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9

经行法的止观方法

经行法的止观方法
     法增比丘,澳洲蓝山佛宝寺

经行(cankama),也叫行禅。首先选一条直线的路大概三十步之内,左右脚各一步,加起来大概三十步之内,然后你就赤脚,当然有些地方冬天到了,不大方便,你就可以穿比较薄一点的拖鞋,专心你的脚跟地面接触的感觉,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慢慢地走,通过你一直这样注意你的脚步在走的感觉,慢慢你就会把定力培养得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细,结果你就可以通过注意左脚、右脚的经行之后,你的心安定下来,经行大概可以达到三禅的境界,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观照。

经行法的修习重点
经行法的修习重点有以下九点:

1. 路线:选择一条直线约二十到三十步,平坦而无障碍物,能看的清楚的小径作为经行道,来回经行。让心平静安祥,缓缓地走,以左脚先起步,维持不变,转回原路时以六步(左右合计)完成它,转时左转。

2. 眼睛:走时眼看前方约一公尺处,在家中经行,也至少要能走十步的直线,两旁和前后端不要有杂物造成干扰。首先站立在经行道的一端,眼睛大约成45度角望向正前下方,以看不到自己的双脚为宜,走的过程,眼睛保持望向正前下方,不要看自己的脚,不然将使颈椎不适。

3. 脚步:脚步距离可以比平常略小,脚掌要尽量平稳地踩在地面,自始至终都让心专注在脚底,正念觉知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不要走得太慢,以正常速度稍缓一点就可以。 刻意走得太慢,容易造成紧张。若感觉昏沉了,可以加快一点,若感觉掉举多了,可以放慢一点。
有的行者感觉不到脚底与地面的触觉,那么他也可以专注在脚部移动的动作上,它一样可以修到定。脚部移动的动作不必分得很细,每一步分“提起”、“向前”、“放下”,三个步骤就够了。这时候就把原先每步念“左脚”、“右脚”的改为每步的三个步骤,念“提起”、“向前”、“放下”各一次。念其它步骤如“停下”、“站立”、“转身”等也一样念三次才执行。

4. 手势:双手摆在身前、身边或身后都可以。双手自然,要换时必须觉知是苦逼迫所致。

5. 经行法:站立念“我在站”或“站立”三次,然后起念“我要走”或“要走”,念三次。
以左足先行,应先念“左脚”才走,念“左脚”后,左脚才迈出,接着念“右脚”,右脚才迈出。注意足底接触地面的感觉。
没念“左脚”的时候,不要提起左脚或迈出左脚。要在觉知到迈出的左脚已经平稳地踩在地上时,才开始念“右脚”, 要在觉知到右脚已经稳站在地上时,再接着念“左脚”。
走到经行道的另一端时,要念“我要停”三次,才停下;然后站着念“我在站”三次。
接着要转身时,先念“我要转”三次,接着左脚起步,也是左脚先向左转大约60度,接着右脚转60度与左脚并排,转身分六步(左右合计)完成。

6. 标记:这是经行的初阶,目的是修止或定。上面所说的念,都是指默念或标记。熟练之后可以不默念“左脚”、“右脚”,而心里清楚的知道是“左脚”、“右脚”。这样念是有特殊作用的。

7. 杂念:在经行时,我们的心若是散漫的话,杂念会切断我们的正念。这样子就不能连续地念“我要走”或“行走”,“左脚”、“右脚”,“停下”、“站立”、“转身”等。若是我们有正念,每一步都是念念分明的,这样精勤地修正念正知,在走的过程,始终保持念住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8. 止观:经行的时候,若专注在出入息(安般念)上,这是不对的。这样经行纯粹成为安般念的辅助方法,而失去了用经行帮助我们修观的目的。
经行的止是专心在走,但是经行的观照,是观照到底是谁在走,是什么东西使身体在走,你就看见皮、肉、筋、骨等,再观下去,就看到地、水、火、风,看见地、水、火、风的时候,你就一直观照地、水、火、风的所造色,怎么样在机械式的运动,然后你就看见真相,发现它的动力是来自于风大,指挥这个动作的是意识,但是我们不是要注意意识的部分,我们只要注意这个身体是怎么在动,我们通过这样,我们发现这个身体是机械式的在动,它是无意识的,意识是控制那些神经而已,结果你发现这个身体不是我。

