佛呢?只有佛的名号,可没法义啊。我鼓励你们要有伟大的理想,将来个个当法师。假如只唸佛不学法怎么当法师上座说法呢?用你们的事实来证明,你们今天不是来听法吗?因为听法殊胜,所以你来听法,听法的人懂得唸佛,唸佛的人不懂得佛法,哪个殊胜啊?

平静的水面能反映出本来面目

念诵能够“截断世间杂染生灭之念,般若净智自然出生”,熟能生巧嘛。经书上的法义,首先要求懂,再念熟它,种子下去,越来越深,成熟以后,杂念、妄念、不清净的念就自然会下去,般若智慧就体现出来。怎么体现啊?很简单,一盆水或一缸水里边混杂的泥沙和水的波动慢慢静下去了,平静水面的反映中就有你一个本来面目,它是自然体现的,制造不出来的。水里的肮脏下去了,你自然就看见。要见本来面目,要靠生灭杂染之念切断了,才能见得到,功到自然成。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提要:

  ■ 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就因为昏沉和妄想
  ■ 信佛人中有人才,却不肯办佛的事业
  ■ 要培养成人才,你就要主动
  ■ 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 当法师可不能照笔记读
  ■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 越简单越唸熟,越易打妄想

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就因为昏沉和妄想

般若智慧没有形相,抓也抓不着,它既不是方,又不是圆,没有一个相,可是能在事上表现出来。看你水平,你能够有始有终,从第一步能看到最后一步,并会出现种种善巧方便,而且恰到好处,这就体现了般若智慧。体现不出般若智慧来,是两个原因:一个迟钝,脑子昏昏沉沉,懒得不想动脑筋,想到哪里算哪里;还有一个脑子打妄想,刚想到这一步,打妄想了,想不下去了。

信佛人中有人才,却不肯办佛的事业

说句实在话,信佛的人不是没有人才,现在有许多大老板,事业办得很大,他们也信佛的。这些人才都在当老板、董事长。那么在佛教里办事业的是谁啦?老板也当不成,董事长也当不成,跑到佛门来了,所以佛教的人才就空掉了。

要培养成人才,你就要主动

要培养出人才,被动跟主动就两样,被动的人培养起来很困难,主动的人他自己会动脑筋的。说句世俗话,你要娶老婆还要主动一点。吃饭被动,怎么吃得饱?吃一口,不动了,要旁人说:“你吃了一口还得再吃第二口。”再吃一口,又不动了,可是你们每个人都会主动吃饭,懂得第一口完了,再吃第二口,第三口。有的人做工作就不这样,做了第一步,不知道做第二步,不知道做第三步,成了吃饭主动,工作被动。尤其下围棋,围棋分几段几段,凭谁算得远,你算到对方下一步怎么下,我该怎么下,你算到九步算不下去了,他算到十步,结果他胜利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句话是不错的。

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有人奇怪,傅老师修《文殊法》,我也修《文殊法》,傅老师怎么想得出来这么多?我怎么想来想去想不出来?告诉你: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修行被动就出不了智慧。

当法师可不能照笔记读

说件好笑的事,以前应邀去外地讲法,有个学生临时照顾我生活,有人告诉他,老师每天早晨要坐在床上修定、唸经,你给他床上的位置铺好,冲杯牛奶。可是他铺位子不管距离,坐垫放在这头,经书就放在那头叠起来的被子上,可是我手没有这么长啊!在我修定时,牛奶就给我冲好了,等我修定完了,牛奶冷了。杯子里的袋装中药,很早就给我冲了开水烫热,等要吃的时候,已经冷了。本来只要把杯子里冷水换开水就可以再烫一次,他却把塑料袋里冷的药倒在碗里,再往药里冲开水,这药就不浓了。不动脑子怎么开得出智慧呢?还有一种,做了第一步就打妄想,一想别的事情,脑子拐弯了,反正你一拨我一动。再过10年,你们仍然这个样子,培养人才就落空了。你们笔记记得很多,将来当法师,“傅老师说……”(众笑)照笔记唸一遍,这叫读笔记了。所以前面一种叫迟钝,懒得动脑筋;后面一种,半途打妄想了,话就连贯不下去了。

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你们都想帮傅老师做点事情,你培福再带修行不更好吗?要在法义上运转呀,昏沉妄想去掉,灵敏度高一点,做起事情来,自然而然就会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是般若智慧。

 
 能海上师说:“读生书,尤能摄心入定。”


越简单越唸熟,越易打妄想

“读生书,尤能摄心入定。”这一句很重要,读生书心容易定得下去。唸佛的居士常向我诉苦:“老师啊,我唸佛唸了这么多年,妄想特别多,但是我唸起经来妄想就少,这是什么道理?”岂不证明唸经比唸佛容易止住妄想?唸经不容易打妄想,因为逼着你一个字一个字看着唸,心就不容易飘出去,但等这本经唸得很熟了,也会边唸边打妄想,经唸完,妄想打完。老话说“小和尚唸经,口唸心不念。”没有用。所以经念熟了,要再换一本。

法义深印于心容易出智慧

提要:

  ■ 法义深印于心容易出智慧
  ■ 唸经要记诵经文,无有脱漏
  ■ “心复明照”,不打妄想的习惯就能养成
  ■ 如今修行没人管,形成听其自然
  ■ 年轻人求知欲消失了,无知会成无想,下世会成白痴
  ■ 佛弟子愚圆满,也不可能成“愚如来”

 

法义深印于心容易出智慧

这是说修行人的偏向,众生的老习气喜欢打妄想。如果唸佛能做到一心一意唸,那当然是好。你有这本事,那唸经更可以一心一意啊,而且种种法义深印于心容易出智慧。

能海上师说:“若能记诵《金刚经》,于其文句无有脱漏,心复明照,无有散乱,功夫则到纯一之境。”

唸经要记诵经文,无有脱漏

“若能记诵《金刚经》”,假如你能够把《金刚经》记住,天天念诵。“于其文句无有脱漏”,能够认真到文字、句子上没有漏掉,这是要认真才能完成。

“心复明照”,不打妄想的习惯就能养成

更要“心复明照”,开始很认真,文字也没有脱漏。如能一直保持用功状态,不打妄想的习惯就会形成,但是很少人会这样子一丝不苟。

 如今修行没人管,形成听其自然

你在学校,考试合格就可以发你毕业证书。你要在佛门修行上拿到毕业证书,可不容易了,为什么?佛门里没人管你,要你自愿,自己用功,基本上是听其自然。所以现在的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有许多的工艺很细致,照样能完成。

年轻人求知欲消失了,无知会成无想, 下世会成白痴

不肯学佛法,脑子会越来越迟钝。年轻人都有个特点,喜欢问个为什么,求知欲很强,慢慢只要愚不要智的话听久了,神经也麻痹了,无知就变了无想。无想的人入定了,叫无想定,有福气就升无想天,天福享完掉下来成白痴,因为他早就种下了白痴的种子,种下了白痴的根。一个佛弟子能无知吗?一个佛弟子能一问三不知吗?

佛弟子愚圆满,也不可能成“愚如来”

释迦太子成如来是由于智慧圆满,佛从来没有讲过:“到了末法时期,佛弟子只要愚圆满,就会成就愚如来。”说愚既然不好,为什么有人这么喜欢愚?愚有好处啊,人一愚,不求多懂,就可以自由散漫了,有说:“你计较他什么,他本来就笨得要命。”全世界最快活的一天,就是“愚人节”,都做愚事,引得人家哈哈笑,可是只有一天。现在有些人在佛门里365天过愚生活,不要听法,不要深入经藏,唸经不求懂,完全跟释迦佛的教导背道而驰。

“观”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提要:

  ■ 佛弟子不要干灭法的工作
  ■ 学愚怎能开智慧
  ■ “观”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 众生样子不脱,永远是众生
  ■ 《金刚经》不明白,很难进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 众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 人会变虎咬死人,因瞋心愿力故
  ■ 佛教的观念变成邪见,佛教就不存在了

 

佛弟子不要干灭法的工作

所以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大为操心,这样发展下去可不得了!在《佛说法灭尽经》里讲,法到最后要灭了,是怎么灭的?有位法师说:“你们只要一句,连法都不要,三藏十二部都要成废纸了,你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吗?你们在干灭法的工作,在消灭法。”

学愚怎能开智慧

你们到这儿来听法,是来求智慧,有人一听到我反对愚,他就听不进去了,说:“我是来求愚法的,傅老师尽是讲智慧。”这种知见歪曲的人会导致心灵歪曲,还想开什么智慧,修什么行?

“观”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用功的人能一直用功下去,现在这种人很少了,唸经熟了,心就放松了,这些妄想、习气就会钻出来,那时候怎么办?“心复明照”,心里要明明朗朗来观照经文的法义。600卷《大般若经》总摄在《金刚经》里,《金刚经》再总摄在《心经》里。《心经》头一句,“观自在菩萨”,头一个字“观”,观了才能自在,你不观哪来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了才能空。前面一个观,后面一个照,叫你修观照般若。

众生样子不脱,永远是众生

五蕴不空,众生相空不掉,怎么能超凡入圣?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能成就。现在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可厉害啦!例如问:“你是谁?”你会说:“我是众生。”有我相,有众生相,还不够哩,“我有业障,是业障众生。”众生这顶帽子不脱,永远是众生。

《金刚经》不明白,很难进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金刚经》不明白,很难进入般若智慧的境界,不要说修不成法身报身,连个化身都修不成。打个比喻,今天照镜子,是个老头子,明天照,是个老头子,一化身,仍是老头子,再化,还是老头子。不把老头子的观念观空,你怎么会出现小伙子的形象?

众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一切唯心造啊,你没有成佛的念头,看不到自己的佛性,整天“我是众生,我是众生”,三大阿僧祇劫都轮不到你成佛。整个佛法就是一个转变,观念能不转变吗?外貌是众生,里面是佛性,众生是假相,佛性是真的,别看了假的忘了真的。多少年来,耳朵里听到的就是苦啊苦啊,业障啊业障啊,可怜啊可怜啊,小狮子也会变偎灶猫。

人会变虎咬死人,因瞋心愿力故

人还会变老虎。我以前从报纸上看到新闻记者的报道,人怎么会变老虎?科学家有没有在研究,就不知道了。讲这个例子,最多是一个启发,管它怎么会变。有个人忽然不见了,也没死,据说前天有人看到从他家里出来一只老虎,把隔壁一个邻居咬死了逃上山去。据调查后说,这个人对邻居非常恨,经常骂他:“我变老虎就把你咬死!”

佛教的观念变成邪见,佛教就不存在了

还有一个人,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瞎了,检查一点没病,就是看不见,做心理学研究的人从另一个角度去调查,原来他经常说这句话:“我最讨厌看见你,我宁愿看不见你。”结果满愿了,看不见他了。好比现在有句话,叫观念转变,厉害得很!佛教的观念转变成邪知邪见的观念,佛教就不存在了,哪怕挂着佛门的牌子,也不存在了。

“随文入观”、“心复明照”是用功的要点

提要:

  ■ “随文入观”、“心复明照”是用功的要点
  ■ 真能观不净,修不净观就起作用了
  ■ 念诵观空就是禅,修定作观就是诵
  ■ 要遵守三皈戒,不学道教、气功
  ■ 封建意识不能在佛门内复活
  ■ 法义观熟,以此返照内心
  ■ 思维法义,心才会清净,无有散乱
  ■ 观境纯一,就是心一境性

 

“随文入观”、“心复明照”是用功的要点

前面讲过唸经要随文入观,现在又讲心复明照,这两句是用功的要点。如果你想画龙点睛,少不了这两句:一个观,一个照。观怎么观?随文入观。比如唸律海十门,唸到一句“粪器死猪肠”,你就要随文入观,观自己的身体是一个装粪的器具,是皮包的马桶。现在年轻人没见过马桶,老年人都知道,是个油漆的木桶,专供你小便大便,还有一只盖子,还油漆得很漂亮。以前上海居民一般都用马桶。清早四点钟,推来粪车,一声叫:“倒”,大家知道粪车来了,都去倒马桶。人皮包的马桶是什么?肚皮呀。唸经唸到“粪器”,马桶臭啊!“死猪肠”,死猪的肠,市场里有挂出来,观肚皮里都装的肠子和大粪,犹如死猪肠那么脏。

真能观不净,修不净观就起作用了

有人爱清洁,一天洗三次澡,脸上粉擦得特别厚,自然的皮色也看不见,化妆的技术也不高,只觉得白惨惨的,再涂一点红的,可没有血色。我80年代去内蒙古,火车上看女的全是这么化妆。还有的人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稍微脏了,马上掸一掸(做拂拭动作),可是她最喜欢吃大肠鲜菇汤。这么干净的人,怎么喜欢吃大便的通道呢?你真能随文入观,修不净观就起作用了。

念诵观空就是禅,修定作观就是诵

当你唸到观空咒的时候,“应观自蕴及圣福田,……一切皆是缘起安立……嗡,萨瓦达马……行”,自己空掉了,对面佛菩萨空掉了,一切世界上的缘起全部空光了,“行”一下全部空光,这叫随文入观。所以念诵中有禅定,禅定中思维的法义,就是念诵。

要遵守三皈戒,不学道教、气功

你在唸“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的时候,马上要起觉心,我永远不学气功,不学道教、耶稣教、儒教,我只学佛教。“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气功书不看,《圣经》不看,老子《道德经》也不听,“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我不听!(众笑)受了三皈依就要做到三皈戒,佛法都来不及学,还有时间去学外道典籍?

封建意识不能在佛门内复活

有一年南京居士请我去讲法,他们印了很多书,拿一本给我看,我一翻,里边有“百忍堂”,要忍到什么样?自己的媳妇被坏人拖走也要忍。那么谁倒霉?他媳妇倒霉。这种封建思想竟然贴上佛教的标签,像《了凡四训》这种书能看吗?封建意识早就被社会推倒了,竟然在佛门里被佛弟子复活了,这样做释迦佛会同意吗?

法义观熟,以此返照内心

心复明照,是什么照?回光返照。世俗上人在临死前几天精神特别好,也叫回光返照,那肯定要死了,这是世俗人借用佛教用语。真正回光返照是修行的话,返照什么?你所听闻的法义,观成熟后,用这个观点来返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思维法义,心才会清净,无有散乱

《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返照自己有我相吗?有人相吗?有众生相吗?有寿者相吗?这样一返照,自然就起妄想寂灭的觉照作用,所返照的形形色色,我们的思维全是法义,法上的智慧,这时候心才会清净,无有散乱。

观境纯一,就是心一境性

问你:“镜子里看见的是什么?”你回答:“我看见什么什么。”这时的心就无有散乱,这是比方。镜子照出来什么,你能明白,你心没有离开镜子。功夫达到纯一之境,就是心一境性。

专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提要:

  ■ 专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 道教能在佛门讲,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门讲了,何必再受三皈依
  ■ 佛法的头脑多一点,少钻牛角尖
   

专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整部《金刚经》,你的心只有一个境,什么境?就是《金刚经》的境。那样子就达到心一境性了,由于你专注一个境,日子长了,就养成一种容易入定的心,在一个境上能够不移动,不移动就是不起妄念,一般的众生乱七八糟的妄念可多啦。

道教能在佛门讲,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门讲了,何必再受三皈依

我对女生挺客气,因为你们一批评要哭鼻子。可是对男众,尤其是跟我这么多年的学生,我可经常训话。以前男众班有一个新来的,听课后就问我:“儒教道理也很好,道教道理也很好,你老师为什么不主张?”我说道理好能够在佛门里讲,那么《圣经》也能讲了,气功也能讲了,因为他们也讲“做好事,做好人”。他又要跟我辩,我实在想回去休息,就严肃地跟他说:“我是佛教,你别跟我讲道教!”这就是佛弟子的本色,佛教就是佛教。

佛法的头脑多一点,少钻牛角尖

我昨天累坏了,回到寮房后又想找个人,下来时碰到一个新来的男众学生,说:“老师,我提一个问题可以吗?”当然可以喽。“为什么阿弥陀佛的佛像都画红色的?”(众笑),我说:“因为阿弥陀佛是红光啊。”“可以不可以金光?”(众笑)他还要跟我讲,我就说:“你这种问题就等于在问,为什么如来是三十二相不是三十三相?”(众笑)

刚学佛法的人,有个老习惯,思想尽开小差弯到别的地方去。佛法还没有学通,已经在研究三十二相跟三十三相有什么区别。有的是好奇心问,有的是故意刁难。我有这种经验,读小学时,开学第一天发了那么厚的一本书,老师还没有讲课,我翻到最后,找个笔划最多的字问老师:“这个什么字啊?”(众笑)这种心态是胡闹呀。看我问题提得多高,看你这个老师能回答出来吗?所以我建议你们佛法的头脑多一点,钻牛角尖的头脑少一点。下课。(2001.5.3 第十讲完)

念诵乃止观之门,每个法门都是在定中成就

提要:

  ■ 念诵乃止观之门,每个法门都是在定中成就
  ■ 外道不学佛法,不断烦恼,跟他们有理说不清
  ■ 偏外一步,成了佛门里的外道
  ■ 要站稳佛教的立场,不要让魔王钻进佛门来
  ■ 不修禅定,戒定慧、六波罗蜜都不全了
  ■ 佛法被你一改,就不像佛法了
   

念诵乃止观之门,每个法门都是在定中成就

念诵乃止观之门,修止观就是修禅定,每个法门都是在定中成就的。佛教的定要止观双运。修行的方法有方便,可是修行的内容不能缺不能偏。以前听老一辈讲,外道跟佛教,距离只有一板之隔。外道劝人为善,佛教讲五戒十善人天道,区别只有一板之隔,也就是说,你很容易偏到外道那里去。有人说我这个老师开口外道,闭口外道。我就给他们解说,这不过是把区别说清楚罢了,佛教外面的道路叫外道,是为了说明问题啊。如果说“外”字是骂人,那你为什么小时候叫外婆啦?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人也称外国人,这生什么气呢?

外道不学佛法,不断烦恼,跟他们有理说不清

旁门外道,不讲断烦恼,练气功的肚皮里练出一肚子气,稍微怄怄气,肚子里就难受,本来已经有气了,现在气上加气。如果他虚心一点,给他讲佛法,他还听得进去,否则的话,大都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偏外一步,成了佛门里的外道

佛教讲佛教话,一只脚稍微迈出佛教一步,就叫外道。从这些道理来理解,外道并不完全是在巫婆神汉,张天师抓鬼,狐大仙这里。一个佛弟子,如果脚步往外偏了一步,就成了佛门里的外道。

理论也不能偏出去一步。如来说过,“离经一字,就是魔说”说得这么严格。现在有人简直是变本加厉,不光是离开了,而且还在佛门里把佛讲的话反过来说,对着干。就算不把释迦佛的道理推翻,你只要朝佛教外面伸出一步,这一步就成外道了。

要站稳佛教的立场,不要让魔王钻进佛门来

有句话叫“立场”,你立在什么地方?立在释迦佛这条道路上,那是佛弟子应该走的道路;立在外面一步,你就没有站稳立场。在释迦佛规定的道路上,你立场不稳,容易发展成反佛教。佛门里反佛教,比在佛门外面反佛教,厉害得多。好比挂了佛旗反佛教。有句话,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所以魔王波旬要钻进佛门来。

不修禅定,戒定慧、六波罗蜜都不全了

佛教的禅定就是止观,人们称为如来禅,是如来讲法四十九年中讲的戒定慧三学的定学,是六波罗蜜中的第五波罗蜜,叫禅定波罗蜜,或称静虑波罗蜜。它不成为一个宗派,宗派是修这个宗可以不修那个宗。可是禅定一定要修,因为是戒定慧之一,你不学禅定,非但错了,而且戒定慧、六波罗蜜都不全了。即使你不想修改佛法,也形成了修改的事实,罪过一样。

佛法被你一改,就不像佛法了

佛是佛,你是你,你即使智慧再大,也比不上佛的智慧圆满,你能修改吗?现在佛法被这个改一点,那个改一点,改得不像样了。说法的人,有的用自说自话代替了佛说的话,变得不像佛法了。连宗派也不像原来的宗派了,不论达摩祖师也好,净土宗的初祖也好,都不像现在某些人这么说的。

成就般若智慧关键在禅定

提要:

  ■ 有人把三宝变成二宝一宝了
  ■ 佛门清净,怎能在佛前拍结婚照
  ■ 出家人去证婚,岂不为他生死流转作证明
  ■ 法没有什么不好的
  ■ 修大乘法门,眼前就要为众生着想
  ■ 要成就般若智慧,关键在禅定
  ■ 世间禅达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 不断尽烦恼,修止不修观,有福生天,后果成白痴
   

有人把三宝变成二宝一宝了

有人现在皈依三宝变成皈依两宝了,甚至变成皈依一宝了,有人连一宝也不全了。就说皈依两宝吧,把“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这条抽掉了,代替成法可以不皈依,但要皈依外道典籍。给人家授三皈依的人,却在大讲《太上老君感应篇》!皈依法以后要做到,“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有些人不是这么说,改成:“三藏十二部,我们用不着学,让别人去学吧。”也就是说皈依三宝后,可以抛弃“皈依法”,但他在说皈依的时候,仍然在说,“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行动上破了戒,一个罪,说法上骗了佛,又是一个罪。把佛门清净、僧团清净全破坏了。

佛门清净,怎能在佛前拍结婚照

最近痛心地看到一件事情,本来佛教讲男女淫欲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是最不清净的。比如有两种花不能供佛,一种是玫瑰花,因为有刺,一种是桃花,桃花是象征男女。我虽然不懂比丘戒,但从前听老法师讲经提到,世间上的婚丧喜事,出家人一律不参加,出家人不到生死流转的场所去,出家人的脚不踩在不清净的地方。最近有一本佛教刊物封面上有一张新郞新娘在释迦佛面前拍的结婚照片,据说是来自国外的新花招。

出家人去证婚,岂不为他生死流转作证明

佛门变质,哪一种知见影响最大,就该由他负责。人们听了他的话,所以知见改变了,以为这样做,能得福报,这岂不让如来给你证婚了?有的还请“法师”去证婚,岂不为你决定继续流转生死作证明?佛教演变到这等地步,够伤心的了!什么清净,什么戒律,如来知见、众生的希望,全被扫光,某人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他说一句这样好,许多人都盲目崇拜跟着走,太可怕了。

法没有什么不好的

宗派都是佛法,都应该说好,不能说唯有我这个宗派好,那就等于说其它宗派不好了,法有什么不好的?那释迦佛何必说一个不好的法来自找麻烦呢?谤宗就是谤法。《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讲当初由于韦提希夫人恨她的儿子太坏,因此对娑婆世界的众生发不起菩提心,所以佛才满她所愿——离开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如果众生能听释迦佛的话,发心要今生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有什么不好?所以佛法都好,不能认为末法时期,别的法门不行了,唯有我这个宗最好。

修大乘法门,眼前就要为众生着想

有人说阿罗汉是小乘,释迦佛自己还说我是大阿罗汉,是发大心的阿罗汉。法无大小,心有大小,大乘经典,每本经都叫你为众生。如果你的行动、你的知见,只为自己不为众生,你唸的大乘经典也变了小乘。如果你为了度众生而修出离生死的法,那么四谛法、十二因缘,全成了大乘。四谛法的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种菩提的支分,菩提就是能到成佛。

要成就般若智慧,关键在禅定

戒定慧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要学的,没有一个宗派能例外。拿六波罗蜜来说,般若智慧才是真正能够使我们成就的智慧。般若智慧是第六度,第五度就是禅定波罗蜜,如果你把禅定度抽掉了,般若智慧就出生不了。这里讲的禅定不是禅宗的禅,禅宗的禅叫一心禅,俗称祖师禅,因为中国禅宗是从达摩祖师开始的,禅定是如来规定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戒定慧不可缺一。否则的话,你的修行没希望了。戒是为禅定打基础,慧是从禅定中开发的根本智,关键还在禅定。

世间禅达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佛教的禅定要遵照佛教的方法。印度外道也修禅定,不过他们修的是世间禅,最高的境界是非想非非想天,不能出三界。印度外道修四禅八定,佛教也修四禅八定,路同果不同。一个不出世间,一个出世间。所以佛教的四禅八定后面还有一个定叫灭受想定,外道的四禅八定永远也达不到灭受想定的水平,只有佛教的智慧才能达到出世间。

不断尽烦恼,修止不修观,有福生天,后果成白痴

外道为什么不能出三界?为什么跳不出生死?第一他们无法断尽烦恼,第二他们修止不修观,贪图修止的舒服。止就是止住妄念。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外道定,就是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空空洞洞,叫无想定。得无想定的人死后升无想天,福气享完,掉到人间就是白痴,俗称傻瓜,上海人叫“戆大”,愚蠢的傻瓜以自己为最了不起,所以叫“戆大”,以“戆”为大。

佛弟子应该继承释迦佛老家风

提要:

  ■ 每本经都有观,哪能只止不观
  ■ 临终时最重要的是能观得起来
  ■ 只有止没有观,也能入定,但不是出世间的定
  ■ 从念诵进入止观是最好的办法
  ■ 念诵、修定两者可以相互调剂
  ■ 不要把佛像当作纪念品掛在胸前
  ■ 佛弟子应该继承释迦佛老家风
   

每本经都有观,哪能只止不观

不修观开不了智慧,修止不修观脑子会迟钝,脑子灵活靠运转,动物哪可以不动?佛教叫你定而不动,是指不动妄念,不动贪瞋痴,不等于说正确的动也都不要动。在禅定中是怎么动?照释迦佛规定的动,就是修观。所以修观是很重要的。每本经都提到观,《心经》“观自在菩萨”,首先要你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有可以不修观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释迦佛专为求往生净土的人讲的,也叫你要修观。

临终时最重要的是能观得起来

多年前在拉卜楞寺,我临走时向一位会讲汉语的喇嘛请问,“临命终时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最重要的是观得起来观不起来,观得起来有把握,观不起来没把握”,离不开一个观字。我年轻时在上海佛教青年会,都有讲要观想唸佛。四、五十年过去了,现在唸佛的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不提了,被扫掉了。相反提出“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跟以前的唸佛法门不一样了。

 
   能海上师说:“念诵乃止观之门,如来曾言:‘凡我弟子,非禅即诵’故如宗大师教派,实承释迦老家风也。”


只有止没有观,也能入定,但不是出世间的定

止观就是佛教的禅定。只有止没有观,也能入定,能达到一心不乱就是定,可这不是佛教断烦恼、开智慧的出世间禅定。

从念诵进入止观是最好的办法

定是很重要的。诵也是为了定,不过诵只是初步的禅定。修定的人从念诵这个门进去,是最好的办法,所以称念诵乃止观之门。因为念诵也能扫除妄念,使心容易定得下去,可以先打好一个基础。如来曾经说过,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这是如来对弟子的教导。一个佛弟子,除了照顾好生活及发心弘法以外,平时不念诵就修定,不修定就念诵,念诵也包括听经、讨论。

念诵、修定两者可以相互调剂

从科学来讲,脑子想得太多,会伤脑筋,应该在修禅定的时候,让它缓解疲劳;念诵太多了,会伤气,也应该停一停。总要有所调剂。从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喜欢种树,他把种树作为休息来调剂。所以佛教是科学,佛教是辩证法,佛教也是现实。

不要把佛像当作纪念品掛在胸前

非诵即禅,非禅即诵。如果跟诵跟禅没有关系,出家人就不应该做。烧黄纸、开素食馆、茶馆、小卖部、推销纪念品,这跟禅诵有关系吗?一尊佛像穿一根绳子,挂在头颈上,一走路,把佛像摇晃不定,岂不罪过?佛像只能供。供了佛像,就不能常去移动,要移动前还要跟佛菩萨打个招呼。还有更罪过的哩,掛了佛像,上厕所咋办?你带佛到厕所去闻臭气?!即使挂在门上,你大便叫佛给你看门?!睡觉怎么办?把佛放在床边,做你护门神?如果掛在胸前睡着了,叫佛睡在你身上,一个翻身,把佛压在你底下。这些人佛法不懂,满脑子赚钱思想,天天在造业。

一个修行人,跟了生死没有关系的事情别忙了,同样要花费时间,把时间用来修行还能增长功德,减少罪过。

佛弟子应该继承释迦佛老家风

“故如宗大师教派,实承释迦老家风也。”宗大师教派非常注重念诵,非常注重禅定,在实际上继承了释迦佛的老家风。咱们就是在照释迦佛的老家风做,天天教你们禅定,教你们念诵,包括听课也是诵,辅导老师叫你们背诵经文,也是诵。修行就是这么修嘛。

念诵可以摄持法要

提要:

  ■ 要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就要广学多闻
  ■ 佛是以圆满的智慧教育众生脱离痛苦
  ■ 念诵可以摄持法要
  ■ 经文唸熟了,会起心轮转动作用
  ■ 经文法句提醒我,不能“见作非理不正说”
  ■ 对“破法恶人”你还去慈悲他,也是犯戒
  ■ 必须根据戒律说话
  ■ 要以法为准则来检查自己是否有错
能海上师说:讲教理者,应学多闻而难摄持,念诵即可摄持法要。

要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就要广学多闻

“讲教理者,应学多闻。”你们将来要当法师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应该广学多闻。多闻能增长智慧消除愚痴,多闻能断烦恼,多闻能证涅槃。社会上名望高的大人物,赚大钱的大老板都是从多闻开始的,没有多闻就没有成就。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天天上课开始的,从来没有只要一句就能成就。没有一个学校只学一句“伟大的母亲”就下课,又上课了,“伟大的母亲,下课”,考高中只一句,“伟大的母亲”。考大学了,还是“伟大的母亲”。去公司求职,公司叫你排一排电脑的程序,你只会“伟大的母亲”,老板很赞叹:“来吧,工资两万元。”有这种事情吗?

