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经》
《南传大藏经》-《经集》第一品,Karaniya metta sutta,法增汉译
(这是佛向五百位比丘开示的《慈爱经》。因为比丘众在树林修禅时,
树神来捣乱,令比丘众无法住下去,他们回去向佛报告后,佛为他们开示
此经,比丘众再回原地时先修慈爱,树神因而为慈心所感化。)
如是修习之贤善, 以此亲证寂清凉,
常养勤快与真诚, 正直言语意和婉,
待人和蔼不骄慢。知足易养俗务少,
俭朴六根悉平静, 谨慎谦虚不俗攀。
慎勿违犯纤细罪1,以免将来智者诃,
应常散发慈爱心, 惟愿众生得福安。
普愿一切诸众生, 心常喜悦住安乐。
凡有生命强或弱, 高壮中等矮粗细,
可见或是不可见, 居于邻近或远方,
已生或是将生者, 一切众生2 常安乐。
愿彼恒于一切处, 不鄙视亦不欺瞒,
假使忿怒怨恨时, 心亦不念彼得苦。
犹如母亲以生命, 护卫自己独生子,
愿能如此于众生, 施放无限慈爱心3。
慈爱遍及全世界, 上下地平四维处4,
遍满十方无障碍5,无有仇恨或敌意。
无论行住或坐卧, 若是心中觉醒时,
应常培育此正念, 此乃最高之德行。
心中不落于邪见, 具足戒德与慧观,
去除欲乐之贪恋, 必定不再生于胎6。
注:( )括号内原文无有,译者注。
注释:
1.指佛对出家众所制的微细戒,包括波逸提与众学法戒条,见《律藏》。
2.这里佛指出十四类的众生:强、弱,高、壮、中等、矮,粗、细,可见、不可见,
居于邻近、远方,已生、将生者。他们包括无色界、色界和欲界的众生,不论他们是
一蕴、四蕴、或五蕴。欲界的众生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因此常为色、声、香、
味、触、法尘所困扰。欲界或色界有五蕴,无色界有四蕴,无想天的众生只有一蕴,
即是色的命根九法(地、水、火、风四界,加上颜色、香、味、食素、命)。
3.以母亲身份对众生修慈---这是在笫七偈里;“犹如母亲以生命,护卫自己独生子,
愿能如此于众生,施放无限慈爱心。”这是平等慈的修习。
4.“慈爱遍及全世界,上下地平四维处”,这是有限遍满慈心解脱,这是依七种行
相修习,即:
(1)一切女人;
(2)一切男子;
(3)一切圣者;
(4)一切非圣者(凡夫);
(5)一切天神;
(6)一切人;
(7)一切恶道众生。
5.“遍满十方无障碍,无有仇恨或敌意。”
这是十方遍满慈心解脱,这是依十种行
相修习,即:
(1)东方;
(2)西方;
(3)北方;
(4)南方;
(5)东南隅;
(6)西北隅;
(7)东北隅;
(8)西南隅;
(9)下方;
(10)上方。
这是佛陀在阿含经中常教配合修慈的方法。
6. 泛指胎、卵、湿、化四生。若今生未能证阿罗汉果,也能生在大梵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