经行法止观双修

上面的方法既能修定,也能够在定后转入修观,专注我们脚部和色身的移动,可以修身念处,而专注脚底与地面的触,让我们学习法念处。经行的过程你会发现,你在走的过程,慢慢的人的感觉就会消失掉,你发现只是脚步在动而已,是心在给它号令,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慢慢你就发现你的心给它的脚步的号令是自动,你不用一直起这个号令,它会自动在那边走。你就从观察脚步的动作,你可以发现所谓的脚在动,并不是脚在动,而是脚的皮肉筋骨一起配合在动,这还是概念,当你继续再观照下去的话,你会发现它不只是皮肉筋骨在动,它是身体里面的风的压力使筋骨会动,因为我们身体是地水火风组合的,有火又有风,它就会产生动作,产生压力,因为肚子那边的压力,使得脚的筋骨会跟着动。这样观照的结果,你就会把是我在走动的那个邪见破掉,就会破除人是一个整体,不变的,完整的一块的错误的观念,再观察它们是无思念的,只要你能够看到皮肉筋骨在动,再接下去看到是因为风的作用,风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使你的脚的筋骨会动,当你能清楚的观察到界时,你就能把对身体的邪见破掉。
行者必需很仔细地行走,以免发生意外。虽然经行的目标比安般念来得粗显,但长时间经行可以使心获得平静而产生“止”( samatha),然后因为心专注而可以产生很深的近行定,因而达到禅那(jhana)的境界。如果定太深而无法继续走下去的话,应该找个地方马上坐下来(先预备坐下之处),改为继续修安般念,或者观三十二身分,或者转向以修观的方式继续经行。
经行是动的。尽管经行是在动,也一样可以达到定。当定的境界出现的时候是这样的:你非常用心的走每一步,非常用心地感觉脚与地面接触的感受,你就会感觉到脚踏下时非常柔软,犹如踩在海棉上,地是整片、模糊的,有点朦胧的感觉,好象在仙境中仙人在走路那样。出现这种境界大约要一个小时之后。但不是每次走一个小时都会出现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你的身体非常健康,走得非常好,心非常专注等等。
当这种境界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观照:你观照它的每一步,你可以发现:你在走的时候,无认是左脚、右脚还是停、站、转弯等都是由心在控制着它。因此你观察到,这个心控制行动的念是名法,而身体的动作是全部是色法。这边你就可以达到我们南传的所谓的十六观智的第一个,叫做名色分别智。然后继续观察这名色分别智,继续走继续观察它。