佛是以圆满的智慧教育众生脱离痛苦

佛是伟大的教育家,佛以圆满的智慧教育众生脱离痛苦。你代佛教育众生,要完成这样伟大的事业,能不多闻吗?听说有的佛学院,你们有人也去过,老师讲跟不讲一样。黑板上尽抄经文和古人的解释,照唸一遍,这样,有文化的人自己也能看,要他再解说一下,老师自己也不懂。抛弃了多闻,不可能出智慧,不可能消除愚蠢。有说:“小智不及愚。”以愚为了不起,掩饰自己的无知,这叫狗急跳墙。

念诵可以摄持法要

多闻的人,学的多难摄持,一下抓不起来。有人喜欢听法,一面听一面忘。叫他谈谈今天听了些什么?“我只记得没几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要广学就有困难了,很难摄持啊。所以要念诵,念诵就可以摄持法要,因为每一本念诵的仪轨里,把法的要领都摄持了,念熟了,一抓就起来。你先要听过这个法的全部解说,以后只要抓住法要就全明白了。

我们讲的文殊法,是一部念诵法。你们不必把我讲的,每句话都背出来,那要背多久?也来不及背。只要能懂法义就行了。

经文唸熟了,会起心轮转动作用

摄持呢?天天唸《文殊法》,唸熟就简单了,只要开头提一句“南无皈依”,以下的法句,心里会自动转下去,这叫心轮转动,一直转到最后“愿昼吉祥夜吉祥……”,一点也不会错。如果你能通过念诵摄持法义,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起到悟的作用。例如,你遇到一件事情,正不知该怎么办呢,这样想也不妥当,那样想也不妥当,突然,仪轨里的法句它自己会跳出来,而这句法义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体会。这就是法宝的加持力!

经文法句提醒我,不能“见作非理不正说”

例如,我讲法时常会指出在佛门里出现的种种歪风邪气、不如法的现象,虽然我对事不对人,从来没去批评过某一个人,但好心的人怕我得罪人,劝我:“你又何必呢?”还有的人认为:“自管自己修行,说了罪过。”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呢?这时心里就会跳出一句仪轨上的话:“见做非理不正说”。这在《文殊法》里有的,当你看见别人做不合佛的道理(非理)的事,你不以正法去跟他说清楚,你就犯戒了。因此我还是应该说的。

对“破法恶人”你还去慈悲他,也是犯戒

有时我想,是不是我说得太严肃了,给别人的印象,我没慈悲心。尤其是针对在佛门里进行干扰捣乱的外道,我说得激动的时候,还会敲桌子。有人说,对这些人也要慈悲,否则一批评,他就不来了。我想是不是我错了?忽然戒律里有“破法恶人身口慈”跳出来了,“破法”,他是破坏佛法的,“恶人”,这样的人称恶人,“身口慈”,你的态度和语言,还要去慈悲他,你犯戒。

必须根据戒律说话

我必须根据佛的戒律来说。因为我受过律仪戒,受过菩萨三聚净戒,也受过密乘戒。一个受过戒的人是不敢犯戒的。正像有位律宗的法师说:“要骂由你们骂,即使骂得七颠八倒,我说还是要说,这是我的任务。”从戒律上来说,对破坏佛法、搞歪风邪气、不清净的,就不能慈悲,应该要以正法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要以法为准则来检查自己是否有错

我这是举一下念诵的好处,我修《文殊法》一千座早就诵完了。可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宗教活动都停止下来了,我就继续背诵《文殊法》,又修了十年,所以《文殊法》里的法句法语,经常会跳出来,可以检查自己的行动是否有错误。下课。
                             (2001.5第12课完)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提要:

  ■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 要修持不错,要弘扬正法,还得广学多闻
  ■ 墨守前辈土办法的人,难道就不能进步了
  ■ 参禅如果不懂佛法,结果参也参错,讲也讲错
  ■ 修行用功,不用经教,不懂佛法,搞点啥?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能海上师对念诵的必要性特地说了些开示,“讲教理者应学多闻,而难摄持”。从教理上讲,要广学多闻,现在有人不全面理解专修,他只修不学,或者只要很简单的理论,以为这就是专修。大学跟专科到底是两样的,况且像佛门里现在有些人主张的这种专修,连闻思修的基础都没有,就更没有希望了。

要修持不错,要弘扬正法,还得广学多闻

我们都是声闻弟子,除了人天法以外,至少应该把基本的四谛法戒定慧、十二因缘学会。然后你在修持上去用功,就不大会错。如果你发大心,要弘扬正法,广度众生,你还得要在专修基础上广学。现在变了不学而专修,专修而不学。

墨守前辈土办法的人,难道就不能进步了

拿世间法说,墨守成规社会怎么发展?从前的码头工人,师傅的经验教给他,货物往肩头上一背,人稍微弯一点,口里要叫,以减轻负担。从前有人还写了一支歌,一开始就是“嗨唷,嗨唷……”,现在看得见吗?

打桩也是这样,现在都是机器打桩,从前打桩,用绳子把桩柱竖起来,他们用唱的方法,好几个人齐声唱了一句,“嗨哟”,打下去,再“嗨哟”一声,打下去,现在有吗?现在打桩你还得先学会掌握机器,你一定要照前辈的土办法,那也太落后了,难道你就不能进步了?

参禅如果不懂佛法,结果参也参错,讲也讲错

说现在人很聪明,可是现代禅师也没有想出一句从他那里悟出的话头来,参来参去,就是从前的老两句:“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想不出来,当然也没悟到。我现在倒想出一句来,可以去参参:“佛在哪里?”你找到佛了,你不是开悟了吗?看你找得到找不到。从前禅师讲开示,活泼得很啊,内容非常丰富。他们如果不懂佛法,岂不要讲错吗?六祖慧能讲《金刚经》,可没讲错啊。

修行用功,不用经教,不懂佛法,搞点啥?

现在人佛法还没有学好,就去参话头,你参得进去吗?参话头是依据佛法的指导,进行思维性的研究和实践,不是用仪器,而是用脑子去思维,提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叫你去想,想了否定,再否定,全部否定光了,你才会悟,不简单的啊。比如想“念佛是谁?”“念佛是我”,不对。“念佛是佛”,我念佛怎么我是佛呢?不对。有人会想,这样子每想一句就不对,那全不对不就行了?那也不叫参禅了。所以不懂佛法,不能根据佛法去思维,怎么能开出智慧?开智慧要从佛法里去开呀。现在参禅的人,往往错误地理解祖师的话,以为不用经教,就是不必懂佛法。既不要经教,又不懂佛法,你在搞点啥?

再说大迦叶不持戒,可是他从不犯戒啊,他本身就在戒里。因为我们没有戒,所以要持戒,大迦叶不持戒,因为他本身有戒,按照戒律来看,他一条都没有错。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提要:

  ■ 懂佛法,才能悟出法义来
  ■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 100缺了99怎能起100%的作用
  ■ 各有各的根机,要三世因果看问题
  ■ 越是钝根,越要苦学
  ■ 乞食不乞法,不称士,强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
   

懂佛法,才能悟出法义来

你们懂得法了,即使没开悟,可能还说得出一些法义来。(击掌)你们参,啥意思?说:“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这是成语,可没有法义啊,要懂法的人才说得出法义。这个法义就是缘生法,因缘具足,事物必定出生。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有句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世间法没有离开佛法,那么世间法就是佛法,如果世间法离开了佛法,仍然叫世间法。比如说,佛法五戒规定不喝酒,世间上人也有不喝酒的。这是指相通的说,通得过去啊。如果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世间法又怎么能进入涅槃呢?涅槃门都没有开啊。

佛法是辩证的,你不能光看到一句话,听到一句话,就按照语言文字停留在那里,要用种种佛法的理去思维,亲证。亲证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没有通过量变怎么进入质变呢?你没有通过前面大量的基础,怎么会一下子亲证呢?

100缺了99怎能起100%的作用

有人说:“黄先生只敲一下,就能使墙上涂的水泥石灰掉下去。”别人不信,他说:“真的啦,我看见了才说的。”是有那么回事情,他刚从门外,一进来,看到黄先生拿把鎯头,“啪”一敲,一下就掉下了。你相信了,你也去用鎯头一敲,咦,怎么不掉下来。你才知道,他在骗你,他说:“我没骗,我亲眼看到的。”争来争去,这两种都不是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态度要了解事物的全过程。事实是他走进来的时候,黄先生已经敲了99下了,所以他看到的这一下,是第100下,一敲就掉了,可是在敲99下的时候,他没有看到,就认为只要敲一下就行了。所以有些唸佛的人就认为“只要一句,样样不要”。

各有各的根机,要三世因果看问题

有些参禅的人,也说只要开悟就什么都懂了。六祖文盲,一开悟照样能讲《金刚经》,因此学它干什么?开悟了什么都会。那么六祖会英语吗?会日语吗?六祖所以会讲《金刚经》,也是学来的。你只看今世不看前世。佛教是三世因果看问题,因为他前辈子学的基础非常厚,所以这辈子遇到一个触发的机缘,前辈子的种子就出来了。就像刚才的例子,只看一下,就不看这一下之前的99下,所以造成现在修行人的种种误解,认为不用听法,不用唸经,唸经不必求懂,只要一句,什么都不要。

越是钝根,越要苦学

禅宗摄上根上智,什么叫上根上智?前世根机好,今世是利根。所以禅宗是特别法门。钝根的人必须要广学,不学你怎么懂啊?聪明的人,他学一点,能懂五点,这叫触类旁通,还会自己联系。越是笨,越是钝根,越是要苦学。好比你想活命,可不能够说泄气的话,也不能顾虑这顾虑那。想活命的人会说,“妈,你一定要救我啊,没钱想办法借,将来我做了工作,我来还。”假如有人反说:“妈,我的病难好啊,妈你也别向人家借钱了,家里的钱留给你用吧,今天就给我打最后一针吧。”这个人肯定死的。

乞食不乞法,不称士,强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

为什么要求法?因为你自己想学啊。比丘称乞士,上乞法,下乞食。如果不乞法,只乞食,那就不称士了。士是有学问的人,你法不要,没有学问,只乞食,岂不等同乞丐啊,有的人还强行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所以不求法,不乞法,不学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我是老师,自然三句不离本行,没有一个学生要学法了,老师也得下岗了。即使大家都是老师了,还要互相帮助,互相教导,到证阿罗汉果了才不学呢。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提要:

  ■ 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
  ■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
  ■ 不从广开中去深透,能当法师吗
  ■ 简单、风趣,却仍然不懂法
  ■ 要把死的讲得活起来,才能活学活用
  ■ 多闻难于摄持,唸诵能摄持法义
   

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

佛法是科学,是现实,佛法是可知论,佛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别异想天开。末法时期众生只拜佛,不学法,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我们常讲正法住世,没听说正法住佛,佛说的法本来就是正的,何用住?正法住世,怎么住到佛身上去?说释迦佛住世就是正法住世。那么佛涅槃了呢?佛法就灭了!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正法住世,正确地该怎么解释啊?你还在世间上,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你说到了极乐世界,我再学正法,那叫正法住极乐世界,不叫正法住世啊!我们度众生就是度世上的人,你是世间上人,正法住在你身上,要你去度那些愚痴颠倒的众生,就应该这么理解。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别人有了正法,还可以来度你,所以这种不要法的影响千万不能扩大,可是现在已经扩大开了,差不多普遍都不要法,好像癌症扩散一样,可怕得很。

不从广开中去深透,能当法师吗

所以讲教理者,应学多闻。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修班,目的就是培养法师。说傅老师开课已经两个月了,经文只讲了这么一点点,话却那么多,何必讲得这么广开?简单一点,咱们还可以学得多一点,将来也能当法师。比如说《心经》,你只要讲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咱们可以学《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你讲四个小时,其它时间可以学《地藏经》了,不是更好吗?

简单、风趣,却仍然不懂法

那么我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不能念“bān ruò”,要念“bō re”,“般若”者,智慧也。“波罗蜜”,不要以为是水果菠萝蜜,波罗蜜者究竟也。多心经,这个“多”字独立的,你可放上也可以放下(众笑),放下面就是“多心经”,“心经”,心里有数,所谓中心也(众笑)。“观自在菩萨”,这是菩萨观的,现在末法时期钝根根本观不起来(众笑),观不起来,你就不得自在。所以末法时期休想成功。你们只要知道,菩萨名字叫观自在,“自在”就跟你没关系了,因为菩萨是菩萨,众生是众生。(众笑)“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就是流转、流动,你们走路也能行的,行什么?行深般若波罗蜜。“深”,修得深一点。“无眼耳鼻舌身意”,明明有眼睛,怎么说无呢?哎,你把眼睛闭起来不就是无了吗?(众笑)。“无”就是没有。“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明明有,怎么没有?你业障重啊,佛怎么会讲错呢?没有就没有(众笑)。”那么考试了,问《心经》中有几个无?做起数字游戏来了,这还度得了众生,听的人说这蛮有趣,蛮好听的,却仍然不懂法。

要把死的讲得活起来,才能活学活用

讲法要讲到死的东西活起来,这样才能活学活用啊。你不把死的东西讲活了,叫人家怎么修啊,怎么用啊?我的理想是培养法师。法师要结合现实,结合科学,结合是非,要结合怎样修得起来,用得上去,要这样去教导众生。讲得辛苦一点,众生修起来就方便一点,因为现在众生业障重、烦恼重、我执重、简直是钝根里的钝根。

多闻难于摄持,唸诵能摄持法义

有了慈悲心、菩提心,我们还应该在接受教育上广学多闻。其中会出现一个矛盾,多闻了难于摄持,怎么办呢?就要把多闻所得的法义摄起来。通常就是摄在颂子上,这一段要领摄成一两个字,这两个小时法义摄成两句话,摄成偈语来唸诵,唸诵就可以反复地熟练。所以念诵能摄持法义。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提要:

  ■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 《文殊仪轨》音声殊胜,抑扬顿挫,心情舒畅
  ■ 唸诵要音声和雅,不要出怪调
  ■ 发什么音,生理上就起什么变化
  ■ 音声和观想所起作用,完全相应
  ■ 行仪上的摄持力,能摄持身口意三业
  ■ 手指一活跃,末稍促进中枢,就不会迟钝
能海上师说:“摄持之力,寄于音声及仪形上,心缘名句文身,如理作意,千万义修之,其式不殊,成就如一,盖显正道无二辙也。”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摄持之力,寄于音声及仪形上”,摄持要有力量,有的没有力量。有的很善巧就有力量。小孩子背书,背背想想,容易中断,其实他已经重复很多次了。假如用音声摄持,就容易连贯下去,因为已经定型了,跟着这个音声转,像敲木鱼一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轮在转动,有一定的规律,就不会冲冲停停,结果机关枪卡壳,开不下去了。

《文殊仪轨》音声殊胜,抑扬顿挫,心情舒畅

我们诵的《文殊仪轨》,音声殊胜,容易熟练,一熟练了,你只要头上引一引,整部仪轨就会一直转下去。你固定这样,就形成了这一整套。比如修《文殊仪轨》诵菩萨戒,开头一段,“赞己毁他悭法财”,不快不慢,中间一段快,唸到后面,“如是恶作四十六”,更快了,诵密乘戒了,“违依止法……”又突然慢下来,唸熟了,从头背到底,一个字也不差,因为音声全部固定下来了,而且有抑扬顿挫,唸起来心情舒畅。

唸诵要音声和雅,不要出怪调

我20几岁时,整天在上海常德路金刚道场修法,一早就去,晚上才回来。我特别喜欢唸经,唸的时候我声音特别响。经常有游客及烧香的人,站在大殿门口听我唸经,我也随便他们,他们为什么不走?因为挺好听的。

现在我太忙了,没时间多唸经了。你们都唸不到我这样。你们唸诵有时会出现怪调,原调被你们改变了。比如唸“护法尊。”应该是“护—法—尊”,你们两样,“护—法尊。”(众笑)拐个大弯。

发什么音,生理上就起什么变化

传承不能改变,历代祖师的传承是有道理的。音声是个修行的方法。五明中就有声明,什么音生理上起什么变化,都有讲究。调也是这样,不能人为去创造一个调,要根据传承。一个大修行人,他有亲身体会。依传承能起极其好的作用,如果随便改动,非但得不到传承的利益,在集体唸诵时会出现混乱。唸诵也不能作歌调或者像音乐那样来研究。

音声和观想所起作用,完全相应

我举几个音声和生理作用的例子,有个字在音声上唸“嗡”,而在观想上是安立在头顶。有个字在音声上发“阿”,在观想上安立在喉间。有个字在音声上发“吽”,在观想上安立在心间。我喜欢做实验。我跟学修禅定的同学作过实验,我发一个“嗡”字音声,问他们身上哪儿有感觉,回答说在头顶有感觉,我发一个“阿”字音声,他们说喉间有感觉,我发一个“吽”字音声,他们说心间有感觉,跟观想的部位完全相应。所以,通过实验证明,佛教中的有传承的唸诵,可以使整个生理产生感应。又如我在禅定中作加持,发声波的时候就是发“阿”字音声,这音声很像狮子吼。在语轮上作加持,你们同学们讲话就会讲多了。

行仪上的摄持力,能摄持身口意三业

加持很重要,不光是心理加持,音声加持也很重要,行仪上的摄持力量也很重要,能摄持身口意三业。唸诵是口,手印是身,作意观想是意。边唸边作手印边作观想,即能起使身口意三业相应的作用。又如八供是印度接待贵宾的礼节,“阿刚”洗澡水;“巴当”洗脚水;“布白”花,你看手印就像一朵花;“都白”檀香;“阿洛格”灯;……“下答”音乐,手印作敲鼓状,这是行仪加持。

手指一活跃,末稍促进中枢,就不会迟钝

而且你做手印的动作,脑子会聪明。手指一活跃,末稍神经促进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也活跃,就不会迟钝。这比动脑筋促进脑子活跃好得多,人一直动脑筋,会动得头昏脑胀。时间过了,现在下课。(2001.5.9 第13讲完)

仪轨是总摄法义,完成精密摄持

提要:

  ■ 仪轨是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摄持
  ■ 无分别从有分别来
  ■ 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 经都可以唸,邪说不能学
  ■ 修《文殊法》,开智慧得辩才
  ■ 没有水平不能学密
能海上师讲:“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

仪轨是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摄持

“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密法都是按仪轨修。仪轨,是按照佛经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的摄持。如将仪轨广开,法义非常广大。修仪轨的人,有时间可以唸各种各样的经典,因为法与法是没有抵触的。

现在末法时期有这种风气,说:唸了一部经,就不能再唸其它的经,否则就说是杂修。释迦佛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否则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不是错了吗?弘扬佛法可不是弘扬你个人的偏见。如果法跟法有抵触,那佛法岂不是不圆融?一切法体性空,所有障碍都是人搞出来的。

无分别从有分别来

很多年前,有个居士想拜某人为师,那人要求他把原来学的法全放下,他就问:“为什么要放下?”回答说,“我这个法是无相,你们修的法是有相,无相不能跟有相共。”

什么叫“无相不能跟有相共”?此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相还不是从有相来,本身就是一个东西,有什么矛盾障碍?比如说有分别慧也是佛法,无分别慧也是佛法。你不通过分别慧,怎么能达到无分别慧?没有有相,哪来你的无相?无相是不可说不可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相,你什么也不懂,仍是一个无知的众生。

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如果不通过佛法的有,只保留你原来的有,那是流转生死的有,着相的有,凡夫知见的有,烦恼的有。释迦佛叫你去抓佛法,因为众生喜欢有,我就给你有,众生喜欢抓,到我这儿来抓,不过要换一换,不要抓肮脏的,到我这儿来抓干净的,所以佛是善巧方便。等你抓起来了,佛才跟你说,不要着相,是一步一步来的啊。心里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经都可以唸,邪说不能学

无论修什么仪轨,修完后,你喜欢唸《金刚经》、《药师经》、《佛说阿弥陀经》、乃至四《阿含》都好,佛法全好,只能赞叹,要鼓励人学。除非是邪说,或者借了佛法的名义,加了邪的知见,那些你一学就糟了,只要有一点点邪,学了也会中毒。

修《文殊法》,开智慧得辩才

《文殊法》不是密法仪轨,是显密法流里的显法,每个人都可以修,主要的作用是能得文殊菩萨的加被,开智慧获辩才。

没有水平不能学密

密法不能随便讲,不到水平的人不能听,因为你没有水平,听了往往会导致退心。这一点,我是有体会的。那年清定上师刚被特赦释放,居士们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有的居士竟然用扶乩的办法去问鬼,真好笑,结果仍然不知道。其实他回老家了,国家就在他老家的医院里给他安排了工作,做针灸推拿医生。后来据清定上师的侄女说,我是第一个找到清定上师,也是第一个到清定上师那里去的。我先讲了我这几年的情况,年轻人常有来我这儿跟我学法的,上师听了大为赞叹。那时医院里的宿舍只有一张床,晚上我跟清定上师一起睡,上师对我很慈悲,常用被子包我的脚。第二天清早一起床,上师就给我讲大威德怖畏金刚,我一听,心里起疑惑,还好没退心,后来多听多听,慢慢才懂得,这是勾贪瞋痴来断贪瞋痴,是一个特殊法门。

没基础,学高了,反增我慢

提要:

  ■ 为了经济利益而公开密法是不妥当的
  ■ 修持仪轨能摄身口意三业
  ■ 错了,还能快吗
  ■ 没有断烦恼功夫,哪会多占便宜
  ■ 没有基础的人学高了反增我慢心
  ■ 有人求法竟能一天之内“连升三级”
   

为了经济利益而公开密法是不妥当的

现在这么多年来,从香港开始,把密法和密宗的佛像作为佛教艺术公开出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本来保密的,所以称“密教”,如今被某些人为了经济利益把密法公开,结果给那些旁门邪道,学气功的人拿去了乱搞。

修持仪轨能摄身口意三业

“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身口意三门同时修,身口意一把抓起来,称为总持。诵仪轨,是口修,唸诵时作手印,这是身修。比如作八供时,“阿刚”是供养洗澡水,“巴当”是洗脚水,“布白”是花,“都白”是熏香,“阿洛格”是灯,“更德”是涂香,“勒尾得”是饮食,“下答”是音乐,八供靠手的动作辅助观想来作供养,供养也是修行。心随着仪轨去转,转的全是佛法的法义,就是意在修行。所以一修《文殊法》身口意一下子都修起来了。有人说,这样修得快,但是你起烦恼,你打妄想,仍然不快,辩证的啊。

错了,还能快吗

有些人连手印也搞错了。比如更德是供养涂香,手印是表法,用手来做一个表示。印度天热有许多小虫子,贵宾到了,首先给他擦身、洗脚,然后在他身上涂一点防蚊子、小虫咬的涂香油,以这样的礼节来供养佛菩萨,有人没学准,他做起涂香手印来,起劲啊(众笑),来个一大圈,旁边人说,“哎,你碰到我了。”“碰到你有什么关系啊,我是在涂香嘛。”像这样修能快吗?

没有断烦恼功夫,哪会多占便宜

诵经时,心要跟着经文,吸收这个法义,而且还能跟着法义做观想,这叫随文入观,那全是意地的功夫。这样努力去修,才能起快的作用。有人学密法,越学越高,脾气也越学越大,因为他们只会唸仪轨,从未在显教上真正下过断烦恼的功夫,在法义上似懂非懂,似乎学法高了能多占一点便宜。

没有基础的人学高了反增我慢心

有人看见清定上师,抓住机会在上师面前跪下求法,上师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你跪着不起来,他还是满你的愿,旁边人还会帮腔,“他文殊法唸了很多了,请上师给他传大威德吧。”其实不够基础的人传了大威德,反而增加了他的我慢心。他不知道大威德就是空,他修大威德什么也空不掉,好比乱吃药,照样会送命。有世俗知见,世俗心态的人,法求得高了,自以为了不起了,好像自己是幸运中最幸运的,福气大中最大的,似乎自己一切都吉祥圆满了。

有人求法竟能一天之内“连升三级”

可真有那么回事,有个人刚进佛门,被人带到上师那里受三皈依,连下去就受五戒,管法本的居士就发给她《文殊法》和《上师供》二本仪轨。我年轻时候,你要请《文殊法》,必须经上师亲口同意,要上师亲自给你,《文殊法》修满一千座才能请《上师供》。上海的道场后来变成由居士来管了,皈依了就给你两个法本。又跟她说,“你的福气真好,下午上师还要授菩萨戒。”所以下午她又受了菩萨戒,菩萨戒受完,接连着灌顶,她又参加了灌顶,灌了顶又跟她说,“你灌过顶了,可以到上师面前去请大威德了。”又陪她跪在上师面前,“上师啊,我要请大威德。”上师问她:“你《五字真言》念满了吗?”她也不知道要唸满多少,因为刚刚拿到手,一遍也没有念过,旁人就帮她说话:“她唸了很久了,就快满了。”上师慈悲又给她请了大威德,真是一天之内连升三级。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提要:

  ■ 对在法上随便、占便宜的做法,我没有好感
  ■ 依法而修,当具恒心,不可间断
  ■ 以法报师恩,法供养为无上
  ■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 我诵经不高不低,播得很远,还带声波
  ■ 诵《文殊法》仪轨,一天最多四座,至少一座
   对在法上随便、占便宜的做法,我没有好感

所以对这些在法上这么随便的居士我是没有好感,她们已养成了这种随随便便的风气。如今来我这儿求法的人就嫌我教得太慢。这都是凡夫众生的心态,想投机取巧占个便宜,天下有这么好便宜给你占?修行要老老实实地修,学习要老老实实地学,快也要有条件啊。不要钻空子、投机取巧,那都是没得用的。

能海上师讲:“诵仪轨,当具恒心,不可间断,所谓瑜伽四次不动摇,每日最少须修一座,数年之后,无已纯熟,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此中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依法而修,当具恒心,不可间断

“诵仪轨,当具恒心,不可间断。”一请法就要每天唸,从年轻到现在,凡是跟我求文殊法的,我都跟他讲清楚,“请了法不能中断,不能半途而废,你做得到可以请,做不到暂时不要请,我不说明白,我有过错,我说清楚了,你说保证做到,后来又没做到,这跟我没关系,是你有罪。”释迦佛也这么说:善知识指路没指错,你不照他的话去做,善知识没有过错,是你的问题,跟善知识无关。可是即使说清楚,很多人还是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人,你跟我都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半途而废怎么会有成就呢?真是浪费时间,白费劲。

以法报师恩,法供养为无上

修行三大障碍:一个是内魔,心里烦恼,也叫烦恼魔;第二外魔,环境跟你捣乱;第三中断。很多人坏成就,就是坏在中断上。我请了《上师供》以后,直到现在,还是每天念,早晨一起来,首先唸《上师供》,因为每天都要供养上师报师恩,是以法上的修行功德报恩,要有恒心。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我年轻时候的苦难生活使我对一切名利不感兴趣,消极得很,一学佛法,就特别欢喜。我22岁开始到佛教青年会听经,听说上海金刚道场初八有会供,我也去了,就在四月初八那一天,我皈依受了五戒。从此天天去唸经,开始跟师父们一起唸,我声音特别响。实际上对师父们有干扰,可是师父们也不说话,还经常看见我笑笑,意思很喜欢我。

我诵经不高不低,播得很远,还带声波

后来我才知道,我唸经连清定上师在里边楼上都听得清清楚楚(众笑),当时我对上师既恭敬,又畏惧,想靠拢又不敢,就是这么个心态。有一次鼓足勇气进去,顶完三个礼,上师问我:“你每天修几座?”我说我修七座,“哦,太多了,太多了,四座就可以了。”因为上午下午都会听到我在唸经。当时真是法喜充满,越唸越起劲,假如旁边有一个人站着,听我唸经,我唸得更起劲(众笑)。其实我也有优点,在同学中间,唸经算我唸得最好听。有的学生说,一听到我唸经声音,一切心里的烦恼都会消除,我唸经声音不高也不低,播得很远,还带着声波。

诵《文殊法》仪轨,一天最多四座,至少一座

唸诵《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唸诵法》,出家人一天四座,在家人事情忙,四座来不及,每日至少修一座,不要中断。我们现在讲的这一本厚的是全本,有人称广法,薄的一本,叫略法。略法是给初学的人或事情忙的人修的,如果你实在太忙,广法没有时间修,有个方便,你就唸一座略法,略法5分钟就唸完了,也算你不中断。略法不计数,广法要计数。唸满一千座广法,然后才能请《上师供》,你们现在唸《上师供》是随喜参加,随喜参加都可以唸的。

“数年之后,无已纯熟,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一天唸四座的人,唸满一千座也要一年,一天一座,就要三年,一千座满了,你可以换另外较为繁难的仪轨。

文殊菩萨显现童子相

提要:

  ■ 越难唸的经,越不易打妄想
  ■ 唸诵声调多变,也是为了克服妄想
  ■ 精力不集中,科学家也难成就
  ■ 修行本来挺有趣,却被人搞得这么苦恼
  ■ 你苦恼着脸,我也笑不出来
  ■ 别人都在变,你议人长短,你才没变呢
  ■ 修到最后,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 我逗人笑,两次一笑,我就放心了,没事了
  ■ 善巧方便,没废话,看你悟不悟
  ■ 仪轨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 我讲法啰嗦,正好对治你心的啰嗦
   

越难唸的经,越不易打妄想

为什么要换?因为唸到后来,经文唸熟了,妄想的本事也大了,能边打妄想边唸经,经唸完,妄想打完。你刚开始唸的时候,妄想很少,因为你不熟啊,要看着字唸,唸熟了,心里打妄想,照样能从头唸到底,一点没错,那还有什么作用呢?要换一本更繁难的仪轨,搞得你没时间打妄想,这才是修行的科学态度。

唸诵声调多变,也是为了克服妄想

唸仪轨时,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当然高也高不了多少,总有一个高低,有时唸快,有时很慢,这样你就没办法打妄想。你打妄想了,忽然之间,这一段要快了,妄想给打断了,唸到下一段时,忽然又变调了。这并不是追求好听,而是以种种变化来抑制自己的妄念。越是难度高,越不容易打妄想。

精力不集中,科学家也难成就

好比科学家思考一个难题,这个时候肯定妄想很少,妄想多了他能解答吗?当他集中精力在想一个题目时,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听说中国有位数学家,当国家领导来访问他时,都是他的妻子招待,他只是人出来,却不说话,坐在沙发上,眼睛看天花板,因为他在想问题,所以人家称他的妻子是真贤内助。如果你正在想一个问题,看见人一招呼,这个问题早就飞掉了。

修行本来挺有趣,却被人搞得这么苦恼

修定也是如此,像母鸡孵鸡蛋,除了吃米拉屎外,始终不离开鸡蛋,一完又赶快回来再孵起来。哪有母鸡一看见公鸡,就跟公鸡去游山玩水的(众笑),鸡蛋冷掉了还孵得起来吗?有人说修行很难,其实你们跟我学法觉得修行满有趣,本来就是满有趣,要搞得这么苦恼干什么?

你苦恼着脸,我也笑不出来

你别看我老了,我修行到现在仍然像个年轻人。有人称我挺可爱,也有人说挺好玩。当然我的学生也挺可爱,一本正经地苦恼,绷紧了脸,满脸漆黑,笑也笑不出来。闲话特别多,肚里尽在怄气,对烦恼这么认真干啥呀?过后想想,真好笑。

别人都在变,你议人长短,你才没变呢

我们每个人要尊重事实,看看我身边的人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比一比,到底两样还是一样?女孩子过去喜欢哭,现在都不哭了,过去脾气很坏,现在很听话,过去对别的同学嫉妒,现在不嫉妒了,这是个极大的变化啊,众生最难改的就是妒嫉。过去他不会说法,现在能够给同学上课,过去颠颠倒倒,东抓西抓,现在干起事情来使人很放心。喜欢说闲话的人总说别人没有变,你才没有变呢,过去议人长短,现在仍然议人长短。

修到最后,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至于说,她不像修行人,还像个小姑娘,你要她变老头子啊,我自己还想返老还童呢。有的学生只要我一到,一句话一说,就哈哈笑,周围居士都朝她看,哪来这么多的高兴?你能说她不对吗,是我故意逗她笑的呀,人应该保持天真,一切自然,这也叫本来面目,何必装模作样呢?菩萨法修到最后就像小孩那样天真,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我逗人笑,两次一笑,我就放心了,没事了

有个同学当了纠察,亲身体会到纠察难做,所以她非常同情总纠察,“我过去真是错了,尽说她闲话,我现在深有体会啊,她真是了不起,现在搞的我真不想干了。”听说还哭了一个晚上。我没时间跟她个别说话啊,但我只要一开口说一句话,她哈哈哈笑,再说一句,她又笑了,两次一笑,我放心了,没事了,她再也不会哭了。善巧方便嘛。

善巧方便,没废话,看你悟不悟

初初开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从小在庙里长大,为什么不能适应这儿环境,经常怄气,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因为她们一本正经,我也只好一本正经了,这样心神就松不掉啊,我看见你,我心里也紧张起来,想说几句风趣话,这些风趣话,也不知道怎么就逃光了,这样就搞成死胡同了。其实我这个人是老小孩,越老越小,有时候我说起话来,会引得你哈哈笑,像在胡扯,其实是你不理解,我有时会问,你懂不懂啊?你不懂,我会从第一句,普普通通开玩笑的话,讲到最后一句话,全是法义。所以有人就说,傅老师一开口,没有一句废话,看你悟不悟,这都是善巧方便呀。

苏州同学曾在背后提我意见,有人就传给我听,说:“傅老师讲法,讲到要紧关键的地方,忽然拐弯了,到底怎么回事,他不讲了,干脆讲讲明白。”我就朝他笑笑,“老师总要留一点东西给学生去悟啊。全听我讲出来的,你们还有什么机会悟啊。”其实我早就讲出来了,我一根肚肠通到底,怎么会保守呢?不过巧妙得很,讲出来你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找吧。

再回过来讲,唸诵熟了,换更繁难的,一方面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方面是善巧方便,主要对治自己的妄想烦恼。

仪轨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此中有其一贯次第”,一贯就是不矛盾,初中后都是相通的,次第就是步骤。“学人应尊上师教授”,学文殊法的人,应该要尊照上师的教授学修,上师就是能海上师,所以我给你们讲课讲的都是上师的话,即使我有时候举例子,打比方,拐个弯,也是三句不离本行,说到后来还是回到原来地方。

我讲法啰嗦,正好对治你心的啰嗦

一本文殊仪轨很精要,上师的开示可多了。有人说,傅老师讲的比能海上师还要多,如果你们对能海上师的话能全懂,又何必我这么辛苦啰嗦呢?因为你们自己的心啰嗦了,所以我不得不啰嗦对啰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嘛,用法的啰嗦把你烦恼的啰嗦冲掉。如果你们喜欢告诉我你们心里的矛盾,我还要啰嗦了。别怪我啰嗦,因为你心啰嗦啊,做老师总要帮你解答心里的疑问。

啰嗦只啰嗦一次啊,我讲过了不再重讲。老了,没时间重讲。以后来的新同学,我也不会从头开始讲了,都听磁带。现在下课。(2001.6.4 第十四讲完)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提要:

  ■ 光学不修不能了生死
  ■ 念诵能起熟练作用
  ■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 修观的人,能在念诵中随文入观
  ■ 要知佛理,就要听法,不达理,法也难起作用
  ■ 念诵能使身心舒畅
  ■ 不懂法义,法上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能海上师讲:“念诵、修观、达理,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念诵既熟,其用乃兴。”

光学不修不能了生死

“念诵、修观、达理,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修仪轨就是修法,学了那么多法应该怎么修呢?学跟修两个都不可少。学了就要修,修了才有成就。光学不修,也能成就,不过不能了生死,只能成一个佛学专家,现在的名堂叫什么硕士、博士,那么死了仍然叫硕士、博士,来世再学佛,仍然拿个硕士、博士。我看,经书里也没有这个名堂,经书里只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么取个初果不好吗?成就阿罗汉果更好。不管你什么士,你不修,不能了生死。修要怎么修?首先学了以后不要忘记,而且要把它记熟的话,那就必须要重复,不重复是记不住的,好比学校里的背书,你不重复的读是背不出来的。

念诵能起熟练作用

“念诵既熟,其用乃兴。”功到自然成,里边的种子成熟了,随时随刻都能起作用。如果你念诵唸熟了,在念诵上就能起熟练的作用。如果平时念诵唸得好,不大打妄想,背熟了,到那时候,哪怕不看书,只要心能够定得下去,开头一转,一直会转下去,也不大会打妄想。所以如何培养自己,训练自己,或者如何去训练学生,都要有套科学的做法。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念诵熟了,还起一个作用,当仪轨里的法句跳出来的时候,烦恼自会息下去,头脑清醒,而且带来了法喜充满。所以念诵是很重要的,八大成就中就有一个叫念诵成就。

修观的人,能在念诵中随文入观

第二个修观,修观的人在念诵时可随文入观,这就把念诵跟禅定合在一起,合二为一了,这种方法是非常善巧的。但要想在念诵上达到随文入观,你必须要在念诵和禅定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否则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念诵时的随文入观,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而学修禅定却可以从简单的基础观修起,比较容易入手。但不管修什么观,全是一个方便、一座桥梁、是利用的工具,真正的目的,是随着这样子修,心就磨细了,心就定下去了。那么在生活中,随便你遇到一个什么境,你照样能够作观。当然在念诵中,也就能够做到随文入观,随着经文而进入了观想的境界。

要知佛理,就要听法,不达理,法也难起作用

第三个达理,达理就要听法,佛理要懂,法义要明白。佛最反对一知半解,乃至于一懂都不懂,这很容易发生错见,很容易把修行搞错。如果不达理的话,法也很难起作用。

念诵能使身心舒畅

你光是唸,唸熟了,它也能起个作用,会养成你念诵的习惯。一个喜欢念诵的人,他觉得念诵后人就心情舒畅,全身舒服,如果有一天忽然不唸了,或者忙,忘记唸了,往往自我感觉,这一天会有说不出原因的不舒服,忽然想起来了,哦,我今天没念诵,马上去念诵,又恢复了念诵后的舒适和安定,这就是养成了念诵的习气。

不懂法义,法上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当然这种习气是好的习气,能够引生身心方面良好的反应,促使身心发生变化。可是不懂法义,法上的极其殊胜的意义和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这是非常可惜的的事。

歌调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提要:

  ■ 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
  ■ 音调的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 动听的音声和语言,会带有迷惑性
  ■ 佛教不作虚伪的赞美
  ■ 琴棋书画进了佛门,使佛教变了颜色
  ■ 学佛法,是为了建立法幢,广度众生
  ■ 修饰名词美,不是好现象
   

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

就好比,不懂佛法又特别喜欢唸佛的人,唸佛以后,也会觉得身心很舒畅。不过以前人的舒畅,跟现在人的舒畅,可能略有不同。以前人的舒畅,它很单纯,很纯洁,通过唸的声波,就能发生身心上的舒畅。再加上以前的人,追求比较少,世俗的烦恼比较轻,所以,这种舒畅应该说是念诵的效果。如今的人喜欢唸佛,可能也达到了心情的舒畅,可是其中加进去了一个东西,我看是不太好,就是追求唸起来好听,以好听来达到心情舒畅,这就与社会上人喜欢唱歌差不多。同样是念诵,由于唸的方式不同,作用就不同了。而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不应该有任何的艺术加工。

音调的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佛教最反对世间上的娱乐,包括歌舞伎乐,也反对以世俗的爱美来包装自己,不管是男的、女的,说话音声不要求好听,尤其是女的,要逐渐脱离女性故意做作的音调。女性姿态比较多,声音变化比较多,在修行的路上这些都是障碍,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大爱道比丘尼经》,里边讲得很清楚。

动听的音声和语言,会带有迷惑性

男性,也要避免追求种种美观动听的音声言语,乃至于不能说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虽然你能够把人家说得心花怒放,可是这里边带有迷惑性。讲智慧的语言,也能说得人家心花怒放,何必一定要说一些奉承的话?

佛教不作虚伪的赞美

像外国人,有时候也很虚伪,看见一个人,不管他心里欢喜不欢喜,即使对这个人有意见,他仍然会说,“看见你很高兴。”外国人还有一种习惯,不管你美不美,总是赞叹你很美,实在赞叹不出来,他就会说你名字很美。

琴棋书画进了佛门,使佛教变了颜色

佛教反对修饰名词美,名词也不能取得很美。严格地说起来,一切世俗的琴棋书画对出家人来说都是禁止的,可是由于佛教传到中国后,儒教的士大夫阶级,因为他们好学,也进入了佛门,结果把那些诗书琴画全都搬进了佛门,表示他在佛门里也是个清雅之士,这样就使佛教逐渐变了颜色。

学佛法,是为了建立法幢,广度众生

我们看过一部录象,名叫《走进佛门》,录像镜头放出来,在采访佛学院时,拍的人问佛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个佛学院里的学生回答——他是一个年轻的和尚,“毕业后,我喜欢搞一个清净的地方,每天做做诗,画画画,弹弹琴”,又去成都铁像寺的尼众佛学院,也问同样的问题,回答是说,“我要主持法幢,弘法利生,广度众生。”回答就不一样,因为她们受的影响不一样。

修饰名词美,不是好现象

修饰名词美,这不是好现象,修行人没这个必要。举一个名片的例子,现在佛门里的名片上头衔很多,因为排不下,只好用两层叠起来。用得着吗?我从前也印过名片,但我觉得名片毫无意义,我也懒得送。从前有人给我印了名片,金黄色的,头衔是九华山佛学院副教务长,今天时过境迁,放着有什么用?真的烧成灰,也没有一个鬼会来拿,听说隆莲法师过去从不印名片,人家问她,她就用笔写,后来年纪老了,我发现她写字时手会发抖,弟子们就劝她印张名片,方便一点,但她名片上只有两个字:“隆莲”,什么也没有了。



念诵、修观、达理三者作用微妙

提要:

  ■ 佛教不追求名利,修行人“土”一点好
  ■ 人心粗了,就样样变粗了
  ■ 享受声音的美会起贪执心,念诵是为了修行,不必求好听
  ■ 眼睛要看丑,唸咒不能像唱歌
  ■ 讽诵经咒,不能世俗化
  ■ 佛教不要走向世俗化
  ■ 念诵、修观、达理三者作用微妙
   

佛教不追求名利,修行人“土”一点好

佛教不追求名利,一切的庄严全供养佛菩萨,自身呢,不管是名字也好,穿衣也好,要朴素,在家人要越朴素越好,出家人要遵守佛制。前两天,有人跟我说,她上次回去探亲,有人就说她,“你现在怎么不打扮了,变成‘阿土’了?”我笑笑说,“今天我穿的这双布鞋,一是轻便,二是舒服,还有一个你知道是什么?”她想不出,我说:“还有一个叫‘阿土’。”修行人嘛阿土好啊,你把一个“洋”字改为“士”字很困难,土字改为士字很简单,“士”即三士道,阿土转为修行人,很容易,洋派转为修行人就很难,因为他洋的瘾还没有过透。

人心粗了,就样样变粗了

现在中国出现了很多金发女郎,可她们不是真金,是假金。你把头发染成金色,也不见得会有一个白马王子来喜欢你(笑)。有的头发一根一根像铁丝那样,我也不知道他擦了些什么东西。头发是细柔的好,男同志的头发硬得像鸡毛那样,有什么好看?婴儿的头发很细柔。人心粗了,就样样变粗了。

享受声音的美会起贪执心,念诵是为了修行,不必求好听

话再说回来,修行不要求美,不要求时髦。念诵也是这样,不要求好听,念诵是念诵,唱歌是唱歌,两码事。唱歌为了享受,念诵是为了修行。人根据自己的爱好,想的好,但是事实往往不是那样,可是他就转不过来,这叫自得其乐,自我陶醉。我来问问你们,我这个老师讲课就是那样土里土气,假如我有一天,穿了笔挺的西装,打了血血红的领结,头发虽然没几根,也擦了油(众笑)。你们喜欢哪一种?(下答:“两个都喜欢。”)啊!你这个心理好像做新娘子那样(众笑),因为新郎个个穿西装的。念诵是为修行而念诵的,去享受声音的美,你会产生贪心,会产生执着。

眼睛要看丑,唸咒不能像唱歌

我们眼睛看人,如来说过,要看丑的人,看病人,看老人,如来不主张我们去看年少英俊的,打扮漂亮的。但众生有个习气偏偏喜欢看,因此投合众生习气的东西,众生就特别相应,特别喜欢,所以现在海外,唸佛唸咒都变音乐化了。磁带里的大悲咒,完全在唱歌。把释迦佛的传统的佛教,进行了艺术加工,搞得面目全非,这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好好要考虑考虑。

讽诵经咒,不能世俗化

如今佛门大都在为钱做经忏,噪声实在太大。修行人要避免噪声,听多听久了要发神经病的,这是外国科学家说的。一天到晚咪里嘛拉,咚咚咣,还拉开喉咙唱得起劲,我是什么也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了一句。一听,连唸一声观世音菩萨圣号,都像唱京戏、唱越剧那样,嗯啊嗯啊的,除了能拿到红包包以外,还能享受像唱戏那样的情调。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他觉得唱得好听,他自己就会学着唱,即使他不是一个演员,也没有业余剧团,也没有行头,戏装。他也拉开喉咙唱几句,叫清唱,靠这样来获取歌舞伎乐中的快乐,我看佛门里靠拉开喉咙来高兴高兴,这也离开修行太远喽。我年轻时候听到的唱唸,跟现在不一样,那是非常和雅的,现在的唱唸听起来,不是京戏的调,就是黄梅戏的调,或者是越剧的调,统称小调,这样就变成世俗化了。

佛教不要走向世俗化

有人说现代的佛教,也在向两极分化,一个是走向世俗化,一个是走向研究佛法的道理。像你们来到佛学苑学习,是喜欢研究佛法的真理,拉开喉咙唱几句什么戏调,那就是世俗化了。

念诵、修观、达理三者作用微妙

修仪轨时,会越修越欢喜,越唸越轻松,心就逐渐安定下去了,这是靠什么力量?就是靠念诵、修观、达理。咱们好好地照仪轨的音声去唸,加上随文入观,能够起法义的作用。而且这种身心上的舒畅,就像会渗入到你全身细胞里一样,作用极其微妙。

身口意无倒,不能不及,也不过分,始名般若

提要:

  ■ 念诵既熟,其用乃兴
  ■ “般若无体”,从空缘起
  ■ “显之于事”,恰到好处,即是般若
  ■ 身口意无倒,不能不及,也不过分,始名般若
  ■ 威仪也要恰到好处,太死板了,也就没生气了
  ■ 说话的内容、速度、语调也要做到恰到好处
   

念诵既熟,其用乃兴

“念诵既熟,其用乃兴”,初修念诵的人,虽然唸得慢,为了不唸错,他会很认真地唸,因此容易止住妄想,可是要真正做到随文入观,还是要靠唸熟了才起作用。

 
    能海上师讲:“身口意三业,清净无倒,始名般若。般若无体,显之于事,亦犹电流无形,发之于灯。所作恰好,即是慧相。”


“般若无体”,从空缘起

怎么知道今天有电没电,电又看不见,一开灯,灯光亮了,就说今天有电,灯光不亮,就没电,所以电虽然看不见,你可以看灯光,般若智慧也是这样。“般若无体,显之于事。”法无定法,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法,这就是说明了一切法体性空。既然空了,就没有体。一切有都是缘生的,一切缘生的有也会分散,所以缘生的体就是空,空就是会变,不是固定不变的。般若智慧就是讲,一切法缘生,一切法体性空。缘生的体就是空,所以般若无体,成佛也是成一个空的圆满。

“显之于事”,恰到好处,即是般若

“般若无体,显之于事。”般若无体怎么看得到?“显之于事”,般若会表现在我们做的事情上,你这件事情做得非常恰到好处,没有什么漏洞,也不多也不少,刚刚好,这就是表现了般若智慧。

所以般若智慧是一个圆满的境界,你做事,不论小事还是大事,能做到圆满,这就是般若智慧的境界。大事能体现般若,小事也能体现般若。

身口意无倒,不能不及,也不过分,始名般若

一个人的组成部分就是身口意,一个修行人能够修到身无倒转,口无倒转,意无倒转,这就是般若智慧。无倒转是根据什么标准?要以释迦佛说的法为标准。众生是颠倒,把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这才叫无倒。要把颠倒的东西转正,转偏了也不行,转过头了也不行,往那边倒不行,往这边倒也不行,要刚刚好,恰到好处,才叫般若,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

威仪也要恰到好处,太死板了,也就没生气了

我们没有威仪不行,但威仪也不是死板板的。例如听法,趴在桌子上,一只耳朵休息,一只耳朵听,眼睛闭起来,闭目养神,这就没有威仪。假如说法的人,坐笔直,眼睛不动,脸也不动,只是嘴巴动,这也死板得太过分了。我以前总被人家说闲话,说我这个老师讲起法来不庄严,说得我有时候心里有点砰砰跳,后来我看到好几位法师讲法时,表情动作也很自然,讲起话来也挺风趣的,就没有人说他闲话。记得有一次听法师讲,他要去开会,被看门的人挡住了,他就说,“你不让我进去,我就唸倒霉咒,让你倒霉!”就呜呜噜噜地唸了起来(众笑),可把看门的吓坏了,“别念了,别念了。”就让他进去了。学威仪也要恰到好处。

说话的内容、速度、语调也要做到恰到好处

口呢,说话也要恰到好处。有许多话,你说得太过分了,也不好,说得不够也不好,加了一些不妥当的话,更不好。这三年来,我一直说要训练口才,到现在还没开始,难怪我的学生有些当了老师,在语言方面有很多地方不恰当。有一次我听他讲课,他的“口头禅”特别多,“你们知道了吗?”“你们懂了吗?”但又不需要人家回答,这就不必要嘛。还有讲经说法,不要20个“啊”,“这个这个”,要改掉。还有的人,说话太慢了,“今天是一个……”(众笑)听得人肚肠都痒了了。还有的太快,“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们……”(众笑)。还有的快到把二字都连在一起了,“今天天冷,要穿‘苗’,你的‘苗’怎么破了?……”什么叫“苗”?他把“棉袄”连在一起成了“苗”。有的说话不连贯,断断续续。还有的说话没有标点,咕噜噜一口气滚下去。有的速度太快,从前有个天津来的,跟我说句话,我都来不及听清楚,他咕噜噜一转,没了。我说:“你刚才说啥?”他咕噜噜一转,又没了。

说话应该训练,有时要像小河的水静静地流,有时要像黄河之水一泄千里,想昏沉的一下子就醒了(众笑)。听得高兴了,活跃了,免得他太激动,再小河的水静静地流,今天且不谈这些技巧,只是启发一下,例如我常先不讲这个问题的中心,因为一讲你们不好懂,我就绕圈子,把这个中心包围起来,再一圈一圈收紧,收到最后自然就能显示出题目的中心来,人们就容易懂。有时候你想要知道底下一句,我又故意拐弯了,为了要听底下一句,那你就集中精力等吧。可是这一套太灵活了,要掌握好也不容易。

离开佛法一步,就是世俗人的颠倒

提要:

  ■ 说话要随顺法义,不说世俗贪爱话
  ■ 离开佛法一步,就是世俗人的颠倒
  ■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
  ■ 观察、思维,才能细心、巧妙
  ■ 听了法,不思不修,怎能出智慧
   

说话要随顺法义,不说世俗贪爱话

但是最要紧说话不要颠倒,要随顺法义说。不能宣扬世俗情调,例如不能说,“这个女孩子虽然不漂亮,但是漂亮的也有啊。”当然说明问题可以,但不能宣扬,要多讲观身不净。一个出家人更不能说:“哪有你们女孩子的衣服漂亮啊?”,“现在啥个时候了,还讲戒吗?”,“戒可以改变改变了。”也不能说:“末法时期啰,正法行不通了,应该用末法来度众生。”也不能说:“我到社会上去赚一大笔钱有什么不好呢?我可以修供养呀。”赚钱就是求利,为名为利全堕落。

离开佛法一步,就是世俗人的颠倒

从前我曾对学生训话说:“你知道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今天有饭就吃,明天没饭就饿死!考虑什么!”有的学生总是动脑筋去赚一笔钱来供养,只要你修行,用不着你供养,你来了,我供养你。听过我训话的人,都会信心坚固。说句笑话,你真的没饭吃要饿死的时候,你也成就了,因为你什么世俗心都没有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心中只有法上的觉悟。这是讲的意。

所以最要紧的,身口意无倒,不能离开佛法一步,离开佛法一步,就是世俗人的颠倒,能做到这样,你才能显出般若智慧来。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平时生活里,你所做的事情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的相貌,就是“慧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有的人不教也会,因为他看看就会了,想想就能做得很好。你不教,他也做得挺好。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媳妇,婆家很富有,客厅有红木茶几。茶几,她在娘家时从未见过。她叫不出名字来,怎么办?她到厨房里抓一把烧火的砻糠,放在茶几上,老爷出来看到了,就说,“谁把砻糠放在茶几上?”哦,她懂了,这叫“茶几”。

观察、思维,才能细心、巧妙

随时随刻细心观察,细心思考,巧妙地处理一切问题,这种人都是有智慧的。有的人呢,教了东忘了西,想出来的事情,没头没脑的。比如,这杯药冷了,该怎么办?(下答:去热)去热一热。但是有的人不这么想,“再冲点开水(众笑)”,再冲点开水嘛,药的浓度小了,作用就小了,说句笑话,喝下去小便也多了。

听了法,不思不修,怎能出智慧

折纸,有的人不教,也折得一点不斜,有的人教了多少次,折起来还是歪了一点。有一年在苏州,学生们都热心地帮忙折油印材料,等我去看的时候,不好,全部报废,因为油墨都给擦糊涂了,他们把纸对折齐整后,再用手指一抹,去压平它,纸上的油墨擦在手上,手上的油墨擦在纸上,字都看不清楚了。还要我去教他们,我用一张白纸覆在面上,再用手指抹压就很干净。可见有些人听法听得久了,做起事情来还是没头没脑的,就是因为听了法不思不修,那怎么出智慧?所以说所作恰好,即是慧相。