观照的次第
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觉知皮肉筋骨,每一步觉知皮肉筋骨,等你觉知之后,第二个步骤,你要分别名色法,就是皮肉筋骨是色法,心在看着的是名法,就是心,心叫作名,名色分别智,等你有了名色分别智,清清楚楚之后,你就分别缘,什么是它的缘?左脚是右脚的缘,右脚又是左脚的缘,它是互相支持的,还有什么缘?脚里面还有什么缘?这个身体里面还有什么缘?这个身体里面有命,命是支持身体的缘,还有什么缘?食物,如果不吃食物,你就没有力走了,所以食物是身体的缘,命是身体的缘,还有温暖,身体的温暖是这个身体的缘,如果身体不保温的话,没有穿衣服,你就冷了,冻了,所以温暖是身体的缘,这几个缘使你能够走。
你观察了这个之后:皮、肉、筋、骨;地、水、火、风;名色,缘,接下来你看它的无常,看每一步,左脚,右脚,每一步都是无常,一走完就消失,一走完就消失,所以你要观察它每一步都是无常。然后如何观察它是苦呢?走了半个小时,这两个肩膀很酸,你就想:很酸,我要换姿势,换之前你必须先感受到这个苦,肩膀酸的苦,所以你就认知了苦。你已经观察无常了,但是你要观察苦,就是你这样手姿势已经半个小时,所以很酸,很酸的时候你就要观察苦,这个是苦,这个是苦,然后你观察到苦了之后,你才把手移放到后面去,然后继续走,又走了十分钟,它又酸了,肩膀又酸了,结果你又换,换之前你要认识这是苦,你才换,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无常?我们被连续的相所骗,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苦?我们被我们一直在调整四威仪所骗,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无我?因为我们看不到界,看不到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以你看到皮肉筋骨还不是真正的破,你必须要看到身体里面的界,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才是真正破掉身见。你们去花点时间走,走的时候你自己观察这些要点。
接下来再观察行走的缘。我们的身体会走需要很多的缘,身体内有皮、肉、筋、骨;有地、水、火、风。包括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我们的呼吸,这些都是它的缘。除此之外,还有我来到这里教你们,要有场所,要有禅堂等等,这也都是缘。所以你就看到这么许许多多的缘,你发现我所谓的经行并不是独立的,它是要由许多的缘才能促成了这个经行的出现。当你观察到这个缘的时候,你发现这此中会牵涉到很多有关系的东西。你一直观察它的缘,你发现这所有的缘是不停的一直在变的,由此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法和色法以及它的缘,这就是第二的缘摄受智。因为它一直在变的关系,你就看到真相了:它是无常的。然后你继续在走,一直在观察这些缘之后,你就得到结论,我刚才所说的十六观智的第三个,就是它是无常、苦、无我的三相智。但是这个结论可能不是很清楚,所以你必须要去继续去看它的无常,看脚步的生灭。你可以看,我走的左脚已经灭了。现在我走右脚,右脚的脚步又灭了。你就一直观察它们的生灭,那你就看到它每一步都是生灭。每一步都是这样。实际上在这个世上我们每一分钟都是在走向死亡。对吧。
接下来再看,你观察到所有的生灭的现象最后是坏灭。为什么叫坏灭呢?坏灭就是说这个现象不会再出现。从那边走到这边,我已经老了几分钟,我们身体里已经产生变化,细胞死了好几个,可能外头也死了好几个人了。对不对?这些事是一直在发生的。那个坏灭就是死亡,死了不再出现。你看到这些的变化,看到十六观智的生灭智,坏灭智,然后你产生紧张、产生害怕、怖畏。你就检查这个行法,就是这个身心的现象,这个行法是很可怕的,它有很多缺点,它是不可靠的。这个行法是要靠许多的缘才出现的,所以你才会对它产生过患,产生厌倦,厌离智。这个厌离智有点象北传佛教所说的出离心。你产生了厌离智之后,你每一步在走的时候,再继续观察你的经行,你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你慢慢看见,要从什么地方厌离?从轮回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东西。你不能说从这里走完后回去就没有事了。不是的!这不是解决的办法,这个解决的方法:它的确是一个轮回的现象,我要从什么地方出离,要必须要从轮回,从不断生出来的行法出离,你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叫做厌离智。然后你就到达行舍智,就是你的心中放下行法,放下这个身心的现象,这个五蕴。接下来你审查它,这里面有没有过错?正确。那就是道。你每一步在修的时候都是八正道,所以叫道。当经行者正思惟轮回的怖畏时,那是怖畏智(Bhanyañāna)。正思惟轮回的过患时,那是过患智(Ādinavañāna)。当经行者正思惟轮回的怖畏与过患之后,生起厌离之心,那是厌离智(Nibbidāñāna)。当经行者正思惟厌离智之后,就会生起欲解脱智(Muñcitukamyatāñāna)。并生起审察智(Patisankhāñāna),审察以上的六种智。决定正确之后,正思惟而生起行舍智(Sankhārupekkāñāna)。接着生起随顺智(Anulomañāna),圣人种姓智(Gotrabhūcittā),以及修习向须陀洹的道智。
道智(magga citta),每一步在走时,你心中有正见,正念、正语(没有说话)、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思维、正定。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当你看到你的身体不是我,五蕴不是我的时候就证果,那是果智(phala citta)。先看这人身体不是我,接下来你再看受、想、行、识蕴不是我。然后你就发现这些名色法里面找不到一个“我”,你发现名色法不是我的时候,就第一次从很久的轮回见到涅槃,你发现了真相:原来这不是“我”,我一直认为这个是“我”你才证悟。啊,初果。证悟初果的那一刻把这个轮回切断了。你会说:我现在明白了,我不会堕落在地狱里面,我不可能出生在畜生道,我也不可能去做鬼,我也不会做阿修罗。我只会去两个地方,回来做人,或者到天上做神仙。在世间或者天上你会继续修行,修到你再继续证了二果、三果、四果。十六种观智里面的其中的十四种都是属于世间慧。只有道智跟果智两种是属于出世间慧。世间慧讲增上慧学,或者讲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跟智见清净。

经行法的五胜利
在《增支部》五集 第三 五支品 三二》里佛说:“诸比丘!此等是经行之五胜利:何等为五?
(1)耐于远行,
(2)堪能精勤,
(3)无病,
(4)食、饮、嚼、味正而消化,
(5)依经行而得定者久住。诸比丘!此等即是于经行之五胜利。”
经行(cankama)的好处很多:既可锻练腿力,堪耐远行,又能增进精勤,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健康无病,帮助饮食肠胃消化,又能对治昏沈,提升专注力,心易得定,培育观智等等。
阿难陀 (Ananda) 在佛涅槃後以三个月的时间,精進经行,並配合观照,在证悟前夜,他就是以经行法,整夜经行然后再修观,要天亮时,他感到疲倦,走回草寮,坐在床上,慢慢躺下时,头还未触及枕头,他的七觉支波罗蜜已臻圆满,而从初果直证阿罗汉。
佛陀的最后一位徒弟苏跋达(Subadha),他在听完佛陀的简短开示后,独自经行,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从凡夫证得阿罗汉。他向佛陀报告后,徵得佛陀同意出家,然后在佛灭前就涅槃了。

法增比丘
愿众生安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