 
  能海上师说:“念诵为修般若之条件。”


修般若必须根据佛法法义去悟。念诵是唸经文里的话,经文虽是名句文身,每句话都有法义,你听了法以后,在念诵中,一边唸,一边去思维法义,这也叫随文入观,思维法义也叫观。我们现在的修定是观种种境相,但是观法义也叫观,例如我们观四谛法,也是观。观苦谛,不一定真的观一个苦的境相,是叫你去思维生老病死的苦,并非一定要观起一个弯腰白发的老人来,也并非一定要观起一个气喘叫疼的病人来。

所谓思维就包含着观,同样的道理,唸诵的时候,你去思维法义,就等于去观这个法义。至于具体境界的观法,现在因为事情很忙,学修很忙,你能做多少就是多少,你们修《文殊法》修八供,作阿刚手印时,要懂法义,阿刚是冼澡水。要观手里捧着一盆冼澡水供养如来,布白是供花,作布白手印时,就要观想成一朵花,还可以由一朵花观成无数朵花,修到文殊观的时候,“从空之中阿字转成月轮”,空中要出生阿字,阿字要放光转成月轮,月轮要观成平面的,一步步观,乃至观到宝剑里的“的”字放无量光去召请十方如来,每个光头上都有个光丝,光丝的头有位光钩,这么细的观,哪有不成就的,你们现在不必修,以后会教,什么时候教?等想走的人都走光了,可能教。(众笑)俗话说宝剑赠英雄,留下来都是英雄,这是说风趣话,鼓励大家要有雄心壮志,要有坚固的道心,一定要在今生成就的决定心,有法就有成就,没有法哪来成就,有了法成就不成就看你自己了。现在下课。(2001.6.5 第十五讲完)

念诵是入定的导引

提要:

  ■ 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 智慧表现在我们身口意动作上
  ■ 读经要求法义,能否解如来真实义,还得看你悟到什么程度
  ■ 利人不利已,始终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
  ■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处
  ■ 念诵是入定的必备工作

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般若无体,显之于事。亦犹电流无形,发之于灯,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文殊法即是修般若的法。要修般若、成就般若,其它的法也要具备,文殊法就是由其它法的基础来进入文殊般若,所以文殊仪轨的组织是个圆满的法。

智慧表现在我们身口意动作上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慧相就是智慧相,我们经常举生活上一些事情,看你做得是不是恰到好处来观察你的智慧相。这不过是举举例子罢了,更重要的智慧就是我们身语意的动作,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能度得了自己,也能度得了众生,这才是真正起大作用的智慧相。真正在自利利他上起作用的智慧相就是自己能断烦恼,同时能够以善巧方便度得了众生。善巧方便大家都需要,可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是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太重,不太轻,不太多,不太少,这就比较难。在《阿含经》里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形容词,描述这个人,很庄严或者很美貌,常有这样的话,不高也不矮,不白也不黑,其实从智慧上来看,就是形容这个人的身材相貌恰到好处。

读经要求法义,能否解如来真实义,还得看你悟到什么程度

附带提醒一句,无论是看经书,或佛教的文学作品,都要追求其法义,否则,个人看法不同,结论也不同,很难悟到如来真实义。《阿含经》有的人看成是一部释迦佛当年在人间生活的记实,有的人看成是一部文学作品,其实每篇都具足佛法的意义。能海上师说《阿含经》还具足密教的密意,显教的人看《阿含经》讲的都是显教法,能海上师能看到密教法义,就看你悟到什么程度了。

利人不利已,始终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

做到既能利己,也能利他,就是恰到好处。光是利他,而不利己,精神可嘉,可是自力不足,说到底咱们还是一个凡夫,还不圆满,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广大地利他。如果只利己而不利他,也不圆满,也达不到究竟的自利。如果是损人利己呢,那就变成造恶业了。损人不利己呢?那是颠倒的大愚痴。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处

在利己利他的工作上,要处处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要修精进,不修精进,不修禅定水平就提不高,也不圆满。可是也不能过分地精进,猛力精进的人,如果你到水平了,咱们就不说了,不到水平,整天像茅山道士那样打坐,就不恰当了。外道,我们为什么要反对?第一,外道虽然有讲断七情六欲,其实真正修到后来,他们仍然断不了欲。第二,为了要达到目的,就拼着命干,这些都没有做到恰到好处。修行要针对自己的烦恼,在断烦恼过程中不偏左也不偏右,走中道,那才是恰到好处。

念诵是入定的必备工作

释迦佛教导弟子要念诵,佛弟子当年经常诵佛所说的偈,不通过念诵,修禅定难以入定。念诵就是在做入定的准备工作,怎么入定?自己对这条路线首先要搞熟,就好比要赛跑了,运动员先在原地活动活动手脚。所以不要以为念诵对修定有防碍。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提要:

  ■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 心能按规定的路线动,就能自己做主人
  ■ 观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 人不能脱离现实,佛法不过是改变一条路线
  ■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 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

凡夫还得从动进入定。动与定是相对的,是辩证的,如果想从不动求得定,那就等于一个没有学过佛法的人,你看他坐着一动也不动,其实他是个傻傻乎乎的人。即使在修定作观时,我们的思维还是保持着动,否则没有心的觉照就成了枯定。佛讲的法是辩证的,我们修行,就要按照佛的法去修。我们修定的时候,身子不能动,连舌头也不能动,其实呼吸器官还是在动,心脏还是在跳动。如果呼吸,心脏都停止了,那你也不可能入定呀。所以,不要执着某一点,往片面去发展,这样就会搞偏了。

心能按规定的路线动,就能自己做主人

心也是如此,修定止住了妄念,如果你不让另一方面动起来,你这个定就是修止不修观的外道定。所以我们要修观,观就是心里在动,不过不是乱动、妄动,而是按照规定的路线动。最后修行人的心能自己做主人。自己做不了主的就是凡夫众生。

观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我年轻时,有次到一个居士家去。夫妻俩在讨论怎样入空,一个说“由空入空”,一个说:“从有入空”,我一进门,他们就问我,我说:“由幻入空”。如果说“由空入空”,虚空只有一个,哪有从这个虚空来进入另一个虚空的?放下就是空,难道放下后再来一个放下?如果说“从有入空”,“有”对空有碍,它会破坏空,所以佛经里经常要我们观一切如幻。我们现在的动虽属有,但要观它如幻,我们修观想的境也是如幻。

人不能脱离现实,佛法不过是改变一条路线

念诵也是如此。念诵时要读文字,要作观,有时还要举腔,就是在动,这个动是你入定的前导,而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妄动。脑子里乱想,嘴巴一动就讲世俗烦恼话,这也是动,可是动不出好结果来。佛法不过改变一条路线呀。比如说,世间上的人吃饭为了去赚钞票,我们修行人吃饭为了修行,人总要吃饭,人不能脱离现实。吃饱了一个忙名利,一个忙修行断烦恼,路线改变一下而已。

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

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你修定的观照般若也没有。因为没有语言文字你怎么懂得修定啊?你怎么知道如何去修观啊?我们念诵的都是佛法,都是佛的智慧,当然是出生实相般若的条件,我们当然要把唸诵修起来。

 
  能海上师说:“法从因缘生,因缘即组织也。念诵仪轨时须摇铃,并结手印者,盖籍之摄持三业,由此即能作观入定。”


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法从因缘生”,没有因缘,法就出生不了,一切法都从因缘生,所以叫缘生法。举个例子,今天早晨给你们开示以后,听到一句话,说“我懂了”。这个懂就是缘生法,因为我讲了,你才懂。懂些什么呢?“老师的讲法就是修行”。因为你听到了,再通过自己思维,你才出生了这个念头,还是缘生法呀。所以“诸法从缘起”,就是这个道理。“因缘即组织也”。盖一个房子,也要把砖头、木头、泥土等这些材料组织起来,那才能建成一个房子,你讲一段话也靠组织,这种组织叫构思。写一篇文章也要靠组织,要把词句、含义都组织起来,才成一篇文章。一本佛经也是这样,后来的祖师发现每部佛经都组织得很好,就把它分成什么“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个军队,也靠组织,有兵没有将,有将没有兵,这个军队怎么打仗呢?所以一切都是组织起来的,也就是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

念诵仪轨,能身口意同修可摄三业

提要:

  ■ 念诵仪轨时,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摄之三业
  ■ 佛教不要用神秘来吸引人
  ■ 法高人不高,不会作观,唸经又打磕睡
  ■ 有人竟说:可以把业障封起来
  ■ 显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会离了谱
  ■ 了生死得靠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念诵仪轨时,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摄之三业

“念诵仪轨时须摇铃,并结手印者,盖藉之摄之三业,”仪轨本身就有组织,由加行、正行、结行三部分组织起来,念诵的时候,要达到摄持三业,也得要组织。三业就是身口意,口念诵,是口,身呢,两只手要摇铃结手印,意,要随文入观,就是那样组织起来的。所以身口意如果能同时修,一修就全抓起来了。摇铃啥个意思?可以从各个角度说,第一起个音调的作用,配合一些佛教的音乐,佛教本身就有音乐,何必弹钢琴?第二是表法,铃表说法,杵表降伏。法上常说,铃声振动三界,当然天魔波旬的魔宫也会振动。从摄持三业上说,你在口诵的时候,你身子也在修行。

佛教不要用神秘来吸引人

很多人把铃杵看得很神秘。由于众生本来就有个喜欢神秘的根子,就很容易去追求神秘。比如听到一个魔字,头脑里总是这种魔,那种魔,其实哪有这么多魔?从法义上讲,内心的烦恼是内魔,外境的干扰是外魔。外魔最厉害的就是五欲,魔射的箭,就是射五欲的五花箭,而不懂法义的人,听到这些名词马上就倒向神秘去了。末法时期有挂着密教牌子的人,却用神秘来吸引人,我很担忧后世的人把佛教搞偏了。以前我在一个女众佛学苑教禅定,课后有个比丘尼要我等一下,她要去拿样活佛加持过的东西给我看,说 “临终挂在头颈里,一挂就能往生了”。我说,“你别拿给我看了”,因为我不信。我很想问她一句,“那你现在还唸佛干什么”?真有点像《封神榜》里的“法宝”了。深圳还出现了一个“快速成佛”班。还出现一个叫“阿弥陀佛功”,都是利用人们不懂法追求神秘去吸引人。有几个年轻人学密回来,对唸佛求往生的人说,那边一次送往生送走200个,有人半信半疑,总觉得奇怪,就问,“这200个人是一次全命终了,还是陆续陆续去的?”像这样,把释迦佛49年的法抛在一边,以送往生来吸引人,真叫末法时期。

法高人不高,不会作观,唸经又打磕睡

从前有个人唸经时举杵摇铃,结果打瞌睡了,瞌睡一醒,油灯的油也烧光了。这个瞌睡的时间可长了,这样唸经有啥用?还说有修大手印的人,往往连个光明观也不会修。

有人竟说:可以把业障封起来

我在能海上师身边受的影响很深,对这些搞神秘的,搞稀奇的都不感兴趣。我只知道把我学到的法去修行断烦恼。有一次我到成都昭觉寺,清定上师不在,我在客厅休息时,进来一个人,手里拿的念珠特别大,人家给他介绍,这位是傅老师,他一听就来兴趣了,坐在旁边跟我讲,“在某某地方,开顶,特别殊胜,(开顶是把草插进顶门去。)这地方开顶用的草特别粗,这样,准能往生”。他一面说话,一面还在拨念珠。我问“那么本人的业障呢”?他回答我,“这个开顶能把本人的业障封起来”,等等。对他神奇的宣传,我只好朝他笑笑。

显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会离了谱

所以要把密教是怎么回事,弄弄清楚,就好比唸佛怎么往生的也要弄弄清楚,否则的话,你会走错路。我们修行最好还是根据最早的传承,比如修净土法门,最好根据初祖的传承,假如一祖一个样,到后来就离了谱。我们这个法流是显密圆满的,从宗大师从师于阿底峡尊者开始,所以我们要根据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的传承。我们修文殊法,菩提道次第就是要知道显密圆满的法是怎么修的?

了生死得靠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神通变化确实有的,但佛弟子不应该去追求神通,偏了方向,就很难了生死。神通不能了生死,神通也不能使佛教兴起来。了生死还得靠断烦恼,我常说我不去修天眼通,也不去修天耳通,也不修他心通,我只求智慧、断烦恼修一个漏尽通。其实漏尽通修成就了,其它五通也就自然出生了。佛是无上圆满彻底究竟,佛叫我们要断烦恼,断了烦恼就得漏尽通。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提要:

  ■ 巫婆鬼附身,见钱就眼开
  ■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过去,才能称“通”
  ■ 摇铃举杵能摄持三业,不易妄想昏沉
  ■ 手印是表法,却被外道称为功法
  ■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 出家人不得歌舞观听,怎能听“四季小调”
  ■ 念诵不能讲究好听,只要声调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巫婆鬼附身,见钱就眼开

可是众生心里有迷信、神秘主义的种子,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会去信巫婆,以为她真是观世音菩萨。其实她是鬼附身,有的连鬼附身都没有,是假装的。从前我们演出过的一出戏叫《戳穿迷信》,一个巫婆装腔作势,开始打哈欠了,好像神上身的样子,慢慢就唱起来了。旁边一个人不信这一套,说了一句话,“哎哟,谁的100块钱掉在地上了”。这个巫婆马上睁开眼睛说,“哎,是我的”。那人就说“你怎么睁眼讲话了,神跑掉啦?”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很可惜,到了末法时期,法都没有错,由于有些人不要法,把修行搞错了,却走上一条愚的道路,无知得很。我公开讲,我不信宗教,因为我是释迦佛的弟子。所有的宗教都带迷信,我就是破迷信、反神秘。所以有些人听我讲法听不进去,因为破到他身上,他就恼火了。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过去,才能称“通”

要知道,漏尽通,才是真正能了生死的神通。举例说,你没开智慧,这个法的法义你就通不过去,通不过去就没有力量,不能称“神”,“神”是大力,你通不过去,又怎能叫“通”?等你开了智慧,这个法义,你能通过去了,能够对法义有透彻的理解,也就是悟了,那才是真正的神通。智慧上要通得过去。

摇铃举杵能摄持三业,不易妄想昏沉

对摇铃举杵不要有神秘感,这只是一个摄持三业的方法罢了。摇铃举杵能使人不容易打妄想,因为什么地方要摇铃,什么地方要举杵,你一打妄想就搞错了。同时还不容易昏沉,铃子叮当叮当一响,你会惊醒。举杵摇铃主要摄持身业。

手印是表法,却被外道称为功法

“由此即能作观入定”,那就是摄持意业。念诵仪轨,还要结手印。哪一段要结什么手印,也有规定的。手印也是表法,佛菩萨一看就明白,所以容易相通。我们今天结的手印全是表法,没有什么神秘的。外道气功,连释迦佛一手指地,一手指天也说成是功法,全是胡说。他们只能哄不懂佛法的人。廿年前有一次我在一个信佛的人家里念诵文殊法,旁边有人看我做手印,他边看边笑。等我修完了,他说,“你做手印的时候,我看见佛菩萨都来了。”真是胡说,原来他是一个不懂佛法的人,我可看不见。

 
  能海上师说:“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诵熟则声调和雅,感人至深。”


除赞三宝之辞,不得歌音念诵

唸仪轨要声音和雅,但不得用唱歌的音调来唸,除在庆祝佛菩萨生日时,可以开许,把赞三宝的一段可以唸得好听一点,但一般经文仍不许用歌调唱。只要唸得声音和雅就可以了。

出家人不得歌舞观听,怎能听“四季小调”

修行人怎么能唱歌啊?很多年前,我们到个小庙去,还没到门口,就听里边在放歌曲磁带,我说“这个庙里怎么放起《四季小调》来了?”《四季小调》是解放前的一首情歌,什么棒打鸳鸯两分离啊,我听了真不舒服,出家人不能歌舞观听的。后来别人告诉我,“调是《四季小调》的调,但是里边内容都换掉了”,可是内容谁听得清楚?我听起来只能听到《四季小调》,你既然要唱佛教的内容,就可以用佛教唱赞的调,何必用社会上的狼(郞)呀狗(哥)呀这种小调?《济公歌》我也反对唱,唸佛不好好唸,偏要像唱歌那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又“嗨!嗨!”两下,真听不进去。

念诵不能讲究好听,只要声调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念诵《文殊法》,长行要用长行的调子唸,不能唸成颂的调子。有的地方,都把长行唸成颂了,说这样唸好听,佛教不能学世间上一套讲究好听啊。以前我在能海上师身边,有的人颂唸得太好听了,能海上师就指出:“不对,不对”,他常给大家改正。只要声调和雅就可以了,尤其现在你们老同学唸经时声音太响,把我的声音压下去了,结果自成一套,经常会变调。这里有我从前唸诵的磁带,你们可以听听,声音很和雅。我那时候条件比你们差,没有人手把手地教,可我怎么学会了?今天我辛苦地教,你们还是学得不像我,因为你们我执太重了,总是要拐到自己的那一面去。仪轨唸熟了,声音非常和雅,声音一和雅,心就能逐渐静下去,连旁边的人听到了也会深深感动。 今天讲到这里。(2001.6.13第十六讲完)

修文殊法开智慧是第一步

提要:

  ■ 修文殊法开智慧是第一步
  ■ 心中没有众生,你到哪里去成佛
  ■ 要止恶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 不能带着烦恼度众生
  ■ 修行难成就,因执着心太重
  ■ 菩萨不离世间,是为了愿力度众生

 
   能海上师说“念此《五字真言》后,第二步为《上师供》,乃修供养上师之一大资粮,再次为《大威德》仪轨,专属修定之法。”


修文殊法开智慧是第一步

能海上师法流持诵第一步为《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第二步为《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上师供》是修供养上师的一大资粮。第三步为《大威德怖畏金刚》。第二步里也有第一步,第三步里也有第一步。

心中没有众生,你到哪里去成佛

无上乘即金刚乘,是以成佛为目标,又称佛乘。我们知道佛法中有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出离乘出离生死,证罗阿汉果;菩萨乘,广行六度,广度众生;菩萨乘后面是无上乘,即金刚乘,金刚就是成佛的意思。这四种不能分开,不能以为得到修无上乘的法自己就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得到的法最无上。众生为成佛的父母,是成佛的基础,你心中没有众生,不修菩萨道你也成不了佛。如果不修出离乘,你到哪里去成佛?也从来没有一个没有出离生死烦恼的佛。

要止恶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你不修人天乘的止恶修善,修起来福气不够,障碍很多,但也不能停留在人天乘就满足了。所谓“前世不修今生苦,今世不修来生苦”,这个意义太小了。修人天乘也是为了出离生死,也是为了成佛,止恶修善这个基础无论如何要有,所以不要小看了人天乘,心有大小,法无大小。我是为了成佛,为了度众生而修人天乘,这就是对。为了享福修人天乘,这就不对了,那你就停留在人天乘了。

不能带着烦恼度众生

我们修出离乘断烦恼、了生死,也是为了广度众生,只有自己断了烦恼以后,才能做到广度众生。否则你带着烦恼度众生,众生看见你害怕,怕你偷他东西,怕你让他上当。所以必须要在断烦恼的基础上去广度众生。如果你只管自己断烦恼,不度众生了,这就不好了,你停留在小乘涅槃里,佛呵斥为灰身灭智,焦芽败种。不过我们要明白,佛是站在大乘角度说话的,如果站在人天乘来看,阿罗汉是非常了不起的。

修行难成就,因执着心太重

所以要辩证看问题,什么角度说什么话,好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广州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称北方,从南京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称南方,同样没错。福鼎也是北方也是南方,你不能固定说福鼎是北方或南方,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法无定法。末法的众生执着心厉害,所以不能成就,自己一执着水都泼不进。

菩萨不离世间,是为了愿力度众生

修菩萨行也不是专门为了行善而在世俗里流转。一会儿做国王,一会儿做大臣,一会儿做爸爸,一会儿做儿子,那叫流转生死。菩萨乘是乘愿再来,愿力所使。为了度众生,你做爸爸,宁愿为孩子辛苦,培养他成小菩萨。如果你做儿子,一切众生皆父母,那就广大了,没有广大的基础,没有广大的福气和智慧,是成不了佛的。

对未来要从高处想,现在修行要讲实际

提要:

  ■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学到手
  ■ 对未来要从高处想,现在修行要讲实际
  ■ 要持声闻律舍劣心
  ■ 情绪易变,定型难转,不受教的众生更难度
  ■ 宗派如能圆满,又何必称派
  ■ 把一句说成圆满的人却连戒定慧也不会讲
  ■ 要讲全面才能明白,要学圆满才能称圆满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学到手

在这种基础上,金刚乘才能够安立得上去。如果你想快一点,快的办法就是同时修,比如修六波罗蜜,同时修就快了,既布施,又持戒,又忍辱,又精进,又禅定。如果你先修布施,把布施修到三轮体空,圆满了,再修持戒,当然没错,可是对我们来说,就太慢了。因为现时代修行不能太慢,要把速度加快。你得先抓紧时间把法学到手,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以后假设环境有变化,你有了法可以自己慢慢修。

对未来要从高处想,现在修行要讲实际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佛弟子志气要高一点,对我们的未来要从高处想,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修行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实际就是精神安慰、精神寄托、自我陶醉,那是没用的。修人天乘止恶修善就是实际,但是心要从高处想,修好人天乘是为了快快成佛;修出离法,为了了生死,断尽烦恼,可以广度众生,这叫实际。

要持声闻律舍劣心

能海上师说,要“持声闻律,舍劣心。”以戒为师,可不能把实际的、基本的、根本的东西丢掉了,好高骛远,夜郎自大。劣心就是小心,低级的心,好比从前小学老师批作业,有“超优中可劣”五个等级,劣是最低一等。如果不舍掉劣心,时间一长,会变成竖心旁的“性”,“劣心”变了“劣性”,那就麻烦了。

情绪易变,定型难转,不受教的众生更难度

你们听人格心理学也听到,心,好比人的情绪,随时随刻都在变。竖心旁的性,好比人的个性,已经定型了,要你改变,须要长期的说服教育,还要你听得进去。为什么听不进去?“道理是讲的对,不过我的道理也没错啊。”他就转变不了。要了生死就要转变这颗心。以后年代的佛教,可能越来越败坏,所以要今世抓紧修,不要等来生,今世修好了,你发愿来生度众生,或者更上一层楼,这倒可以,但是今生不能放逸。

宗派如能圆满,又何必称派

文殊法不属密法,文殊法是圆满的。宗派都称自己是圆满的,我有点想不通,既然圆满何必称派?比如练太极拳,不论陈式杨式都能使身体健康,但是都不能称圆满。宗派也是如此,你修某个宗派,就不懂另个宗派。如果各宗派都是圆满的,那你只要学一个宗派,其它全懂了。从前好学的人能通各宗,所以鼎鼎大名。这就很清楚了,如果一个宗派就圆满了,他何必学那么多?

把一句说成圆满的人却连戒定慧也不会讲

我从前在一座寺院办培训班,一天黄昏时大家在院子里谈论戒定慧,一个出家人过来说,“只要一句佛号唸好了,戒定慧全在里边了。”我是科学态度,如果你不能摆事实给我看,我不相信。我第二天就跟同学们讲:“是不是请那位出家人今天来给你们讲戒定慧?因为他说‘只要一句佛号唸好了,戒定慧全在里边了。’”他唸了几十年的佛号,他能讲吗?他能讲也用不着请我了。

要讲全面才能明白,要学圆满才能称圆满

每个宗派有各自修持用功的方法,你说戒定慧全在里边了,那你就在你这个宗派里,讲戒定慧修戒定慧,还要讲戒定慧的修法、作用和功德,讲明白了,众生才会懂。你不讲出来,人家又不懂,怎么叫全在里边了?举例说,如来断德、悲德、智德圆满,你必须要阐明是哪些智德、哪些断德、哪些悲德,那么一提到如来,听众马上想到如来断智悲三德圆满,一想到断智悲,就知道断德是什么、智德是什么、悲德是什么。什么都不讲,什么也不懂,“只要一句,样样不要”,怎么能叫圆满?在十年动乱里,有人拍毛主席马屁,说毛主席一句话顶一万句话。毛主席听了非常反感,说:“一句就是一句,哪能顶一万句?”一句能顶一万句,学校可以关门了。

师前修法供养,实为殊胜资粮

提要:

  ■ 释迦佛讲戒定慧,有些人却说用不着
  ■ 佛法显密圆融,因众生愚痴,佛只得分别而说
  ■ 盲修瞎练败坏了身体,增长了愚痴
  ■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修文殊法要重视唸诵、讲解和实践
  ■ 师前修法供养,实为殊胜资粮

释迦佛讲戒定慧,有些人却说用不着

所以宗派到了后期就出现了弊端,强调了片面。又因为排挤其他宗派,致成诽谤,也出现了架空的语言,不切实际,夸夸其谈。这个风气很早就有。70年代初,上海有个出家人,陪我到苏州去见当地颇有威信的两位居士。一位是男居士,他对各个宗派都不执著,都赞叹,都喜欢,无论什么宗派的出家人他都恭敬。一位是女居士,我跟她谈不投机。我说:“唸佛很好,如果唸佛的人肯持戒更好。”“用不着,唸佛的人不做坏事,本身就在持戒。”我又说:“唸佛的人最好也多听经,能够广求智慧。”“用不着,一句佛号样样都在里边,只要唸佛,就能开智慧。”又用不着。第三句本想不说,想想还是说吧,“如果能修禅定,更容易一心不乱。”“用不着,唸佛就是定。”接受了这样的说法,所以唸佛的人戒定慧都不要了。后来听说她死的时候很痛苦,我想可能是她轻慢佛法造的业太重了。

佛法显密圆融,因众生愚痴,佛只得分别而说

什么叫圆满?显密圆融才圆满,不修密教只修显教也能成就。修显教真有修证的话,也自会悟到其中的密义,一部显教的经典,如果你能解如来真实义,就知道显里就有密的含义。法是路路通的,因为众生愚痴,所以佛不得不分别而说。

盲修瞎练败坏了身体,增长了愚痴

你们写的日记中有一篇:“现在很多修行人常犯盲修瞎练的毛病。我出家五年了,天天在绕圈子,搞到现在身体败坏了,心越来越愚蠢,所以一定要有个善知识才行。”盲修瞎练的结果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还有的人很可惜,他对法不排斥,也想求法,可就是不修。这种人也是受了宗派的影响,执著于宗派的观点,法求来了也不修。

我年轻时候,上海有位居士是个老太太,受人尊敬。她女儿向我求法,我到过她家,她叫外孙女也跟我学,还要我给她外孙女取个名字。外孙女叫卫星,我说这个名字太世俗了,不改音,字改一改吧,卫改为智慧的慧,星改为欣喜的欣,叫慧欣,是法喜充满的意思。他们高兴了,说这两个字改得好,所以老太太对我印象很好,认为我是个有智慧的人。老太太悄悄对我说,“我在别人面前不敢说,在你老师面前说说,你看我年纪这么大了,我该怎么办啊?”我说:“你一辈子修净土,安心净土很好嘛。”她说:“我昨天去助唸送往生,大家都说死的人往生了,我看下来不像。我又不敢说,怕人家会看不起我,所以我很苦恼。”我说:“你修修禅定吧。”她说:“我从清定上师那里请过《三皈依观》,我有这个法,可我从来没修过。”这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修文殊法要重视唸诵、讲解和实践

所以修《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的人,要重视修,也要重视唸诵跟讲解。开头要修好皈依、发心、忏悔、供养、诵戒、菩提道次第修法,还有修文殊十大愿,愿愿劝众生发菩提心,还有菩萨初地至十地修法,从初地修到十地,你初地二地三地……修上去,超九地就登上佛地,还要修二十空,还有专门修忏悔业障、消除业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是一部次第圆满的法。

师前修法供养,实为殊胜资粮

“念此《五字真言》后”,在这个基础上,“第二步为《上师供》,乃修供养上师之一大资粮”,再修《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为供养上师的一大殊胜资粮。师恩难忘,天天要供养,连师都不供养,怎么肯供养众生?有的人也不供养师,也不供养众生,可是他喜欢供养佛。说句笑话,供师,师给你拿走了,供养众生,众生给你吃了,供佛,佛一点也没动你的东西,仍然是自己吃,何乐而不为呢?既能培福,又能自己吃。虽是笑话,可这种心态是有的。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提要:

  ■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
  ■ 法上不能贫困,多闻要能解法义
  ■ 《上师供》词句优美,是一部修定的观法
  ■ 《大威德》属密乘,专属修定之用
  ■ 空我执成本尊,空法执修行就快
  ■ 法首先要拿、要学,成就了才能放
  ■ 修仪轨事相繁细,不可畏而退步
  ■ 法缘多则世缘少
  ■ 有仪轨的基础,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

师恩难报,法恩更重。从前我女儿在四川学法,生过一场危险的病,全靠成都有个杨居士送她到杨居士母亲工作的中医院急诊住院。后来病好了,我写信去表示感谢。她回信说:“老师,我在你那儿听了不少佛法,只要听到一句,这个法恩就报不尽,这些事是我应该做的。”

法上不能贫困,多闻要能解法义

所以真正为师的应该是给你法,不是给你小庙,也不是帮你学会唱唸去赚红包。佛经上都主张大家要求法财,法上不能贫困,法上要富裕,要多闻,要能解,要深入经藏。

当年能海上师冒了生命危险,进藏三次,翻过大雪山时,沿途常见死人白骨,很多人半路死掉。回来后,一辈子忙着翻译经典,由藏文翻译成汉文。而且他翻译得特别殊胜,不多一字不少一字,最适合汉人修持,深受康萨仁波卿赞叹。当年能海上师在西藏学法,每天一早下山背水,回来烧火,煮一杯茶供养师。他不懂藏文,很多都是在烧火时一字一字学会的。今天能够学得到殊胜的法流,咱们就要供养上师。我们今天唸《上师供》就是无上的法供养。

《上师供》词句优美,是一部修定的观法

《上师供》里的法义全是修定的观法,唸诵时要随文入观就能入定。能海上师讲过,《上师供》里一个偈,可以专修三年。法义有那样丰富,那样渊深。词句也非常美,富于诗意,其实非但是禅定修法,也包含密教修法。

《大威德》属密乘,专属修定之用

“再次为《大威德》仪轨,专属修定之法。”修到《大威德》才叫密教。修《大威德》要有显教基础,《五字真言》修过,《上师供》修过,听完《菩提道次第》,还要经过上师的观察,经过五方佛大灌顶,才能够请《大威德怖畏金刚》。大威德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化身。那里面全是密教的修定方法,“生起次第”是专门解说《大威德》的,“圆成次第”是教你在修行中如何去成就的。条件都具备了,房子要盖起来了,叫圆成。

空我执成本尊,空法执修行就快

修《大威德》最要紧的是成就空,清定上师常讲:“修大威德的人,自己就是本尊,我就是大威德,大威德就是空。”全空光,有一丝一毫的执著就不能成就。修菩萨地,修到七地以后,到第八地第九地快得很,为什么会快?七地的修法内容最多,有20种要修起来,20种要排除掉。例如其中有一条,“执三宝及戒”,对三宝有执著心,对戒执著,不知道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开遮持犯,执著心空不掉,就不够七地的标准。执著心如能舍掉,修行速度就快了。

法首先要拿、要学,成就了才能放

但凡夫首先要拿,然后再放。现在末法时期,不会讲法的人天天在开口,会讲法的人不肯讲,怕得罪人。经常听人讲:“放下,放下。”你想今天去听经,机缘很殊胜。他说:“听经明天去,今天到我那里去。”你不同意,他就说:“你怎么这么执著,修行人也要把法放下。”这就讲错了。因为我们没有法,必须要去拿,去学,要拿到了修成就了才能放下。两手空空放下些什么呀?好比口渴了,手去拿茶杯,旁人说:“放下。”你听了他的话,结果一口水也没有喝到。这时就应该要拿,要等你喝完了水才能放下。如果不喝了还拿着杯子讲法,你才有必要提醒我:“老师,你可以放下了。”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可不要乱说,好比庸医没水平经常开错方子害人。

 
   能海上师说:“仪轨乃成佛之工具,不可见其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法缘多则世缘少,无明烦恼不除自去,能通二三种仪轨,则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修仪轨事相繁细,不可畏而退步

“仪轨乃成佛之工具”,一部仪轨就是成佛的工具,能海上师讲过,修文殊法可以从凡夫一直修到成佛。法都是桥梁,都有步骤。“不可见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有一段时期,人们喜欢修禅宗,流传这么一句话,“穷参禅,富修密。”禅宗比较方便,什么都不要。密教可麻烦了,要庄严,要供养,供品要供得多,要供香,还要做香塔,还要供灯,灯芯要用很薄的竹片,劈成细细一根,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软,用洁白的棉花卷起来,朝着油灯中间一个小孔插进去,然后再灌油进去。油烧光了再换一盏灯,刚烧过这盏灯还要擦干净。事相很繁琐,但不要因此而退。有的人就怕繁,禅宗只要一句话头其它什么也不要,所以觉得还是修禅宗方便。

法缘多则世缘少

“法缘多则世缘少。”法缘多就把世缘挤出去了。否则你空下来还不是忙世俗事?法缘占满了你的时间,你就没时间打妄想了。全靠繁杂的事相修行去把心磨细,越繁杂你能够安定下来,心就越磨得细,所以这种事相叫事密。“无明烦恼不除自去。”从前也有句话,“思想阵地不会空白,无产阶级思想不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会占领。”这句话的意思拿到佛门来说,凡夫的心不会空白,佛法不去占领,世间上的贪瞋痴就要占领,所以要把它挤出去。

有仪轨的基础,随修何法,皆易成就

“能通二三种仪轨,则随修何法,皆易成就。”开智慧修文殊法,成就供养上师的资粮修《上师供》,还有修《观世音菩萨法》成就悲心,修无量寿佛的法可求往生,还有忏悔业障的仪轨。你能学通两三种仪轨,以后你修什么法都容易成就。好比修次第禅基础打好了,再去修一心禅就容易开悟。仪轨中的止观都修得起来,就容易一心不乱往生净土。你把两三种仪轨里的法义学通了,法相也就容易懂了。好比你学懂佛法,再学辩证法就很容易,因为佛法本身就是辩证的。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修行要快速成就,最根本在哪里?我年轻时有人特地要我给他指条捷径。我笑笑说:“不走弯路就是捷径。”此外没有捷径,佛门修行哪有投机取巧的便宜事啊?你不走弯路就对了,慢就慢在走弯路。修行的密决在抓根本。你抓住根本,枝叶全会丰满,你去抓枝枝叶叶,即使你抓时容易,抓来时挺美观,生气勃勃,两三天就枯死了。所以,最要紧的就是一个根本。下课。(回向)(2001.6.20 第十七讲完)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提要:

  ■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 文殊译为吉祥,学文殊法能昼夜六时恒吉祥
  ■ 唯求他力不求自力是极其错误的
  ■ 活着不修行,超度却成风
  ■ 不是没办法,而是放不下

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

 
   能海上师说:“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文殊译为吉祥,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因为从凡夫修到成佛必须具备的种种资粮,应学应修的种种的法和条件,在这本仪轨里都具足,你能够深入宝山,“专修文殊五字真言即可成佛”,就能够从凡夫修到成佛。

文殊译为吉祥,学文殊法能昼夜六时恒吉祥

“文殊译为吉祥”,“文殊”译成汉文,也称妙吉祥,妙就是极其殊胜的意思。有人整天烧香、拜佛,乃至供天求神,无非是想保平安。文殊念诵法仪轨的最后,也是“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这个“愿昼吉祥,夜吉祥”,跟不知佛法、不明理论的求佛求神,是两码事。

求佛求神的感应,确实有,但这不是属于你自己的,而是他人给你的,好比天天有人请你吃饭,有一天没人请你,你就会饿肚子,所以这是不彻底究竟的。修行是自己度自己,佛菩萨给你点加持是可以的,在你困难的时候,辅助你一下,但是绝不可能你自己不修,佛菩萨把你捧上金刚宝座。有人整年累月的烧香拜佛,也有灵感的时候,哪怕你求神、求鬼,也能得利,因为神鬼有神通,但这不是根本解决,根本解决只有以自力为主。

唯求他力不求自力是极其错误的

不主张自力是极其错误的。一个小孩,妈喂他吃饭,看样子都是妈的力量,可是小孩怎么吞下去的?因为他把嘴巴张开来,张嘴巴还是自己力量,在嘴巴里嚼、吞,还是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个孩子自己的力量一点也没有,嘴巴也不开,靠妈拿筷子把他嘴巴撬开来,把饭灌进去,孩子也不吞下去,又靠妈把饭往喉咙里塞进去,能这样依赖妈吗?要修行能这样完全依赖佛菩萨吗?我们要承认他力的作用,可千万不能丢掉自力的根本。从前老修行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要靠你自己啊。有许多愚痴的话、引错路的话,即使你听了再高兴你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活着不修行,超度却成风

有人活着的时候,不断烦恼,不修行,托人在他死后超度他,因此如今花钱做“佛事”为死人超度成风。其实你花了几千几万元钱为亡人超度,你又无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核实。如果超度不了,你也不能把钱要回来,这就要那些为死人超度的人负责任,这个因果可大了。有个佛学苑一向不做超度的事情,说这是老师父传下来的规矩,因为怕背因果。你没有把握超度,据说死了以后下地狱,要多少万年受苦。

不是没办法,而是放不下

在莫干山的时候,一个我从前佛学院的学生来看我,他临时就住到附近庙里,他和我谈起:“我在那个庙里,我就劝他们:‘这种超度就别干了,你们庙里以前死的人都是经常干超度得癌症死的,而且你本人也已经得了癌症,你怎么还觉悟不过来啊’,这个出家人说‘我知道,可是没办法。’”谁没办法?是你自己的贪心烦恼没办法。在佛门里背了因果是极可怕的,等不到来世,今世就要受报。修行是增长戒定慧的功德,可不能增长贪瞋痴的罪过。所以修行是自己的事,在佛门里造业、堕落,也是自己的事,修行成就成佛也是自己的事。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提要:

  ■ 真正的吉祥来自智慧
  ■ 犯罪的人天天没好日子过
  ■ 有智慧自然心安
  ■ 菩萨不保佑人做坏事
  ■ 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太多了
  ■ 学修文殊法,能得聪明智慧
  ■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真正的吉祥来自智慧

真正的吉祥,来源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靠佛菩萨给你保佑也是临时性的,有智慧的人,人生的前途就平安无事了,所谓“半夜敲门心不惊”,我又不干坏事,哪有什么祸事临到我?干坏事的人,过不了好日子,有一点敲门声,他就紧张得要翻窗逃走。

犯罪的人天天没好日子过

有个人犯了罪逃走,几年没过一天好日子,他每到一个地方,只住两三天马上就走,怕住长了要暴露。最后公安局在鸡舍里把他抓住了,他在里边躲了两三年,过畜生那样的生活。还有一个,有一天看到他住的小旅馆里忽然来了两个警察,他觉得大事不好,连忙算账跑掉,其实这两个警察不是来抓他的,后来他还是被抓住了。

有智慧自然心安

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不造罪,不犯法,自然心安。文殊菩萨智德成就,修文殊法的人学文殊菩萨的智慧,所以能昼吉祥夜吉祥。释迦佛当年讲,你到神庙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到如来那里听一次法。听一次佛陀的法,得到佛法里的智慧,能顶上你到神庙去烧香磕头求保佑一百年的力量。所以懂佛法的人,看看现在末法时期佛门里的所谓修行人,佛法不听,禅定不修,浪费了宝贵的暇满人身,也真可怜。

菩萨不保佑人做坏事

有人做小偷,偷来了5000元钱,赶紧到寺庙的功德箱里丢下100元,求菩萨保佑别被公安局抓住了,开后门开到菩萨那里去了。佛教讲因果,你就是5000元全丢到功德箱去,你还是一个偷窃犯,能抵消吗?在佛门里尽做错事,你对佛菩萨再虔诚,因果也不会没有。

如果有人来诉苦,“老师啊,我请了文殊法,天天在唸、在修,说修文殊法能够‘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可是我昨天给人家打了两个耳光,一点不吉祥。”人家为什么打你?“因为我骂他。”你骂人,当然人家打你了,菩萨怎么会保佑你做坏事呢?菩萨只保佑好人好事。所以不能颠倒了。

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太多了

修文殊法的人“昼吉祥,夜吉祥”的事很多。以前我在上海教禅定,有个同学来上课,路上一辆轿车的前轮从她脚面上开过,路人叫司机把她送医院,她对司机说“用不着,我没什么痛,你走吧”。后来她跟同学们讲起这件奇怪的事,大家很难相信,我怕她可能是内伤,今天不疼,明天就会痛出来,到了明天仍没疼。同学们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我当时怀里抱了一本《文殊法》,只感觉车轮微微在我脚面上,像是擦过去的,好像车子浮了起来的样子。”后来她真的一点伤也没有。还有一件事情,上海公交车原来非常挤,有个人为了赶时间,硬是挤上去,车门一关,他被挤得只能背靠在车门上,身子都转不过来。停车时,售票员也不可能等他转过身来再开门啊,照理车门一开他就会仰天倒下去。(众笑)可是奇事出现了,刚要倒下去,下面一个人就把他托住了,一点没事。

学修文殊法,能得聪明智慧

我女儿从小就修《文殊法》,她唸了一个月就跟我说,“爸,我现在考试很容易,不像从前那样半天想不出来,我现在一想就想出来了。”现在她的女儿也特别聪明。苏州还有个人,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大着肚子来听《文殊法》,因为人家说现在听文殊法,将来生下孩子聪明,果然生下孩子特别聪明。各地修《文殊法》得加持的事真是太多了。

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

要靠文殊智慧,才能得到“昼吉祥,夜吉祥”。“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教化靠智慧,文殊菩萨修行道场就在中国五台山,五台山天空中,文殊菩萨天天在讲经说法,有一万个菩萨在围绕着听。可是咱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凡夫的耳朵也听不到。心可以听到,可是心在打妄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凡夫只能从善知识那里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提要:

  ■ 修本尊法就有护法神护持
  ■ 护法是护你法,你没有法,护法就跑掉了
  ■ 迎请本尊及护法都要修供养
  ■ 凡夫与菩萨所见境界各不相同
  ■ 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
  ■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修本尊法就有护法神护持

你们的辅导老师十几岁就去听我课,还天天清早到我那里去修禅定。有一次迟到了,她说:“因为考试紧张,我睡得好香啊,忽然听到耳朵边有讲话的声音:‘快起来,你要迟到了!’”她一下醒过来,赶快跑来,果然迟到了。这是护法菩萨提醒她。无论修哪个本尊的法都有护法菩萨。

护法是护你法,你没有法,护法就跑掉了

护法,你修法他就护你,你没有法,他不护你。你必须听法、诵经,请护法他才会来,否则护法来了,你这里没有法,护法就不欢喜,“你没有法,请我来护什么法?”你几次骗他,他再也不来了。

本来寺庙是讲经说法修行的地方,有伽蓝神、宫殿神,中国还有关公作护法神,如今很多小庙,或者一般性的寺庙,修行人生病多、烦恼多,妖魔鬼怪多,怎么会这样?因为里边没有法了。既不讲经,也不学法,也不学戒,也不修禅定,每天搞钞票,护法生气,都跑掉了。

迎请本尊及护法都要修供养

护法只是护法,修《文殊法》时,先请护法,后请本尊;修完法了,先送本尊,后送护法。这是按照人世间的礼节,好比要开个重要的会议,首先去的是工作人员,去布置、检查,要确保这个地方平安无事,然后首长才来。既然预先干工作的人员来了,你总要先招待一下,所以先供护法,后供本尊。会议完了,让首长先走,然后这些工作人员做收场的工作,所以要先送本尊,后送护法。

迎送本尊护法时都要修供养,假如不供养呢?菩萨不会生气,但护法神有的是凡夫,他们没有离欲,你不供他,他要说闲话了,“这家人真小气,连杯茶都没喝到”,所以要供护法。如果唸诵前来不及准备供品,就在唸诵唸到供护法时,你作观想也可以。还有供桌上不能供空盆子,供了空盆子将来没有福气。

凡夫与菩萨所见境界各不相同

我24岁上五台山,在能海上师的清凉桥吉祥律寺学法。来了一个中国科学院教授,能海上师送了他几串念珠,有空的时间这个教授就找我谈,还写了一首诗送我。我也还他一首,其中两句我还记得,“五台山遍地是黄金,我却在乱石中翻越。”遍地黄金是菩萨境界,乱石头是凡夫境界,凡夫到了五台山看不见黄金,只看见乱石头。

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

普陀山、峨嵋山、五台山、九华山,是四大菩萨修行的道场。菩萨是清净的,如果把菩萨修行的道场污染了,罪很重啊。你的肮脏虽污染不了菩萨的清净,可是你把菩萨修行道场污染了,当然会有罪过,比如你要赚钱,就到社会上去做生意,不要在菩萨修行的道场里搞名利。

凡夫带着烦恼学佛法,扫除烦恼才是修行

 
   能海上师说“密法之中,文殊陀罗尼最为广博,而以五字真言为根本,由此可发众生自具之根本智。”


我们现在修的法就是以五字真言为根本。根本智就是无漏智,就是一点烦恼也没有的智慧。佛法本身就没有烦恼,可是众生学了佛法,还没有把自己凡夫知见的烦恼心态扫干净,所以变成了又懂佛法又有烦恼。在修行过程中这是难免的,但是学佛法的目的,是要把凡夫知见完全改变成佛法知见,扫除所有的烦恼,这就是修行。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提要:

  ■ 众生本具佛性,犹如婴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
  ■ 修行不能得少为足,黄金要经过淘炼才珍贵
  ■ 未到无学位,就云游,仍是飘来飘去
  ■ 见道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
  ■ 五字表五智,五智修圆满就成佛
  ■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
  ■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众生本具佛性,犹如婴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

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就有种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例如只要母亲的奶头往婴儿的嘴巴里一塞,婴儿自己就会吸母亲的奶,这用不着妈妈教,婴儿一生下来就会。我们现在讲的根本智是觉悟的智慧,释迦佛说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性并不是佛给予众生的,而是众生本来就有的。好比金矿里的金子,并不是贮存黄金的人把它放进去的,而是金矿本来就有的。

修行不能得少为足,黄金要经过淘炼才珍贵

开发根本智就等于把金矿里的金子开发出来,经过种种的淘炼,成为价值昂贵的黄金。众生既然本具佛性,可是为什么流转生死啊,因为他没有开发,没有淘炼。有些人虽然开发了一点点,他就满足了,以少为足,也不知道还要经过一个淘炼过程,就像过去人们常说的开悟的人,自得其乐,云游四海,称无事道人,自以为没事了,其实一般称开悟的,如果没有证悟的境界,只是理悟,还没有亲证。

未到无学位,就云游,仍是飘来飘去

理悟不能了生死,要亲证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定中成就的法身光明,要跟十方如来的法身光明合得起来,才能了脱生死。在五道的修法里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证阿罗汉果就是无学道,开悟是见道,见道后面还有修道。他不修了,只是东游西逛,俗称云游四海,其实哪里是“云游”?说得好听,还不是坐船、坐火车,连个腾云驾雾的神通也没有。云游就等于说这个修行人像云那样飘来飘去,飘动的云朵,一会儿像龙,一会儿成龙尾,一会儿变狮子头、狗头,又变成狗尾,什么都会变,游的云靠不住啊。

见道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

很多修行人离开了修行场所,游得就像油锅里的油条,滚来滚去,习气越来越深。他不懂得,得到了一点成就哪能如此骄傲,路还长呢!要进入修道,开悟后的修才是真正的修,才是真正能达到了生脱死的修,可他不修了。所以有些参禅的人,后来就有点轻飘飘了,凭两片嘴唇斗机锋,被人称为“狂禅”。好比开出了一点点金矿,哪能就满足了呢?而且开出来的还要再淘炼,你怎么不淘炼呢?

五字表五智,五智修圆满就成佛

《文殊五字真言》,乃至这部念诵仪轨,修法很多啊,其实修到《大威德怖畏金刚》,修到《生起次第》,还是修这五个字,五字真言表五智,五种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五种智慧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要修好这五智,还要一点点去悟,才能把根本智开发出来。

 
   能海上师说:“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根本智既发,则后得智易起。禅宗不学经教,唯参本来面目,盖从根本智入手也。”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

“根本智如灯光,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根本智既发,则后得智易起。”根本智好比灯光,必须先有灯光,然后才能在灯下做种种事情,才能修差别智,我们今天以闻思修在修差别智,这只能算是学习、培养,也勉强可以叫修。

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闻思修的修,不仅仅是烧香、拜佛、唸佛、做两堂功课。不懂法义,这些都只是宗教仪式。如果你把佛教当成宗教来修,就不可能成就。信宗教的人没有一个成佛,因此佛教不是宗教。所以离开了闻思就不可能有单独的修。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维曰修

提要:

  ■ 能见形象的能,这是根本智的作用
  ■ 禅定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也
  ■ 非上根上智学经教者应广学多闻
  ■ 先学次第禅,再修一心禅较为妥当
  ■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惟曰修
  ■ 深广般若犹如蜗牛二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

能见形象的能,这是根本智的作用

差别智很容易明白,打个比方:你现在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有形象,所以能分辨出这是书,这是茶杯,这是桌子,这种分别智就是差别智,差别智是来自于根本智。差别智要通过眼睛、耳朵等六根来摄取,用意根去辨别它,根本智可不用眼睛,耳朵之类,你眼睛所看到的种种形象,眼睛闭起来,你照样能想得起来。有的人如果能力强,还能够想得清清楚楚,一模一样,这是什么作用?你离开了眼睛的作用啊,可心作观想的能力并没有消失,这个通过意根能作观想的能,那就是根本智的作用。

禅宗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也

“禅宗不学经教,唯参本来面目,盖从根本智入手也。”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它的特点就是避开众生的执着心。只有禅宗才是一个特别法门,其它的法门,都需要学经教。禅宗起源“灵山拈花笑”,释迦佛手拿一朵花,没讲一句话,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了,释迦佛就把花交给他,所以叫“不立文字”,唯参本来面目,是从根本智入手,一门深入。

非上根上智学经教者应广学多闻

我们现在不论修什么法门,就要照法门的要求去学,佛教我们发大愿,“法门无量誓愿学”。男众有位老师在日记中说有个同学学了三年,方才明白过来,如果不广学多闻,光靠一句佛号是不行的,他以前就是不喜欢多学。

先学次第禅,再修一心禅较为妥当

禅宗“不立文字”是个特殊法门,如果不是上根上智,要先学好次第禅,要广学多闻,先把根机转利,那个时候再修一心禅就比较合适,现在多学一点,知识广博一点有什么错呢?还是按步骤上去比较好,因为咱们在家庭、在小庙跟世俗的人打交道太久,染污太重了,所以根机也就差了。

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再再思惟曰修

“唯参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只有一个,你参到本来面目,你就是悟到本来面目。但话说回来,虽从根本智入手,也离不开差别智,不过是方式巧妙罢了,好比顿悟离不开渐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主张顿悟的人不说这个话。比如说,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你就去想,父母未生前我是胎儿,又想一想“不对吧”,就这么肯定否定,肯定否定,……其实还是在思惟,不过他的思惟是只朝这一个问题去想罢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这句话:“再再思维曰修。”要一再一再去想,等到你想通了就悟了,这才叫修。

从前在打禅七时法师问:“念佛是谁?”一个人举手回答,“念佛是某某人。”另外一个人回答,“念佛即非念佛,是名念佛。”……还不是每个人通过思惟说出来的?所以思惟是必要的过程,必要的方法。

深广般若犹如蜗牛二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

但是你有思维就不是真正悟,那不过是理悟罢了,真正悟要摆脱语言文字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开悟。你即使摆脱了,可是你讲经说法的时候,仍然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你悟出来的智慧,所以能海上师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既不能自己了生死,也不能广度众生,所以深般若和广般若,要有两者都有,要没有两者都没有。好比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全伸,要缩全缩,千万不能分家,分家是错误的。今天讲到这里。(2001.6.27 第十八讲完)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提要:

  ■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 念诵如刻字,初刻不宜深,如下刀即偏,就报废了
  ■ 讲法的人不成才,犹如写字弄花巧

念诵得其大要,如刻字,后愈刻愈深

 
   能海上师说:“念诵如铸模型,得其大要。又如刻字,愈刻愈深。”


这是能海上师讲解念诵仪轨时打的两个比方。造模型,先要用模具铸出粗坯,然后再进行精细的雕刻修饰,就能表现出种种的形态,坯虽然不细,但必须要有这个东西,否则模型做不出来。美术雕塑也是这样,开头仅仅是塑个大概的样子,以后就越雕越细,甚至能雕出种种的线,能够细到眼睛有神。这个意思是说,仪轨念熟了就能把整个仪轨修法的大纲弄明白,以后你再听法也好懂,思考起来也容易深入。即使你没有听法,有的地方,你念久了,自己也明白。这样由浅入深,一步一步上去,等到你基础都已经熟了,那么讲法的时候,在要点上稍微点一下,你就更容易悟到这个境界,那可不仅仅是理论上,或者文字上的东西。所以修佛法这条道路不光是越修越高深,而且越高越简单,禅宗就是靠画龙点睛的话开悟的,但是必须要有基础啊,你好高骛远,一下子想抓精要的高深的法,有是有,给了你,你也不消化呀,对你不起作用,那就白费时间。

念诵如刻字,初刻不宜深, 如下刀即偏, 就报废了

“又如刻字,愈刻愈深”,刻字的人,第一刀下去,都不会很深的,要一刀一刀逐渐加深,第一刀你刻得深了,如果偏了一点,你这个东西就报废了,第一刀刻得不太深,即使你稍微偏一点也容易修改,而且以后也不容易偏,因为你第二刀再下去的时候,第一刀的线条已经刻好了,第二刀可以顺着这根线路走。那么第二刀深一点,第三刀再深一点,到后来你闭着眼睛刻,也不会往旁边拐了,因为前面刻的线路很深了。我们学佛法、修行也是这样,第一步没有搞熟,不要着急,基础先打好,第一步学学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有了一个比较深的基础,你以后学起来,就不会走弯路了,而搞花巧那是永远不会成才的。

讲法的人不成才,犹如写字弄花巧

前一个时期,我看到一封来信,字写得花得虫不像虫,蝴蝶不像蝴蝶,没办法形容。再加上潦草,更难看得懂了,也许只有他自己认得。从前还有给人写对联的,他的字更花巧了,比如字上一点,他画成一个蝴蝶,横竖撇捺他抖成一个个曲曲,这种字能上书画展吗?即使这一段字画得像幅山水画,也看不懂啊。人家也有买的,买一个好玩新鲜。

不成才的讲法人,讲出来的东西也不成才,仅仅是给没听过讲经的人一个新鲜,看看讲经啥玩艺。那一年我在某个寺庙的大讲堂讲菩提心,有个年青的出家人举手,“傅老师,能不能允许我讲一讲”,我说“可以”。我请他上台来,他也不上去,就在台下讲,“从来也没有人请我讲过法,所以这是我头一次讲法,希望大家鼓鼓掌,让我也高兴高兴。”讲的人不成才,还不如老老实实,像刻字那样,一步步来,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搞花巧。

释迦佛把我们修行的路,早就安排好了,我们就老老实实一步步走,由浅入深,不要怕麻烦,基础越刻越深,肯定会成才。

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

提要:

  ■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
  ■ 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 要修行成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 看经所得智慧,不成熟,记不住,故须念诵
  ■ 梦见劫火洞然,进洞但闻念诵声
  ■ 佛教的悲心与智慧是一物的两面,悲智圆满就成佛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

 
   能海上师说:“凡夫之体即是颠倒,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看经所得之慧,不能成校,故须念诵,使之熏习成种,然后遇事能起作用。”


“凡夫之体即是颠倒,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不正就是歪,稍微歪一点,就已经不正了,颠倒就更不正了。现在有人把“福”字倒贴在门上,“福”颠倒了不是“祸”吗?真是愚痴啊。说“福字倒贴,表示福来到。”这岂不是20世纪的迷信?就这么倒贴一下,福就会来了?那么你写个“明”字,朝瞎子的眼睛上倒贴上去,他眼睛就亮了?真是自说自话。颠倒的“倒”可不是来到的“到”。众生都在迷信里寻求精神安慰,简直无聊透顶。所以说“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

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颠倒不颠倒,根据什么标准呢?要根据佛法的标准,佛说过,众生大颠倒,凡夫的体就是颠倒的,你怎么能再根据他为标准?凡夫如果不颠倒,怎么会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怎么会经常做错事情?怎么会在人生路上,常摔跟头?多少人在人生路上一失足就掉下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就因为知见不正,走的道路也不正,路上充满着危险他也不知道。所以不脱离凡夫知见,在凡夫的颠倒体上,很难产生正知正见。

要修行成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我们讲的无正知正见,不是说一般人连一点对的也没有。这个正知正见是指修行成就说的,凡是符合佛法的,能了生脱死到彼岸的,能证果成佛的知见,就是我们修行人的正知正见。从世间法来说,也有很多正确知见,那是世间法的正知正见,比如人懂得吃白米饭,他不去学狗吃大便,这就是人的正知正见,如果要修行成就,那就一定要按照佛之知见。

看经所得智慧,不成熟,记不住,故须念诵

“看经所得智慧,不能成校,故须念诵。”看经,看的时候懂得里边的道理,但不成熟,看后就忘记了。加上一般人不大有耐心,一本好书也不会一直看下去,最多看完,也就不想看了,看过也就忘记了。我年轻时花三个月时间诵600卷《大般若经》,现在全忘了,即使几句话也想不出来,倒还不如,我唸由大般若摄成的《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非但能够想得起来而且法义全懂,遇到什么困难,仪轨里的句子自己就会跳出来,跳出来的这一句恰好能解决眼前的矛盾,很妙。

梦见劫火洞然,进洞但闻念诵声

文殊仪轨一千座我早就修满了,后来又修了三、四年,十年动乱时,我又修了一千座,所以很难忘记。我还记得我初学文殊法时梦到的一个境界,我朝着一个喷出烈火的洞口走了进去,竟然一点不怕,当时观念也转变了,明知是火,但是没有火不能靠近的观念,很自然地走了进去,我也一点没有被烧着,反而感到很清凉,刚刚穿过火,只听到里边一片念诵文殊法的诵经声,“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醒过来才知道,这是文殊菩萨给我的加持。所以修文殊法的人,真的碰到地狱火,也会听到“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全会变清凉,所以念诵很重要,这是我由这个梦所联想到的。

佛教的悲心与智慧是一物的两面,悲智圆满就成佛

佛教讲智慧,智慧中就包含着悲心,从智慧中出生的悲心才是圆满的。所以佛教的智慧悲心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有两个方面,好比一个人有两只脚,悲智圆满就成佛,佛就叫两足尊。

所以,通过念诵的成熟,在心里种下了种子,遇到事情,就能够发挥作用,该出生智慧就出生智慧,该出生悲心就出生悲心,而且文殊菩萨悲心不离智慧,智慧不离悲心,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所以是悲智圆满。能海上师对经题的开示到此完了。底下就要讲仪轨了。

一、加行八法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提要:

  ■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 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
  ■ 要在智慧上成就悲心

  ■ 修长寿法往生极乐世界更稳当
  ■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 师不可把徒弟看作私有财产,因为他是佛弟子

修加行是为修正行打好基础

这部《文殊法仪轨》的组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叫加行,第二部分叫正行。加行就是为正行做准备,打基础。修《文殊法仪轨》,必须先修加行。



 
   能海上师说:加行为预备,凡修诸法均须先具加行。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此八加行,修余法者亦可通过。


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

现在我们要讲的八法,全是加行法,这八个加行法,无论修哪部仪轨都可以通用。比如我们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仪轨》,《大悲仪轨》也有这八加行。

要在智慧上成就悲心

你们心里可能会想:老师怎么不讲《大悲仪轨》?因为来不及讲啊。而且先讲开智慧的法比较妥当,所以先讲《文殊法》。妥当在哪里?有两点,你学了《文殊法》,大智慧上成就大悲心就没有错,否则就是没有智慧的慈悲,仅仅是世俗上人的好心,或者叫做软心肠,没有原则的好心经常会办坏事。第二,你们女众先学《文殊法》,也格外合适,因为你们女众心里有个愿望,希望来世女转男身,那么先把文殊菩萨十六岁童真相印进心里,天天想文殊菩萨,脸也慢慢就变得像文殊菩萨的脸了。现在先下种子嘛,印象就是种子。

修长寿法往生极乐世界更稳当

以后还要教你们修《长寿法》,修《长寿法》很有必要,自己长寿了,能够多修一点,多度些众生,多报一点佛的恩。而且修了《长寿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容易,因为《长寿法》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我是天天修的。

现在事情多了,但是忙管忙,忙也要修,方便不能丢掉原则,烦管烦,修还是要修,哪怕打妄想,还是要抓紧用功。同样,你们修禅定,打妄想管打妄想,坐还是要尽可能多坐。能海上师说修个妄想定也好,总比不修好。末法时期只能要求放低一些,对善知识要求也低一些,对自己要求也低一些,操之过急不是个办法。比如有人看到自己不好,就想打自己嘴巴,假如打肿了脸,也出不了门,打狠了自己也受不了,所以要善巧方便啊,门该开时开,该关时关。吃下饭,撑得难受自己松松腰带,里边消化掉了,再束束紧,要活一点。我最反对死板,但是我更主张严肃,不能把原则做交易,原则是决不能做交易的。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加行就是加工用行。加行第一个法是皈依。学佛修行以皈依为首。没有皈依,不能称佛弟子,好比居士没有剃度,就不能称出家人,这些都是佛门的规矩。自己剃的不能算数,否则那些自己到理发店把头发剃光的岂不也能称出家人了?

师不可把徒弟看作私有财产,因为他是佛弟子

皈依必须是三皈依,皈依了就有三条戒,叫三皈依戒,给你授三皈依戒的比丘叫皈依师,他是代表释迦佛给你授皈依的。可要明白你皈依的是释迦佛,所以称佛弟子,你没有皈依释迦佛怎么称佛弟子呢?当师父的对皈依弟子也应该尊重,他是佛的弟子,这个观念不能搞错,如果观念一错,“他是我的弟子”,就搞不好了。怪不得有些师父把徒弟抓在手里,抓得紧紧的不肯放,这是不对的,他是释迦佛的弟子,你有责任把他教育好,你没有权利把他当成你养老的依靠,正好比一个父亲不能把儿子看成私有财产,师父也不能把徒弟看成私有财产。徒弟还很年轻,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新时代的青年跟老一辈多多少少有点两样,也许他走进大丛林,听了讲经说法,他能发大心,而你在小庙里几十年,从来也没有发过大心,你把他拖住干什么?你应该鼓励他皈依了就要学佛法。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

提要:

  ■ 皈依要具足三皈依,五戒有卷伸
  ■ 犯了三皈依戒就有犯戒的罪过
  ■ 通信皈依,代人皈依均无效

  ■ 要在清净比丘僧前受皈依,否则就不如法
  ■ 加行第一法是皈依
  ■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

皈依要具足三皈依,五戒有卷伸

“具足三皈依”,三皈依戒没有开许只皈依两宝的。受五戒“受时有卷伸”,一只手伸开来叫伸,握起来叫卷,你某条戒做不到,这一条就暂时别受,预先跟授戒的师父说明白,师父授戒的时候每一条都会问你“能持否?”问到这一条时你就不要回答“能持”。你一回答“能持”,你就受了,所以戒不是强迫的,全是自己请求的,自己回答的,你不想受这条戒,你就不吭声。你可以受四戒,三戒,两戒都可以,也称你五戒居士,名称一样,但酒戒一定要受的,酒戒是放逸戒,虽然不是根本戒,但是不受酒戒,其它的戒难保。

犯了三皈依戒就有犯戒的罪过

受皈依戒的时候,一定要具足三皈依,没有皈依佛宝,不皈依法宝的,也没有皈依法宝,不皈依僧宝的。如果受了三皈戒,你没有做到三皈依戒的要求,你就犯戒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早就破戒了,还到处讲“我是受过三皈依的”。所以说不懂佛法的人真可怜,好像不懂法的法盲,自己已经犯了罪,还认为自己没犯罪,即使判刑了还大喊冤枉,“我又不是存心这样,我是不懂啊。”不懂就不判刑了?还是要判的。所以你即使不懂,你犯了皈依戒,仍是有犯戒罪过的。

通信皈依,代人皈依均无效

现在还搞新名堂,叫“通信皈依”,人不用到,写封信来他给你取个法名,就寄一张皈依证给你,一次要卖多少钱,这如法吗?清净吗?哪有通信皈依的?皈依的原则,要面对面,照片也没有用。有人又想个办法:“我代他皈依”,你是你,他是他,皈依不能代表,搞错了没有功德,反而背罪过。

要在清净比丘僧前受皈依,否则就不如法

问:“皈依要多少次?”皈依只要一次,你就是佛弟子了。说:“我多拜几个师父”,皈依是皈依释迦佛,娑婆世界哪有那么多释迦佛?说:“我多皈依一次,心里就踏实了。”你意思可能第一次作用不大,不能算数,那你就是皈依十次也作用不大。说:“皈依一定要找一个著名的大法师”,还有的说,“只有庙里的当家可以皈依”,佛说在清净的比丘僧那里都可以皈依。如果是假和尚、劣比丘名望再大也不能皈依,即使你去皈依了,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不如法。

(一)皈依



 
    能海上师说“皈依,为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

“皈依为崇敬供养义”,皈依佛就是崇敬佛供养佛。出家就是身口意供养。供养谁?供养释迦佛,把整个生命的时光以及所有身口意的造作,全都供养佛,比如,身礼拜,口唸经,耳听法,这就是以身口意供养释迦佛。你们出家了,分别心不要太大,要知道佛法是圆融的,执着于分别就不好。并不是一定要修密教才有身口意供养,显教也有方便。佛法是平等的,你佛法越懂得多,悟得也越多,自然地就会出生无分别慧。别以为丢掉了分别慧,才能够求得一个无分别慧,无分别慧是在分别慧的基础上产生的,你多悟一点,多懂一点,明白了诸法平等还分别什么呀?看看现实生活,多思考思考,只要思考的不错,你也会明白过来的。

闻法、修行、度众生都是在供养佛

提要:

  ■ 闻法、修行、度众生都是在供养佛
  ■ 作身口意供养的人修苦行可不能搞坏身体
  ■ 身口意供养越早,修起来就越快

  ■ 佛法就是洗澡堂,要依佛法来学做人
  ■ 佛门怎能以开澡堂、素食馆度众生
  ■ 有出家人知见错误,竟然获得行医执照

闻法、修行、度众生都是在供养佛

你们现在听法就是供养,供养谁呀?供养佛,因为释迦佛叫弟子们要多闻,你听释迦佛的话,花点时间听法,你这个时间岂不花在听释迦佛的话上了,那不是以时间供养释迦佛?

修行人吃饭也是供养佛。有的修行人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还尽量地少吃,其实你自己吃饱了也是供养佛,你就是未来佛嘛,为什么对未来佛这么刻薄呢?还不是分别心?再说你吃饱了既不是去打牌又不是去逛马路,是去修行啊,你修行还不是供养佛?吃饭不过是在机器里边加点油,这是必要的手段。修行以及广度众生就是法供养,也是供养佛。佛叫我们修供养是为了让我们去掉贪心,可没有叫我们皮包骨头。

作身口意供养的人修苦行可不能搞坏身体

说:“释迦佛当年六年苦行,皮包骨头,我也要学一学”,你学也学不像,真要学释迦佛,你得先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像当年释迦太子一样把谁也拉不开的祖传的宝弓,一下子就拉开,一箭能射穿七只铁猪,那样你才可以经得起像释迦佛那样的六年苦行。你们现在修禅定,时间一长也会腰酸背疼,释迦太子当年整天禅定,也不会感到自己累了,即使到身体坚持不了了,倒了下去,可照样能爬得起来,你就爬不起来了。

身体是修行的资本,身体不能搞坏。绷太紧了对身体会有影响,还得放放松。因为我们的身体已不属于自己,身口意供养就把身体供养佛喽。

身口意供养越早,修起来就越快

“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我们把身口意奉献给本尊,这儿本尊指文殊菩萨,修《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我们现在是凡夫的身口意,不清净,有漏染,能不能供养?有人一定要等到他修得清净了才肯供养。你是人啊,又不是苹果,苹果你去洗洗干净再供养快得很。身口意供养当然要越快越好,你供养得越早,你修的时间越长,修起来越快,为什么要拖时间?

佛法就是洗澡堂,要依佛法来学做人

说:“我还没洗干净”。佛法就是洗澡堂,你何必要等洗干净才进来?你就带着肮脏的身体进来洗澡呗,佛就是专门给众生洗肮脏的一位师傅。所以我是不主张先去学儒教的仁义道德,把人做好后再来学佛。儒教给你洗澡还没有佛给你洗澡洗得好。从前的法师说过一句话:“学佛首先要学做人”,这句话可不是叫你不学佛教的方法,而是,佛法里本来就有做人的方法。所以不管你是烦恼重,业障重,还是习气重,赶快进佛门来洗澡。用什么方法洗?就是用戒定慧。

佛门怎能以开澡堂、素食馆度众生

很长时间以来,类似于“学佛要先学做好人”这种似是而非的知见很多。还有具体的做法,有的佛弟子真的去开了一个澡堂,他说:“我开这个澡堂,是为让修行人洗干净身体好修行。”能海上师当年讲经时提到这件事情时说:“那么大家多开几个澡堂,就是在度众生了?”所以佛弟子不要多忙这种事情。还有的人为了方便人家吃素,开了个素食馆,你把人引进佛门来修行,岂不更好?学戒定慧就是洗澡嘛,他们这么搞太偏向世间法了。佛法是出世间法,当然不离世间法,但有比例的。如果比例颠倒,佛法就要变颜色了。

有出家人知见错误,竟然获得行医执照

观念知见错误,路线错误,强调世间法,结果没有把世间上的人引进佛门好好修行,反而把佛门里的出家人拖出去。成都一个寺院有个专门给人针灸的出家人,有一天,我看见他特别高兴,手里拿一张纸给人家看,“我批准了”,原来是张开业执照。过几年我再去的时候,看见他在庙门外面租了很大的房子,病人都在一张张床上躺着,他一个个给他们针灸。如果这个出家人将来成了医王,肯定是针灸王,而不是如来的大医王。

我是感触万分啊,所以佛门里,出世间法要浓一点,世间法尽量淡一点,别搞什么素食馆,别搞什么小卖部了。今天讲到这儿。(2001.7.4 第十八讲完)

破坏大众安定团结,是五无间罪

提要:

  ■ 要保持安定团结,破和合僧破转法轮是五无间罪
  ■ 扰乱师心,就把你自己的学法扰乱了
  ■ 把要学法的人拖走,那你信佛为什么

要保持安定团结,破和合僧破转法轮是五无间罪

离开上一次讲《文殊法》快半年了,这半年里我得了重病。这半年来好的变化是女众专修班已经从不安定进入了安定,由扰乱进入了欢喜。这半年咱们从基础上做了些培养,水平也在提高。半年前我讲了《文殊法》正文前的一些解说,当时也受到了一定的扰乱。有些人不懂得扰乱佛门,尤其是破和合僧破转法轮的罪过,那是五无间罪,罪挺重的,为了开通她们的思想,找她分别谈话又怕她生气,只好在讲法的时候启发。还有的同学初来不适应,有的同学水平比较差,可是既然能发心学习,我们还是慈悲摄受,又怕她们听不懂,所以尽量在讲法时穿插很多使她们容易懂的解说,又举例子,又打比方,这样讲法的速度就慢了。

讲法当然要广说,但是,也不能停留在照顾水平比较差的同学这样一种水平上。拿禅定课来说,已逐步进入很深的内容,为了两面照顾,只能深入浅出的说一说,使大家能够听得更有条理。

下学期就要开学了,其实修行无所谓开学不开学,天天要学习,天天要修行,实际上,一开课就是开学。希望为了大众学法的利益,也为了自身增长功德,不要背罪过,咱们要保持住这种安定团结。

扰乱师心,就把你自己的学法扰乱了

“师心不可扰乱”,扰乱师心就把你自己的学法也扰乱了,好比你去扰乱一根电线,杂音多了,收音机就听不清楚了。我们还没有对外公开招生,也有28位同学,再有发心来参加学习的,那就算补充吧。咱们已经有了经验,过去所受到的损失,就算买个教训吧。经过这半年的安乐,以后咱们要团结得像一个人,所谓拧成一股绳。假如有一个同学突然心血来潮,调皮捣蛋的老毛病又犯了,尤其是新来的,你们所有同学,全应该把嘴巴张开来,朝她说话,这样很快就能把坏风气扑灭下去。我个人也不希望,在以后的学期里,还像过去那样,一开学就受扰乱。咱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挽救她不犯“破和合僧”的罪。以往的事实明摆着,男众部来了个出家人,我同意他试讲,他却在背后煽动学生破坏团结,使其他老师讲法也受到扰乱。还好我这个老师是一颗菩提心,你扰乱管扰乱,我讲管讲,如果实在讲不下去了,你破转法轮的罪就成立了,也就种下了无间地狱的因。

过去有人想离开佛学苑,可是你不要煽动别人都走啊,有的自己留不住了,叫这个人也走,那个人也走,人家留下来对你有什么影响呢,何必在佛门里只要一听到批评就捣乱?听说有同学回去看病打电话来向同学问好,有人就叫她不要回来。当然这些同学今天都不在了,我想单举这么一件事情已经足够了,连背因果都不怕,那么你信佛、学法、出家到底为什么啦?

把要学法的人拖走,那你信佛为什么

今天靠全体同学的觉悟,达到的安定团结,可不要让个别人这么一句那么一句所破坏,希望你们珍惜。为了调节、启发、开导这些心态不正的同学,我只得利用讲法时加入了很多本来不必要讲的话,我也很苦恼。这次讲文殊法,你们都安定团结了,我也用不着再借着讲法的机会东说西说了。

皈依不懂法义,皈依就修不起来

提要:

  ■ 加行是修正行的准备,学佛从皈依开始
  ■ 皈依不懂法义,皈依就修不起来
  ■ 皈依是皈依释迦佛,比丘僧是代表佛为你授皈依
  ■ 《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所以要再皈依文殊菩萨
  ■ 懂得少,对佛法的理解也太简单了,佛经译白话,装不住深奥含义
  ■ 犯了皈依戒,你这个皈依功德的作用就起不来了



一、加行八法

能海上师说:加行为预备,凡修诸法均须先具加行,无加行则正行不能成就。此八加行,修余法者亦可通用。
  清定上师说:(加行)如准备工作


加行是修正行的准备,学佛从皈依开始

以前所讲的仅仅是过去能海上师在开讲《文殊法》前的一些开示,真正开讲是从“皈依”开始,《文殊法》第一句“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就是皈依,所谓科判就是这本仪规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也就是组织大纲,科判中的加行八法,第一个加行就是皈依。

             (一) 皈依

能海上师说:以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


皈依不懂法义,皈依就修不起来

皈依是加行八法第一个法。已经皈依过了,是不是完成加行了?皈依了不懂皈依的法义,那仅仅停留在一般人所说的拜个师父。皈依了就称佛弟子,为了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就要懂法义。不懂皈依的意义你这个加行就修不起来。加行是正行的准备,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准备工作当然要很认真很努力,很精进地去学修,这就是加功用行,格外加功,格外努力。

皈依是皈依释迦佛,比丘僧是代表佛为你授皈依

有的皈依多年了,还搞不懂皈依啥意思。你皈依的是释迦佛,因为释迦佛不在人间了,所以以比丘僧为代表,为你授皈依。我们皈依的是释迦佛,所以我们称为佛弟子。

我年轻时,上海信佛的人有个风气,每来一个大法师,就忙着去皈依,有人皈依的法名有好几个,弄得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一会儿用这个法名,一会儿用那个法名。我说:“你皈依过了怎么还皈依?”他说:“多皈依多得功德。”有人说,“要皈依十个大法师,在临终的时候,十个大法师都会帮你一把。”皈依只需要一次,你皈依了释迦佛你就是佛弟子了。

《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所以要再皈依文殊菩萨

我们法流是显密并修,你以前皈依过了可以对上师再做一次皈依,那是有特殊原因的。我们今天修这本《文殊法》也是我们法流里的法本,所以头一句就是皈依文殊菩萨。为什么要皈依文殊菩萨呢?因为修《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

懂得少,对佛法的理解也太简单了,佛经译白话,装不住深奥含义

皈依,皈是皈投,依是依靠,用简单的话说,你听佛的话,走佛的道路,这就是皈依。可是光这么讲是远远不够的,十年前懂这么一点点,十年后仍然懂这么一点点,这个佛法也太简单了。现在有的地方在把佛经翻译为白话文,因为白话文好学,我年轻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但是后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白话里装不住很广很深的含义,如果白话文真能够说得清楚,也用不着法师讲经了。

犯了皈依戒,你这个皈依功德的作用就起不来了

不懂皈依的法义,你想修皈依是修不起来的,如果皈依的人不去修皈依,这只是形式皈依。有人直到老仍停留在形式上还不知道有皈依戒,他不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三条戒,你不懂这三条戒,怎么行持啊?犯了皈依戒,你这个皈依功德的作用就起不来了,即使你以前没有犯皈依戒,这个功德也继续不下去,因为你现在犯了。

破坏了三皈依,给不懂佛法的
人留下的后果就是愚痴无知

提要:

  ■ 你听了邪师的话,他就跟你宣扬外道的法
  ■ 不懂佛法,真假和尚辨不清楚
  ■ 乱皈依会给佛教带来很大损失
  ■ 破坏了三皈依,给不懂佛法的人留下的后果就是愚痴无知
  ■ 听课目的是为了求懂,哪能提倡不求懂
  ■ 对三宝不恭敬,皈依就不起作用
  ■ 有人竟然主张把释迦佛搬走

你听了邪师的话,他就跟你宣扬外道的法

佛经上有一句话,“犯戒地狱苦”。哪可以对皈依这么随随便便,法义不懂,皈依三宝了,还去跟外道学习,气功是外道,一般宗教都是天道,巫婆神汉是魔道。现在还出现了邪教,那就比外道还要邪了,邪教害人手段很残酷。佛说: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你听了他的话,他就向你宣扬外道,跟你讲外道的法。这样,你学了外道,你就破了皈依戒。

不懂佛法,真假和尚辨不清楚

不懂佛法,真假和尚辨不清楚,还拜他为师父,皈依他还觉得非常荣耀。都是因为佛法不懂才受骗。《鹿苑之音》对于某些错误的,假的、邪的言论常作揭发批判,在最近一期里有说,不能称某某为法师,因为他当年仅仅是剃度了一下,却说了好多极其错误的法。可是他名闻四海,皈依的人也不知多少了,原来却是这么一个人。

乱皈依会给佛教带来很大损失

我一次偶然翻了一下,《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书中提到,当年的西藏也曾经出过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连西藏很多的大德都拜他为师,可是过了几年发现这个人不对,由于发觉已晚,即使纠正,而佛教所受到的损失已不可弥补。所以不能乱皈依,且不说皈依的法义不懂根本修不起来,不能产生皈依的作用,光盲目皈依的危害性就非常严重。现在连道教也有称法师的,搞邪教的也被很多人称为大师,所以皈依要严肃要懂得皈依的法义。

破坏了三皈依,给不懂佛法的人留下的后果就是愚痴无知

有人在听某人说法的磁带时听到有这么话,“如果释迦佛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殊胜的法,你也不要接受。”皈依佛是皈依释迦佛,他叫佛弟子不听释迦佛的话,皈依佛就被他破坏了;又说:“三藏十二部,我们用不着,让别人去悟好了”,皈依法也破坏了;“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皈依僧也破坏了,三皈依全给他破坏了,给不懂法的人只留下一个后果就是愚痴无知。

听课目的是为了求懂,哪能提倡不求懂

所以不论皈依也好,礼拜、烧香也好,不要停留在形式上。停留在形式上,释迦佛就成了土地公公了,寺院就变神庙了。磕头、烧香谁不会啊?你不懂法义怎么依法去修啊?叫你“唸经不必求懂”,使极其伟大的佛教发挥不出作用来,三藏十二部不是变成废纸了吗?今天你们听课,目的就是为了求懂,哪可以提倡不求懂?

对三宝不恭敬,皈依就不起作用

皈依是以崇敬心修供养。你皈依的是释迦佛,你对释迦佛不恭敬,这个皈依起什么作用?好比你在一个比丘面前受三皈依,这位比丘就是你的皈依师,可是你对皈依师不尊重不恭敬,这个皈依起什么作用呢?我年轻时已经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有的居士请我到他家里去,看看他家的佛堂,有缺点给他指一指。我说,“怎么没看见释迦佛?”“哦,释迦佛在里面的那一边。”他皈依的是释迦佛,却叫释迦佛靠边站。还好,那些乱搞的人大雄宝殿的释迦佛他搬不动,如果搬得动,也要靠边站了。

有人竟然主张把释迦佛搬走

听说从一个佛学院里出来的学僧,跟寺院里的小和尚聊天,他怎么说?“如果你们有胆量”,鼓动他们造反了!(众笑)“把大雄宝殿的释迦佛搬走,供一尊济公,你们就可以喝酒吃肉了。”要把释迦佛搬走,供济公就可以酒肉穿肠过。其实济公传说是罗汉转胎,还会有贪心去喝酒吃肉吗?不过是神通变化装疯呀。还说他是死不改悔的,令人痛心,令人担忧啊,这能算是佛弟子吗?

皈依是第一步,也已包含了将来成就的圆满

提要:

  ■ 误入邪见,很难转过来,这个罪很难忏悔清净
  ■ 在家修不好,出家修得好
  ■ 皈依虽是第一步,也已包含了将来成就的圆满
  ■ 以烦恼自私心皈依佛菩萨,怎能跟佛菩萨合得起来
  ■ 法中自有密义,你悟到了就是金刚种子
  ■ 离开了心的作用,佛法的作用就起不来

误入邪见,很难转过来,这个罪很难忏悔清净

皈依后首先修恭敬。以一颗恭敬心作供养,也就是说你皈依佛了,要对释迦佛恭敬,皈依三宝了,要对佛法僧恭敬。那一年我们福鼎佛协文教部成立那一天,有法师跟各位居士讲,“你们千万要小心,误入了邪见很不容易转过来。这个罪很难忏悔清净,不要听外面人的话,说‘现在出家人像什么样子?赶快关起门来修’,这种话就是否定僧宝,这种话本身就在谤法。”皈依三宝的人,哪可以对三宝失去恭敬呢?”

在家修不好,出家修得好

我最听不进一句话:“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应该说,“在家修不好,出家修得好。不出家不可能修得好。”我年轻时不爱唱歌,苦闷时就拉开嗓子唱两句《夜半歌声》:“只要我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作斗争。”

皈依虽是第一步,也已包含了将来成就的圆满

“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这就是皈依的修法。皈依虽是第一步,可已经包含了将来成就的圆满,将来的成就,跟佛菩萨合而为一。你跟佛菩萨合而为一还有什么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合得起来吗?

以烦恼自私心皈依佛菩萨,怎能跟佛菩萨合得起来

好比有人法义不懂,以烦恼自私心皈依佛菩萨又怎能合得起来呢?好比有人唸阿弥陀佛,但心中烦恼这么重,又不肯断烦恼,怎么能跟阿弥陀佛的清净合起来呢?在娑婆世界不肯好好修,带着全身的肮脏,就算阿弥陀佛慈悲,也不过送你到莲花里去,要等你清净了才能花开见佛。可你不懂皈依,你怎么皈依阿弥陀佛啊?

法中自有密义,你悟到了就是金刚种子

能海上师既把皈依的法义讲清楚了,又给了我们殊胜的修法,既然显密圆融,你何必再东跑西跑,可能你会说,“我跟老师学了这么久了,老师到今天还不肯把密教讲出来。”其实,法中的密义我早就讲了,不过我讲的非常圆融。仅仅要你自己去悟。你把我讲的法听进去了,这个种子种进去了,就叫金刚种子。

离开了心的作用,佛法的作用就起不来

有说“我这次到了西藏,活佛跟我头碰头”,咱们不碰头,其实也天天碰头。不懂法义,你碰了头回来,也不会有人跟你说,你的额角头高了。我去见清定上师,他经常跟我头碰头说,“培育僧才,培育僧才。”就是叫我要发心培育僧才。

又如摸顶加持,我说是心理作用,结个欢喜缘。佛法都是心的作用。离开了心的作用,佛法作用怎么起得来啊?一句话,你一恭敬就得加持。

所以皈依要有恭敬心,修佛法失去了恭敬心,什么法都不起作用,佛法也变成世间学问了,就不是修行的法了。(2002.2.23 第十九讲完)

世间法不圆满,称有漏法,佛法圆满称无漏法

提要:

  ■ “有漏”和“无漏”都是比喻
  ■ 人生的痛苦世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 漏比喻烦恼,有烦恼的方法叫有漏法,没有烦恼的方法叫无漏法
  ■ 世间法不圆满称有漏法,佛法圆满称无漏法
  ■ 生死流转的痛苦,世间任何学问还研究不出个头绪

“有漏”和“无漏”都是比喻

今天继续讲皈依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先讲两个名词:有漏和无漏。佛法里的名词,很多都是以世间上的名词来打比方的,因为众生对世间上的一切很熟悉,佛就用众生所熟悉的名词、事情来打比喻作说明,这样众生就容易懂。有时候,法的含义,直接讲要讲很多话才能明白,打个比方,众生自己去想想就懂了。

有漏跟无漏也是个比喻。有漏就好比水桶有漏洞,无漏就是没有漏洞。有了漏洞,总要赶快修一修,把漏洞补补好,你再放水就不会漏掉。这比喻修行,凡夫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招来了种种的痛苦,一直在流转生死,到现在还没有停止,也就是说这个漏洞到现在还没有补起来。

人生的痛苦世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面对这个坏水桶,我们还糊里糊涂,总觉得咋搞的,看看水桶满了,过一会儿水又少了。就好比我们众生总觉得奇怪,做人为什么这么痛苦呢?痛苦一来,原来蛮好的事情又不对了,人又快乐不起来了,总是迷迷茫茫。多少年来,社会上一直在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研究到现在,这个人是这种说法,那个人是那种说法,说法很多,可是灌进去的水还是漏掉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漏比喻烦恼,有烦恼的方法叫有漏法,没有烦恼的方法叫无漏法

如来出世,他就告诉我们,这个水桶装不满的原因是有漏洞。也就是说,众生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有烦恼。所以漏是比喻烦恼,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没有烦恼。这个听懂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有漏法、无漏法,也可以懂了。这种方法是有漏洞的,就叫有漏法,没有漏洞的方法就叫无漏法。有漏洞的方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方法本身就有漏洞,只有没有漏洞的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世间法不圆满称有漏法,佛法圆满称无漏法

图书馆里,古今中外累积起来的方法越来越多,可是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痛苦的真正根源,即使他知道人生痛苦,他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痛苦烦恼依然在人间的每个角落里存在,所以世间上的种种方法就称为有漏法。佛彻底觉悟,智慧圆满,他说出来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没有漏洞,所以佛说的方法就叫做无漏法。

生死流转的痛苦,世间任何学问还研究不出个头绪

世间上的一切方法,全是有漏法,人间的矛盾、痛苦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都有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穷人变富人,这是件好事情,可是只解决一个穷的苦。其他的苦呢?那可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有很多很多的苦,都跟钱没有关系。比如说烦恼的苦,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学问,指导人们怎么样掌握自己情绪,怎么样改造自己脾气,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书,费了多少口舌,今天21世纪的众生脾气究竟好了多少?可能还比不上从前,反而倒退了。更谈不上解决生死流转的苦,这个痛苦,世间上任何学问,都没法解决,而且现在还研究不出个头绪。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提要:

  ■ 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 能使你证果、行菩萨道成如来,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
  ■ 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
  ■ 把烦恼灭了,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
  ■ 好比听懂的“懂”只有一个,彼岸也只有一个,没有二个

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现在国外科学发达的国家,都在研究生死的问题,也不知道还要研究多少年。世间上的任何宗教,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可是佛说了49年法,在这些法里全都解决了,非但能说清楚原因。而且还有解决的办法。你照佛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圆满的结果。所谓圆满的结果就是把这些漏洞全都补起来了。补起来了,水就不会漏掉,一直是满的,所以称圆满,所以佛法就称无漏法。它的伟大,它的作用就在这里。从最高的境界说,能够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那么我们做人,是有漏,还是无漏?(下答:有漏)为什么道理?(下答:有烦恼。)你打个比方呢。(下答: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是说明现象,不是比喻呀。(下答:今天中午供斋,有很多好吃的,我们吃了很多,吃完胃就疼了,这是贪烦恼。)贪烦恼造成了胃疼。我打一个更恰当的比喻:吃下去的东西漏掉了,上面吃东西下面大便,上面喝水下面小便,再吃也吃不满,所以凡是众生皆是有漏。

能使你证果、行菩萨道成如来,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

你说“到了彼岸,就是无漏了?”彼岸也不吃饭,也不大便,当然是无漏。阿罗汉在人间也吃饭大便,这是他身体有漏,并不是他修行证果的境界。《金刚经》里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三十二相的身体是太子身体,跟我们一样,也会吃饭睡觉,真正的如来可不是这个皮肉的身体,而是指法身。法身是永恒的,没有形相,所以叫法身无相。没有有形的身体,当然没有来去了,所以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到了彼岸,证到了阿罗汉果,乃至于行菩萨道,成了如来,到这个时候才是无漏。为了使你达到这个目的地,佛所说的方法都叫无漏法。

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

漏是比喻烦恼,我们都有烦恼,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有漏的身体。身体,归纳起来就是身口意的作用。起了烦恼,身口意就跟着烦恼转。烦恼虽然在心里,可是烦恼往往表现在口里,也表现在身上。心里一起烦恼了,嘴巴说话就不好听了,自身的脸色也不好看了,大家一看到这种脸就说,这是一张烦恼的脸!从来也没有人,心里起烦恼,脸上反而高兴。也没有看见过,你是脸上满是烦恼,心里什么情绪也没有。

把烦恼灭了,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

你说他一句好话,他就高兴了,一开口就是“哪里哪里”或是“谢谢”,这是客气话。如果他对你的话不同意,他怎么会高兴呢?而且,嘴里高高兴兴地说,脸也跟着变成了一张圆脸。假如你批评他呢,他说话口气就两样了,话也不好听了,“你算什么呀?”因为他心里在生气。有的人气得说不出话,鼻子里“哼!”脸也拉长了,这个反应快得很。所以身口意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一体的。身口意有烦恼,就叫有漏的身口意。通过修行,把烦恼消灭了,就像阿罗汉那样,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的身口意。

 好比听懂的“懂”只有一个,彼岸也只有一个,没有二个

我说的话,你听懂了,就用不着再说很多话了,如果你再要我跟你们多说些话,或者说得比较高一点,深一点,你有水平也能听得懂,可是这个懂跟你们现在听得懂的懂,是一个懂,不是两个懂。就好比我说一句话,你听懂了,说了半天你懂了,这个懂,是一样的。彼岸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彼岸没有分,这是通过30天才到的彼岸,这是通过365天才到的彼岸。彼岸没有层次,没有高下,仅仅是在到彼岸的路上,有阶段,有层次。佛就讲过,你只要举几个例子,打几个比方,聪明的人就懂了。懂了这段文字,下面就很好解说了。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提要:

  ■ 身子造恶业,打人,踢人,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摔得你半死
  ■ 口造恶业,骗人,恶毒话伤害人,使人20年也难忘
  ■ 意造恶业,心里的坏念头,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
  ■ 众生造恶业,身口意就不清净,菩萨造善业,身口意就清净
  ■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 佛弟子脱离现实,就会把自己架空,也把菩萨架空了

身子造恶业,打人,踢人,
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摔得你半死

“皈依: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加持于我。”凡夫也好,菩萨也好,全通过身口意造业,凡夫通过身口意造恶业,或者做种种无聊的行动。身子造恶业,打人,抢东西。非但手会造业,脚也会造业,人经常用脚去踢人,马也会用脚去踢人,所以你在马的后边要特别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它后腿踢一下子。各种动物身子都离不开造业,象脚粗得很,太重了,它不大会用脚去踢,可是它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是几十丈远,摔得你半死。

口造恶业,骗人,恶毒话伤害人,使人20年也难忘

口呢,说出来的话,尽是伤害人,不仅仅用语言去伤害人,而且还会败坏人家种种的善业;骗人,使人家财产受损害;冤枉人,诬蔑人,乃至于说出来的话,使人气得20年过去了,还没有忘掉你这句恶毒的话。所以说语言给人的创伤,是很难弥补的。

意造恶业,心里的坏念头,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

意呢,心里边的坏主意、坏念头,贪瞋痴,从小长到大,从大到老,从没有停止过。所有的妄想无非是贪瞋痴。说“我刚才的妄想不是贪,也不是瞋,因为我没有在恨人家。”那么你妄想些什么?“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迷迷糊糊的。”那就是痴。你连自己妄想都分不清楚是贪还是瞋,那不是痴是什么。

 众生造恶业,身口意就不清净,
菩萨造善业,身口意就清净

所以身口意都在造业,区别就是众生造恶业,菩萨造善业。造恶业的身口意越来越肮脏,造善业的身口意越来越清净。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肮脏表烦恼,没有烦恼就叫清净。痛苦唯一的根源就是烦恼,所以解决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断烦恼。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把烦恼断掉了,这个身口意不等于也死掉了,比如一件脏衣服,绝不会因为肮脏洗掉了,这件衣服也毁灭了。所以什么时候通过身口意造善业,就是你现在活着的时候,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嘴巴还是那张嘴巴,身子还是那个身子,心还是那个心,不过内容不一样了,过去是烦恼不清净,现在是清净没有烦恼。前者就叫众生,后者就叫菩萨。

佛弟子脱离现实,
就会把自己架空,也把菩萨架空了

大家想想,菩萨到底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菩萨能不能来教育我们?能不能来帮助我们,能不能来度我们?菩萨是活人,可不是鬼。鬼能度人吗?我看不可能,因为人听不懂鬼话,而且大家看见鬼要逃走的。所以大家思想要端正,不要把佛教看得神乎其神,玄虚缥缈,充满着神秘感。菩萨也不是神,也不是鬼,恰恰是人。所以我一直说,佛法是现实主义,咱们要走现实主义的道路,否则的话,非但把自己架空了,把菩萨也架空了。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
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提要:

  ■ 菩萨是人,人不全是菩萨,否则菩萨就无众生可度了
  ■ 菩萨在人间,可是你找不到,抓不着
  ■ 不必去找菩萨这个人,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这就是菩萨的无漏身口意业
  ■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菩萨是人,人不全是菩萨,否则菩萨就无众生可度了

菩萨在人间,菩萨就是人。假如碰到有一个人说“我就是菩萨。”你问他,“你是不是人?”他说“我是人。”你还是人呀,怎么叫菩萨呢?如果人就是菩萨,那么你是人你是菩萨,他是人他也是菩萨,我是人我也是菩萨,……,大家都是人都是菩萨,菩萨没有众生可度了,因为众生都没了。除非他说“我不是人”,我看没有一个人会这么说,即使他这么说,“我不是人,是菩萨”,那么他是假菩萨,因为刚才说过了,菩萨是人嘛,这么样来一个辩证,他自己就糊涂起来了,“我到底是人还是菩萨?”你既然不懂,你怎么可以说你是菩萨?

菩萨在人间,可是你找不到,抓不着

假如,人不能算菩萨,菩萨又偏偏在人间,那么叫我哪儿去找菩萨。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你也抓不住他。举一件我年轻时听到的事情,有人朝普陀山,口很干,心里起个念头,“如果有什么果子解解渴多好啊。”刚起这个念头,树林里就走出来一个农村妇女,手臂上提了一只篮子,里边装的梅子又大又好,这个人就吃了。后来回到他住的寺院里说起这件事,寺院里的出家人说,“哪有这么大的梅子?”而且那个季节根本就没有梅子。这个人就醒悟了,“哎呀,我碰到观世音菩萨了。”你能碰到,可是你抓不住他,他给了你,一转身进了树林里他就不见了。

不必去找菩萨这个人,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
这就是菩萨的无漏身口意业

所以我们要找的菩萨就在人间,确实也能度我们出苦海,也能教育我们,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怎么找得到呢?说“菩萨在人间,找到了一个又说是人,找来找去都是人不是菩萨,有什么办法找啊?”告诉大家,菩萨在人间,人不是菩萨,怎么找?你在他身口意上去找,如果他身口意是清净的,没有烦恼,或者他虽然有烦恼,但他修得很好,因为一个菩萨的修行也不见得个个圆满,如果菩萨修行圆满了,那就成佛了。所以清净的身口意,就是菩萨的身口意业,你用不着去找这个人,你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业就行了。即使他确实是人,你称他菩萨,他不承认,可是他的身口意业就是菩萨的业,这才是真正的菩萨。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
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今天咱们求菩萨来教育我们,来帮助我们,来度我们,就是希望菩萨以他的身口意来给我们作加持,给我们作榜样,给我们作教育。通过这种方法来去掉我们肮脏的有漏的身口意,因为这是众生流转生死的因。

今天,从有漏无漏,说到有漏身口意、无漏身口意,又说到有漏身口意业、无漏身口意业。明天再把能海上师的这一段话从头到底给你们具体讲解。今天就到这里。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生根

提要:

  ■ 皈依学法都要有崇敬心,否则难起作用
  ■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扎根
  ■ 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 但凭爱好不解法义,三头六臂乱说一通
  ■ 次序颠倒、名相搞错,是对法无有恭敬心



能海上师说:“皈依为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
 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




皈依学法都要有崇敬心,否则难起作用

昨天我们讲了有漏身口意业和无漏身口意业。这两句话理解了,对于能海上师在讲皈依时的一段话就容易懂了,皈依为“崇敬供养义”,所以要以崇敬心皈依三宝。如果没有崇敬心,你这个皈依不大起作用。学佛法也是这样,如果你对法宝没有崇敬心,佛法对你也不会发生大作用。因为你对它随随便便,认为它可以做到,也可以不做到。比如你对某一个人非常崇敬,他说一句话,你就必然会听,听到了也必然会做到。你对某个人随随便便,他说一句话,你不一定会听,即使听到了,也随随便便,不一定会去做。所以进佛门,修行、断烦恼、证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我们众生过去的习气很厉害,如果你没有崇敬心,你很难把好的东西抓得住,你会随随便便让它来,随随便便让它飘走。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扎根

如今有许多人由于文化好,对佛学研究得多书看得多,可是他们没有什么修行。为什么修不起来啊?因为他们研究佛学不是出于崇敬心,而是出于爱好,因为他喜欢。好比如今有人在研究道教儒教,他懂得很多,可是看看他行为呢,根本没有照古代的儒教或者道教的话去做。这也是一种爱好,因为过去世有一颗种子,今天遇到缘了,它就发生作用了。

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有爱好也不错,但要真正去实行啊。比如吃东西,你不喜欢吃,你就不吃了,不吃,你营养就拿不到。可是你吃了,不消化不吸收又有什么用!这种人不是病人,就是肠胃功能不强的人,有的人吃下去一条青菜,拉出来仍然是一条青菜。所以我们要得到好处,就必须要吃东西还要肠胃功能好,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但凭爱好不解法义,三头六臂乱说一通

很多人学了佛法挺高兴,因为他爱好,而且还能经常听到赞叹的话,“他在研究佛学,你们远远比不上他。”还有高兴的呢。人家听说你能够研究佛经,就请你讲法。听的人倒是恭恭敬敬,他讲了几句没东西了,只好乱扯。“‘一切有为法’,‘一切’大家都懂,‘有为法’,法嘛就是佛法,‘为’就是行动,‘有为法’一切有行动的方法,“如梦”,就像做梦那样。“幻”,将来会三头六臂。”乱说一通,这是我说说笑话。

次序颠倒、名相搞错,是对法无有恭敬心

我当初去办九华山佛学院,差不多讲课都是我讲的,我有时要回上海去讲课。我一走,有个出家人就上台讲课了。我讲禅定,总是从空观开始。他对初学禅定的人讲起调脉来了,这对初学禅定的人不能讲的呀。他讲佛法,把“檀越”解说成“古时候送信的人,送到某一个地方休息,这个地方就叫檀越”,檀越是布施的意思呀。尽瞎扯!这样的人对法有恭敬心吗?

一个人恭敬法,把法当作宝,首先就会把法弄弄清楚,极少会把法讲错,因为他没有一个随随便便的心。法没有弄清楚,他也不大敢讲,怕讲错了,背罪过。一个人凭着爱好心,特别喜欢讲,又没有恭敬心,就会随随便便,乱七八糟什么都讲。

供养三宝
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提要:

  ■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宝
  ■ 供养三宝,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 接受供养也要如法,稍有贪心就成毒蛇
  ■ 修行人钩来的钱,能得清净的体吗
  ■ 以毒作营养,会增长功德吗
  ■ 缘簿写多了,供养心反而小了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宝

一皈依就是佛弟子,佛弟子哪可以没有恭敬心?三宝里有法宝,你恭敬法,这个法在你心中就成宝,你不恭敬法,这个法在你身上就不起宝的作用了,因为你太随便了。

供养三宝,是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供养,你皈依三宝了,就要修供养。供养三宝是佛弟子的义务,讲经说法时要教育四众弟子供养三宝,不光是在家人要修供养,出家人也要修供养,凡是佛弟子都要修供养。不修供养,不培福,修行路上障难多。一个福气大的人障难就少,福气少的人障难就多。而且供养有功德,三宝收了你的供养,他把你的供养用来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个功德也有你一份啊。

供养跟布施意思一样,名称不同。供养是对长辈说的,布施呢,随便什么人,你给他、帮助他,就叫布施。就好比我们写信,写你是对一般人,“你”字下面加个“心”,是“您”,表示尊敬,一般是对长辈用的。我从前遇到一个北京的女学生,她问我的意见,总是说“老师,您说呢?”用“您”。

接受供养也要如法,稍有贪心就成毒蛇

照法上的原则,佛门供养都要自发的,他发心做好事,你不能阻止,他没有发心,你也不能去勉强他,更不能用钩子把他的钱勾出来。接受施主的供养也要如法,你稍微有点贪心,佛就说这个东西吃了要中毒,因为你有贪心,这叫不净食。连心里有贪心,都称为不清净,何况用语言去勾呢?《清净道论》上有一个故事,一个清早,长者看见一个妇女拿着一罐蜂蜜,妇女就跟长者打个招呼,长者说了,“大妹子,你这个罐里是什么东西啊?”女的说:“是蜂蜜。”长者又说:“大妹子,蜂蜜新鲜不新鲜啊?”其实这些跟你有啥关系?女的说,“今天早上刚刚采的,很新鲜。”长者看她怎么还没有动静,又说了,“大妹子啊,这个蜂蜜甜不甜啊?”这个妇女总算悟了,马上拿起罐,"很甜,你尝尝。”像这样的情况,这个蜂蜜就不能吃,因为不清净,因为这个女子供养你的蜂蜜,是你用话勾出来的。讲经说法可以告诉大家要供养培福,可是你不应该希望得到某一个人的供养而用话去勾他。

修行人钩来的钱,能得清净的体吗

从前我在隆昌寺办僧伽培训班时,有一位北方的学僧,心地很善良,欢喜听法,可是心里一块石头压得他很苦,一直放不下,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内疚,所以心理总是压抑,不开朗。由于长期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点不正常。有一次,他跟我说,“因为我年轻刚出家不懂事,做了一件背罪过的事情,我看见功德箱里有钞票,就用一根铁丝,把功德箱里的钞票勾出来,后来我这个钱已经还给原先的庙里了。老师,我这样还有罪过吗?”大家想想看,勾来的钱清净不清净啊?

以毒作营养,会增长功德吗

同样的道理,不论你用什么方式去勾人家钱,哪怕去勾人家供养你吃的,都不清净。也不能说,“师父身体不好,你快去买一点补品来。”现在这种事情很多了,人们看得普普通通的。我这么说,人家即使不说我闲话,也会说我是老古董,不符合时代。现在有些人做错了也认为是正常的,这会有功德吗?

缘簿写多了,供养心反而小了

我年轻时,有一次在寮房里,有同学热心来告诉大家,“现在有个培福机会,大家发心啊,这本功德簿大家传一传。”这么一传,这个写了,另一个看看人家都写了,不好不写。过了两三天,又来一个,“大家发心啊。”又要供养了。按照我供养的方法,吃饭的饭钱要付,回家的车费要准备,把这些算好了,多下来的全部尽我所有作供养。后来有经验了,留一点,明天可能还有事呢,留到最后要走了,还剩一点没有供养完,也懒得供养了,带回去以后再说吧。这样把居士供养心弄得越来越小了,我看这不恰当。应该广大地弘扬佛法,让众生懂得供养的必要性,供养是为自己培福,他懂法了自己会供养的。

修行人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提要:

  ■ 你弘扬佛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
  ■ 修何法门,也要自己发心。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 修任何法门都要赞叹,由各人自选
  ■ 钟声是警醒众生的迷茫,不是吃钱的老虎机
  ■ 父母不愿子女出家,是因为不希望子女去赚死人的钱

你弘扬佛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

有个寺院培训班里有个小和尚,画了一幅漫画,把功德箱的开口处画成一张嘴巴在说“丢点钱,丢点钱”。这是讽刺,当然有些人看了会气死。这么说起来,咱们出家人都要饿死了。其实你努力弘扬佛法,人家自会供养的。

修何法门,也要自己发心。
拉人结帮、曲心诽谤都是错误的

供养要自己发心。佛教传到中国来,成立了十个宗派,你修哪个宗派也要由你自己发心,如果你开始修这个法门,后来又想换个法门修,也要你自己发心。现在可不是这样了,人家安心在修这个法,有人就去干扰,“现在末法时期了,你修这个法没用的,赶快修这个法门。”假如人家想改修别的宗,他就说:“这个宗好,别的宗都不行的。”抬高自己宗派诽谤其他宗派,没有文化的人,心地还直一点,也就以直心诽谤;有文化的人,心肠弯曲,用曲心诽谤。心肠谄曲的人,一面也说各法门都好,一面在排斥其他法门,说:“这些法门对末法众生都不妥当了。唯有我这个宗派最好。”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修任何法门都要赞叹,由各人自选

应该是他愿意修什么法门,由他自己挑选;愿意换什么法门,由他自己去考虑。我就是这个态度,我对任何法门都赞叹。有时候我指出错误,那是有些人不照法去做产生的错误。讲经说法,我要把真正法的意义说清楚啊,否则得罪如来,我可不干。讲法的人是代如来宣化,如来可没有叫你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颠颠倒倒的。

钟声是警醒众生的迷茫,不是吃钱的老虎机

对于那些在佛门搞歪风邪气的,说法的人不能不指出他们错误,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地方,你一去,竟然培养你喝酒吃肉的习惯。还有的地方,你一去就有人来跟你攀缘:“我们师父怎么怎么好,我介绍你去听经。”听经是件好事情,谁知道一去就有人说:“大家赶快皈依师父啊。皈依了要供养啊。”还有的名山道场,去过的人告诉我,“那里的师父真好啊,我去礼拜,他给我敲罄。”“佛菩萨保佑你身体健康”,“当”,“菩萨保佑你发财”,“当”,“保佑你出国”,礼拜完了又来告诉你:“敲钟功德大,敲一下断一个烦恼,你多敲几下。”等你敲完了,“你一共敲了8下,每一下十元钱。”那么没敲之前你怎么不说明白?买东西也要标价呀,这样做法还像什么佛门了?

父母不愿子女出家,
是因为不希望子女去赚死人的钱

社会上人看见你佛门这样,他也向你要钱。从前有一个名山道场,富得很啊。有个出家人到小商店买一个本子,本子标价是两元钱,营业员一看是个出家人,就要“两块五”,“怎么要我两块五?”“你们和尚有钱,我不向你多拿一点?”佛教被人为地败坏到这种地步!所以现在社会上的人只恭敬释迦佛,知道经书很好,学问很深,可是对现在佛门里的人,却很少有恭敬心。怪不得父母不肯让儿女进佛门,“人家儿子是科技人员,办厂当老板、董事长,我的儿子这么高的文化,却给死人唸经拿钱?三百六十行样样可以干,为什么要干这一行?”父母想不通啊。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行,
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提要:

  ■ 佛陀教育事业最伟大,法供养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 佛弟子应该为三宝作身口意供养
  ■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语言应该起到教育众生的作用
  ■ 正知正见才是修行人的无上供养
  ■ 修行人要善观三业,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无漏的身口意
  ■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佛陀教育事业最伟大,法供养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什么事业最伟大?教育事业,如果你从事教育事业,不用给你宣传,社会上人自会尊敬你。你们把自己教育好,父母就高兴了,“这次回来不错啊,人都变了,还是佛教伟大。”他们的观念就转过来了。所以教育众生净化人心,这才是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讲这些话就是告诉你们,光供养钱财以及生活用品,对三宝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高的供养要法供养。从事弘扬佛法、教育众生这样的事业,以这样事业上的成就作供养,这就是法供养。

佛弟子应该为三宝作身口意供养

这个道理有些人知道了,可是做得很少,今天高兴讲讲,明天去朝山,没空讲了;某个地方开光,请贴来了,不讲了;头痛不讲,风大不讲,天太热不讲,一年难得讲一两回。这样弘扬佛法是远远不够的,佛弟子应该把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时光全部供养三宝。人无非是身口意,所以以身口意供养才是能够达到彻底究竟。

身子不干别的事情,只干佛法的事。因为修行要靠身体,修禅定也要靠身体,劳动培福、弘法度众生也要靠身体去做。佛弟子修行以求自利,弘法以求利他。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语言
应该起到教育众生的作用

一张嘴,除了吃饭就是语言。吃饱了就别再想吃的。废话少说,要么不开口,一开口讲的就是法义,交流学法的感想心得。

从前能海上师讲法时说,“四川人见面就说‘今天天气好’,‘今天天气好’跟了生死有啥关系啊?”这种世俗的一套可以免了。人们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加了一句话,“语言是教育人的工具”。光是交流思想还不够,要起到好的作用,就要把它作为教育人的工具。

正知正见才是修行人的无上供养

意也要供养。佛法教你怎么去想,你就怎么去想,教你不要这么想,你就不要这么想。心里所想的种种念头,也就是思想,全是佛法的思想,起的全是佛法的念头,也就是正知正见,这就是意供养。这样的修行才是无上供养。

修行人要善观三业,
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无漏的身口意

佛弟子中有个叫罗睺罗,是释迦佛的儿子,有一天释迦佛对他说:“汝今罗睺罗,善观三业。”意思是说,罗睺罗,你今天出家了,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清净不清净,从身口意上去修清净。

昨天讲到我们的身口意是有漏身口意,造的业都是有漏的。佛菩萨是清净身口意,整天地度众生,是无漏身口意业。所以众生的身口意称为三门,就像门那样,好人也进得去,坏人也进得去。众生身口意,好事也做,坏事也做。佛菩萨的身口意称三轮。轮子会转的,菩萨的身口意一直在度众生,轮就是度众生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把身口意从不清净修成清净。

释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将来见佛后再修,
早修早成就、早解脱呀

我们今天都学佛法了,要照佛法去修身口意,你觉悟高,抓得紧,又认真,进步就快;你懈怠,不抓紧,进步就慢。能海上师以前说:不要认为反正弥勒菩萨到娑婆世界来成佛时,咱们释迦佛的弟子在龙华三会上个个都证阿罗汉果,所以不精进也很心安理得。还是早证果早成佛的好,何必一定要到那个时候呢,早证果早成佛早解脱呀。所以我们还是要精进用功,要有觉悟,对修行要充满希望,要精神抖擞。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
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提要:

  ■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献三宝,是殊胜微妙的法
  ■ 以清净心作供养,佛最欢喜

舍掉烦恼就没有烦恼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有人说我也在修啊,可是要去掉烦恼习气实在太难太难。以前佛到一家的门口,那家人见如来来了,想要修供养。他把箱子打开来,里边都是洁白的毛毯,他拿起一条来,看看太好了,舍不得,再拿一条,又舍不得。他想拿一条比较差一点的,谁知道,拿出的是一条最好的。如来说,“就这一条好了。”他只好把难舍掉的、执着得最厉害的供养如来,如来拿走了,他这个执着就没了。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我要讲的也就是这个善巧方便。我们众生有时候也想把烦恼推出去,可只推了一点点,想想又舍不得,再抓回来。今天觉悟了,没有烦恼也很轻松,明天想想,又起烦恼了,那么怎么办呢?那就要用刚才说的释迦佛的善巧方便,你干脆就把你的烦恼脾气供养出来,不就没了?那么释迦佛要不要?要,而且很欢喜地要,因为你能舍得掉烦恼,你就没有烦恼了呀。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献三宝,是殊胜微妙的法

从前有个徒弟问师父,“我脾气大,烦恼这么重,断也断不了,师父你看怎么办?”师父说,“有办法,你把你的烦恼供养我。”从此师父等徒弟一起烦恼就说他,“你烦恼都供养我了,你还拿回去啊?”这就叫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三宝,这是最殊胜、最微妙、最无上的法。那些佛法懂得很少的人,或许会跟你说,“你把烦恼供养佛,罪过罪过。”说这个话倒有罪过了,因为你把释迦佛讲的法推翻了。

以清净心作供养,佛最欢喜

能海上师就是这样。你去供养能海上师的不论多少好坏,他都欢喜。你供养一元钱,上师也给你收下来,供养一万元钱,也给你收下来。佛在世时有个贫穷的老太太从清水池里舀了一碗水,恭恭敬敬供养佛,佛就微笑了,旁边的国王挺嫉妒,就问佛:“我经常供养出家人饮食、房舍,如来从来没笑过,今天这个穷老婆子供养如来一杯水,如来大发欢喜,这是什么道理?”佛回答他:“你虽然供养多,你是傲慢心供养,功德不大。这个老婆婆是以恭敬心、清净心供养,她的功德远远超过你,所以我微笑了。”

把有漏的身口意供献出来,我们是为了修行,为了成道,为了快快证阿罗汉果,这样一颗清净心、一颗恭敬心,如来大发欢喜。这些道理,要懂法义的人才会理解。今天讲到这里。(2002.3.2 第二十一讲完)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养才是法供养

提要:

  ■ 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不作供养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养佛菩萨才是法供养
  ■ 以身口意作供养,断烦恼最快
  ■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烦恼扫干净

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
不作供养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上次我们从有漏、无漏讲到有漏身口意业、无漏身口意业,还讲到没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有人皈依以后既不供养培福,又不修行,还去影响别人,自称佛弟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做。把自己架空,把修行架空,把佛教也架空。要培福就要修供养,财物供养远远不够,不过也带了一点修行的意义,作用就是去掉自己的贪心,但也仅是去掉一部分的贪心,众生难道只是贪财吗?而且对于财物供养来说,一个居士也不见得做到了“尽我所有作供献”,也不过是在自己所贪的财物里边抽出一部分罢了,像这样的修行,能彻底圆满吗?当年释迦佛行菩萨道时,连身体连生命都供养了。

依法修行的成果作供养才是法供养

财物供养也是好,无上的供养就是法供养。你佛法都不懂,怎么做法供养?不论布施也好,供养也好,你总得有啊,你没有佛法怎么修法供养?有人说唸经就是法供养,唸经你懂了没有?打一个比方,经书里全是宝,可是这个宝盒子你没办法打开,一粒宝贝都取不到,你供养什么呀?这就是末法时期的现象。很多人都跟着这种现象转,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以为是一个修行人,其实生命时光都浪费了。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修行人应该要着重于法供养,有法才能修行,依法修行得出的成果供养佛菩萨,这是佛菩萨最喜欢的。哪一个老师不喜欢学生成绩好啊。

以身口意作供养,断烦恼最快

今天早晨开会,我上到般若堂时,有人还没到。从前纠察是走在同学后面,现在走在前面,只告诉我“他们随后就到”。你走在后面,同学就不敢拖延时间了!还有个同学等了很久才上来,我以为他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原来是为了给我放一杯茶,一杯药。你迟到就犯了纪律。纪律就是法,一个人不遵守纪律,还谈什么法供养?

我们讲的是文殊法,是以文殊菩萨的智慧为准则的,所以要做到身口意供养。进了这个法门,不管你脾气好脾气坏,身口意全要供养。这样一供养,你们原有的身口意就空掉了,没有了。自己身口意有烦恼断不了,还舍不得供养!肯供养出来,这个脾气就不是你的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发脾气啊。所以身口意供养是一个极其殊胜、极其无上的法门,用身口意供养的办法,断我执最快最好。

我年轻时,能海上师也没有给我讲这么多法,也没有像我这样苦口婆心指导得这么细,我也没有一年365天都跟在能海上师身边,我还不是跟普通居士一样?我怎么会这么听话呢?同样是人,为什么你们就做不到?

身口意供养,你懂了吗?你懂了才能接受。既然懂了,就要开始行动,怎么样开始?身口意上,稍微有一点小毛病冒出来马上就打下去,不许身造恶,不许口造恶,也不许意造恶。否则怎么叫身口意供养?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烦恼扫干净

以后你们闹了矛盾,有道理的就把道理讲出来,修行不在意上挖根,怎么扫干净烦恼啊?好比打仗,土匪躲进山洞里,你以为没事了,等到黑夜,又出来捣乱了。修行人暴露出一点缺点,马上把它抓住,消灭它。从前我在政治学习的时候,学到这么一句话:对于反动派,我们不是要消灭他的肉体,而是要消灭他的反动思想。今天在佛门修行断烦恼,就是消灭心里的烦恼,这就叫革命。来这里学法的人个个都是宝,你不把他雕刻成器,你就是在糟蹋人。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提要:

  ■ 众生错把感情用于烦恼,早舍掉早证果
  ■ 供养大众是以欢喜心供养,培养你们成才是以恭敬心供养
  ■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众生错把感情用于烦恼,早舍掉早证果

佛菩萨的智慧可不是凡夫的智慧,你以凡夫的心态去衡量诸佛菩萨的智慧,你能看得清楚吗?诸佛菩萨,你供养他好的坏的,他可没有辨别,不垢不净啊。你有恭敬心就是好,可不是看你的东西,是看你的心。依照人世间的习惯挑好的来供养,这是我们凡夫在修恭敬心。可别以为诸佛菩萨,供养他好的,他就喜欢,供养他坏的他就生气。如果我们把坏的习气、坏的脾气、坏的身口意供养给本尊,他生大喜欢,因为你过去舍不得的东西,现在也肯供养了。当然,你要诚心诚意的。凡夫对于众生的感情很少,而对自己烦恼的感情深厚得不得了,所以我常讲这句话:众生错就错在用错感情上。谁也不肯干脆一下子把这个坏脾气抛掉。硬是舍不得,硬是要保留,明明知道这个坏脾气在害我,还是舍不得丢掉。这种爱坏脾气的感情,就像是母子关系,明知道儿子很坏,还拼命帮儿子说好话。多少世来舍不得丢掉的坏脾气,你今天能够舍得供养本尊,本尊哪有不喜欢的?你早舍得的话,你早就证阿罗汉了。

供养大众是以欢喜心供养,
培养你们成才是以恭敬心供养

听说宗喀巴大师在山洞里苦修时,只有一只青稞面做的“勒尾得”作供养,几个月供下来全发霉了。没有别的东西,他仍然供养发霉的“勒尾德”。修行是修颗心啊,为什么每次诵经供佛要买这么多供品啊,你说,“供养越多福气越大。”这没错。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平时你们不准吃零食,每个月初八开放开放,供品可以吃,让你们高兴高兴。说,“佛都没有吃,我吃了,这样罪过罪过。”你们都是未来佛,这也是供养佛呀。说到底,这是以一颗菩提心、慈悲心、爱护心对你们作供养。清定上师过去在成都近慈寺时,是沙弥堂的堂主,经常替小沙弥向能海上师要点吃的东西,所以我也经常想找一点吃的给你们吃吃。表扬你们为了使你们欢喜,这是对你们作欢喜心的供养;批评你们,这是对你们极大的恭敬、尊重,以此来修供养,因为你们是一块好材料,必须快快培养出来,快快成就。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养,能得无漏身口意加持

“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修文殊法的就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本尊都是修行圆满,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本就是根本,尊就是世尊,世尊就是佛。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他来娑婆世界帮助释迦佛度众生,所以化现为菩萨。文殊菩萨又是诸佛之师,未来成佛的弥勒菩萨现在正在兜率天,谁在当他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

本尊以无漏的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可有的加得进去,有的加不进去,为什么?我讲件事情给你们听。大概是84年,我第二次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那时我是通过讲课形式来作心理治疗。有个学生走过来给我倒茶,我把茶杯盖子一盖,我说,“你就这么倒吧。”他说,“盖子盖住了,怎么倒得进去啊?”那么我把盖子打开。他要把里边的茶水倒掉,我说,“别倒掉,你就这么倒吧。”他说,“杯里的茶水满满的,不倒掉,咋倒得进去?”我就让他去倒掉。刚放好,他要倒水,我把茶杯反过来一放,他说,“茶杯颠倒了,怎么倒得进去?”我就跟大家说:自己把盖子盖住了,不愿意接受教导;习气烦恼满满的,不愿意空掉;知见颠倒了,连水都灌不进去,加持还加得进去吗?所以必须要空掉,才能加得进去。也就是说把自己原有的有漏身口意供献给本尊,你空掉了,然后本尊以极好的、没有烦恼的、清净的身口意业给你作加持,那才起作用啊。

得文殊菩萨加持 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提要:

  ■ 接受师的菩提心、说法度众生的影响,能得师的加持
  ■ 学好文殊十大愿,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
  ■ 得文殊菩萨加持,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 与烦恼心相应,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接受师的菩提心、
说法度众生的影响,能得师的加持

什么叫加持?你接受了给你作加持人的影响,你得到了这股力量,你就得到了他的加持。比如说,你在他身边,他的身口意影响了你,你心里有他,他心里有你,心与心相通,很容易获得影响。要经常观师的功德,你不观怎么得到加持?师身功德度众生,口功德说法,意功德菩提心。你如果能接受这个影响,你也要去度众生啊。别跟众生闹矛盾,别怄众生的气,否则你怎么度众生?我常说:眼泪往肚子里吞,微笑送别人。你接受了我这句话的影响,你就得加持了。

口呢,听了那么多的法,法义好好地吸收吸收,总结总结,以后讲起法来别没有条理海阔天空地乱扯,你们即使还没有当老师,也可以先开展演讲。其实平常生活中你也可以修语轮功德,给同学们讲几句法语,说几句鼓励的话,启发劝导的话,爱护的话。意功德呢,看你有没有菩提心了,你受了这种影响,你才叫得加持了。不受影响,你得到什么?

学好文殊十大愿,
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

做老师尚且要每时每刻以身口意来影响你,何况是本尊?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他无时无刻不在加持我们,你不接受文殊菩萨影响,可惜不可惜?你不学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可惜不可惜?

说“文殊菩萨我又看不见,我怎么学习?”学好《文殊法》里的文殊十大愿,就能成就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功德。你照十大愿去学嘛,从能海上师的法流里,就体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能海上师火化时,天上出现极亮的光,有人拍下来,洗出来是骑狮子的童真文殊。可见能海上师修文殊法成就了。能海上师也是生长在末法时代的呀,我是在能海上师那儿学的法、受的影响,多多少少你还能从我身上闻到一点能海上师的气味,即使我只是个香盒子,可是也能闻出香味道来。今天你们假如能到能海上师那里去学法,你需要什么,我都支持你。可是现在能海上师圆寂了,连我都没有这个福气了,你们再不跟我学,你们怎么办呢?好比香没有了,只留下了一只香盒子,你再不要,你连香味都闻不到了。

得文殊菩萨加持,即能与清净心相应

我们一方面学文殊菩萨的身口意,一方面求文殊菩萨给我们作加持,自力他力相结合,“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当你把烦恼、把身口意供献给本尊的时候,文殊菩萨即以无漏的身口意业加持你,当下你这个心从清净的体上就跟文殊菩萨心相应了,一相应就合二为一,最后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萨的身口意合成一体,你就成就了本尊。即使你没有修成就,在那个时候,你这颗心完全是文殊菩萨十大愿的心,也已经相应了,已经合起来了。

与烦恼心相应,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为什么修文殊法的人很多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啊?就好比六道轮回那样,今天做人吃饭,明天做狗去吃大便,这还搞得好吗?今天跟文殊菩萨的心相应,要不了多少时候,又跟自己的烦恼心相应了,这就是我们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今天这一段已经给你们讲完了。希望你们消化消化,不要像听故事那样,听是听了,仍然没有拿到。自己要深刻地去思维,好好去研究,想一想,我该怎么样改变自己。今天讲到这儿,下课。 (2002.3.4 第二十一讲完)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
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提要:

  ■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 皈依文殊得智慧辩才,学法能使身口意清净
  ■ 懒惰的人想交好运,上当的人连真的也怀疑了
  ■ 心里空虚,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 三称

~能海上师说:“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显。”

清定上师说:“此书讲以上师代表三宝,修行初学广,渐摄总,越修越略,最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第二法(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修行头上有起点,后乃归宿。”


今天开始讲皈依正文。“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文殊师利菩萨”这本仪轨是文殊念诵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所以首先就要皈依文殊菩萨。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
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一切论,皆先皈依文殊,因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显。”一切佛的智慧,都摄在文殊菩萨的智慧里,《文殊略法》里有“诸佛佛子摄为一”,就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包括了一切佛一切菩萨的智慧。菩萨以及后来各位论师造的论,都是先皈依文殊菩萨以求加持。如果你要求智慧,不管是学习也好,造论也好,或者是西藏的辩论考试,都先皈依文殊菩萨以求加被。在佛经里,佛每次说法都是以文殊菩萨为上首,所以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法王就是佛,广义来说,佛子都是法王的儿子,从佛性上说,咱们也都是未来佛,可实际上咱们今天还是愚痴众生,所以真正的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萨。

皈依文殊得智慧辩才,
学法能使身口意清净

文殊菩萨具大智慧。度众生应该要有智慧辩才,要得智慧辩才,就得皈依文殊菩萨。并不是顶三个礼就算皈依了,现在人的这种皈依,仅是宗教仪式,并没有达到皈依的真正作用。真正的皈依,你皈依释迦佛了,就要跟释迦佛学,要照释迦佛的教导去行持。比如昨天我们讲的:“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怎么让这两句话起作用呢?就要跟本尊的心相同。本尊都是清净身口意,你也必须是清净身口意,那才相应。要使身口意清净就得学法。哪有皈依了不学法而起作用的?

懒惰的人想交好运,上当的人连真的也怀疑了

末法时期众生,心态不正常,想投机取巧,好像自己一皈依就马上交好运,只要磕三个头就能得到菩萨保佑,什么都会从天上掉下来。这都是懒惰的心态,投机取巧的心态,这种心态最容易受骗上当。以前晚报上有篇文章,“先有受骗的人还是先有骗子”,如果每个人都没有受骗上当的这种愚痴心态,骗子也发挥不了作用。世间上受骗上当的人很多啊,这种人可以说是缺乏理智,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智慧。你没有智慧,仅仅是冷静,假如骗子手法高明一点,你也会上当的。一开始,因为心地善良,感情丰富,马上就相信,恨不得整个心都扑上去,后来发现上当了,心理上受了一个刺激。第二次又相信了,又发现上当了。这样下去,越来越苦恼,以后就会发展成对真的也怀疑:我到底该信不该信。

心里空虚,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比如学气功出偏差,又被骗走了很多钱,上当了,来学禅定就带着怀疑。信佛呢,开始觉得信佛不错,因为佛教在民间扎根很深,进了佛门没多久又怀疑了。假如感觉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可信任的人,这个人心里就会很空虚,很彷徨、无依无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提要:

  ■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 对武功痴迷的人,出了家还想拜个有武功的师
  ■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惊叹为名利
  ■ 皈依是依法修行,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不充实佛法的智慧,发心也难以纯净

这怎么解决呢?唯一办法要充实他的智慧,还要让他看到事实,看到他周围的人确实是真诚的,很可亲的,他才慢慢会转变过来。所以皈依佛了,就要学佛的法。你不学法,总有一天会对佛教产生疑心,因为你没有充实的东西。天天这样,人也疲沓了,这就叫时久生疲厌。信仰的情绪慢慢会低落下去,慢慢就怀疑了。如果你不充实佛法的智慧,你当初的热情、发心,里边包含着很多不纯净的东西,也很难消除掉。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比如说你对佛教的神秘感就很难消除。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医科大学作佛学禅定的讲座,有张小纸条递上来,“傅老师,请你露一手。”就是叫我露一点神通给他看看,这就是因为他头脑里充满了神秘感。许多人看了米勒日巴的传记,米勒日巴后来在天空中飞行,他们也想飞一圈,所以信佛了。那么一听到某个地方可以出神通,大家都去了。假如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有得到,日子一长又失望了。

当年四川成都有个老居士跟我有缘,约我到九寨沟去,在山上的小庙里,咱们在门口观山景。他跟我说“你在这儿住三年,从这个山峰飞到那个山峰”。所以这种心态广得很啊。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失望苦恼。

对武功痴迷的人,出了家还想拜个有武功的师

还有的人看了武打片也迷掉了。以前我办佛学院时,来一个小和尚,要我给他介绍一个有武功的师父。他说他出家就是为了练武功的,为什么对武功这么迷啊?因为现在电影里武功很神奇,很粗的一棵树,手臂一击,树就倒下去了,人一跳可以跳到几层楼的屋顶上去,甚至连头砍下来还会装上去,其实这都是假的,是分成两部分拍,然后拼起来。我年青时看过一部电影,一个黑猩猩突然到了大城市,能在很高的楼的外墙上爬上去,也不掉下来。你知道怎么拍的?其实这座高楼是铺在地上的布景,那只黑猩猩仍然在地上爬,摄影机拍下来,再竖着放,那不是往上爬了吗?拍武打片还不是这一套手法,可是社会上人着迷了,痴迷者以为真有这样的武功。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惊叹为名利

就是当场表演给你看,也有假的。马路上那些人打扮得像古代练武的,让观众随便到旁边去捡一块砖头来。果然有人去捡来一块,他就对着这块砖头用手指头去钻,真的粉末会掉下来,被他钻了一个洞。其实这个洞原来就已经挖好了,里边装的是砖头粉,再把它糊好,手指头一钻,砖头粉就掉下来了,看起来就像钻下来的。又拿块砖头,他在头上一敲,这个砖头成了两半。其实这也是假的,这块砖头是他预先用酸醋浸过的,酸醋一浸,砖头就不牢固了,再用小榔头轻轻地敲,敲到它没有碎,可是里边已经不行了。前一天晚上就放好了,去拿砖头的就是他的同党,所以一敲就碎。而且敲的部位一定要敲在很硬的部位,比如前额。假如观众中有一个说,“我拿块砖头来敲你,试试。”他就不让你试。

电影拍练武功的人能用手掌把桌子劈成两半,这是马粪纸做的桌子,声音是配音。有的硬气功表演也是假的,用长枪刺喉咙,枪杆都弯了,喉咙却一点没伤,其实这个枪尖是圆钝的,刺不进去的。因为距离远你看不清楚,杆子是软的,稍微碰一碰就弯了。

皈依是依法修行,
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这些都是武术界一个头头告诉我的。还有人求什么“快速成佛法”,如果这些追求神秘、迷信的心态不消除,也就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了。皈依是皈投依靠,佛智慧圆满,你皈依佛,你不学佛圆满的智慧,怎么叫皈依?咱们修行人当然依靠法去修行。

其实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佛。娑婆世界释迦佛成佛了,他就化现菩萨来帮助释迦佛度众生。所以释迦佛极力赞叹文殊菩萨,以文殊菩萨为上首。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
故须以文殊为师

提要:

  ■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故须以文殊为师
  ■ 佛菩萨都具足悲智,犹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样
  ■ 净土都一样,修行要修好平等、随和
  ■ 愚者竟然把东方净土称重点,西方净土称普通
  ■ 师代表三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也具足自性僧宝

要以金刚智破金刚习气,故须以文殊为师

成佛必须要靠金刚智。金刚是比喻智慧非常坚固锋利。为什么一定要金刚智才能圆满成佛?因为众生有个最难破的习气叫金刚习气。要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需要用金刚智来破除金刚习气。四宏誓愿中说“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必须以文殊菩萨为师。

佛菩萨都具足悲智,
犹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样

有人也许会想,我又皈依释迦佛,又皈依文殊菩萨,我到底跟哪一个学?其实法全是释迦佛讲出来的,释迦佛不过是特别赞叹文殊菩萨,说文殊菩萨有种种功德、有大智慧。现在的佛弟子很容易提这样的问题,比如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释迦佛赞叹琉璃世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琉璃世界好还是极乐世界好?为什么《佛说阿弥陀经》里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要我们往生琉璃世界?我这个人又不能一分两半,我到底往生琉璃世界还是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无量光,琉璃世界药师佛有没有无量光?问题越想越多,真是“箩里挑花,越挑越眼花”。假如问我,我就回答一样的。打个比方,到了夏天,衣服有各种各样颜色,我穿白的,你穿花的,是一样还是两样?(下答:一样)为什么是一样?(下答:因为原来的本色全是白的。)这是从本色上讲的,既然是一样,为什么挑衣服的时候,不要这一件,要那一件。如果是两样,我穿了这件不冷,你穿了那件也不冷啊,那不是一样吗?所以色彩可以两样,作用一样呀。

净土都一样,修行要修好平等、随和

世俗的人拼命往两样去发展,花样是越搞越多,人的分别心、贪心、比较心越来越大;修行人相反,越来越随和,越来越平等。修行人常说这话,“一样的一样的,都可以。”这件衣服也暖和,那件衣服也暖和,有什么两样?男装女装,也仅仅名词不同呀,那么一个叫东方净土,一个叫西方净土,还有南方净土,北方净土……,名词不一样啊!净土都是一样。

愚者竟然把东方净土称重点,西方净土称普通

有一个老居士说,“往生琉璃世界也很好”,这是对的,“不过往生极乐世界容易,往生琉璃世界不容易”,这么一说,大家都想往容易的地方跑了,他还打了一个比方,“好比考学校,普通中学250分录取,重点中学要400分。”好在阿弥陀佛不会生气,否则就会:“什么话,你把极乐世界说得这么低级,变了普通中学了。”其实他是想抬高阿弥陀佛。你看愚痴的人想赞叹都没水平,好比愚人想夸自己爸爸,说:“我爸爸从小就离欲啦。”(众笑)那么你这个儿子哪里来的了?(众笑)而且这个老居士还受到许多人的崇拜。所以要破除这种不正确的知见,皈依以后,赶快要端正思想,要以佛教的智慧去充实头脑。

师代表三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
也具足自性僧宝

“此书讲以上师代表三宝。”四皈依,上师放在前面,因为上师代表三宝。佛教就是从释迦佛开始的,所以释迦佛就是最上的师,师师相承,上师有佛的智慧,有佛的觉悟,得到佛的传承,这就是佛宝。上师智慧广博,法理通达,能讲经说法,依法修持,依法度众生,这就是法宝。上师持戒清净,就是僧宝。在家菩萨持戒清净,具足自性僧宝也是僧宝。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提要:

  ■ 文殊菩萨以般若经为心,以般若剑断烦恼
  ■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不舍掉,光头也成秃居士
  ■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断除烦恼,即是心出家
  ■ 出家人对世俗留恋爱慕,就是心不出家
  ■ 出了家,生活用品过多,五欲享受充满,形同搬家
  ■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文殊菩萨以般若经为心,以般若剑断烦恼

拿文殊菩萨来说,咱们一般看到的都是骑狮子现居士身的菩萨像。汉地画的文殊菩萨,骑的狮子画得不是很庄严,文殊菩萨手里拿了像古代的如意,还是藏地画的文殊菩萨庄严,莲花宝座,莲花上面是日轮,日轮上面是月轮,日轮红色,月轮白色,菩萨就坐在这个上面,这表什么法?莲花表清净,日轮表智慧,月轮表悲心,菩萨是住在悲心、智慧、清净上面的。文殊菩萨现十六岁童子相,非常圆满庄严,一手执宝剑,一手持《大般若经》,表示以大般若智慧为心,宝剑表示以大般若智慧断烦恼,发结五髻表示五佛的智慧。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不舍掉,
光头也成秃居士

有一尊文殊菩萨像,是骑在狮子上的比丘相。不管是现比丘相也好,现居士相也好,自性清净,就是自性僧宝。

出家要染衣舍俗,世俗一套你都要舍掉,如果你不舍掉,那就不清净了,《大般涅槃经》上称为“秃居士”。如果光头就算僧,那么在家剃光头的都是僧了?要看实质,实质就是以清净为体。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断除烦恼,即是心出家

在家居士,身不出家心出家,心不染污,能断除烦恼,去除世俗的肮脏,他心出离世俗,体就是清净。静天法师讲,出家有四种,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出家人对世俗留恋爱慕,就是心不出家

出家为什么殊胜啊?因为出家的标准是离俗,心里要没有世俗心。假如老是想世俗上的一切,对世俗留恋羡慕,那就是心不出家。有一个时期,世俗上流行穿白旅行鞋,那个时候出家人很多都换白鞋子,心留恋世俗爱慕世俗,照世俗的去做,即使出家了,也叫心不出家。

出了家,生活用品过多,五欲享受充满,形同搬家

还有的人,出家时样样都不要了,没到三年,寮房里什么都有,以后变成样样都要,收音机、录音机,还带有链条,在头颈上晃来晃去的金丝边眼镜,寮房全是各种生活用品,能海上师说:“这不叫出家,叫搬家。”把世俗的家搬到庙里来了。真正照规定,出家人是三衣一钵。所以不论是出家菩萨还是在家菩萨,只要以清净为体,都具足自性僧宝。咱们法流的根本上师,就是能海上师,他自身就是一个出家人。在古印度,有不少都是居士上师,这就是依法不依人。他依法具足功德,被称为上师,这是根据功德说话。比如说广般若传承表中有位胜军祖师就是居士,玄奘法师还跟他学了两年。诸如此类的事很多。所以从功德上来说,上师代表三宝。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

“修行初学很广,渐摄总,越学越略”。佛四十九年教法,总摄在戒定慧三学里,佛法广大,摄总就成略,仪轨中有略法,也是由广摄成,好比六百卷《大般若经》摄成《金刚经》,《金刚经》又收成《心经》,《心经》能不能还略?《心经》最后几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就包含整部《心经》的意义。学文殊法,开始是略法,是为了给初学的人方便,再学是广法,广法没时间念,念略法也可以,再没有时间念,念文殊心咒就可以了,还要再略,就念一个“的”字,能不能再略?那就一个字也没有,你懂就行,你不懂就是胡闹!(众笑)今天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